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猶豫了很久,最終不敢擊沉美國戰列艦。
要知道現在日本人要和蘇聯打,他們可不想再被一個美國糾纏住。而且日本急需的鋼鐵都要從美國提供。
固然在他們已經控制住的蘇聯遠東地區有鐵礦,可是鐵礦不比金礦可以馬上開採馬上變出黃燦燦的黃金出來,鐵礦還要大規模開採,還要修建鐵路連接,還要送到碼頭,然後再送到國內的鋼鐵廠練成鋼鐵才能使用。
現在的日本只能是快速開採金礦,把挖到的金子送給美國人,換成一船船的廢鐵運回到日本境內,再由鋼鐵廠練成鋼鐵,這樣獲得鋼鐵的速度比在蘇聯開採鐵礦要快得多。既然是如此,日本哪裡敢攻擊美國。
就在李斌還在船上的時候,蘇軍費久寧斯基中將指揮的步兵第二十七軍,近衛機械化第四騎兵軍和機械化第九軍已經抵達佈列亞河一帶。
在這裡,蘇軍碰到了日軍最爲頑強的抵抗。
戰役剛剛開始,蘇軍的火力十分強悍,六百多門各種重型火炮發出怒吼聲,不計其數的炮彈呼嘯着飛向日軍陣地,幾分鐘之內,就把日軍的陣地炸成一片狼藉。大地都在震撼,整個天邊都被大火染成一片通紅。
可是這裡的日軍炮兵火力並不輸給蘇軍,在蘇軍開火之後,日軍的炮兵迅速做出還擊,日軍的各種重炮很快就對蘇軍炮兵陣地進行了報復『性』的轟擊。
在日軍的重炮轟擊之下,蘇軍炮兵損失慘重。
蘇聯人手中還有一張牌,就是快速的機械化部隊。不僅機械化第九軍是一支機械化部隊,近衛機械化第四騎兵軍,其實也是一支機械化部隊,和美國的第一騎兵師很相似,這支所謂的騎兵軍其實也是裝甲軍。
蘇軍的坦克集團迅速向佈列亞河的對岸衝去,此時河面上覆蓋着厚厚的冰層,坦克完全可以衝過冰面。
蘇聯人的第一輪攻擊就遭到了失敗,日軍用重炮轟擊冰面。雖然重炮不容易擊中行進中的坦克,但是打冰面不成問題。大批蘇軍坦克行駛一半的時候,履帶碾壓過已經十分脆弱的冰面,就有坦克掉進河中。
蘇軍敗退下來一陣,進行了短暫的休整之後,蘇軍再次發動猛烈的進攻。
通過這次,蘇聯人更是得出一個“教訓”:坦克根本不能脫離步兵單獨行動!所謂的建立專門的坦克作戰單位是錯誤的!
接着,大批的蘇聯步兵擡着鋼箱,和坦克一起向河對面發起衝擊。衝到被日軍重炮炸開的冰面時,蘇軍士兵把鋼箱放到水中。
日軍指揮官前田利爲中將冷冷的看着蘇軍衝擊的坦克羣,他放下望遠鏡之後下令道:“把那些該死的俄國人放一部分過河!”
等到蘇軍一部分過了河,日軍所有的重炮才發出咆哮聲。
雨點一樣的炮彈落在冰面上,炸得冰凌和鋼板的碎片紛紛飛上天空。有炮彈落進冰窟窿內爆炸,冰面上騰起一道道含有冰凌碎片的沖天水柱。
這一輪日軍的炮擊相當猛烈,一輪炮擊,把冰面都給炸開,在河面上的蘇軍坦克紛紛掉進河中,河面上工作的蘇聯步兵和工兵接連被撕成了碎片。河東和河西的蘇軍被切割分開,兩邊不能呼應。
就在這個時候,已經渡過河的蘇軍自知不向前衝就是死路一條。五千多蘇軍和一百多輛坦克向日軍陣地猛衝過去。
嚴陣以待等着他們的是日軍大批的九零式野炮,八八式高『射』炮,九四式加農炮等各種直『射』炮,還有用來攻擊步兵的迫擊炮和山炮等各種曲『射』炮。
其結果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蘇軍坦克在日軍直『射』炮面前就好像紙糊的一樣,一輛接一輛被炮彈擊中爆炸起火。
日軍的迫擊炮和山炮對準蘇軍步兵羣猛烈轟擊,炮彈不斷把高喊着“烏拉”衝鋒的蘇軍士兵撕成碎片。
僥倖存活下來的蘇軍士兵衝到日軍的陣前,又遭到機槍掃『射』。少數幾輛的蘇軍坦克衝到了日軍陣前,也遭到日軍大量燃燒瓶的攻擊。
這簡直就是一場接近一邊倒的屠殺,一百多輛蘇軍坦克被打成了雪原上熊熊燃燒的火爐,把冬天都烤得十分溫暖。五千多過河的蘇軍在一個小時之內,全部被打死在河邊或者是日軍陣地上。
遍地都是燃燒的殘骸,殘缺不全的屍體。蘇軍在早有準備的日軍面前吃了一個大虧。
只是蘇聯人這次還算是耍了一點小聰明,不是大批“人海”向“火海”中猛衝。在正面進攻的同時,蘇軍還派出一支小規模的機動坦克部隊,從佈列亞河日軍防線的北面一百多公里處繞過去,悄悄渡過冰面,從森林中潛行,悄悄靠近日軍。
可惜蘇軍的迂迴偷襲沒有瞞過日本人,日本人本身就最擅長迂迴偷襲,他們自然也防備到蘇聯人的這一招。
迂迴的蘇軍被日本斥候騎兵發現之後,日本人馬上就彙報了蘇軍從北面過來的消息。
當蘇聯的迂迴部隊出現在日本人面前時,等待他們的是大量的直『射』炮!
