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寬軌

輿論戰的烽火果然開始點燃了。大報小報都在評論着先鋒軍的這次西北進軍。大街小巷也在紛紛攘攘的議論着這次行動。而此時孟享和唐藥師等人正坐在指揮部會客廳中品論着各處媒體的評論。

“倭寇猶在側畔,相煎何必太急?這一條說的犀利!也不知道是那根筆桿子的生花妙筆。”孟享指着中央日報上的頭條讚歎道。

“這個筆名,我知道是誰,陳布雷當年曾用過一陣。”何思源笑道。

“陳布雷?”孟享對這個名字可是比較熟悉的,這可是老蔣身邊的文膽,號稱中央黨的第一支筆,只是結局有些淒涼了些。不僅自己殉身,而且自己的家人後來也有些悲慘。

“陳彥及的筆名一般都是用如椽,其他筆名很少用了。這一次,恐怕他也是不好意思顯真名了。倭寇猶在側畔是不錯,但三歲小孩都知道先鋒軍和中央軍誰打鬼子多。”何思源呵呵一笑道。

“寫得再花團錦繡也沒用,打鬼子,咱們先鋒軍從沒有落下過。根本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旁邊李樹春不屑道。

“也不能任由別人來說,假話重複多了,就會有人相信。”周白搖頭道。

“我們說話的聲音也不小!”孟享拍了拍旁邊的一摞報紙笑道。

媒體的力量,沒有一個比孟享體會更深的了。當媒體都是一樣的強調的時候,上帝也能被說成僕人,剝削也能說成奉獻,黑白轉瞬即可顛倒,天地乾坤頓爲失色。所以,先鋒軍的宣傳工作一直都是重點,從沒有半點的放鬆。

一開始的時候,由於控制的報紙不多,先鋒軍利用的主要是電臺。但正是先鋒軍的推廣收音機的活動,使得先鋒電臺的聲音時常飄蕩在大街小巷。先鋒電臺的現場直播更是調動了民衆的積極性。消息的準確性,及時性使得先鋒電臺成爲了國人信賴的一個主要媒體。孟享根據後世推出的衆多豐富的節目也使得即使不關心國家大事的人們也喜歡收聽先鋒電臺。

此時的先鋒電臺已經有了三個頻道在一起播出。而先鋒軍設置的長波電臺也可以覆蓋全國,這是別人沒法比的。

搞媒體,在很多時候是掙不了太多錢的,爲了吸引別人,廣告之類就不能播放的太多。所以搞媒體需要金錢來支撐,而先鋒軍恰恰在這方面也是強項,比之中央政府的投入還要捨得。當然這也和這個時代的媒體講求自由開放,多數是民營有關係,要不然老蔣也不會在這上邊如此被動了。

現在的這個被動又被先鋒軍捏住了,先鋒軍在短短的一年內就掌控了六百多家大小報刊,大到全國發行的大衆報,小到縣市內的地方報紙和刊物,都是一應俱全。有衆多熱血的青年和有感與先鋒軍的鐵血抗戰而投奔而來的衆多文匠,加上雄厚資金的支持,短短的時間內,先鋒軍的話語足夠能讓國人都能聽見了。

此次,老蔣和先鋒軍打輿論戰,先鋒軍避而不提攻佔之事,只提先鋒軍打鬼子的戰績,低保對百姓的好處,聯合戰區內百姓的幸福,西北百姓的貧困,遭遇戰亂的無奈,三馬軍隊的殘暴以及中央軍對漢民保護的一些不作爲。

大篇幅的宣傳下,百姓也會看出了其中的門道。先鋒軍還提到的對西北地區政策規劃的暢想和描繪的藍圖,這引得很多中立媒體也開始轉向支持了先鋒軍。

而與之對比的是,中央軍抨擊先鋒軍的話語就顯得有些蒼白。

“你們看着一條,‘攻擊友軍!挑動內戰的’,也太沒有水平了,乾巴巴的,只會用這個來扣帽子!什麼內戰?老蔣他們的部隊不是經常與紅黨他們鬧些小摩擦嗎?怎麼到咱們就成了內戰了?”孟享又點着一份報紙笑道。

“人家那是爭一兩個縣城的地盤,咱們這次可是攻佔了一兩個省了。”周白一邊笑着,眉頭卻是也皺了一下。西北那地方雖然也有些特產之類的,但比起下一步的低保、教育等各方面的投入來,差了太多了。

