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

“這......”

朱高煦撓了撓大鬍子,關於現在大明的土地制度,他倒是真不甚瞭解。

而知識淵博的李景隆,適時地接過話來,扮演好了朱棣交給他的捧哏角色。

“太祖高皇帝開國鼎業,定下的是繼承自宋元的土地制度,也就是兩田制。”

“大明的土地性質被分爲官田和私田兩種,其中官田約120餘萬頃,大概佔七分之一,私田約720餘萬頃,佔七分之六,總體上是民田多官田少的格局。”

李景隆頓了頓,復又說道:“官田的主要來源,其一是繼承自元朝的官田,其二是對平定地方割據勢力時籍沒的田產......譬如平僞吳王張士誠的時候,便盡籍僞吳權貴所有田產劃爲官田。蘇、鬆、嘉、湖地區的惡富民豪,大多也因連坐罪,被沒收了田產。”

所謂惡富民豪,嗯,其實就是自宋末傳承至元末盤踞在蘇、鬆、嘉、湖等府的本地士大夫家族。

“官田中除了皇室、藩王、勳貴等田產,還有屯田,分爲軍屯、商屯、民屯,後兩者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是全國各地的軍屯,太祖高皇帝規定每畝收租一斗,其他的便用於衛所官軍俸糧生活。”

“私田則由魚鱗冊統計,分總圖和分圖兩種。分圖以裡甲爲單位,再以若干裡的分圖彙總爲鄉爲單位的總圖,每十年更新一次。”

李景隆思考了片刻,說道:“如果按第一點,生產糧食的全部資料,如耕地、耕牛、種子這些歸誰所有來算的話......大明的官田屬於國家所有,分給皇室、藩王、勳貴、軍隊使用,而私田則屬於農夫或地主。”

“第二點,生產糧食與擁有糧食的人相互間處於什麼地位,則是地主與佃農,以及自耕農,兩者皆有。第三點糧食最終歸誰分配,也根據第二點而產生。”

姜星火點了點頭,他說的很詳細,顯然是個有知識的公子哥,並非是單純的秦淮飄客。

而朱高煦此時,顯然對李景隆的態度也有了一些改觀。

朱高煦心道:“沒想到李景隆打仗不行,其他的東西倒是懂得還不少。”

“你說的很好,那我接下來按朝代的區別,簡要講講唐朝、宋朝、元朝的這三點,你們聽一聽,跟現在有什麼區別,由此來理解土地制度的演進。”

姜星火緩緩說道:“唐朝初期,關隴軍功貴族集團,繼承了自西魏、北周、大隋以來的均田制,適應隋末戰亂後人口銳減的情況;唐朝中後期,安史之亂導致藩鎮做大,爲了減少百姓負擔同時也是爲了高效收稅,進行了兩稅制改革......總體來說,唐朝的土地制度是由國家所有,逐步過渡到地主與自耕農所有,最後過度到大地主所有,稅收制度也隨着土地制度的改變而改變。”

“到了宋代,由於寬鬆的經濟政策,不抑制私人土地兼併,因此國家所有的土地大幅減少,土地制度基本以地主所有爲主,自耕農所有爲輔。”

“而正是因爲土地制度的原因,地主會竭盡全力進行土地兼併,必然導致自耕農大量破產。”

“所以王安石實行了青苗法,試圖從‘生產資料’方面補助自耕農,抑制土地兼併。”

“但是很可惜,王安石面對的是整個地主階層的反對,哪怕王安石不敢改變‘生產糧食與擁有糧食的人的相互地位’,‘糧食最終歸誰分配’這兩個點,但觸碰地主階層利益的改革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至於元代,元代在土地制度上實行兩田制,稅收制度上實行包稅制,滿足了蒙古貴族階層利益後,任由漢人士大夫地主對百姓敲骨吸髓,根本不去觸碰地主階層利益,而最終被壓榨的自耕農階層大片失去土地,必然會起義,沒什麼好說的。”

姜星火最後總結道。

“所以,縱觀近千年以來歷朝歷代的土地制度演進,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規律。”

“土地制度(即土地所有性質)決定了稅收制度,地主階層與自耕農階層的比例決定了王朝稅基,以農業稅爲主的稅基規模決定了王朝壽命。”

姜星火沒有拿出舉例的是,未來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

那是一個在王朝末期神奇地跳出以上規律的存在。

原因也很簡單,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演進,導致農業王朝的經驗規律失效。

或者說,規律沒有失效,還是關稅厘金等稅基的擴大延續了清王朝的壽命,只不過關稅厘金與土地所有制無關了,因此不由地主階層與自耕農階層的比例決定。

朱高煦此時方纔領悟,他振奮地說道。

“所以說, 只要用土地制度控制地主階層不要佔比過大,就能延續大明王朝的壽命!”

