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種田需要水和肥

孟享還不知道曰本人已經開始重點投資那艘彩票船,他此時關注着兩件事情,都是國內的。

至於歐洲那邊,既然已經點着了火,剩下的就是靜觀其變。練好自己的內功,打好了基礎,纔可以在未來的戰爭時代立於不敗之地。

任何時期,手中有糧心不慌。

各地的耕地基本都已經種上了,初步統計,先鋒軍控制的耕地有近3億畝,但其中絕大部分是中低產田,一畝地生產不超過150斤。雖然通過興修水利改造了一部分,但產量依舊不高。

孟享後世所知的,想要莊稼高產,除去人工的細心看護照料和氣候變化外,一般注意三點,種子、水和肥料。

種子的問題,孟享暫時不敢大規模調整使用那些新品種,一旦出現了意外哭都來不及。至於包衣紫外線照射等技術的使用,此時還沒有摸清具體情況,只能是從那些生產出來的種子進行選種。只要選好了種子,也就保障了在其他條件沒有太大變化的時候,可獲得豐產。

水的問題,一過年,就遇上了大面積的春旱。

幸虧從去年一直持續到現在,忙碌了一個冬季的水利設施修葺,才使得河流和溝渠周圍的農田都能澆上了水。

但在這個時代,很多地方離得河流比較遠,只能靠天吃飯。打井的費用高,而且提升麻煩。即使吃飯的飲用水都麻煩,更不用提種莊稼了。

不過,有了基地,似乎一下子都變成了沒問題了。

孟享爲了節省未來的資源,只是滿足供應電廠的煤炭需要,一般就不再擴大生產了。自從開闢了中東石油基地,國內的礦產開採也少了許多,採礦車生產的數量也少了許多。但因爲一個意外,孟享才發現自己還是忽視了對採礦車的利用。

採礦車能勘探極深,但它的開採深度卻不是很深。一級不過最大100米,二級可以達到300米。但這個是垂直的提升。採礦車直接從上邊開出一個大洞,汲取礦產。開採完後,地面不過留下一個深洞,回填了事。但孟享恰恰忽略了這個挖洞的功能。

若不是因爲挖井飲水的事情,讓孟享突然想到了這個深洞,他也許又要忽視很久。

水,也是一種資源。

採礦車對水資源也有勘探,可以直接定位在最合適的地方打水。此時的地下水沒那麼多污染,除了一些表層地下水不適合飲用,需要挖深井外,大多數地方也不需要挖太深。

孟享可是知道,即使後世開個百米深的水井都需要耗資不少,但現在採礦車輕輕鬆鬆就辦到了。如此,孟享手中又多了一個逆天的功能。

只要解決了水的問題,很多地方都是可以來發展生存的。後世無論是黃土高原還是西北地區,其實水並不是很缺,只是那些水都在地下,人的利用成本太高而已。而採礦車的可以直接打井,解決水資源利用的問題。

一級採礦車的開洞口徑不超過1米,二級不超過2米。但這已經足夠了。

孟享甚至想到了油井的利用。油井開採深度更大,打井用不着,但油井自帶的管道卻是孟享可以利用的。油井的管道可以提供直轄範圍直徑長度,也就是說,二級油井可以直接延伸出二百公里長的300毫米口徑的輸油管道。這二百公里長的輸油管可以奢侈一點,用來當水管了。

很多地方缺水比較厲害,輸水管道可以直接大範圍調運水,孟享可以直接把油井挪到了湖區,汲取湖水,輸送到百公里外的地方。而且管道也不是僅僅二百公里,找一個地方破壞下來,就可以通過修復但這種做法有些太奢侈。現在工業上和城市中還急需要不少管道,數量有限下先供應那裡。民用水通過打井基本上就可以解決了。只有極個別的山區地帶,不適合打井,吃水困難。但孟享也不打算在那裡多消耗資源。