“我們要佔的可不是一兩個省,甘肅、寧夏、、青海,四個省我們都要,還有陝西,我們也要插手佔一部分。”孟享豪氣的一點點的點出了自己的獵物。

“那幾個偏遠省份,中央可能不是太在意,但如果陝西也被咱們佔據,只怕有人要急了。”唐藥師心中雖然也一直奇怪,孟享怎麼會只佔一部分陝西,但依舊笑着提醒道。陝西雖然不復當年京兆之絕代,但依舊是國之重地。對於手中握着不多的地盤的中央來說,是決不能容忍的。

“陝西不寧,西北不靖。陝西必須要拿下。”孟享毫不遲疑道,現在二戰戰火已經點燃,哪裡還有那麼多的時間在國內墨跡,按照先鋒軍此時的實力,他還不信老蔣真敢和他翻臉。

“到時候說不定真要打內戰了。即使我們不打,別人也會以我們開先河爲藉口,開始內鬥。”何思源不無擔憂的說道。之前雖然各路部隊底下有些小摩擦,但在日本人的壓力下,表面都服從老蔣政府的。老蔣的政權也是衆人都認可了的。但此時先鋒軍的這一次西北的動作有些大了,確實有挑戰中央政府權威之嫌。

日本人現在縮頭停止了攻擊的腳步,這使得剩下不多的地盤更顯得重要。一些丟了地盤的軍閥需要養兵,需要弄錢,而之前抗戰的消耗,也把衆人的口袋掏空了不少。他們沒有先鋒軍一戰殲十萬鬼子的能力,從日本人手中奪不來,他們就從剩下的蛋糕中割。

先鋒軍更是得罪不起,不等去奪人家的地盤,自己手下的兵就先被人家奪去了。於是他們只能在國統區的那有限的地方搶奪着資源,暗地裡勾心鬥角的。但此時既然先鋒軍揭開了蓋子,別人也有了推托之詞。

“只怕以後又要亂了!”何思源最後感嘆了一句。

“亂?誰要亂,我就打誰!”孟享霸氣十足的說道。內戰需要一定條件才能打起來,如果一方太過強勢,最終只能是一場騷亂而已。以先鋒軍此時的實力,只要不是中央軍和先鋒軍直接鬧翻,其他的動盪都能一翻手就壓下去。

“沒了地盤,沒有兵源,沒有錢,他們想內戰都打不起來,只能在困鼠室鬥而已。”孟享不以爲然道。

“咱們有地盤,也有兵源,只是咱們也要沒錢了。”周白在旁叫苦道。這一次進軍西北前,就已經整理出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但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確保西北的國防安全,無論是哪一項也好,都需要加強西北和內陸沿海地區的交流和溝通。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修建一條鐵路了,畢竟在這個缺少汽車的年代,一條鐵路承載的運輸量是驚人的。

西北地處偏遠,華夏爲了更好的管理這裡,一直打算修建鐵路,但到現在都還沒有實現。隴海線前兩年不過才通到寶雞而已。正在準備施工的寶雞到天水一段,隨着抗戰的爆發,資金缺乏加上工程艱鉅而停滯了。這兩天,先鋒軍不光是在向西推進,順着蘭州和寧夏向東也沒有停下腳步,目前已經攻克了天水了,還在向東挺進。而天水到寶雞的道路上,已經可以看到鐵路修建的痕跡了。

而在先鋒軍的規劃中,是打算修建一條更加長的鐵路。連通隴海線,讓其延伸一直到蘭州,再分爲兩路,一路到西寧,一路一直延伸入,最少也要到達迪化。孟享從美國人那裡弄來了不少鐵軌,最先鋪設的幾條鐵路中,最重點的就是這一條。有了鐵路的支持,後勤才得以保障,纔可能穩固西北,進而向西向北攻略。

“僅僅一條鐵路就要耗光我們好不容易有了些盈餘的財政了。”周白略有些不甘心道,聯合戰區最近工商繁盛,第三季度竟然有了不小的盈餘,但隨着西北的進程,那些錢全部填進西北的規劃和修建中去了。這全部源於孟享的一句話,“我們先鋒軍走到哪裡,就要建設到哪裡,讓民衆切實感受到我們先鋒軍的誠意。”爲了解決交通的問題,後邊孟享還加了一句,“我們走到哪裡,路就要延伸到哪裡!”

