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

“程大位去麻家港了?”

北洋衙門,陳沐有些意外地對客座前來拜見的客人緩緩頷首,道:“看來這萬曆數學獎得主是過不來了,他去麻家港行商,販賣的都是些什麼貨物,吳兄可知道?”

陳沐對面坐着的人名叫吳守禮,與程大位一樣也是徽州商賈,家裡有兩個子侄被萬曆皇帝破格提拔爲南京光祿寺屬官。

因爲前幾年北方大旱南方水災,就是趙士楨拿着南洋軍府當年供給朝廷賑災銀去賑災的時候,徽州府豪商吳守禮也向朝廷捐了二十萬兩賑災銀,以賑濟南方水災。

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吳守禮這個徽州做木材生意的商賈比陳沐富貴,而且富貴多了。

此次拜訪陳沐,吳守禮也做足了禮數,提前數日便投上拜帖,還附着小舅子楊應龍的介紹信,信上闡述了徽州吳氏的木材買賣之來源,其家在黃山紫霞峰往湯口一帶有大片林場,於長江流域生意做得很大,每年播州運往南直的木材三分皆由吳氏販賣。

除木材買賣外,自然也經營鹽業、當鋪等買賣,不過都並非主業。

“去歲他販往四千裡百戶所一船米,回程帶回一船毛皮及七十餘根海象牙,歸途遇難幸得陳佛所救,盡託在下代售,換得銀兩購了陳佛言大東洋所需的工具、馬狗。”

吳守禮口中的‘陳佛’不是別人,正是去過一趟麻家港的陳矩。

他其實並沒有做什麼事,但這個時代大多數宦官出了紫禁城便在地方作威作福敲詐索賄,沿途官吏驛站都要好生伺候。但陳矩幾次出京都非但未曾騷擾地方,還用朝廷給他的賞賜沿途瞧見哪裡路不好走,便出些錢修修路,哪裡城隍廟或寺廟破損,便出錢修繕,因此被百姓稱作陳佛。

陳沐嘆了口氣,天底下明白人還是太少了,怎麼就沒人叫老子佛呢?

“看來程兄這次是不會賠本了。”

陳沐其實一直很詫異已經將算數做到極致的人做買賣怎麼會賠本兒,也打心眼裡希望程大位能多賺點錢。

不過此時聽說程大位在四千裡百戶所購得海象牙還是讓他感到不快……大東洋各港的海關要儘快成立了,這幫徽商已經嗅到發財的門道,往後漏繳的每一筆賦稅都是從他陳二爺身上扣肉!

七十多根海象牙,嗯?

至少有十根屬於他東洋軍府!

不過氣歸氣,陳沐並不會追繳,程大位此次機緣巧合的輸米是解了那些困厄旗軍的燃眉之急,不過等北方航線旗軍的補給正常化,就不能再這樣了。

說到海象牙,此前陳矩回來時就從麻貴那帶回不少,是聽從麻貴的請求,將這些與陣亡旗軍人數相等的海象牙送往陣亡旗軍家中作爲撫卹,一人一根。

“吳兄此次來見陳某,費了許多力氣,單單書信往播州一去一往便是倆月,因此陳某必須要問問。”

陳沐官袍大袖下的左手伸展,道:“足下是何來意?”

“在下知曉朝廷東洋軍府即將出徵亞墨利加與歐羅巴,在下雖爲商賈,亦有意輸金助戰報國,知北洋軍府不缺真金白銀,故吳氏向我徽州同鄉購雙桅海船一百七十七艘,資東洋軍府以供報效。”

雙桅海船,那最少也是民料三百的海船,一百七十七艘?

一個人,把陳沐遠征東洋第一批缺少的輜重船湊了一半?

造一艘船便宜,四百料的福船造價工料合一起纔不過七十至二百兩銀,即使有損耗折價,買一艘也比造一艘貴。

陳沐快速在心裡估算一番,得出結論,這批海船至少價值白銀五萬兩。

可吳守禮拱着的手卻還未放下,接着道:“這些海船尚在沿海漂泊,不日即滿載造艦杉木抵大沽口,船上杉木亦屬在下報效朝廷所盡綿薄之力。”

這就了不得了!

