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先鋒一號突擊步槍

一秒記住

“先鋒一號突擊步槍造出來了!”電話的另一頭謝承瑞激動的口氣都震動的孟享的耳朵發癢。

他是兵工專業出身,因爲前一段時間兵工系統缺人,他就調去了幫忙。一直在那裡組織協調新武器的生產。

基地中的武器雖然便宜實惠,但如果發生了意外,沒有自己軍工體系的先鋒軍必然會很快的垮掉。系統的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軍工體系,是孟享此時忙碌的第二件事情。

“這就是先鋒一號突擊步槍?”孟享等人快速的趕到了在齊都附近的那所輕武器研究所。經過了重重哨卡後,他們在一個寬大的回憶中,見到了那三支先鋒一號的樣品。

“樣子有些像衝鋒槍?”旁邊的範種看了看道。

“它吸取了不少衝鋒槍的理念,和衝鋒槍又有很大的不同。”旁邊的謝承瑞解釋道,“還是讓我們的設計師伍德生來解釋一下吧!”

一個臉上都篆刻着沉默的中年人站了起來,也沒有那些客套話,直接開口道:

“它就是先鋒一號甲式突擊步槍。空槍重量削減到了4.2公斤,全槍長度是863公釐,使用的是新開發7釐子彈。彈匣30發。有效距離在400米以內。……”伍德生一邊擺弄着其中一支樣槍,脫口而出了一大堆的數據,頓時木訥的臉上神采飛揚,與剛纔那個沉默寡言的樣子判若兩人。

他此時心中也是激動萬分。老家是上海青浦的他自小就隨着在江南製造局內槍械修理所當技工的父親,擺弄那些槍械。可以說,從小那些就是他的玩具。長大後,他自己跑到了德國系統學習了兵器工業製造,處於小時候培養起的興趣,他主要鑽研了步槍槍械研究。

回國後,憑着紮實的學識,擔任了原鞏縣兵工廠生產部技術處一級技術員,並參與了對毛瑟1924年式步槍複製工作,中正步槍的出現也有他多一份功勞。但因爲他的孤僻和不合羣,十餘年了依舊是個技術員而已。

隨着日本人的逼進,鞏縣兵工廠整體搬遷湖北漢陽。半路上運送的隊伍遭遇鬼子戰機轟炸,他被炸成了重傷。他自小伴隨着冷冰冰的槍支機械長大的,孤僻沒有幾個朋友,同事間的感情也是很淡漠,受傷後沒有人留下來照顧他,只是被安置在一民戶家中療養。

不久後,當地也被日本人佔領。那個姚姓民戶在鬼子劫掠中家破人亡,只逃出了一個半大小子,在先鋒軍佔領新鄉後,帶着他投奔了過去。

在新鄉遇到了先鋒軍的醫療隊後,已經奄奄一息的他才被救活了下來。傷好後,也就留在了先鋒軍中。

先鋒軍需要大量的有技術的人,他的技術在那裡得到了發揮的空間。周圍一批克隆人比他還要沉默孤僻,他的性格反而顯不出奇怪來了。這裡也不需要投上級的所好,拍馬溜鬚,只需要有真本事,就能積攢軍功升職。

此時他已經是技術少校軍銜了。這是先鋒軍爲了區分那些戰場廝殺將士的軍功和文職一類軍官軍功而劃定的軍銜,諸如軍醫、兵工人員等的功勞大多數是以此而定。當然,孟享絕對不允許先鋒軍內部出現藝術家將軍。軍隊就是軍隊,最重要的就是殺敵作戰,暴力機器上的暴戾氣息纔是它最主要的體現。

就連那些宣傳隊,也逐漸調整到了政府機構中去了。適當的分開,讓軍政慢慢的脫離,也爲以後的政局穩定提前做好準備。

如論是哪一種,先鋒軍中都有戰功記錄方式。伍德生的少校軍銜即使憑藉着軍功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正是他的脫穎而出,才擔負了先鋒一號突擊步槍的研製工作。