社會資源在某個時期是一定量,若是耗費太大的資源去展示一個人定勝天的工程根本沒必要。

那些環境特別惡劣的地方,本來就不應該是人要去居住的地方。只是由於戰亂等原因,纔有了人的避世而居。但隨之帶來的是一系列問題,不僅僅是水的問題,交通、通訊、教育、甚至是糧食。若是羣居的人數上了規模還可以,人數少的地方常年在延續着一種古老的方式在生活着。但這種村寨很多,即使是後世這種不足百人的山村也是隨處可見。

一些蛋疼的人覺得那種方式很安逸,但讓他待上一輩子,他絕對發狂。一入夜,那種四下裡漆黑一片的洪荒的氣息可以直接引動人精神深處的孤獨。

人是羣居姓的,依靠集體的力量才戰勝了其他生物,成爲地球上的霸主。數量太少,根本不利於人類的發展,不爲自己考慮,也需要爲後代考慮,缺少教育和交流,只會造就一代代的矇昧者。

那些大山深處應該是其他生物們的自留地,那裡只適合人們的短途駐留,但並不適合長期居住。

從保護環境和生物多樣姓的角度考慮,從那些山民的教育和未來考慮,從節約資源等方面考慮,孟享已經開始有計劃的施行集合小村合併爲大村,甚至合村並鎮的規劃。

遷移的地方都不是很遠,基本上都是在附近條件更好的地方規劃一處大的村寨和小鎮。爲了一步到位,規劃中以小城鎮爲主。這樣可以爲下一步的供水供電,通車通電話打好基礎。

而周圍的那些土地則是進行新的整合規劃,安排種植糧食或者經濟作物。

當然這個政策是長期,需要一點點的影響改變,一點點的安置,避免強拆等行爲的出現。其實這個時代的那些山村的建築而就是一點石頭房子,茅草屋。而先鋒軍宣傳的小鎮的藍圖讓人動心。加上低保的誘惑,以及義務教育的強制,除了部分留戀故土的老人,這樣的措施還是很受歡迎的,畢竟外邊的世界更加的精彩,吸引着人們的目光。

正是有了這樣的規劃,所以在打井的時候,那些太過偏遠,條件惡劣的被排除了,剩下的是說服那裡的人們走出來。那些大山則是封山育林,給那些被人類的緊逼壓制的幾乎要滅絕的生物們一點自由的空間,也可以保障未來留給人們更多的生物資源可供利用。

這樣,打井的數量和難度就降低了不少,加上採礦車的超級開採速度,不僅僅人們的飲水問題得到了解決,就連耕地的澆水也得到了部分解決。

到了春耕的時候,已經有大半的靠天吃飯的旱地可以得到澆灌。除了井水外,還有河水。很多地方的旱地雖然離得河流並不算遠,但高度卻是制約了旱地的澆灌。同樣是基地的幫助,這一切都不是問題了。基地產的各種車輛、坦克、甚至是飛機上的發動機給了這個時代以更多的動力。

發動機的強大功率可以很快的把溝渠和河道里水抽到更高更遠的地方。

在這個以人力爲主的時代,發動機這種東西是離得普通百姓很遙遠的,即使一個縣城中,也不一定有幾個。但基地卻是可以通過修理廠的拆卸修理,成千上萬的提供。若不是油料緊張,這個數萬,甚至更多的都可以。

即使已經開採了華北油田,但消耗的地方更多,而華北油田那裡只豎着十來個油井,並沒有形成能源基地擴大產量。

進口的油料還在繼續,英美和德國人都不負擔朝先鋒軍這裡運油。所以孟享依舊還在通過奶牛們運輸。先鋒軍的潛艇可以攻擊曰本人的運輸線路,同樣曰本人的巡邏部隊也可以輕鬆的決斷先鋒軍的運輸通道。只有潛艇還是最保險的。不過,潛艇人員也是很難培養,還要參加潛艇的戰鬥,所以到現在奶牛的數量依舊不多。

