第四百三十一章 試用

擺在萬曆皇帝面前最難的事,是他的帝國一直以來從不缺少的鋼鐵,捉襟見肘。

這種情況會讓任何一名統治者感到疑惑,帝國不應當缺鐵。

大明從建國起鐵就沒缺過,早年興立官辦鐵廠鐵冶,一年爲朝廷鍊鐵八百萬斤,把成祖皇帝樂得夠嗆,後來覺得國庫裡沒用的鐵太多,甚至連鐵課都免過。

而民間的鐵價,同樣賤得很,別管是石、木匠甚至腳伕,一日工錢都在五分至七分銀上下,而一柄斧頭或鋤頭只要三分銀,閒來無事的百姓只需農閒時當個短工,不光能把全套農具湊齊,還能往家裡牽回一頭牛。

當然有個前提是社會安定,一旦小賊演爲大賊或掀起叛亂,周遭正常生產被打斷,一切肯定就不是這個樣子。

就連南洋衛成立後逐年增加的軍工鋼鐵用量,都沒任何影響,甚至民間的鐵在統計意義上非但沒少,還更多了——南洋衛軍器局用鐵多出自各衛軍民私開礦山所得,朝廷從那根本收不上一分鐵課。

銃管、火炮的消耗較之炮彈少之又少,但也這無法構成壓力。

廣東今年造銃炮、炮彈廢鐵多,農閒時山長礦工就高興些;明年消耗進一步增加,更多百姓瞧見這勾當有利可圖,鐵產量也進一步增加。

一切都是循序漸進。

“直至蒸汽局設立,工件攤派各省打造加以官辦轉運,動輒千斤萬斤之鋼鐵怪物,數年以來,單蒸汽局所造在籍火德星君一千三百四十位,千斤之上九百八十八位,萬斤之上四十六位。”

“縱然如此鉅額,耗鐵亦不過才二百萬斤,散至諸省,攤派每年不過幾萬斤,何況有利可圖。”

徐光啓攤開手掌,在紫禁城乾清宮的軍事室中侃侃而談。

他面不光坐着皇帝,還有掌握帝國最高權柄的首輔張居正。

皇帝交給他兩項使命,但那要等錦衣衛對保定王所擁莊田清查完畢,因此當皇帝遇到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讓徐光啓做這件小事——幫他弄清楚爲何大明會缺鐵。

爲何會缺鐵?

徐光啓覺得這是明擺着的事,所以他回了趟蒸汽局,把自蒸汽局設立至今所造在籍火德星君的賬目抄了一份,又去北洋軍器局待了兩天,便有了給皇帝講課的資本。

他是知道皇帝喜歡擺數據的,所以他專門做了功課,這份功課就是學數學。

諷刺的是,他學數學的方式是讀《幾何原本》,在另一個時空中,這本書是他譯的。

徐光啓說罷前面的數,攤手道:“此次造鐵軌木軌,諸省份僅能勻出二百萬斤,原因便在無法節流,造銃造炮、造船造甲,民用官用,哪個都不能節,原有鐵產便不足了。”

大明的體量帶來很嚴重的負面效果就是難以在進步中發現不足。

換了別的小國,依照陳沐在大明帶來的進步,早就發生翻天覆地的生產力革命了,技術進步一直是由需求帶來的。

面對外來威脅你要造炮,造炮要用鐵,鐵不夠怎麼辦,往深了挖——這是正常情況。

而在大明你要造炮,造炮要用鐵,鐵不夠怎麼辦?把礦山用土蓋上,等着——商賈會把隔壁縣挖出來的礦運來。

甚至連軌道都不需要,因爲有用不完的人力,比起礦冶技術的進步,朝廷更在乎百姓營生,沒營生是要造反的。

造船沒遇到問題、造炮沒遇到問題、造蒸汽機也沒遇到問題,一直到因爲戰爭讓小皇帝希望修鐵路。

其實也不是沒遇到問題,但遇到的問題不是原材料與技術上的問題,問題只是缺錢。

但到要修鐵路,朝廷終於發現鐵產量不足了,而且一缺就是大缺口。

皇帝要從北洋修到北京,再從北京修到大寧,全長千里,就用北洋葉夢熊從官道兩側加鋪雙向木底鐵殼軌道的法子,徐光啓算過代價,不貴。

料錢才七十五萬兩——真的不貴。

葉夢熊建議中的鐵軌不但比陳沐打算在大東洋修的鐵路用鐵省一半,而且在實驗中還證明其上行走現有三千至兩萬斤蒸汽機車時能有效前行,下面的木軌能很好地爲鐵軌分擔重量。

問題是大明拿不出這麼多鐵,甚至於在大明修鐵路,比在亞洲修鐵路更難,難得多。

哪怕大明的鐵很多、匠人很多,擁有達成一切的一切條件,但本土同樣也有侷限,百姓、官府、軍隊,都是要用鐵的。

亞洲原住民過去不用鐵也能很好地生活,如今即使有了鐵,煉出十斤就有八斤能投入到建設中,大明行嗎?本土要煉出十二斤纔有一斤能用。

張居正擡手打斷了徐光啓,道:“你說的這些都知道,既然陛下要你興建鐵廠,你就去,東洋陳帥說過北直隸到處都是礦,你去探,要用哪裡的礦,就給陛下傳信,誰都不能攔着。”

