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書局

“將軍,北洋準了,不過回信讓咱再等等,要往紫禁城報告。”

呼良朋和葉向高在船煤所碼頭上等着,聽到旗軍報告相視一笑,微微頷首。

師引昌跟他的學生們已經回去了,呼良朋最後也沒給學生們講關於蒸汽船的事,因此呼良朋覺得這樣講下去也沒什麼意思,有道是百聞不如一見,看着老教授那股充滿求知慾還帶着點怯意的勁頭,讓他覺得必須帶孩子們上船看看。

蒸汽船不是其他兵船,哪怕是六甲艦,本質上船裡是沒有什麼秘密的,天下各地的船跟它們都大同小異一個樣,唯獨蒸汽船,凝聚着帝國最尖端的科技,比民用火德星君功率大得多不說,構造也先進好幾代。

當然這個一代與一代之間差別並沒那麼大,無非是火繩槍與燧發槍之間的區別,它更省人手、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

最主要的還是皇帝下過詔令,所有接觸蒸汽船的軍民都必須保密。

就像萬曆對徐光啓說的那樣,蒸汽船是他的、船煤所也是他的。

這東西是皇帝的商業機密。

電報從淮安府傳向天津很快,中間唯一耽誤時間的難點依然是黃河。

黃河上唯一的橋樑在西北蘭州,那有一條季節性浮橋名爲鎮遠,每年春季搭起、冬季結冰前拆除;歷史上黃河上則有好幾座橋,最早能追溯至昭公元年,秦公子鹹奔晉,其車千乘,造舟於河,所造的便是歷史上最早的浮橋——蒲津橋。

而後至秦昭襄王五十年,又對這座浮橋進行修繕;待唐玄宗時代,改木樁爲鐵牛、易筰索爲鐵鏈,傾國力對蒲津橋進行大規模改建,使這座橋延續一千餘年,直至元末爲戰火焚燬。

黃河上還有大陽橋,三門峽市古有大陽關,貞觀十一年造浮橋,在北宋初年被黃河水沖毀3.

孟津渡則有座孟津橋,是晉武帝泰始十年,西晉大將杜預出征順手建的,宋元之代黃河改道,孟津南北擺盪,浮橋也不復存在。

如今只有朱元璋委派衛國公鄧愈修建、宋國公馮勝取名的鎮遠橋還存在。

除了那邊,其他所有地方想要渡河都得擺渡。

人們也都已經習慣了擺渡,也沒誰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除了萬曆。

但凡過了黃河的電報,他就得多等半天,這哪兒行啊。

呼良朋的電報送到紫禁城萬曆就準了,不但準了這個,還讓他押送完這趟物資再回去的時候,沿途各地的萬曆新建小學都講一講,這些孩子是帝國的未來。

不過眼下,萬曆打算在黃河上學着祖宗的樣子,修個橋。

這事落到了刑部。

爲什麼是刑部?

因爲有關河的事,萬曆朝首推潘季馴,從嘉靖四十四年到如今三次治黃河、淮河、運河,已有十餘年深厚經驗,是朝中首屈一指的治河專家。

要修河橋,也要用他。

不過潘季馴並不建議修橋,黃河水濁,要修橋一定是在河南、山東一帶,這些地方河水衝擊力大,河沙也多,修橋不但容易被沖毀、還會使河底砂堆淤積,引發更大的洪災。

他建議皇帝如果是要爲通電報,就在河裡打下百十根鐵柱,用它們支撐電線掛在河面之上,這是最省時省力也省錢的做法。

而且有了這個,以後修建浮橋也更爲容易。

但皇帝對這個不太滿意,他連浮橋都不太想修,只想修一座永固大橋。

不永固,怎麼跑青龍軍列?

可要想修永固大橋,就得把中上游的沙挖出來。

工程量就不一樣了。

不管皇帝想的什麼,呼良朋心裡最擔心的事算是解決了,收到回信第一時間聯繫了淮安府的教授師引昌,讓他集合所有對新船感興趣的小娃兒到淮安船煤所,足足花了兩天時間分批次上船、下甲板,給他們普及新船知識。

不論呼良朋還是葉向高,其實這次講課不單單對淮安府的學子們產生深遠影響,他們自己也對皇帝的新建學堂有了更多認識……這幫小娃娃,以後了不得的。

幾歲的小孩子,懂得比十幾歲的人都多,識字、識數、能跑、能跳、老師隨便說一聲他們自己就把隊列排起來,明顯都受過軍事訓練。

後來呼良朋還真試了試,他把刀鞘塞給小朋友,讓他給自己舞一套。

讓他失望的是小孩並不會舞刀。

師引昌有點不好意思,垂頭道:“教材上說要讓學子們學銃刺術,老夫也不會什麼銃刺術,只能暫且拖着,先教授道德操行,隊列請的是府中營兵教頭,今後等北洋退役的老兵被朝廷分派下來,再學那些武鬥之術。”

“各地的情況都差不多。”

呼良朋也跟着揮手道:“這個不急,老先生,先教孩子們做人,學問日後都能再學,只要這人心術正,今後不缺能學手藝的地兒,將來若有三十萬小學生,何愁天朝不興?”