此時中原油田附近的地區都已經不再是前線戰區了,孟享已經着手準備開始開採。雖然本着先利用國外資源的原則,但此時急需完成初步的積累,先顧眼前再說。

所以相應的發動機的數量也就可以增加很多。只是懂這些機器的人數太少,會艹作的人員稀缺使得發動機的使用依舊不普及。

爲了不耽擱在農忙時節澆水,甚至先鋒軍軍隊中的那些相關技術人員也在不忙的時候,跑到了附近的地方幫忙。

除了柴油、汽油發動機,還有電動機,有了基地電廠的供電,只要拉過線去,就可以保障電動機的正常運轉。

此時爲了保障農業澆水,一共調集了兩千多臺發動機。有了發動機,水泵也好解決。各種基地零件加上進口的設備零件,組裝了兩千多臺水泵。雖然分佈在各個縣市已經不多了,但加上肩擔手挑,各種用具齊上,最起碼已經可以保障耕地的用水了,緩解了這次春旱。

這一次春旱造成了一點影響,但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彌補回來。

此時的糧食產量,以小麥算,平均畝產不過一百多斤,一些地方還是種的單季。後世那些照料莊稼絕對沒有此時的百姓仔細,但依舊能達到百斤的高產。後世的畝產之所以那麼高,除了種子得到了改良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用了化肥。

孟享從去年就開始讓農林學院的人來試驗肥料的作用。即使沒有采用良種的百畝試驗田裡畝產也能達到了五六百斤。

這可是相差了三倍。

此時的糧食總量本身就是沒有太多的餘富,這也是爲什麼老是出現餓死人的現象,一些富農地主手裡邊也沒有太多餘糧。但若是秋天再收穫一季,兩年三熟甚至一年兩熟。不用增產太多,只要翻一倍,那麼糧食問題就可以自己解決了。

老百姓也都知道肥料的重要。俗語說的好,“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農村中各地的牛糞、馬糞都被百姓拾得一乾二淨了。即使人的大小便也是收集起來肥田。各家收集各家的,這也是寶貝。

但即便如此,華夏的耕地經過千百年對人類的供養,養分缺失很大。精細耕作肥田養息的田地並不算很多,很多百姓雖然種了一輩子地,但只是使一把苦力氣。地裡肥料不多,種出的莊稼又全部收走了。這個時代很多地方連燒火做飯的柴火都需要四處蒐羅,更不用提麥秸還田了。

長時間重用輕養,地力已經貧瘠。要想改善,要麼種其他作物輪種修養,要麼直接荒棄修養。

到了後世,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同時受到工業“三廢”的影響,耕地質量下降更快。華北和西北的大部分耕地有機質含量不足1%,全國平均含量也不過1.5%,而歐美國家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達到了4%。要想根治的辦法,土地的休養是一方面,合理補充肥料也是一方面。

就華夏的基本情況來看,現有耕地以缺少氮、磷、鉀三者爲最。

孟享記憶中,那些冒着刺鼻味道的化肥廠就是以氮肥爲最。這是因爲氮肥容易流失,全世界的土地都是容易缺氮。同時補充氮肥的增產效果最好。

這個時代,華夏的氮肥發展的比較晚,35年的時候才建成了兩座氮肥廠,一座在大連,曰本人插手,一座則是在南京,都是生產硫酸銨。每年的產量不過兩三萬多噸。最高年份不過4.1萬噸,還不如後世的一個縣級的需要關停的化肥廠。

孟享自從與範旭東簽好了合作協議後,引進了德國人的設備,也建立了一座年產三萬噸的氮肥廠。

當年範旭東和吳蘊初簽訂了一個長江以北一個長江以南的協定,但到了孟享這裡,被孟享直接忽略了,他直接在初期就掐去了這些壟斷寡頭的萌芽。他又和吳蘊初合作建造起了一座三萬噸的氮肥廠。

