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章 祭旗

475章 祭旗

被趕鴨子上架的韓復榘不得不帶着部隊上了戰場,不過這位本來戰鬥意志就不甚堅決的省主席,手下的正規軍雖然擁軍十餘萬,是民國少有的實力派之一,但作戰意志直接能決定魯軍在戰場上的作爲,連統帥都猜疑不決,如何能在日軍的進攻下討得了好。不過韓復榘也算是在亂世中掙扎起來的人傑,膽量與那些遠遠躲在後方的敗軍之將還是有差別的,韓復榘帶着自己的手槍旅倒是與日軍幾番交戰,只是缺乏重武器的魯軍在日軍面前接連失利,韓復榘本要在濟陽的一座小村莊內被日軍圍住,身邊的衛隊幾乎死絕,最後韓復榘與心腹騎在一輛摩托車上才逃出了日軍的包圍圈,韓復榘僥倖揀回了一條性命,經此一戰,韓復榘畏戰之心更甚。

就在韓復榘心裡僥倖的同時,此時已經打紅了眼睛的日軍卻是開了殺戒,之前在河北的接連苦戰太過壓抑,雖然攻陷了保定與滄州一線,但直接戰死在河北的日軍已經超過三萬人,輕重傷員不計其數。對敵軍的仇恨也蓄積到了,平時束來驕橫的日軍在軍官的有意縱容甚至帶着下,血洗濟陽!

濟陽上空的血腥氣仍未消散,華東日軍在攻陷淞滬之下,爲了逼迫南京政府投降,大軍迅速西南,直撲南京,由於南京方面國*軍在淞滬退下來時,秩序混亂,根本沒有組織起有效防禦。

自從平頂山慘案之後,日軍再次在民國屠殺數千無辜民衆。所有人都在爲日軍的暴行震驚着。不過隨着光華門的失陷,日軍在南京城掀起的一陣腥風血雨,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更是讓整個世界都爲之震動。

“司令官閣下,這是日方的停戰呈文,我國認爲,貴國首都已經淪陷,已無再與日軍征戰之必要,徒增傷亡。若是戰爭持續,日軍勢必大肆增兵。一直打到貴國經濟,軍事全方位崩潰爲止。”

南京慘案仍然歷歷在目,但德國對於中日之間的調停卻一直沒有停止。在陶德曼卻帶着日本人的停戰條件來到了蘭州。

“陶德曼先生,與其將時間浪費在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在。不如讓我們共同見證一個儀式。”

姜立冰冷着一張臉道,儘管對於歷史上的南京慘案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並且給了南京那邊大量的資助,單是從蘇聯這邊調撥過去的各式飛機就達到了上百架。日軍在河北戰場,綏遠戰場。比起歷史上多陣亡的近四萬人,還有大量的技術兵種,都使得日軍投在淞滬,以及南京的力量相對削弱了一部分,南京陷落的時間也因此往後推遲了二十多天,南京得以在在戰爭前多撤走了十幾萬人。但死在日軍屠刀之下的無辜民衆,加上軍人俘虜,仍然高達十五萬以上。這些都是鮮活的生命。不處在這個時代,難以瞭解到這個時代的怨憤,仇恨。

“儀式?什麼儀式?”陶德曼有些疑惑地道。

“對於對日的態度上。我想,看過這一次儀式之後,陶德曼再也不用將精力花費在調停的事情上了。”姜立按了按自己的額頭,因爲南京的血案,這一段時間西北軍民羣情洶涌,單是應付下面的請戰聲,就是件絕大的麻煩事,畢竟此時還是冬季,日軍進攻困難,西北軍想要反擊。更加困難。

很快,陶德曼親眼見識到了蘭州這場聲勢浩大,前所未有的儀式。

民國27年,1月8日。蘭州城,全城縞素。除了還未化去的積雪,還有便是無數頭上無數的白布。

“1894年11月日軍在旅順開始了爲期四天三夜的大屠殺,我中華一城之子民,倖存者僅埋屍人數十。”

“1932年,9月。日軍於平頂山等村,屠殺我無辜村民三千餘人。”

“1937年11月,日軍屠戮濟陽民衆兩千餘人。”

“1938年1月,日軍血洗南京,屍骨成山,全城十五萬餘軍民,皆成日軍刀下之亡魂。”

“受日軍奸*淫之婦女,不計其數,被日軍屠殺之老弱,數不勝數如此血債,如此奇恥大辱,萬般仇恨,只化爲一句話,決戰到底,血債血償!”

“把這些戰犯都押上來!”

隨着擴音器裡的一道怒吼,二十幾車被全副武裝的士兵押過來的日軍俘虜一一被趕下汽車。

“預備!”

“殺!”

隨着軍官的一聲令下,這五百餘被按跪在

地上的日軍,隨着一道道揮下的雪亮刀光,五百多顆頭顱一一滾落在地。大蓬的鮮血灑落鋪在地上的軍旗上。不過在這面藍灰底色的軍旗之上,卻是三個白森森的骷髏判案。

西北之前的青天白日旗全部緩緩降下。

譁!

一張張佈滿血跡的骷髏旗被拉起,迎着凜冽的北風在空中冽冽作響。

“敬禮!”廣場之上的姜立爲首的一衆高級將領更遠處的無數將士,神情如鐵的舉起了自己的右臂。

“八十萬西北軍在此立誓,不將這些旗幟插在東京裕仁皇宮,誓不休戰!一日不攻至東京,戰一日,百年不攻至東京,戰百年!誓戰到底,血債血償!”

“誓戰到底,血債血償!”

“誓戰到底,血債血償!”