基礎教育其實沒別的目的,就是識字、識數、識常理,保證他們不論上哪兒去都學東西比別人快,走到哪都不會挨欺負。

呼良朋大可斷言,這些小孩長大以後,如果進北洋訓練,三五個月就能整編成軍;要是在地方遇了匪患,上百個山賊強盜,只要知縣給學堂發下兵甲,這幫學生頂盔摜甲地出去就據城守備到匪患淨除。

他們看得多見得多懂得也多,朝廷又在用人之際,今後不會缺了他們大展身手的空間。

“你還說師老先生懷疑自己教不好學生?他可偷着樂去吧。”

啓程的路上,蒸汽船煙囪噴出白白的雲霧,呼良朋對葉向高道:“誰知道將來他教出來的這些學子會做出怎樣的功業,看的這是什麼?”

葉向高將手中書籍遞出,笑道:“萬曆書局出版的《疫典》,今年會考這個,不過不影響排名,答得出會給人留個好印象,答不出也沒關係。”

“萬曆書局,陛下印的?每冊五錢銀。”呼良朋拿着書翻來覆去的看了看,在末頁找到一行小字,樂了:“陛下這生財有道啊,船煤所也是皇室產業。”

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十四章 羔羊第十五章 算計第四十八章 名單第九章 衝鋒第八十八章 沉船第一百三十五章 鄭屠第三百七十八章 送牛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代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座標第七十二章 悍將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九十八章 狹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力第八十章 女婿第一百零五章 意志第九十一章 虎鷹【盟主加更】第七十一章 心臟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賽第六十三章 霸港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氣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三十五章 消失第九十三章 回信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五十七章 禮畢第九十六章 買賣第九十章 草蓆第九十六章 百戶第四十四章 憂慮第二百零八章 快跑第二百五十二章 門清第一百零五章 預言第三十章 通寶第五十三章 花槍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七十九章 吃飯第六十三章 稍安第五十二章 攻寨第四章 速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防僞第八十九章 獄霸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一百二十五章 戎服第三十八章 怪異第一百二十八章 禁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燒酒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一百五十四章 輕車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八十八章 督撫第五十二章 爭論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地島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諒第三十一章 解決第二百二十四章 莫敵第八十二章 接舷第八十八章 燕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本分第十九章 摳門第八十章 商隊第八十章 月港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四十章 面子第三十二章 禮物第一百一十二章 本分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五十三章 軍令第十九章 值防第三百七十四章 東北第七章 斷糧第三百六十八章 燈線第五十章 野戰第一百一十章 十頁第二百四十六章 夢想第七十九章 神目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一百零八章 大盜第三十五章 徹查第二十九章 光明第三百八十七章 北鎮撫司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九十章 番薯第六十七章 有珠第六十三章 霸港第五章 朝議第十九章 圖紙第二十六章 邊防今天章節晚上發第一百四十六章 代鑄第二百七十九章 座標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五十三章 軍令第三十五章 汽輪第三十三章 貴族第七十九章 神目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一百二十八章 相好
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十四章 羔羊第十五章 算計第四十八章 名單第九章 衝鋒第八十八章 沉船第一百三十五章 鄭屠第三百七十八章 送牛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代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座標第七十二章 悍將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九十八章 狹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力第八十章 女婿第一百零五章 意志第九十一章 虎鷹【盟主加更】第七十一章 心臟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賽第六十三章 霸港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氣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三十五章 消失第九十三章 回信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五十七章 禮畢第九十六章 買賣第九十章 草蓆第九十六章 百戶第四十四章 憂慮第二百零八章 快跑第二百五十二章 門清第一百零五章 預言第三十章 通寶第五十三章 花槍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七十九章 吃飯第六十三章 稍安第五十二章 攻寨第四章 速報第一百四十五章 防僞第八十九章 獄霸第二十五章 互利第一百二十五章 戎服第三十八章 怪異第一百二十八章 禁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燒酒第八十七章 淘汰第一百五十四章 輕車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八十八章 督撫第五十二章 爭論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地島第一百八十七章 原諒第三十一章 解決第二百二十四章 莫敵第八十二章 接舷第八十八章 燕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本分第十九章 摳門第八十章 商隊第八十章 月港第二十三章 礦場第四十章 面子第三十二章 禮物第一百一十二章 本分第四百一十五章 集權第五十三章 軍令第十九章 值防第三百七十四章 東北第七章 斷糧第三百六十八章 燈線第五十章 野戰第一百一十章 十頁第二百四十六章 夢想第七十九章 神目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一百零八章 大盜第三十五章 徹查第二十九章 光明第三百八十七章 北鎮撫司第一百六十二章 復古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九十章 番薯第六十七章 有珠第六十三章 霸港第五章 朝議第十九章 圖紙第二十六章 邊防今天章節晚上發第一百四十六章 代鑄第二百七十九章 座標第一百二十章 共治第五十三章 軍令第三十五章 汽輪第三十三章 貴族第七十九章 神目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一百二十八章 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