同時爲了有制約,孟享還建起了一座五萬噸的氮肥廠,交給了羊11來打理。

隨着戰區工商業的興隆,資本的勢力開始擡頭。有時候經常出現一些被動的局面,卻不能僅靠着政斧和軍隊來處理。所以孟享選擇了部分克隆人暗地裡來控制各個行業,以帶頭羊的身份來調控一些方面。不止是化工,其他其他行業也是如此,孟享推出了近百名克隆人來控制那些他直接投資建設的資產。

隨着先鋒軍越來越龐大,孟享再把先鋒軍當做私產是不行了。那太惹人非議,這就需要有個過渡的臺階。於是那些軍火買賣的資產就轉入了這些新興起的工商業。

羊11等人就是表面上的這些資產的擁有者了。但實際的艹控者還是隻有孟享一個人。

如此,戰區內的氮肥生產一下子就超過了11萬噸。除了部分動力系統,這基本都是從德國人那裡弄來的。但這個依舊比不上國外的那些企業,比起後世上千萬噸的產量更是沒法比。後世那些大的氮肥廠,一個就有30萬噸的合成氨產量。

不過,這已經是一大進步了。

羊11投資的也是化工廠,不僅僅有氮肥廠,其他肥料也有生產。

華夏一半的土地缺少磷肥,尤其是南方的紅壤,缺失的格外厲害。但華夏的磷肥資源卻是相對匱乏。

華夏的基礎總量是不低,可以排在世界前三位,但大多數是平均品味只有百分之十幾的低品質磷礦,可供低成本開採的數量太少了,後世大量的磷礦資源還需要進口。當然後世裡也有些只看重眼前利益的,在瘋狂的開挖了不多的資源出口賺錢後,又不得不花更高的價格來進口。

同樣此時的許多礦產是極端廉價的,磷肥的價格此時也不高。關鍵的是,在西班牙的內戰結束後,孟享拿到了西撒哈拉的部分磷酸鹽礦的開採權。

世界上最豐富的磷礦資源聚集地應該是北非。

它的阿特拉斯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磷礦鹽蘊藏區,佔了世界總量的一半。西撒哈拉就在其中。

而世界上磷礦資源最多的國家就是它臨近的摩洛哥,開採量佔了非洲的三分之二,主產地就是胡裡卜蓋。

摩洛哥胡裡卜蓋的磷礦30年代就已經開始開採了,但那裡是法國人的地盤。不過,相對它四五百億噸的儲量來說,前景廣闊,爲了以後的長期利益,孟享正在等待着最好的時機進入。

二戰風雲已起,法國佬即將一敗塗地,。那時候強勢進入,相對簡單多了。

西撒哈拉就是另一個磷礦儲量富聚地,僅僅著名的布克拉磷酸鹽岩礦牀儲量就達17億噸。孟享雖然不很清楚,但知道大體位置,靠海比較近,又暫時沒人開發。所以直接畫了一個大圈,價格低廉的就被山寨公司拿到手了。爲了保險起見,山寨公司又轉給了先鋒軍。

當然非洲其他著名磷礦牀,比如突尼斯的加夫薩,塞內加爾的泰巴和帕洛,埃及紅海區域的薩法加和庫塞爾等,但孟享瞭解的卻不多,基地車又過不去,根本無從找起。

同樣的還有鉀肥。

華夏一直缺鉀,鉀資源很有限。後世的鹽湖鉀肥都成了搶手股。正因爲如此,鉀肥一直是國內進口的重點。

後世本來就是大量進口,促使了世界鉀肥價格的提高,而到了國內經過幾個衆多周知的原因哄擡後,即使是走私貨也是擡升了好幾倍。這個讓孟享印象特別深刻。加上那句廣告中的加拿大鉀肥,孟享也就記住了加拿大的鉀鹽資源是世界第一位的。

當然這個排名稍有些偏差,此時蘇俄在二三十年代已經發現的上卡姆含鉀盆地和中亞鉀鹽盆地,僅僅中亞的鉀鹽盆地,後世的遠景儲量就達300多億噸,而加拿大的鉀鹽主要產自薩斯喀徹溫省,那個薩斯喀徹溫盆地鉀鹽礦是在40年代才被發現的,鉀鹽儲量也達到了180億噸,而且是富礦資源。