隨着姜立在擴音器裡的吼聲,蘭州街道的上百萬民衆怒吼匯聚成一片,一陣高過一陣。蘭州街頭,染着大塊血跡的骷髏旗列列招展。所有的怒火,所有的仇恨此時都匯聚到了一起。

“領事先生,你還想再說什麼嗎?”回到衆警衛簇擁的臺上時,姜立的心情好受了一點,看向旁邊的陶德曼道。

“我想已經沒有這個必要了。”陶德曼苦笑一聲,他能感受到這些軍民的滔天怒火。特別是他們還有一羣敢戰的將士。在這些人身上,他甚至感受到了不遜於德意志的蓬勃戰意。日本這次真的招惹到了一個可怕的對手,而且這兩國的較量中,不論輸贏,有這些軍人的存在,日軍都將付出極爲可怕的代價。

“不過作爲以前親密合作過的朋友,我有一句話想要勸告司令閣下,貴方不應該向蘇聯作出任何進一步的閉關,貴方如果這樣做,我國將重新考慮與貴國的關係。”

“領事先生,我國必需要以自己能生存下去爲第一準則。在這件事情上,恕我辦不到。”姜立生硬地回覆道,此時西北與德國的合作早就全方面的停止,西北也沒有向德國下任何的訂單。自然不需要再看德國的臉色,此時在這場浩大的儀式上,姜立也需要向蘇聯人公開表態,面對日本人,西北不惜斷絕於德國人的關係,拒絕任何人的調停,不計一切代價,也要將這場戰爭進行下去。(。)( )

484章 三浦敏事337章 兩廣422章 收買100章 抗日人士454章 轟炸準備310章 鷹194章 我想不到我輸的理由178章 四馬拒姜戰賀蘭完424章 川軍427章 18集團軍314章 軍官派遣453章 閻錫山223章 上海16562章 任重道遠352章 西安事變4178章 四馬拒姜戰賀蘭完578章 封路539章 平衡131章 外科手術式的進攻241章 暗字營104章 鉅額收穫125章 最好局面583章 中原16章 狙殺態度357章 故人408章 大勢所趨79章 吞併省防二旅370章 空降155章 條件296章 新疆1286章 全面合作444章 雄州鎮5244章 天水事變2236章 白俄的啓發480章 嫌隙202章 採買維克斯坦克291章 奉天戰役12496章 黑臉78章 斬將奪軍559章 機會再臨310章 鷹1599章 尾聲1308章 遠景391章 南苑4134章 不可思議的戰爭第9章 血色918(2)52章 奉天戰役613章 血色9185273章 各自貢獻力量6章 狙殺態度307章 復仇者2151章 風小了167章 建設任務330章 戰略西移295章 敢死營307章 復仇者2208章 上海584章 既下決定454章 轟炸準備524章 偷襲2278章 長城抗戰17374 戰平津7123章 進長春251章 長城抗戰1407章 隔絕115章 着道了293章 陳調甫的決定74章 危局420章 方面軍481章 急轉直下129章 小攸縣一的日記428章 處置479章 機牀578章 封路270章 長城抗戰12300章 新疆468章 慷慨423章 鋼鐵523章 偷襲171章 四馬驅姜戰賀蘭9272章 笨方法165章 四馬拒姜戰賀蘭5563章 船廠487章 提前行動451章 橋樑90章 奉天戰役11106章 暴起229章 鋼鐵廠500章 代號557章 徐州103章 給戰友收屍197章 逃走210章 上海7186章 蘭州技校478章 得手537章 泄露157章 收編楊猴小子455章 天眼計劃503章 爭奪320章 危機
484章 三浦敏事337章 兩廣422章 收買100章 抗日人士454章 轟炸準備310章 鷹194章 我想不到我輸的理由178章 四馬拒姜戰賀蘭完424章 川軍427章 18集團軍314章 軍官派遣453章 閻錫山223章 上海16562章 任重道遠352章 西安事變4178章 四馬拒姜戰賀蘭完578章 封路539章 平衡131章 外科手術式的進攻241章 暗字營104章 鉅額收穫125章 最好局面583章 中原16章 狙殺態度357章 故人408章 大勢所趨79章 吞併省防二旅370章 空降155章 條件296章 新疆1286章 全面合作444章 雄州鎮5244章 天水事變2236章 白俄的啓發480章 嫌隙202章 採買維克斯坦克291章 奉天戰役12496章 黑臉78章 斬將奪軍559章 機會再臨310章 鷹1599章 尾聲1308章 遠景391章 南苑4134章 不可思議的戰爭第9章 血色918(2)52章 奉天戰役613章 血色9185273章 各自貢獻力量6章 狙殺態度307章 復仇者2151章 風小了167章 建設任務330章 戰略西移295章 敢死營307章 復仇者2208章 上海584章 既下決定454章 轟炸準備524章 偷襲2278章 長城抗戰17374 戰平津7123章 進長春251章 長城抗戰1407章 隔絕115章 着道了293章 陳調甫的決定74章 危局420章 方面軍481章 急轉直下129章 小攸縣一的日記428章 處置479章 機牀578章 封路270章 長城抗戰12300章 新疆468章 慷慨423章 鋼鐵523章 偷襲171章 四馬驅姜戰賀蘭9272章 笨方法165章 四馬拒姜戰賀蘭5563章 船廠487章 提前行動451章 橋樑90章 奉天戰役11106章 暴起229章 鋼鐵廠500章 代號557章 徐州103章 給戰友收屍197章 逃走210章 上海7186章 蘭州技校478章 得手537章 泄露157章 收編楊猴小子455章 天眼計劃503章 爭奪320章 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