一陣金屬撞擊聲,炮彈不斷『射』向蘇軍坦克,不到二十分鐘,蘇軍就被打得狼狽逃竄。
乘坐在美軍戰列艦上的李斌每天都聽廣播,他很關係日本和蘇聯的戰況,最好是日本和蘇聯一直打下去!打一場持久戰。但是持久戰對於日本來說也有點吃不消,不過“白俄白軍”對西伯利亞鐵路破壞也嚴重,蘇聯人拖下去也夠嗆。
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在十多艘驅逐艦的伴隨下,離開菲律賓,首先來到廣州。鉅艦太大,不要說廣州港,就連黃埔港都進不去,只能選擇停靠在東莞虎門之內的珠江江面上。驅逐艦卻進入黃埔。
金梅爾少將和哈西爾少將等,美軍高級將領轉乘驅逐艦進入黃埔,在那裡受到國民『政府』的最隆重的接待。
國民『政府』也知道李斌隨着美國軍艦一起來到中國,『毛』人鳳得到密令,企圖讓特務隊在廣州扣押李斌,可是李斌一直沒有下船,最後軍統特務也無可奈何。
隨後,美軍艦隊又穿過臺灣海峽,來到上海訪問。
美軍艦隊到了上海的時候,已經返回到南京的蔣介石親自來到上海,會見了“尊貴”的美國客人。
金梅爾少將和哈西爾少將等美軍將領見到蔣介石,他們在口頭上恭維了蔣介石一通,“高度讚揚”了蔣介石領導全中國軍隊擊敗了日本,避免中國人民遭到更大的災難,使得中國真正實現了和平。
同時,美國人還希望蔣介石儘快建立聯合『政府』。
美國人的“高度讚揚”,一點都沒有讓蔣介石感到臉紅。事實上,驅趕日本人最大的貢獻是李斌,蔣介石在此期間所做的貢獻小得不能再小,到了最後,就連被他拋棄在南京的中央軍都被李斌接受了。
至於成立聯合『政府』一事,蔣介石只能是選擇敷衍美國人,在對待國內,他選擇了拖延。
因爲日本簽署了停戰協議,原本蔣介石打算付出兩百萬士兵傷亡的代價驅趕在華東地區的日本軍隊,現在只傷亡了五十萬,日本人就撤軍了,對此蔣介石心裡面還是感激李斌替他保存了相當部分的實力。
只是蔣介石也氣惱一點:“那個李斌,居然也和共黨一樣,督促我成立聯合『政府』!”當然蔣介石的這番話連對美國人都不能說。
現在如果打內戰的話,國民黨軍隊和八路軍新四軍最多是力均勢敵。在實力遠遠超過『共產』黨幾十倍的情況下,蔣介石都未能剿滅『共產』黨,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確實在心裡沒有一點把握能打下去。
但是蔣介石在美國人面前說:“現在共黨實力強大,若是他們對我進行攻擊,我害怕國民『政府』軍抵擋不住。”
美國人讓蔣介石放心,他們的目的就是督促中國建立民主政權,假如『共產』黨要主動進攻的話,那麼美國就會支持蔣介石。
這話讓蔣介石感到十分惱火,他就想要主動進攻,可是美國人卻要聯合政權,要在中國搞兩黨制。
被蔣介石糾纏得無可奈何,哈西爾將軍聳了聳肩膀說:“尊敬的蔣總統,我們只是軍人,貴國和我們的關係,您還是找史迪威先生去說吧!”
蔣介石臉『色』都變了,這個史迪威何許人也?是美國駐華的武官,後來升任爲大使,也是美國人的“反蔣人士”,他堅決反對蔣介石的內戰等政策,和蔣介石關係極差,找他去談關於美方支援的事情,不是與虎謀皮?
知道現在網絡上很出名的“花生米”的外號怎麼來的?就是史迪威第一個給蔣介石起了這個外號!
《史迪威日記》裡記載“蔣介石就一‘花生米’只明白他身邊發生的事,而這個國家很大,他不可能完全控制。頑固、愚蠢、無知、不容他人、專橫、不講道理、無法說通、忘恩負義而又貪婪無比。”
總之,現在美國人很看好李斌,一點都不看好蔣介石,這讓蔣介石異常惱火,卻又感覺無能爲力。
送走了美國人之後,蔣介石叫來戴笠:“我看美國人的意思,他們似乎想要讓那個李斌來擔任所謂的聯合『政府』領導人一職!該死的美國人,想要拋棄我們!雨農啊,你有機會再去一趟東北,我想要知道那個李斌的意思!如果他膽敢當什麼總統的話,那我們就不能再顧忌孔家的面子了,該收拾他就要收拾!”
戴笠回答道:“那個李斌一直就在美國人的軍艦上,他回了國都不敢下船!等他到東北的時候,估計還得一個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