雖說杉木、松木是造船用料中較爲下等的木材,一艘戰船是很少用這種木料的,因其質地都比較軟,只用來做桅杆,因爲杉木直,長度不夠就用拼接手法,再打製鐵箍逐寸包圍。

通常做戰船殼、樑、舵杆、關門棒與枋檣的是楠木、櫧木、樟木、榆木、槐木,而且樟木還要用秋冬兩季伐的,春夏季砍伐時間久了會被蟲蛀。

到現在,因西南、馬六甲及南洋輸入柚木,如今需需要堅硬質地的木料都採用柚木。

但輜重船卻可以稍稍放低這些要求,尤其在陳沐缺少輜重船的情況下,這批‘報效’價值不菲,不亞吳守禮曾因南方水災而捐出的白銀。

並且吳守禮一下解決了陳沐眼前兩個大問題。

一個是第一批東渡大東洋的輜重船問題,有這批海船加入,陳沐馬上就能起航;第二個則是今後輜重船隊的問題,海船所載的木料能幫助第二批輜重船隊的快速建造,並且還能爲戰船修建提供幫助。

襯艙底或者鋪面的棧板可是用什麼木料都不影響的。

當然造船也是因地制宜,有更好的選擇才用更好的,大多數時候都是有什麼用什麼,比方說南洋諸將的聯合商隊用船就是早年追繳海盜獲得的福船廣船,那些船的甲板、結構件、桅杆清一色用的都是澎湖檜木,結實耐用木材筆直,還耐腐耐溼。

陳沐心念百轉,面上不置可否並未輕言應允,斟酌着說道:“吳君報效朝廷之義陳某早已有所耳聞,然無功不受祿,閣下爲東洋軍府報效許多,陳某又能拿什麼來回報呢?”

“吳某確實是有事相求,一件公事一件私事,私事是想請陳帥做中人,引我徽商准入合興盛,與閩廣商賈聯手行商外洋。”

吳守禮這一次並非僅僅是爲自己前來,他說罷又道:“至於公事,正如在下向陳帥所言的那樣,我徽商這些報效就是爲助朝廷兵馬得勝大東洋,我等素問陳帥搏擊海外每每取勝,即召商賈往來通行,西洋是利、東洋也是利,我等徽商不與閩廣商賈爭西洋利,只欲入大東洋——故望陳帥逢戰皆勝,可庇護我等海上無憂。”

第一百一十九章 食鐵第一百四十三章 助教第二十九章 送船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一百零六章 攻取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一百一十八章 禽獸第二十七章 譚帥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五十二章 尚方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四十七章 歡呼第三百章 鄉約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五十七章 肖恩第九十八章 大略第四百一十二章 歲入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四十章 人禍第四百七十五章 油水第四十章 落空第三十章 國名第六章 毒打第九十三章 發兵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二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九十二章 守禦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四百三十八章 繞過第一百章 黑娃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一百二十五章 文獻第六十四章 通緝第七十八章 搭救第七十三章 惶恐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九十七章 手冊第八十二章 柱石第一百一十四章 改土第二十五章 赤巾第三百四十三章 增收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海口第四百五十八章 利息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二百六十二章 胭脂坊第一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賽第三章 應龍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會第四百零一章 行吧第二百四十二章 規格第二百一十六章 鐵廠第一百零九章 長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二百一十三章 搗亂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二十六章 邊防第二百九十六章 生產力第二百三十七章 執念第二十三章 順天第五章 屯田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一百零八章 雄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三十七章 遙遠第二百一十四章 占卜第三百六十九章 塞北第九十二章 小說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六十八章 農耕第一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四十七章 重銃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十兩第十五章 陳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園丁第五十二章 爭論第二百一十四章 占卜第八十八章 鐵飯碗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四十三章 立場第十八章 回還第二百一十二章 高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
第一百一十九章 食鐵第一百四十三章 助教第二十九章 送船第二十五章 海寇第一百零六章 攻取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一百一十八章 禽獸第二十七章 譚帥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七十三章 美食第二百三十三章 研究第五十二章 尚方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八十三章 就藩第四十七章 歡呼第三百章 鄉約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五十七章 肖恩第九十八章 大略第四百一十二章 歲入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四十章 人禍第四百七十五章 油水第四十章 落空第三十章 國名第六章 毒打第九十三章 發兵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二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九十二章 守禦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三百零九章 大明港第三百零七章 誇誇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路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四百三十八章 繞過第一百章 黑娃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一百二十五章 文獻第六十四章 通緝第七十八章 搭救第七十三章 惶恐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九十七章 手冊第八十二章 柱石第一百一十四章 改土第二十五章 赤巾第三百四十三章 增收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海口第四百五十八章 利息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二百六十二章 胭脂坊第一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賽第三章 應龍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第三百三十章 變革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會第四百零一章 行吧第二百四十二章 規格第二百一十六章 鐵廠第一百零九章 長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整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二百一十三章 搗亂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二十六章 邊防第二百九十六章 生產力第二百三十七章 執念第二十三章 順天第五章 屯田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一百零八章 雄主第一百二十七章 蹴鞠第三十七章 遙遠第二百一十四章 占卜第三百六十九章 塞北第九十二章 小說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六十八章 農耕第一百八十九章 銀箱第四十七章 重銃第三百二十四章 重任第二百一十五章 會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十兩第十五章 陳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園丁第五十二章 爭論第二百一十四章 占卜第八十八章 鐵飯碗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四十三章 立場第十八章 回還第二百一十二章 高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