“這種瞄準系統,是柱狀準星,u型缺口照門。閉鎖採用的是槍機迴轉閉鎖。……”伍德生不斷解釋着,旁邊孟享含笑不語。這些東西他早就知道了,其中一些理念是他提供的。

二戰後,世界形勢發生了變化,戰術思想也發生了變化,認爲陣地攻防戰的機會不多了,而戰爭的突然性、近戰性、猛烈性、隱蔽性增強了。所以對步兵單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機動性好、動作可靠。這時,強烈呼喚的是突擊步槍。

孟享知道只要後勤能跟上,以後絕對是自動突擊步槍的天下。 而恰恰藉助着基地的他最不缺彈藥,所以索米衝鋒槍成了先鋒軍的標準武器。但衝鋒槍用於戰場作戰,即使索米的精度再高,射程上的短腳也是有些無奈。雖然有機槍和狙擊手的配合研製遠距離,但靈活性和活力猛的兼顧卻是做不到。

而基地生產的那些二戰突擊步槍價格又比折價後的索米高不少,不合算。加上他內心深處一直想要擺脫基地的過度影響。所以他一上來就開始研製自動步槍。參照的對象就是ak-47。

ak—47太有名,即使孟享他這個僞軍迷也翻看過一些相關記錄。作爲一個僞軍迷,他雖然不知道原理,但那些名詞還能蹦出幾個,這些都給了那些研究人員以啓發。他更是通過腦海中的印象,大致畫出了ak-47的樣子,雖然詳細部位不能描述,但大致的樣子還都勾畫了出來。

爲了能把腦海中的那些物體描繪的更加詳細,最近孟享在空閒的時候,聯繫一下繪畫,唐明月中西畫技皆通,比孟享的半瓶醋要強多了。不需要請教那些大師,暫時和這個唐秘書一起寫寫畫畫,美人陪伴,精神也是一種放鬆。

ak-47的草圖雖然不完整,但卻是給了研究人員以方向性的提示,再加上基地提供的包括stg44突擊步槍等的各類槍械的學習參考。僅僅半年的時間,新的槍械樣品就出現了。

既然有金手指的光芒,就沒有必要重複前人的老路。

他也知道ak-47的一些缺點。

ak-47爲了突出射擊動作的可靠性,自動機運動能量偏大,射擊時產生強烈震動,難以操槍,射擊精度稍差,點射更難以掌握,該槍質量也偏重。

在叢林戰和巷戰的時候口徑也有些偏大。中間威力彈的概念還沒有發展,孟享已經開始考慮小口徑子彈的問題了。

小口徑化是個趨勢,對於國人的體質來說,這也更加的方便,易操作,精確度高,後勤上的好處就更不要多說了。

但戰爭千變萬化,各種場合下不同的武器,發揮的作用是不一樣的。500米以內,小口徑還是很適合,但更大距離和更大的範圍就很難說了。後世裡經過幾次戰爭,比如海灣和阿富汗戰爭,美軍就對小口徑步槍略有微詞,很多場合下,不如7.62毫米的ak-47好用。尤其是隨着防彈用具的發展,小口徑子彈有些甚至都不能擊穿那些高分子材料的避彈衣。所以,在後世多了一些小口徑子彈不適合的紛爭,美國更是又涌起了研製6.徑系列槍械的風潮。

世界上各大名槍各有優缺點,應該說槍械的各項指標很難完全兼顧。即使是小口徑槍存在着一些缺點,但這絲毫不能掩飾它的優點,未來獨領風騷三四十年。畢竟現代化戰爭,纔是真正的彈雨,比起槍彈的一點點性能提升來,後勤的重要性顯得尤爲突出。

只是,戰爭的情況複雜多變,爲了後勤方便,一種口徑打天下的做法已經被證明爲行不通的。即使小口徑最當紅的時候,ak-47的窮人武器依舊打得美國人的屁股上屁股生煙。

能殺人的武器纔是最合適的武器。

適合巷戰的小口徑的子彈並不一定適合二戰的大規模戰場,孟享很難把賭注全壓在小口徑槍彈上。不過口徑的武器也證明了有些落後。所以孟享從後世的子彈口徑之爭中,想到了英國人二戰後提出的曾與美國人爭鬥的7毫米子彈。