採礦本來不是誰的總儲量算的,有些不利於開採的貧礦,沒有開採價值,即使儲量再大也沒用。就像華夏的鐵儲量曾報道過居於世界第一,但絕大多數是貧礦,只能無奈的每年大量進口,還被人卡脖子。

加拿大的鉀礦資源是易於開採的富礦。此時那裡土地又是廉價的讓人難以置信。在那裡孟享的劃圈圈是一次比一次大。

那裡是英美法等國的後花園,沒法直接插手,但影子公司卻是可以直接在那裡籌劃,開採生產。經過簡單處理後,半成品可以直接運抵華夏。

當然中亞的鉀鹽資源,孟享也不會放過的。不止是鉀鹽資源,中亞的許多資源都是很豐富的,曾經漢唐的痕跡還沒有被歷史磨平,孟享也希望再去找回那裡華夏曾經的文明痕跡,並在此發揚光大。

肥料就是土地的糧食,這三樣肥料解決了,再加上農村的土肥綠肥,以及農民們的精心護理,土地的豐產可以預期。

不過,有一點孟享也在不斷提醒自己注意,華夏的土地不僅僅是需要肥料,還需要休養。後世年年施肥,以及農藥的使用,造成了土地的板結,昆蟲的大量滅絕,使得土地本身的生態系統失衡,地力喪失。長此下去,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所以,肥料需要合理搭配,也不能濫用。該休耕就休耕,該輪種就輪種。只有給土地一個休養生息的時間,纔可以長久維持。

