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真正的基礎

說到這裡,李延平不禁有些感慨:“我們可用的人手實在太少了。加上中央調撥過來的軍工專家,也不過四十多人。中央轉調過來的,百餘名前來東北參軍抗日的大學生。雖然工作熱情很高,但經驗又欠缺。”

“雖然有幾種武器,已經足足搞了大半年,你還拿出了圖紙,但是試製工作依舊不順利。簡單一些的武器和槍支試製的比較順利。但是複雜一些的武器,如五十七毫米高炮,卻是非常的困難。”

“軍工部按照你拿出的設計圖紙,已經研究了半年多了,卻始終拿不出成品來,只弄出一個半成品來。而且受限於原材料的缺乏,對火炮的試製也有些過於謹慎了。我們從江北進口的炮管鋼,數量還是太少了。”

“另外,熊大縝這兩天找我,說這種你設計的五十七毫米高炮的自動測量具,我們生產不出來。另外,那種二十三毫米高炮,也只試製出來了單裝的。雙聯型號太複雜,我們製造出來的成品,聯動裝置超重的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無論是從生產設備上來說,還是技術支持。這種複雜的雙聯裝高射炮,至少目前我們還無力生產。而且這種高射炮與十四毫米高射機槍遭遇到一樣的困難,就是聯動機構太複雜了。以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力實在有限。”

“我們在佔領了日軍設置在哈爾濱大量與軍工產業有關的工廠後,機器設備和工人的問題,得到了一部分相當大的緩解。但是主要的設計者與技術人員都是日本人。並未能改變我們技術人才奇缺的局面。”

“老楊,你設計的這些武器雖然已經提供了圖紙,但是圖紙還很不完善。也就是說,你提供的圖紙上只有基礎設計,至於其他的還要我們自己去摸索。老楊,武器裝備研製是需要大量人才的。不是憑藉一兩張圖紙,就能製造出來的。”

對於李延平關於軍工部目前對於幾種自己設計的先進武器試製,除了少量簡單的武器之外,其餘的全部遇到瓶頸的問題。楊震微微點了點頭道:“告訴熊大縝,除了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和十四點五毫米高射機槍之外,其餘的我可以再給他半年的時間。”

“但半年之後,我要看到成果。尤其是五十七毫米以及二十三毫米這兩款高射炮,就算他熊大縝將命給我搭上,也要搞出來。至於八十二毫米無後坐力炮,暫時可以先放一放。按照目前日軍的戰車配置,五十七毫米的暫時夠用了。”

“八十二毫米無後坐力炮的試製,可以暫時先向後放放。集中精力,給我搞出這兩種高射炮來。自動測量儀生產不出來,就用手工的。但是雙二十三毫米高炮的聯動裝置一定要解決。有了這種高炮,我們可以大大的提高戰場上的防空火力密度。”

說到這裡,楊震看着李延平道:“政委,時不我待啊。就算蘇聯那幾百門三七高炮和八五高炮到位。但隨着我們的兵工廠規模越來越大,需要防護的目標也就越來越多。那些高射炮,在航空兵還很薄弱的情況之下,我們的這麼一點高射炮,根本就不夠使用。”

“而且我擔心在哈爾濱丟掉之後,日軍爲了摧毀我們的作戰決心,會集中優勢航空兵力對根據地內的幾個大城市進行轟炸,就像他們對待重慶那樣。而航空兵力在明年蘇聯的那幾百架高空性能優異的米格三戰鬥機抵達之前,我們的防空兵力太薄弱了。”

“而且我們目前有限的航空兵還要參與對戰區制空權的爭奪。平時還好一些,但在戰時,根本無暇分身保護後方的工業基地。而且世界各國防空作戰,一向是空地結合。只有戰鬥機,沒有地面高炮,我們的防空手段相當於少了半個胳膊。”

“在目前我們實力有限的情況之下,現在只能以地面防空火力爲主,航空兵爲輔。從蘇聯進口的兩種高射炮,三七高炮是瑞典博福斯四十毫米高炮性能抽調的產品,而且粗製濫造,性能有些勉強。雖然操作簡單,但性能比原炮下降了不少。”

“而八五高炮又太過於笨重,只適合擔任要地防空。在我軍機動能力還不高的情況之下,這些八五高炮更適合擔任城市防空任務,並不是很適合野戰部隊使用。而繳獲的日軍高炮,又彈藥奇缺。我們只能另外想辦法,依靠自己去解決。”