受到德國人的7.92*33毫米的中間威力彈的啓發,蘇俄人推出了7.62*39,英國人也經過了一番論證,提出了600米內最佳的槍彈組合口徑或者說是.280,也即是最理想7*43毫米的子彈。他們認爲越接近7毫米,這種優化性越好。

但當時主導了西方世界成爲了新霸主的美國人依舊迷戀於大威力子彈,提出了7.62*63毫米。後來通過一番妥協,調整爲了7.62*51毫米,但也否決了英國人的方案。

一種武器的評價好壞有時候就像人一樣,並不一定是按照性能而來。政治的因素導致了美國人大獲全勝,美國人的方案也就成爲了北約的新標準。美國人的軍火販子們不需要調整太大,只需要低成本的改動,就可以把口袋裝忙金幣。

即使後世美國人提出了6.8毫米,其實也有一點7毫米的影子,只是美國人肯定不會認錯的。

孟享倒不介意用一下,東方人的體型用7毫米反而比7.62毫米要更合適。再說7.62毫米的後坐力在連射的時候還是偏大,7毫米相對小一些,雖然有效距離上或許有些縮短,但機槍和火炮坦克爲主的戰場上,這點距離並不算什麼。現代戰爭大多數步兵嬌鋒都是在400米以內。

或許7毫米比起小口徑彈優點並不突出,但以後隨着防彈衣等手段的應用,7毫米比小口徑子彈更有發展前途。軍工產業的龐大,想要隨便改動口徑很困難,牽扯利益太多了,還不如一開始就確定下一個合適的口徑不斷挖潛提升性能。

所以在經過多番測試後,7毫米勝出了6毫米的口徑,成爲了孟享決定自主發展的主要口徑。

同時期,子彈長度的測試也已經決定了。孟享沒有選擇英國人的43的方案,在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孟享選擇了41毫米。於是,在以後很多年令無數敵人色變的7*41毫米的氣死你彈就產生了。

“這是它的刺刀?”範種拿起了先鋒一號突擊步槍上安裝的刺刀拿在手中仔細端詳。過了半天才倒吸了一口冷氣道:

“厲害啊!這個三棱的刺刀刺中了傷口一定很難處理!”

他說的是三棱刺刀。此時已經有不少棱刺出現,如俄國莫辛?納甘1891式步槍的套筒式四棱刺刀,帶着凹槽。也有的是平面,如比利時在上世紀20年代爲華夏製造的一批c1920式三角棱刺。範種都見識過,但眼前這個三棱刺刀卻又有了些不同。

他當然不知道這是以孟享提供的56式三棱刺的樣圖來改進的。

孟享對於56式三棱軍刺是久聞大名,而且還曾親眼見到過,對於那個看似灰白色的殺人武器,在朋友的一番吹噓下,印象格外深刻。所以,先鋒一號突擊步槍的刺刀就成了這個三棱刺刀。

“這種三棱刺的邊角是鈍的,頭部也不是非常尖銳,成扁口螺絲刀的形狀。這也是爲了避免誤傷使用者自身。它刺入人體之後形成的傷口並不象普通刀劍那樣是切開的,而是硬撕開的,加上通常傷口都很深,難以縫合。三面都有放血的血槽。刺刀刺入人體後,由於疼痛和異物感,人體肌肉會本能地進行收縮,緊緊包裹住刀體,加上充滿血液的傷口對刺刀的吸附效應,會使得刺刀不易拔出。而有了血槽之後,血液就可以順着刀身流出,而空氣則沿着血槽進入,減少了傷口組織對刺刀的粘附作用,從而使得拔刀更加順暢。”伍德生在旁邊面不改色的一點點的講解着。

