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醫典

人們說,萬曆十一年春,有感通州大疫之慘狀,萬曆皇帝下令北直隸總醫官陳實功編撰一本醫學知識教材。

這冊教材名爲《疫典》,人們普遍因其年號,將之稱作《萬曆疫典十一年版》,因爲天下都知道四洋慣例,任何東西不會一次就做好,任何東西初版之後都會迎來沒完沒了的改進,直至某個時期人們對它普遍滿意,纔算一個階段結束。

哪怕只是一個北洋造的打火機,如果使用者對哪個地方不滿意,也可以根據上面的監工名字送去書信,提出自己的意見——當然採不採用北洋大匠們說了算,但一經採用,就會給提建議的人送去數額不等的酬金。

像歲燧發前裝鳥銃,就經歷了二年至八年七個不同版本,每個版本使用零件或互通或不互通,直至萬曆八年纔算真正定型,也只有在定型後纔在北洋、南洋、宣府三大軍器局逐步擴大產能。

即便如今產能諸部擴大,大明的衛所軍仍舊沒有全數換裝新式鳥銃,火繩鳥銃與燧發鳥銃依舊並行,僅僅是將老輩子的火銃、快槍沙汰,因爲落後的火繩鳥銃在世上仍然爲先進火器,海外藩國市場的缺口依然很大。

《疫典》由陳實功、龔廷賢、李時珍三名醫術、藥方、草藥水平世間決定的名醫編撰,是一本根據現有醫學條件所創作的府州縣鄉都公共衛生防疫手冊,主要應用於童生、貢生、舉子與各級官吏,同時也需在各地萬曆新辦小學由專人教授。

首次提出地方官員應根據疫情烈度籌備甲、乙、丙、丁四種等級防備措施,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詳細講述了瘟疫具體傳播的途經、醫療防護裝備的製作與使用,要求鄉都、縣、州、府治所駐地根據治下人口與醫戶數量儲備一定數目的醫療用具,如武備一般加以儲藏。

書中針對二十四種時常侵襲的傳染病、八十七種百姓日常所患疾病寫出症狀,公佈二百二十七項經過驗證確實有效的藥方。

《疫典》經皇帝翻閱後着快馬速遞諸省,隨後紫禁城通報天下,今後《疫典》爲科舉必考科目,已在任官員亦要學習,由諸省學政大宗師周遊考校,初次不過者罰俸半年再考,再不過者降職半年重考,三不過者調離地方主官。

一時間官吏人人自危,海內爲之譁然。

不過這份譁然還未傳到皇帝耳中,天下間發生的另一件事便蓋過了科舉增加醫科考校的風頭……松江府的徐老爺不行了。

徐老爺患病已久,但北京城的張老爺還身體健康,食療調劑的還不錯,雖然病根沒除,但無性命之攸,能吃能睡、笑口常開。

也不知是怎麼回事,自從張居正被陳實功言之鑿鑿地告訴他做痔瘡手術很有可能因此而死,這對師生的關係就有些怪異,逢年過節的問候仍有,但心裡怕是互相起了芥蒂。

不過到底徐階病重時還是給張居正寫了信,張居正也向朝廷告假趕去松江府看他,不過坊間傳聞張居正出府時面色並不愉快,有徐府長工喝多酒一時口快,罵張閣老是忘恩負義的白眼狼,到這時候了還不信他老師。

不信的是什麼呢?萬曆知道,他們說的張閣老不信,是說不信徐階家裡只剩良田兩萬畝。

徐階臨死前給朝廷上了一副手本,把良田兩萬畝以松江講文院的名義,請萬曆皇帝掌管。

張居正其實就是爲這事去松江的,他其實是想去提醒徐階,坊間傳聞徐氏有田二十四萬、四五十萬畝良田,你就給皇帝捐兩萬畝,皇帝如今爲收回田產,連山西的藩王都發到印度去了,等你不在人世,不得給子孫留條後路?

他是苦口婆心,府上已有萬貫家財,要名有名、要利有利,還攥着這些個田產做什麼?把田全捐給皇帝,皇帝如今正年輕,只要後人不作奸犯科,至少還能保徐氏三十年太平富貴。

徐階也冤呀,他攏共就田產三萬畝種植桑棉,老徐家的主要收入是松江府與京師的紡織品生意,海瑞任應天知府過來把他這閣老噼啪一頓吵,他就已經散出去田產一萬畝,就剩了兩萬畝田地,蓋了個文官大學,末了還全送皇帝了,你這會兒讓我個半死的人拿田出來,我怎麼拿?

問題就在這兒了,張居正是好心好意,他很確定坊間傳聞有很大一部分是真的。

徐階也是誠心實意,他死之後皇帝肯定要算賬這麼淺顯的事誰都能看出來,他說的也是真的。

問題出在哪兒呢?