李景隆聞言,一時語塞。

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可這跟你只要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一樣,這不是廢話嗎?

地主階層進行土地兼併,這是刻在骨子裡的東西,跟人無關。

相反,一個佃農翻身成爲了小地主,他進行土地兼併會比原本的地主更加勤奮、瘋狂。

而隔壁的朱高熾,顯然比李景隆對於治國理政方面更爲敏感一些,他清晰地認知到了,姜星火說的絕對不是廢話!

“土地決定稅收!

比例決定稅基!

稅基決定壽命!”

聽到這一席入木三分的規律總結,對於主抓大明國政的朱高熾來說,簡直是大夏天喝了一碗冰水,從頭舒爽到胃。

朱高熾心頭有些震驚,他之前設想過姜星火的才能極限。

卻沒想到,姜星火短短一席話,就已經觸碰到了他設想的極限。

姜星火竟然是這般大才,能把千年以來的土地制度與稅收制度之間的根由,鞭辟入裡地闡釋出規律。

這是他認爲的難得的賢臣才子楊榮、楊士奇等人都辦不到的事!

朱高熾回頭抓着朱棣的袖子,高興地說道:“恭喜父皇,得如此驚世大才!”

朱棣矜持地微微一笑,拍了拍好大兒的肩膀,說道。

“這才哪到哪......聽着吧,既然姜星火已經總結出了土地制度決定王朝壽命的規律,那麼他一定會提出破解之道的。”

第六十七章 白銀寶鈔!第十章 君不見第六十一章 白銀貨幣化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四十一章 新獄友登場第四十九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六十八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二十九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五十四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八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二十三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六十章 《華夏貨幣史》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六章 糾結的朱棣第一十五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一十一章 鄭和開航母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七十一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一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三十四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十章 君不見第二十四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三十章 姜星火丟了第一十一章 鄭和開航母第四十三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六章 糾結的朱棣第八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七十六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三十五章 “明堡宗”是誰?!第四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五十七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七十六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二十八章 解縉的質疑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五十七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四十五章 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二十二章 恐怖王朝第二十六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九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三十五章 “明堡宗”是誰?!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上架感言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四十三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九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五十章 道衍瘋了第七十九章 變鈔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八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六十八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七十八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五十四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三十九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五十九章 先生第六十章 《華夏貨幣史》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二十五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五十五章 全都對上了第四十五章 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第三十五章 “明堡宗”是誰?!第五十五章 全都對上了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一十四章 解縉獻圖第六十三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七十五章 貨幣凝結着血汗第七十八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六十七章 白銀寶鈔!第三十章 姜星火丟了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四十七章 攤役入畝
第六十七章 白銀寶鈔!第十章 君不見第六十一章 白銀貨幣化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四十一章 新獄友登場第四十九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六十八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二十九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五十四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八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二十三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六十章 《華夏貨幣史》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六章 糾結的朱棣第一十五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一十一章 鄭和開航母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七十一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一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三十四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十章 君不見第二十四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三十章 姜星火丟了第一十一章 鄭和開航母第四十三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六章 糾結的朱棣第八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七十六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三十五章 “明堡宗”是誰?!第四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五十七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七十六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二十八章 解縉的質疑第七十七章 變鈔?我從這跳下去都不會變鈔!第五十七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七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四十五章 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二十章 何謂王朝?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二十二章 恐怖王朝第二十六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九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三十五章 “明堡宗”是誰?!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上架感言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四十三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九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四十章 于謙分魚,稱量天下第五十章 道衍瘋了第七十九章 變鈔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八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六十八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七十八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四十六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姓?!第五十四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三十九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五十九章 先生第六十章 《華夏貨幣史》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三十一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二十五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五十五章 全都對上了第四十五章 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第三十五章 “明堡宗”是誰?!第五十五章 全都對上了第一十八章 一百萬石!第五十八章 有辱斯文第一十四章 解縉獻圖第六十三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七十五章 貨幣凝結着血汗第七十八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六十七章 白銀寶鈔!第三十章 姜星火丟了第六十六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四十七章 攤役入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