這些都是這半年來,經過了數百次的實驗才得出的結果。甚至在小規模的戰鬥中,都已經實戰了數次。

範種點了點頭,拔刀的快慢在激烈殘酷的白刃格鬥戰中往往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這也許只有半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從容回身,應對身後撲來的另一個敵人。同樣的道理,白刃戰中,一旦刺刀被卡住,那就是死亡的到來。所以一些有經驗的老兵在刺殺時,會盡量避免以敵方的前胸爲目標,因爲這樣刺刀很容易卡在肋骨中間。

他們會選擇敵人的腹部。日本人個子矮,經驗豐富,往往就喜歡用這一手。所以往往一些描寫中,白刃戰中腸子都拖出來的,或者塞進腸子去繼續戰鬥的說法是比較真實的。不似後世一些影片中的刺刀訓練,全部是朝着胸膛去的。一對一的時候,還可以。迷惑敵人也行,但在魂戰中,那樣的做法離死不遠了。

“即使拔出來,這種三棱傷口確實很難自行癒合,必須進行手術縫合,要不然僅僅流血就能讓人致死。”伍德生也是感慨了一句。冷兵器並沒有隨着熱兵器的興起完全消退,各種複雜情況下,人與人面對面的直接廝殺的情況不少,冷兵器自然也就長盛不衰。

唐藥師等人都是心中倒吸冷氣。這種東西刺進身體中,那樣的傷口肯定能把血流乾了。

“血槽的功能只是刺刀的次要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減輕刺刀的重量,加強刀身的剛性。只有耐用的刺刀纔是一把好戰刀。”伍德生又解釋道。他是他是技師,更多的是從結構角度來考慮。

“當然,這種棱刺功能單一,只能叫做刺,沒有削割砍等功能。”伍德生略有些遺憾,基地提供了大量的槍械,各種刺刀的功能也是讓人看花了眼。但上級卻是把主刺刀確定爲這種三棱刺。

“不過爲了應對一些其他情況,這裡還有一個副刺刀!”他一邊說着,一邊又拿起了旁邊的一個刀鞘,抽出了一把形狀怪異的刺刀。這是一把綜合了並一一指着作了解釋,這種副刺刀,就像一把匕首一樣,可砍,可削,可割,可以配合刀鞘剪鐵絲網,還可以開罐頭。靠近把手的地方甚至還像m98/05式那樣,帶有鋸齒,一些情況下可以進行鋸割樹枝,甚至鐵條。當年德國人的m98/05式經過宣傳在一戰時候獲得了屠夫刺刀的稱號,但它的戰鬥使用遠不如工具使用的多。

這個鋸齒和屠夫的不大一樣,而是像後世的華夏的95式和美國的m9那樣,鋸齒的一側經過了加寬並加工有細齒,可以當作銼刀使用。

這也是孟享提供的功能。隨着機槍和迫擊炮的出現,尤其是先鋒軍這樣差不多人手一支手槍的規模。白刃戰的刺刀拼殺已經是越來越少了。相反以後刺刀的多功能化倒是成爲主流。所以纔有了副刺刀的出現。

於是,先鋒一號突擊步槍上配的是主刺副刀,這也配合“刺刀”的字符順序了。

“軍刺能殺人就行!”孟享聽他介紹完副刺刀後,點了點頭卻說道,無論什麼情況下,武器製造出來主要的功能就是爲了殺人。三棱刺的功能不需要多,只需要在戰場上成爲敵人的噩夢就可以了。雖說多功能刺刀以後是主流,但眼下,結實耐用、殺傷力強刺刀的基本功能還是殺人。

“其實棱刺還有一個很好的優點。就是它加工方便、成本低,可以很快大批製造出來。而副刀的成本太高,現在我們的生產能力還無法大規模普及。”謝承瑞在旁笑道。

蘇俄早早的就應用了棱刺,與棱刺的這種經濟性分不開的,在戰時條件下比較受歡迎。

此時戰區的工業水平也是很差勁,並不比蘇俄一戰時期好多少。各種機器雖然運來,但還大部分都還沒有投入生產,正在調試時期,正在建設的鋼鐵廠還沒有開始生產鋼鐵,老鋼廠的產鋼數量更是很低,若不是有了電爐和加氧轉爐還能生產出好鋼材,恐怕連這些三棱刺都不一定能生產。