出在權力呀。

權力是個奇怪的東西。

徐階鬥倒嚴嵩位居首輔之後,他名下田產確實多到自己都數不出來,因爲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田,誰的田都可能是他的。

這叫寄田,也叫投獻。

明朝的官員有部分優免稅額,比方說京官一品三十石,大量寄田顯然是違法的,但這涉及到權力這個怪東西。

徐階當首輔時,誰敢查?哪個不開眼的敢去收稅?

最關鍵的是就算收到徐階頭上,他也沒法交稅,因爲那些田真不是他的……所以就只能挨海瑞劈頭蓋臉一頓罵。

海瑞也不是傻子,只是心中懷揣着對美好明天的寄望,他去辦徐階的田,徐階聽話散了三成田地,他被調任到別的地方,事情其實對張居正來說也已經解決了。

解決的方法就是海瑞辦徐階這一個信號,告訴把田放在徐階名下的大戶,徐階靠不住。

靠不住,別人自然就把田地收回去,徐階家就真的變成兩萬畝田了。

這世上沒有薛定諤的貓,只有徐閣老的田。

不失去權力,永遠都不知道田地究竟有多少。

這一樣的事,讓個縣官拿着超過優免條例的田地去跟海瑞碰碰,能把他全家骨頭渣子都碰碎了。

但徐階不行,他左閣老、右學士,胸口紋個張居正背後繡着嘉靖皇帝昇仙圖,神功護體,金剛不壞。

海瑞都沒能要了他的命。

張居正的擔心是對的,徐閣老病逝沒幾天,萬曆皇帝下詔追贈徐階爲太師,諡號文貞。

派去宣旨的宦官不是西廠王安,而是東廠張鯨。

第一百七十九章 米飯第一百七十八章 商路第三十五章 駐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買賣第七十一章 燒七第八十二章 接舷第六章 倭婆第二百九十七章 擺錘第三十三章 登澳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四百一十三章 知府第二十章 驛站第三百一十九章 霹靂第九章 艦隊第六十三章 稍安第一百三十九章 歸附第十四章 蜈蚣第五章 番夷第一百五十四章 感激第八十章 剿匪第七十六章 炸膛第二十九章 海盜第一百一十七章 良知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同第一百二十一章 困獸第四百六十二章 鬧餉第十二章 軍裝第一百零九章 人才第二十章 驛站第三百四十三章 貪玩第三十三章 集散第四十七章 然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代鑄第六十二章 人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熱血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四十一章 廣稅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四百二十九章 查賬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第五十五章 百虎第三百四十六章 相逢第六十二章 煩第六十章 碗口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三百五十一章 攙和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四十八章 摒棄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第三十二章 禮物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二十二章 通達第一百六十一章 堅韌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七十五章 大王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六十八章 燈線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野性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七十二章 悍將第二百八十二章 關竅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十三章 軍器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十一章 買賣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五十三章 操炮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六十三章 稍安第九十三章 病態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九十六章 買賣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七十二章 悍將第一百九十三章 哥薩克第十六章 萬歲第二百章 飛翔第五十一章 援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斬棘第六十二章 督軍第四百一十九章 刁民第一章 丁家莊第二百六十七章 請降第二百五十九章 深思熟慮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七十七章 幕府第三百零二章 劇本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二百八十一章 震撼
第一百七十九章 米飯第一百七十八章 商路第三十五章 駐軍第三百三十二章 買賣第七十一章 燒七第八十二章 接舷第六章 倭婆第二百九十七章 擺錘第三十三章 登澳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四百一十三章 知府第二十章 驛站第三百一十九章 霹靂第九章 艦隊第六十三章 稍安第一百三十九章 歸附第十四章 蜈蚣第五章 番夷第一百五十四章 感激第八十章 剿匪第七十六章 炸膛第二十九章 海盜第一百一十七章 良知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同第一百二十一章 困獸第四百六十二章 鬧餉第十二章 軍裝第一百零九章 人才第二十章 驛站第三百四十三章 貪玩第三十三章 集散第四十七章 然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代鑄第六十二章 人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熱血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四十一章 廣稅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四百二十九章 查賬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四百四十一章 艦隊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時苗第五十五章 百虎第三百四十六章 相逢第六十二章 煩第六十章 碗口第六十一章 編書第三百五十一章 攙和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我第四十八章 摒棄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二百一十章 贏家第三十二章 禮物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二十二章 通達第一百六十一章 堅韌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一百四十八章 悲催第七十五章 大王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三百六十八章 燈線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野性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七十二章 悍將第二百八十二章 關竅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十三章 軍器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十一章 買賣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五十三章 操炮第二百九十三章 黑蛇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力第一百四十五章 對穿第六十三章 稍安第九十三章 病態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九十六章 買賣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七十二章 悍將第一百九十三章 哥薩克第十六章 萬歲第二百章 飛翔第五十一章 援軍第三百三十五章 斬棘第六十二章 督軍第四百一十九章 刁民第一章 丁家莊第二百六十七章 請降第二百五十九章 深思熟慮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七十七章 幕府第三百零二章 劇本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二百八十一章 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