當然,眼下孟享只能先顧眼前,畢竟在土地有限的情況下,華夏需要的是糧食數量,先解決溫飽問題。

“至於以後,開疆擴土了,耕地也就自然不缺了。”孟享暗自道。

第1095章 老希倒下了第345章 北平初步改造第933章 這是個機會第523章 老蔣再做嫁衣第895章 還是打日本人第605章 分基地再調整(上)第949章 處處不利的德軍第444章 太原入手第417章 大和級戰列艦出世第602章 先鋒軍炮兵反擊很厲害啊第611章 完了!第953章 卡日本豆蟲的小腰第663章 前方都是敵人第681章 幾把菜刀第259章 先打誰?第983章 衝突升級第687章 臨近破產的財政第226章 戰前亂局第1056章 真的有怪物?第692章 不能再等待了第687章 臨近破產的財政第613章 怎麼不還擊第1082章 繼續向前挺進第325章 繼續清剿第636章 德國人暫時不會進攻第809章 也該結束了第784章 大慶油田第795章 不宜擴大?第543章 鋼鐵纔是硬道理第581章 一樣轟他孃的第289章 第五艦隊正式成立第625章 要加強防空力量第701章 我們無力阻擋第1015章 還有一個遺憾第138章 掃清餘敵第130章 板垣徵四郎來了第669章 華夏坦克的勝利第379章 銅圓戰爭第281章 運出長門級戰列艦第189章 潛艇初開張第1032章 黑海海峽第702章 到處求援,但沒有援軍第241章 先鋒軍的隱憂第1125章 征戰不停第153章 54軍的軍官團第462章 不戰而屈?第358章 要靠我們自己第733章 美國向德國宣戰第544章 茶館內的政府工作報告(一)第1092章第948章 老希報復的影響第1023章 基地調整結束第137章 又搶我們的買賣第825章 他們是讓華夏站隊第58章 我們往哪裡走啊第133章 最大的敵人第577章 需要個名分了第496章 老蔣成了香餑餑第293章 攻擊鬼子航母第446章 日蘇還需要衝突一下第589章 第一場空戰第752章 放棄僞滿第50章 打坦克第466章 都不安寧第761章 四路攻擊英格蘭第439章 佈局和擴張第951章 日本人挑錯了戰場第343章 進攻張家口第22章 終於不是新手了第890章 不請自到第996章 抗戰的精神在於反擊1110章 又是導彈第1086章 我們不怕拼技術第1040章第340章 天津租界騷亂第610章 被炸醒的夢第208章 加入先鋒軍去搶鬼子第922章 南海島礁第304章 中醫第173章 鋼鐵和銅圓第736章 黃帝紀年第66章 一律不得放行第311章 傘兵第357章 識字掃盲第433章 包圍第9和16師團第1135章 只要一場勝利第519章 沙特之戰第183章 襲擊1885部隊第516章 也有先鋒巨炮第1000章 轟炸美國第1008章 櫻花第956章 我們戰術上還是要重視第667章 失敗的浮橋爭奪戰第133章 最大的敵人第464章 繼續裝備德國人第977章 又出現一艘戰列艦第922章 南海島礁第791章 對日宣戰第417章 大和級戰列艦出世第472章 先鋒軍的魅力所在
第1095章 老希倒下了第345章 北平初步改造第933章 這是個機會第523章 老蔣再做嫁衣第895章 還是打日本人第605章 分基地再調整(上)第949章 處處不利的德軍第444章 太原入手第417章 大和級戰列艦出世第602章 先鋒軍炮兵反擊很厲害啊第611章 完了!第953章 卡日本豆蟲的小腰第663章 前方都是敵人第681章 幾把菜刀第259章 先打誰?第983章 衝突升級第687章 臨近破產的財政第226章 戰前亂局第1056章 真的有怪物?第692章 不能再等待了第687章 臨近破產的財政第613章 怎麼不還擊第1082章 繼續向前挺進第325章 繼續清剿第636章 德國人暫時不會進攻第809章 也該結束了第784章 大慶油田第795章 不宜擴大?第543章 鋼鐵纔是硬道理第581章 一樣轟他孃的第289章 第五艦隊正式成立第625章 要加強防空力量第701章 我們無力阻擋第1015章 還有一個遺憾第138章 掃清餘敵第130章 板垣徵四郎來了第669章 華夏坦克的勝利第379章 銅圓戰爭第281章 運出長門級戰列艦第189章 潛艇初開張第1032章 黑海海峽第702章 到處求援,但沒有援軍第241章 先鋒軍的隱憂第1125章 征戰不停第153章 54軍的軍官團第462章 不戰而屈?第358章 要靠我們自己第733章 美國向德國宣戰第544章 茶館內的政府工作報告(一)第1092章第948章 老希報復的影響第1023章 基地調整結束第137章 又搶我們的買賣第825章 他們是讓華夏站隊第58章 我們往哪裡走啊第133章 最大的敵人第577章 需要個名分了第496章 老蔣成了香餑餑第293章 攻擊鬼子航母第446章 日蘇還需要衝突一下第589章 第一場空戰第752章 放棄僞滿第50章 打坦克第466章 都不安寧第761章 四路攻擊英格蘭第439章 佈局和擴張第951章 日本人挑錯了戰場第343章 進攻張家口第22章 終於不是新手了第890章 不請自到第996章 抗戰的精神在於反擊1110章 又是導彈第1086章 我們不怕拼技術第1040章第340章 天津租界騷亂第610章 被炸醒的夢第208章 加入先鋒軍去搶鬼子第922章 南海島礁第304章 中醫第173章 鋼鐵和銅圓第736章 黃帝紀年第66章 一律不得放行第311章 傘兵第357章 識字掃盲第433章 包圍第9和16師團第1135章 只要一場勝利第519章 沙特之戰第183章 襲擊1885部隊第516章 也有先鋒巨炮第1000章 轟炸美國第1008章 櫻花第956章 我們戰術上還是要重視第667章 失敗的浮橋爭奪戰第133章 最大的敵人第464章 繼續裝備德國人第977章 又出現一艘戰列艦第922章 南海島礁第791章 對日宣戰第417章 大和級戰列艦出世第472章 先鋒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