“幸好,司令提出的槍族的概念,可以讓槍支成本大大的減少,要不然,這種槍我們生產起來也很吃力!”謝承瑞心中對孟享提出的這個槍族的方案還是佩服的。他當然不知道孟享腦海中又是金手指靈光一閃而已。

包括槍械圖紙和各類槍械名次什麼的,孟享都是通過豬戰士和克隆工程師來代言出去的。畢竟他一知半解的,經不起詢問。不過,這個槍族的概念卻是他提出來的,至於原因,看看謝承瑞、伍德生等人佩服的眼光就知道了。

有了基地提供的各式槍械參考,綜合彙總各種槍支的優缺點,只要花費時間和精力,製造出更好槍械來也不算很難。但牽扯到以後的後勤和經濟性,孟享必須要提前做準備。要不然現代戰爭下的槍林彈雨,收割的不僅僅是敵人的生命,而且也在自己身上割肉。打仗拖垮了經濟的很多。武器的生產和維護成本就顯得格外重要。

孟享基地在手,生產打折扣,還有修理廠等維護維修。自然感覺不到壓力,但他卻也知道這些的重要性,所以才提出了槍族這個概念。

槍族也是標準化,模塊化,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

標準化模塊化對於大規模的生產使用來說,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美國人的流水線加工,也有標準模塊化的影子存在,一下子就把汽車拉到了平民價格。