孟享還有些自知之明,沒有加上鐵路的字眼。要知道鐵路的修建可比起修建一條簡易公路耗費太多了。即使解決了鐵軌、勞動力、技術等問題,單單剩下的資金問題也是一筆驚天的數目。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雖然鐵路投入大,但一旦投入使用,西北大量的資源可是源源不斷的可以運出來。”孟享笑道。確實如此,西北雖然給人以荒涼的印象,主要是因爲地表水資源相對缺少利用難度大,使得人煙稀少。但資源卻是一點不少。單單一個柴達木盆地,後世就有聚寶盆的稱呼。

此時謝家榮等人已經去了金川勘探那裡巨型的銅鎳礦,而先鋒軍的前鋒也接收了玉門老君廟地區還在勘探的玉門油田。由於先鋒軍早就把孫健初、嚴爽、靳錫庚等人收在麾下,使得玉門油田的勘探晚了一段時間,本來3月份就出油的,但現在勘探還沒有完。當然這也與先鋒軍通過石油開採和走私運輸,緩解了國統區的石油緊缺也有關係。

源於對未來的籌劃,下一步還要修建包頭到蘭州的鐵路,未來還要準備歸綏到庫倫的鐵路,甚至未來還需要考慮與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連接問題。但其中涉及到一個鐵軌的規格問題。

鐵軌的規格各自有各自的發展歷程,體現在寬度上,更是五花八門,從610毫米的,一直到馬來亞、緬甸等的米軌,日本的1067毫米,再到蘇俄、芬蘭的1524毫米,巴西、西班牙、葡萄牙的1665毫米,印度、阿根廷、巴基斯坦的1676毫米,共有20多種。

國際上爲了統一,在37年正式確定了採用了英制的1435作爲標準寬度。華夏大多數鐵路採用的也是這種規格。不過,西南地區受到了法國人的影響是米軌,山西正太鐵路用的是法國人的貸款,自然也是米軌,老閻也隨即統統把山西的鐵路都改爲了米軌。臺灣受到日本殖民,是採用了1067毫米,東北地區受到了當時俄國人的影響,很多都是用了1524毫米。

其他地方還好說,現在山西在手,需要改造,下一步與西伯利亞鐵路接軌也需要調整,孟享就不得不考慮到未來的鐵軌寬度的問題。

說實在的,1435毫米的鐵軌也不是很科學,只不過最強勢的英國人和美國多數都是用這種規格,也就產生了後世的馬屁股決定火箭尺寸的問題。

尤其隨着集裝箱的問世後,標準軌道的寬度也顯得有些不合適,雙排的安置不上,單排的又有空餘。孟享爲了加快運輸,更好的提供後勤保障,正打算引入集裝箱的概念,但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有些耽擱。

此外,後世的蘇俄正是因爲鐵軌寬度大,使得造出的很多戰略武器和常規武器都比別人塊頭要大一圈。孟享記憶深刻的是後世的火箭零配件的運輸,一些大配件用鐵路無法運輸,使得運輸成本增高不少。就連核導彈列車的佈置,寬一點的蘇俄規格也佔了不少的優勢。

當然也不是越寬越好,太寬了就造成了道路建設成本的增高,尤其是穿山越嶺的時候,還有就是車速也受到了影響。

不過,孟享對於車速的問題沒有太大的關注,火車跑300公里和跑200公里差不了多少,關鍵是一路上只能金雞獨立的打站票纔是讓人受不了的。要是火車上人人是臥鋪,除了個別趕時間的人,多耗個幾個小時沒有太大的影響。這點時間省了排隊買票的工夫就能補回來。

華夏人多,也就意味着客流量的巨大,後世鐵路上那麼多關於這方面的世界第一都成了華夏自己一個人玩的遊戲了。在鐵路長度一定,安排車次的頻率不能超過安全範圍的基礎上,要想獲得更大的運輸量,除了再加條鐵路外,只有增大鐵軌寬度,增加車廂的寬度了。

但後世全國的標準已經統一到了標準軌道上,想要全部改變的成本太高了,只能照着馬屁股,規範其他的標準。機器、產品的尺寸也就只能按照這個設計規劃,不能超出這個範圍。有時候很多事情就是妥協下的產物,一直推進到挖潛的成本大於革新了,纔會來一次翻天覆地的技術革命。

此時華夏的鐵路還不多,雖然接近2萬公里,但其中不少也需要統一和調整。而且在孟享的未來規劃中,華夏的疆域將是前所未有的寬廣。鐵路里程超過十萬公里都略顯不足。根據龐大的疆域設定自己的標準也未嘗不可。標準決定了未來的發展之路。

孟享正是考慮到這個原因,所以遲遲沒有確定鐵路的標準。

“鐵軌的尺寸確定的如何?”但此時鐵路的建設不可再拖了,所以孟享問起了鐵軌的情況。

“鐵路小組的人已經計算出了方案,2米寬的鐵軌方案可行。”周白點了點頭,“不過具體的測試數據還沒有整理完。”

