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進士

九月的呂宋天氣炎熱,馬城的擁擠更令人初來乍到的大明官吏感到胸悶。

來自大明的商賈旅人在風暴平息後陸續到港,數十條大小不一的福船廣船停進馬尼拉灣,船上操着閩廣口音的力夫與港口駐軍打着招呼,輕車熟路地通過關防,將貨物向王城南面市場運去。

商賈的船長可能會變,但水手一直都是從閩廣沿海招募,尤其在明朝廣東總督下令禁海事爲家的百姓數量之後,這些水手大多從福建招募的沿海漁民。

自官軍南下,商賈緊隨其後,就地招募一衆漁民水手充當船伕,海商賺上一筆,給船伕的酬勞也高於國中。今年航海更盛,已來過呂宋一兩次的水手再來,大多都帶着宗族後生入行。

有些人則乾脆去年眼看明軍在呂宋節節取勝乃至駐軍諸島,乾脆就沒回去,就地在海外他鄉做起營生。

泉商史小樓在等人在呂宋放貸,馬城官府有拍賣宅院的業務,那些通過戰爭手段取得的宅邸土地早已統統售賣出去,大批漁民船伕藉此翻身,成爲呂宋地主、酒樓及市場的商賈。

“文長兄,此輩也是官軍,怎陪同商賈之流左右,形似武弁?”

朝廷派遣至南洋軍府的一時才子們也到了,他們一行十數人,各帶僕弁,更有廣東都司派遣百餘旗軍沿途護送,分三艘大福船飄揚渡海,方至呂宋。

爲首者名張元忭,是徐渭同鄉,徐渭殺妻入獄時曾百般相救,同時他也是隆慶五年的狀元。隨同者施策、劉臺等俱爲同年,隆慶五年進士不足四百,單向呂宋派遣十七名,已是朝廷非常重視。

徐渭把着張元忭的手臂走向衙門,聞言隨他的目光看去,見港口有着綾羅綢緞的商賈帶幾名揹負鳥銃腰攜短刀的隨從,他笑道:“那不是官軍,只是戰事未歇,商賈防身罷了。”

張元忭回首與同年對視一眼,有對此無所謂者,自然也有大感禮崩樂壞之人,不過礙於初來乍到,並不言語。

商賈不能穿綾羅綢緞,看家護院更不能攜帶火器,這些法度在呂宋都壞了。

“文長兄方纔所言戰事未歇?這哪裡有戰事,分明祥和之時啊。”張元忭擡起手指比劃着說道:“在衛港登船時,同行商賈所言,今年廣東向呂宋輸棉布十三萬匹,已勝去歲國朝賦稅,怎麼,天底下還有用棉布打仗的?”

張元忭所說賦稅是單指棉布實物稅,只是朝廷向織戶所收折色。

“呂宋的仗早就打完,官軍現在東邊打仗,東邊的關島。”徐渭擡手向東虛指,神秘兮兮地道:“去海五千裡。”

“不過要說起來,棉布確實能打仗。”

徐渭也不說清,拉着張元忭邊走邊介紹道:“十三萬匹棉布呂宋吃不下,有這邊的明商轉賣到蘇祿、浡泥與爪哇,一匹布在大明賣三分銀,在呂宋能抵二兩,蘇祿、浡泥可抵四兩,因此諸國皆可以物易物,貨物賣回大明奇貨可居,價錢水漲船高。”

“如此一來,十三萬匹棉布一來一去,官府抽盤兩次,便可入十餘萬兩。今年廣東產棉比去年多,明年也會比今年多,這邊地價低廉,買地的百姓要用三成土地來種棉花,還要兩成土地種紅薯,剩下的才能自己種,這些東西大多是要運回國中的。”

“錢與糧,是國本。”

張元忭啞然失笑,道:“百姓買地卻要聽官府指派耕種,難道不會心有不忿?”

“本地土人大多不願買地耕種,他們更樂意給明人做佃戶,省心、省力,至於渡海的百姓更不會不忿了,在國中哪裡有唾手可得百畝乃至千畝土地?何況官府定的東西每年有人來收,統按市價,高興還來不及。”

這些進士都是天資聰穎之人,聽着徐渭這樣介紹,卻還是似懂非懂,呂宋在他們眼中太亂了,從來沒有這樣的地方——明朝官吏管轄呂宋國的土地,商賈百姓攜刀而行、更有肩扛鳥銃手提火銃者。

更別說,這的軍兵明明爲夷人卻是大明旗軍,商賈衣着綾羅綢緞官吏卻視如未見。

進士劉臺先前任刑部主事,此次轉仕南洋軍府本就老大不樂意,到這時再也忍不住,斷言道:“此地並無法度,久則必亂!”

“有法,殺人償命、傷人判罪、交糧納稅。”

徐渭看出進士中有人對呂宋現狀不滿,不過他纔不會安慰,他笑笑說道:“所以朝廷派諸位過來,陳帥當先送你們的大禮,就是制定章法,文重名武重節,這套章法當載入史冊。”

“什麼章法?”