“加強地面高射火力的密度,同時在各分區組建防空哨部隊。對日軍飛機行跡,提前做出警報很適合我們目前的情況。所以高射炮兵必須加強,而這兩種高射炮,必須要搶在蘇聯援助的高射炮廠投產之前,完成試製。”

“至於十四點七毫米高射機槍,搞不出四聯的那就先搞雙聯的。這種依靠火力密集度,打擊日軍航空兵的武器,不用高精度。要是他熊大縝還拿不出來,我看他這個軍工部長的位置可以換人了。”

“我們在這次會戰之中,雖然重創了關東軍的航空兵。但日軍有着完善的航空工業。我們打掉他們一架,在必要的時候他們可以補充兩架。而我們的航空兵,數量有限不說,補充更加困難。是打掉一架少一架。防空,尤其是城市的防空,至少目前看還是要以高炮爲主。告訴熊大縝,要是能在年底之前搞出來,我給他們幾個記特等功”

“在我的規劃之中,十四點五毫米高射機槍,作爲團一級的空地兩用火力使用。而二十三毫米高射炮、五十七毫米高射炮,包括蘇制三十七毫米高射炮,則分別裝備旅和縱隊一級。作爲集羣防空掩護火力。同時以五十七毫米高炮,組建一批獨立高炮團,作爲軍區的預備隊。”

“至於蘇軍援助的八五高炮,則與五十七毫米高炮,以及部分三七毫米高炮組成城市、鐵路沿線防空火力網。保證軍工廠以及幾個大城市重點民生處,不在日軍飛機轟炸之下受到任何的損失。”

“原有的我們自行生產的十二點七毫米高射機槍,則全部從團級改爲營級使用。政委,我已經決定了。等王效明那邊結束,全軍進入休整、整頓階段。全力發展軍工產業,以及航空兵、裝甲兵。儲備彈藥和物資。”

“一年之內,只要日軍不主動進攻,我們就不搶先發動進攻。人才不夠,就請求中央去關內挖。航空、彈道、物理、化學,只要涉及到軍工產業的人才,能挖來的都要挖。不能挖的,想辦法也要挖。”

“做思想工作不行,就開出重金。按照他們現在的薪水標準,漲一倍全部使用美元支付。只要他們能來,在生活上一律給予最高的待遇。要房子給房子,要車給配車。另外,留學學生的數量要增加。還有請求中央,儘量在國統區,甚至淪陷區動員一批東北流亡學生。就說抗聯熱烈歡迎他們回到家鄉,參加家鄉的解放。”

“還有,今年除了夏季已經選派的一千名留學生之外,我們年底之前要在選派一批留學生去蘇聯。重點就是列寧格勒精密機械與光學儀器學院以及莫斯科航空學院留學。還是老規矩一律選擇理工科,哪怕就是學怎麼開火車也行。但是文科專業的一個不選。”

“政委你說的對,發展軍工產業,不是單一的依賴圖紙,更多的是人才的支撐。建立一批軍工企業,基本上滿足我們在軍事上的需求,已經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最急迫問題了。不惜一切代價,哪怕就是掏空了軍區的家底,損失一些眼前的利益,也要想法子建立我們自己的人才儲備。”

“政委,你去和總指揮彙報。請求他出面,去一趟莫斯科見見斯大林。請求蘇聯方面派遣一部分專家到我們這裡工作。軍區理工大學組建的速度還要加快。中國籍的教授不夠用,就用白俄的。”

“哪怕是我們在哈爾濱抓獲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日本籍教授,只要經過嚴格審查也可以使用。你讓政治部的人去找那些俘獲的日本籍教授,告訴他們如果他們願意繼續站在講臺上,只要保證教學質量,我將按照他們之前的待遇給予同樣的薪金。”

“還有讓軍區政治部在哈爾濱的猶太人中摸摸底子,看看有多少是大學教授或是技術工人。我不管他們因爲什麼來中國的,是怎麼樣來中國的,但既然來了,就要留下一些貢獻。雖然給他們頒發護照的是日本人建立的僞滿洲國。但是簽發簽證的是中國人,不是什麼滿洲帝國的外交官。而中國的土地上,從來就沒有過所謂的滿洲帝國。”

“我不管他是什麼出身,是什麼國籍。只要他們手中有知識可以爲我所用,我就敢用他們。不過這些人最好安排到大學中去做講師,真正的秘密研製工作,儘量還是不要讓他們插手。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尤其那些日本專家,他們的祖國目前還在與我們進行着一場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之戰。對於這些人既要用,但是也要防。在用的時候,軍區政治部、社會部以及情報部要對他們進行嚴密的監控。”