其實他比皇帝還明白鐵路意味着什麼,帝國首輔可不是被圈禁在紫禁城去一趟清華園就覺得自己過年的皇帝,並且他和葉夢熊的聯繫更深,因爲他就是大明帝國的北洋大臣。

他不但親眼去北洋看過鐵路,甚至還差一點就登上飛魚了。

那神經病葉夢熊如今已經將鐵路從北洋修到天津衛,還專門讓人做了架六百斤重的鐵馬,蒸汽驅動的包鐵木輪鐵架馬,座位後頭帶着一臺蒸汽機,半卡在軌道上的輪子因車身偏沉只要一停就接近要倒下來,在軌道上竄起來比真馬都快。

張居正就是因爲坐着軌道鐵馬被嚇着了,才強行抑止住想登上飛魚的躁動,同時神中年決定——有生之年都不會再擅自試用北洋沒有投入使用的任何器具。

鐵馬沒剎車呀,軌道雖然沒急彎,但北洋通天津這段整個就沒有任何直線道路,全是接近直線的大弧彎,唯一的剎車裝置是腳踏板旁邊的放氣閥,放完了氣慣性還在,輪子在軌道上滑得不行,差點把張閣老甩飛出去。

太刺激了,張居正覺得自己已經過了玩物的年紀。

相較而言他更看好那些體型龐大而平穩,能在鐵軌上拉動大車的火德星君。

正因爲清楚,張居正才更認爲皇帝讓徐光啓去開鐵廠無甚用處,朝廷缺的鐵太多,根本不是一個或幾個鐵廠就能彌補的。

相比之下,張居正對率佛徒入印度的天時和尚更加關注。

沒辦法,被陳沐慣的……神中年也會學會將國內遇到的問題展望於外部尋找解決辦法。

第五十九章 初犯第六十六章 東王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一百二十二章 鹽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軍第二十三章 順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元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困境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八十六章 炮彈第四百二十三章 終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八十一章 自給第一百零八章 腔圓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八十三章 陳學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賽第二百六十三章 熊貓眼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一百六十三章 變革第三十五章 駐軍第六十五章 皈依第一百零八章 大盜第三百二十一章 衝突第九十一章 後效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三十章 問詢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第十六章 主教第十四章 重炮第六十九章 書局第六十章 彈劾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三十六章 折衝第三百四十四章 礦產第一百一十六章 順風第二十九章 送船第二百四十章 不懼第一百零一章 新船第八十四章 置換第二百六十四章 避難第二百二十章 巴西第四百一十章 明鏡第一百二十八章 相好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第三十三章 登澳第五十九章 逼供第二十八章 革弊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九十九章 交椅第四百八十五章 威脅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七十六章 扒皮第三百三十二章 騰驤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一百二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三百四十五章 愛屋及烏第二百三十三章 沒用第五十九章 逼供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五十一章 繞襲第二百零九章 邀請第十七章 乘涼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八十二章 李氏第八十九章 獄霸第二十六章 棱堡第二十三章 倒戈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二十六章 解急第七章 一騎第一百七十七章 國寶第三十五章 要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胭脂坊第三百四十六章 相逢第三百五十三章 醫師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九章 捕魚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西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八十七章 煤油第一百三十三章 環境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一百零一章 浩蕩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八十六章 炮彈第二十八章 基礎第四十章 大亂第十八章 界碑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六十七章 枯骨
第五十九章 初犯第六十六章 東王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一百二十二章 鹽第二百五十四章 將軍第二十三章 順天第一百二十六章 元軍第二百三十四章 困境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八十六章 炮彈第四百二十三章 終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八十一章 自給第一百零八章 腔圓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八十三章 陳學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賽第二百六十三章 熊貓眼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一百六十三章 變革第三十五章 駐軍第六十五章 皈依第一百零八章 大盜第三百二十一章 衝突第九十一章 後效第三十六章 長劍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三十章 問詢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第十六章 主教第十四章 重炮第六十九章 書局第六十章 彈劾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三十六章 折衝第三百四十四章 礦產第一百一十六章 順風第二十九章 送船第二百四十章 不懼第一百零一章 新船第八十四章 置換第二百六十四章 避難第二百二十章 巴西第四百一十章 明鏡第一百二十八章 相好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第三十三章 登澳第五十九章 逼供第二十八章 革弊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九十九章 交椅第四百八十五章 威脅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七十六章 扒皮第三百三十二章 騰驤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一百二十七章 設卡第一百零二章 震懾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三百四十五章 愛屋及烏第二百三十三章 沒用第五十九章 逼供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五十一章 繞襲第二百零九章 邀請第十七章 乘涼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八十二章 李氏第八十九章 獄霸第二十六章 棱堡第二十三章 倒戈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二十六章 解急第七章 一騎第一百七十七章 國寶第三十五章 要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胭脂坊第三百四十六章 相逢第三百五十三章 醫師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九章 捕魚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西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八十七章 煤油第一百三十三章 環境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一百零一章 浩蕩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八十六章 炮彈第二十八章 基礎第四十章 大亂第十八章 界碑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六十七章 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