模塊、標準等名詞不僅意味着降低成本,而且也代表着易操作。只要掌握了一種,就具有了通用性。一個個的模塊可以組裝拼湊來適應不同的環境。

美國的斯通納正是受到了積木的啓發,纔在63年提出了這個積木拼湊式的槍族。蘇俄人也隨後推廣了他們的7.62毫米的ak槍族。

而此時,孟享也早早的提出了槍族的概念。

第462章 不戰而屈?第127章 豆丁車也敢囂張第571章 有些輕敵了第1123章 歐洲的混亂管我們什麼事?第933章 這是個機會第613章 怎麼不還擊第224章 可以多種點美洲作物第627章 我也是一名軍人第1055章 要儘快送出我的信第319章 不是日本人變弱了第1020章 華夏軍隊很強嗎?第1163章 快速升級第815章 以多打少第588章 我們的飛行員是世界一流的第446章 日蘇還需要衝突一下第854章 轟炸東京(下)第1062章 又是情報的錯第533章 除非是上帝睡着了第390章 長門的艦炮對巨炮第1055章 要儘快送出我的信第940章 我們的艦隊在哪裡第473章 新基地佈置第527章 麪條軍初顯徵兆第877章 華夏人繼續在進攻第263章 南洋當海盜第1055章 要儘快送出我的信第122章 讓他們查去吧第947章 老希遇刺第743章 兩線作戰第464章 繼續裝備德國人第379章 銅圓戰爭第848章 王師來了第1094章 意外第315章 死守山海關第150章 韓復榘又敗了第988章 宣戰第826章 炮擊的誠意第804章 戰場在悉尼第853章 轟炸東京(中)第730章 澳洲計劃加快第878章 斯潘塞灣第390章 長門的艦炮對巨炮第662章 發現了蘇俄人的新戰機第135章 漫長的冬夜第1131章 老羅也倒下了?第1103章 或攻或守第703章 我們不需要去依附誰第477章 英法交惡第1041章 遭遇哈豐角第902章 軍隊先行第261章 我成了大軍閥了第1058章 東非和南非第676章 他們更自信了第564章 戰南京(二)第867章 向澳洲運兵第74章 國運氣脈第537章 三輪攻擊第86章 兵進濟南城第489章 日蘇要和談第681章 幾把菜刀第536章 遭遇北路艦隊第325章 繼續清剿第998章 我們需要噴氣式第865章 對蘇俄和英美要區別對待第823章 向華夏求援第415章 再打運兵船第676章 他們更自信了第593章 中亞第343章 進攻張家口第675章 華夏聖人?第427章 麥收時節烽煙再起第1031章 代奧米羣島第851章 守護南洋華人第1051章 美國人的空中車輪戰第601章 準備開始了第487章 蒐集文物和江浙根據地的擴張第2章 悔不該第270章 調整後勤第194章 軍校第715章 武器禁運和再次搶劫第220章 巴黎大炮和飛艇第394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912章 華人勞工698章 美國宣戰第642章 日本人的擔心第524章 怎麼耗得起?第1015章 還有一個遺憾第203章 我們到青島了第387章 各方反應第135章 漫長的冬夜第122章 讓他們查去吧第288章 交通體系第606章 分基地再調整(下)第666章 夜炸浮橋第186章 奮鬥在抗戰第一線第326章 一夜建造四個分基地第786章 他們的航母在哪裡?第860章 目標,北非第464章 繼續裝備德國人第89章 這是個機會!
第462章 不戰而屈?第127章 豆丁車也敢囂張第571章 有些輕敵了第1123章 歐洲的混亂管我們什麼事?第933章 這是個機會第613章 怎麼不還擊第224章 可以多種點美洲作物第627章 我也是一名軍人第1055章 要儘快送出我的信第319章 不是日本人變弱了第1020章 華夏軍隊很強嗎?第1163章 快速升級第815章 以多打少第588章 我們的飛行員是世界一流的第446章 日蘇還需要衝突一下第854章 轟炸東京(下)第1062章 又是情報的錯第533章 除非是上帝睡着了第390章 長門的艦炮對巨炮第1055章 要儘快送出我的信第940章 我們的艦隊在哪裡第473章 新基地佈置第527章 麪條軍初顯徵兆第877章 華夏人繼續在進攻第263章 南洋當海盜第1055章 要儘快送出我的信第122章 讓他們查去吧第947章 老希遇刺第743章 兩線作戰第464章 繼續裝備德國人第379章 銅圓戰爭第848章 王師來了第1094章 意外第315章 死守山海關第150章 韓復榘又敗了第988章 宣戰第826章 炮擊的誠意第804章 戰場在悉尼第853章 轟炸東京(中)第730章 澳洲計劃加快第878章 斯潘塞灣第390章 長門的艦炮對巨炮第662章 發現了蘇俄人的新戰機第135章 漫長的冬夜第1131章 老羅也倒下了?第1103章 或攻或守第703章 我們不需要去依附誰第477章 英法交惡第1041章 遭遇哈豐角第902章 軍隊先行第261章 我成了大軍閥了第1058章 東非和南非第676章 他們更自信了第564章 戰南京(二)第867章 向澳洲運兵第74章 國運氣脈第537章 三輪攻擊第86章 兵進濟南城第489章 日蘇要和談第681章 幾把菜刀第536章 遭遇北路艦隊第325章 繼續清剿第998章 我們需要噴氣式第865章 對蘇俄和英美要區別對待第823章 向華夏求援第415章 再打運兵船第676章 他們更自信了第593章 中亞第343章 進攻張家口第675章 華夏聖人?第427章 麥收時節烽煙再起第1031章 代奧米羣島第851章 守護南洋華人第1051章 美國人的空中車輪戰第601章 準備開始了第487章 蒐集文物和江浙根據地的擴張第2章 悔不該第270章 調整後勤第194章 軍校第715章 武器禁運和再次搶劫第220章 巴黎大炮和飛艇第394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912章 華人勞工698章 美國宣戰第642章 日本人的擔心第524章 怎麼耗得起?第1015章 還有一個遺憾第203章 我們到青島了第387章 各方反應第135章 漫長的冬夜第122章 讓他們查去吧第288章 交通體系第606章 分基地再調整(下)第666章 夜炸浮橋第186章 奮鬥在抗戰第一線第326章 一夜建造四個分基地第786章 他們的航母在哪裡?第860章 目標,北非第464章 繼續裝備德國人第89章 這是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