“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無論花費多大的代價,付出多少的努力,我們也要培養起我們自己的人才。萬丈高樓平地起,科技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產業的基礎。一個國家真正的發展,並不是靠一小撮的精英。而是靠成千上萬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者,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人才,纔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真正基礎。”

第二百七十六章 談興正濃第一百二十章 承諾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的問題第一百一十六章 四一年版的武力強拆第四百八十六章 必然的趨勢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帥而不是將第八十八章 山東日軍的困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四十六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四百六十六章 破釜沉舟又何妨?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遊擊習氣第二百七十四章處置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三十章 接二連三的打擊第五百三十四章一個時代的恥辱第四百八十七章 不是有利的時機第三百零二章 楊震很不滿意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春生的慶幸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生的轉折第三十六章 龍入大海 (3)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駒林的直覺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想的不是我想的第三百七十章 那就是一羣土匪第八十九章 毒計(2)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二百二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十九章 總攻擊令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勳的原因第四百零五章 優良的效果第七十五章 我還真沒有放在眼裡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鮮戰場的終結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這麼死守下去第四百四十四章 要求和自信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窩孵蛋(2)第一百二十章 你這麼做是要上史書的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氣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四百一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二十四章 醜話說到前面第九十七章 楊震的警覺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贏爲根本第二百六十九章 打他的土豪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一百六十章 第二階段的開端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十七章 黏住他們打第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第一百四十二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四十七章 別樣的味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日本人的天分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進(1)第四百三十六章 機動優勢第八十七章 人怎麼可如此的無恥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三百三十章 談話之不擇手段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三百零六章 沉住氣,再穩一穩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實身份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四十三章 你們終於查清了一件事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斷上的失誤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接替人選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226章 連皮毛都算不上第四十章 偷雞不成蝕了老本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軍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租界的秘密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要瘋了的土肥原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羅外道第233章 自信的美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窩下蛋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之才的杜開山第十三章 名不虛傳的獸軍第二十章 新裝備的作用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一百章 超出預想的結局第二百章 日軍的反應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總的拍板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一百一十七章 編筐窩簍全在收口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帶兵了第三百六十章 郭邴勳的建議第四十七章 來自莫斯科的邀請第五十三章 傲氣的來源
第二百七十六章 談興正濃第一百二十章 承諾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的問題第一百一十六章 四一年版的武力強拆第四百八十六章 必然的趨勢第二百八十五章 咱們秋後算賬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帥而不是將第八十八章 山東日軍的困境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四十六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四百六十六章 破釜沉舟又何妨?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遊擊習氣第二百七十四章處置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三十章 接二連三的打擊第五百三十四章一個時代的恥辱第四百八十七章 不是有利的時機第三百零二章 楊震很不滿意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馬春生的慶幸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生的轉折第三十六章 龍入大海 (3)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駒林的直覺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想的不是我想的第三百七十章 那就是一羣土匪第八十九章 毒計(2)第一百零二章 出乎意料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二百二十五章 風水輪流轉第三十九章 總攻擊令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勳的原因第四百零五章 優良的效果第七十五章 我還真沒有放在眼裡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鮮戰場的終結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這麼死守下去第四百四十四章 要求和自信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窩孵蛋(2)第一百二十章 你這麼做是要上史書的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氣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四百一十五章 拜訪第一百二十四章 醜話說到前面第九十七章 楊震的警覺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贏爲根本第二百六十九章 打他的土豪第四百六十二章 囚徒的困境第一百六十章 第二階段的開端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十七章 黏住他們打第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第一百四十二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四十七章 別樣的味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日本人的天分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進(1)第四百三十六章 機動優勢第八十七章 人怎麼可如此的無恥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第三百三十章 談話之不擇手段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八十六章 定策(4)第三百零六章 沉住氣,再穩一穩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實身份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四十三章 你們終於查清了一件事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斷上的失誤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接替人選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七十二章 聲西擊東第226章 連皮毛都算不上第四十章 偷雞不成蝕了老本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軍的瘋狂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租界的秘密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要瘋了的土肥原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羅外道第233章 自信的美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窩下蛋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之才的杜開山第十三章 名不虛傳的獸軍第二十章 新裝備的作用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一百章 超出預想的結局第二百章 日軍的反應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總的拍板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一百一十七章 編筐窩簍全在收口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帶兵了第三百六十章 郭邴勳的建議第四十七章 來自莫斯科的邀請第五十三章 傲氣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