從去年年底,一系列關於鐵軌寬度的測試就已經開始了。科學容不得半點馬虎,爲了未來長久的考慮,必須要謹慎。孟享並沒有催促,但試驗一直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着。

2米寬的方案是孟享提出來的,在先鋒軍不斷推行國際標準單位後,整數位的計算相對就簡單了許多,既然孟享打算確定自己的標準,當然是從基礎上一點點的搭建整個系統。這雖然讓華夏的科學家們可以從基礎入手徹底熟悉整個體系,但也相對的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用整數位相應的可以減少許多的工作量,反正需要用英制來統一什麼,所以也不需要考慮個位十位的那點差別。

2米的寬度,也是孟享考慮了後世集裝箱的尺寸。汽車的大致尺寸定住了,道路的寬度也就相應的定住了,於是集裝箱的尺寸也不能太誇張,這樣由此推定火車車廂的寬度,可以用2米的鐵軌滿足。這也能符合材料的性能,不至於用特殊工藝處理增加成本。

火車寬上十米倒是不錯,但僅僅各類軸承之類的荷載就受不了。

“2米寬的鐵路,是不是有些太寬了?”何思源不清楚後世鐵路的發展,也剛接觸到這個信息,不由詫異道。

“2米的鐵路雖然寬,但有個好處,大風颳不倒!”旁邊的李樹春笑侃道。不過這個真讓他說着了。後世西北的鐵路經常有鐵路被大風吹翻的新聞。寬軌上的火車相應的重心低一些,相對要穩當一些,當然轉彎的時候,問題也多一些,不過以後儘量取直,還可以爲以後的提速做準備。

其實不止是這個,因爲鐵路變寬,相應的在凍土帶和土層鬆軟的地區,同等重量下,壓強可以減小。這大概也是蘇俄的鐵路用寬軌的其中一個原因。未來,鐵路要延伸到西藏等地,也需要考慮凍土層的問題,自然也要提前準備了。

“鐵軌寬了,火車頭也寬大,機器裝得大,馬力足,拉得多,跑得快!”周白給衆人解釋了一下集裝箱的問題和標準、系統的定製問題,何思源才恍然大悟,自我調侃了一句。

“那些試驗測試資料抓緊時間整理出來。2米的寬度如果確實可行,那麼西北的鐵路立即開始準備。明年天氣轉暖後,從蘭州、天水等地分段施工,加快進程,爭取早日完工。同時還要籌備平綏鐵路的延伸,順着銀川一直延伸到蘭州。向西的鐵路和向北的鐵路網都要規劃好!”孟享點點頭,又指示道。

時間也越來越緊迫,歐洲的炮聲再次響起。不過這一次,不是德國人的事情,而是蘇俄唱了一回主角。

11月15日,蘇俄集合起了大軍開始進攻芬蘭。

這比歷史提前了半個月。主要是德國人的大和戰列艦在波羅的海上太有威脅了,蘇俄想給列寧格勒多一圈保護。而日本人偏軟,使得遠東的事務解決的很快,遠比原來歷史上順利的多。歐洲在蘇德瓜分了波蘭後,暫時恢復到了暴風眼中的平靜。斯大林就把南方部隊抽調了出來,取代了蘇芬邊界他不信任的部隊,直接發起了對芬蘭的進攻。

“看到沒有,毛子這不就是搞侵略嗎?打完了波蘭,打芬蘭。不就是爲了佔地盤嗎?”黃維剛大聲嚷嚷道。

張自忠的指揮部已經設到了蘭州,雖然先鋒軍的前鋒此時又向前挪到了敦煌,但這一段時間,先鋒軍的主要精力還是用在穩固現有的地盤上了。先鋒軍的政策一向是利用低保政策一直滲透到鄉鎮,直接影響村莊。這雖然使得先鋒軍的腳步有些遲緩,但開展了工作後的地盤更加穩固。

“這不是貪圖別人的地盤,是蘇俄要維護西北邊境安全,是用卡累利阿地區兩倍面積的領土換芬蘭的芬蘭灣諸島嶼和雷巴奇半島部分領土,租讓漢科半島軍事基地並將卡累利阿地峽的邊界後移。”張克俠解釋道。

“什麼灣,什麼雷巴的,說是用兩倍的面積換,這些都是糊弄人。我要用這西北的一百畝地去換齊都的十畝地,誰樂意換?看到沒有,人家不給換,就去侵略人家了!”旁邊的李九思插言道。