“《萬國通法》,應陳帥之意,設一部管轄海外諸國夷民與出海百姓的法令,同時也規定貿易國、盟國、朝貢國、藩國、屬國之義務,這套法令章程目的,是爲便利大明,還望諸位莫本末倒置。”

徐渭說着着重提點道:“保護大明在海外財物、貿易、百姓及征伐之後,當然也要爲諸國謀福祉。”

一衆進士聽着徐渭複述陳沐原話,面面相覷,他們聽不大懂,最關鍵的問題被張元忭問出,他道:“朝廷在海外,還有財物?”

明人習慣於自己的地自己的食,從不爭搶別人的,海外一直都是別人的,祖宗之法在外行不通了?

“在西南民都洛島,海島不屬呂宋,在去年臘月呂宋王交付朝廷的國書中,已將民都洛、陳來等七島歸入大明版圖,島上已開金礦四窯、煤礦十七窯、百姓七千餘家,這樣的土地會越來越多。”

“新明移民數逾千戶,那的土地更大,不過沒這好;南洋軍府在苦兀島重設三衛、關島與西夷海戰,從馬六甲到日本,大明北方有蒙古瓦剌,但南面海外,已盡服王化!”

“陳帥說今天下三分,西夷諸國與奧斯曼相攻,我大明不可偏安一隅,值此韜光養晦,伺機先發制人。海外遠比國中更易立功得名,諸位至此,不枉一身才學。”

徐渭說着,在馬城南洋衙門外站定,轉頭看向一衆進士的眼神中突然帶着點憐憫,他探手道:“諸位之長官,海公已在堂中等候多時,請吧。”

張元忭被徐渭看得直突突,他還沒從先前徐渭的話中回過神來,皺眉問道:“海公?”

徐渭點頭,看着幾名反應過來的進士勃然變色,終於繃不住面上笑意,對他們的猜測予以肯定答覆,頷首道:“不錯,海剛峰。”

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四十章 聯軍第七十二章 奪地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感激第七十二章 蒙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圓滿第一百五十六章 折戟第三十章 最強第四百八十二章 登島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五十九章 壓軸第九十五章 船來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臨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八十六章 陳條第二十章 清洗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三十八章 礦工第三百五十二章 治病第九章 江海第十章 學習第一百二十三章 航線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二百六十八章 議會第三十八章 礦工第九十六章 衝鋒第一百九十章 團結第十九章 摳門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十一章 買賣第九十一章 咫尺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五章 五月【讀者‘仲權黃家瑞波丘‘生日快樂’】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二十一章 胡安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刀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五十八章 轟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九十五章 林鳳第二百九十一章 使命第二十章 藥匠第八十九章 飲酒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二百三十三章 沒用第二百三十三章 沒用第六十三章 稍安第五十一章 繞襲第二百五十三章 刺蝟第三十四章 家寶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三章 欠款第八十六章 蒸汽衙門第四百七十三章 開明第六十一章 海盜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五十九章 科舉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二百七十四章 羅剎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世界第二百一十三章 搗亂第四百零三章 母系第九十章 商量第三章 番教第四百二十七章 萬佛朝宗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室第七十章 賑濟第一百四十章 射手第九十三章 發兵第五十七章 復仇第九十三章 發兵第一百零二章 奏疏第十四章 大事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三百六十五章 鐵馬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九十七章 援軍第九十七章 伏擊第七十章 板升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一百零七章 五街第六十章 望風第二章 蠢賊第二十四章 超值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三百七十九章 機器第七章 一騎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四百零五章 糞土第八十六章 指揮第六十二章 炮鳴第三百六十一章 留京
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四十章 聯軍第七十二章 奪地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一百五十四章 感激第七十二章 蒙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圓滿第一百五十六章 折戟第三十章 最強第四百八十二章 登島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五十九章 壓軸第九十五章 船來第七十七章 齊驅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國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臨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八十六章 陳條第二十章 清洗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三十八章 礦工第三百五十二章 治病第九章 江海第十章 學習第一百二十三章 航線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二百六十八章 議會第三十八章 礦工第九十六章 衝鋒第一百九十章 團結第十九章 摳門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十一章 買賣第九十一章 咫尺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五章 五月【讀者‘仲權黃家瑞波丘‘生日快樂’】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二十一章 胡安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刀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五十八章 轟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九十五章 林鳳第二百九十一章 使命第二十章 藥匠第八十九章 飲酒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二百三十三章 沒用第二百三十三章 沒用第六十三章 稍安第五十一章 繞襲第二百五十三章 刺蝟第三十四章 家寶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三章 欠款第八十六章 蒸汽衙門第四百七十三章 開明第六十一章 海盜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三百二十二章 面首第五十九章 科舉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二百七十四章 羅剎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世界第二百一十三章 搗亂第四百零三章 母系第九十章 商量第三章 番教第四百二十七章 萬佛朝宗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室第七十章 賑濟第一百四十章 射手第九十三章 發兵第五十七章 復仇第九十三章 發兵第一百零二章 奏疏第十四章 大事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三百六十五章 鐵馬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九十七章 援軍第九十七章 伏擊第七十章 板升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亂第一百零七章 五街第六十章 望風第二章 蠢賊第二十四章 超值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三百七十九章 機器第七章 一騎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四百零五章 糞土第八十六章 指揮第六十二章 炮鳴第三百六十一章 留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