“這,……”張克俠心中也是對蘇俄的這個做法有些意見。豈止是他,蘇俄這一次入侵芬蘭,一下子就陷入到了世界輿論的背面去了。RO

第35章 不是作弊器的培訓中心第327章 唐山入手第303 感情大事第547章 該舉刀了第693章 蘇俄人的天時優勢第394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398章 還需要擴軍第1107章 德國問題不能再拖了第1093章 墨西哥動盪第286章 咱們還有錢第1049章 我們不能再輕敵了第928章 我們看看再說第19章 分基地就像生孩子,風險很大第116章 初步戰果第98章 還是重炮過癮第287章 潛艇運輸和公路第487章 蒐集文物和江浙根據地的擴張第356章 能源的危機第1136章 一場勝利怎麼就這麼難呢第895章 還是打日本人第273章 KV-2坦克的表演第48章 這是哪一支隊伍第55章 你們有幾個這樣的營第284章 全殲114師團第472章 先鋒軍的魅力所在第629章 一石三鳥的前線秀第156章 徐州會戰開始了第1144章 下一個目標,芝加哥第421章 新編制調整第883章 我們盡力而爲第896章 珊瑚海第370章 要先攻出去第840章 我們不會放棄第1068章 美國人撤退了第119章 密集攻擊第910章 包圍印度第399章 轟炸熊本第246章 獨立師和十號基地第413章 土肥原的第二招第668章 北方戰線的坦克第931章 華夏人會來的第455章 一路西進第159章 造船工廠第20章 第一分基地第331章 日本人的條件第45章 克隆兵的培訓升級第396章 武漢危急第913章 我們要去意大利第285章 這麼快又改了?第177章 我們還有更大的誠意第306章 聲南擊北第231章 他們還有多少炮彈第446章 日蘇還需要衝突一下第850章 中南半島登陸戰第1081章 英美反應不佳第591章 又有事情發生了?第34章 錢如流水,去去來來第8章 沒電了第1088章 技術的鴻溝真的可以坑死人第901章 我們的策略成功了第1163章 快速升級第412章 要先洗洗牌第749章 軍紀第452章 該到我們出手的時候了第488章 兩棲裝甲部隊第902章 軍隊先行第1117章 導彈戰列艦第398章 還需要擴軍第483章 盟友要看實際行動第1059章 什麼時候開始攻擊?第1083章 美國人還是那麼堅持第691章 土耳其參戰第379章 銅圓戰爭第942章 日本人依舊悲催的防空炮第509章 生老病死第665章 外蒙東線也開戰第969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65章 天目山分基地第989章 我們已經在熊野灘登陸第1039章 這是一個信號第200章 救了王銘章第262章 俱樂部培訓第251章 到前線去授勳第720章 搬空它們第509章 生老病死第761章 四路攻擊英格蘭第165章 他們太目中無人了第1153章 東京核爆第69章 船的希望第1114章 它到底跑多快?第366章 說媒、納妾、奢侈稅第1162章 基地重啓第5章 解救礦工第810章 飛艇指揮通訊平臺第367章 只是練兵而已第350章 先調整再說第505章 拍賣大和級戰列艦第931章 華夏人會來的第1081章 英美反應不佳第977章 又出現一艘戰列艦
第35章 不是作弊器的培訓中心第327章 唐山入手第303 感情大事第547章 該舉刀了第693章 蘇俄人的天時優勢第394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398章 還需要擴軍第1107章 德國問題不能再拖了第1093章 墨西哥動盪第286章 咱們還有錢第1049章 我們不能再輕敵了第928章 我們看看再說第19章 分基地就像生孩子,風險很大第116章 初步戰果第98章 還是重炮過癮第287章 潛艇運輸和公路第487章 蒐集文物和江浙根據地的擴張第356章 能源的危機第1136章 一場勝利怎麼就這麼難呢第895章 還是打日本人第273章 KV-2坦克的表演第48章 這是哪一支隊伍第55章 你們有幾個這樣的營第284章 全殲114師團第472章 先鋒軍的魅力所在第629章 一石三鳥的前線秀第156章 徐州會戰開始了第1144章 下一個目標,芝加哥第421章 新編制調整第883章 我們盡力而爲第896章 珊瑚海第370章 要先攻出去第840章 我們不會放棄第1068章 美國人撤退了第119章 密集攻擊第910章 包圍印度第399章 轟炸熊本第246章 獨立師和十號基地第413章 土肥原的第二招第668章 北方戰線的坦克第931章 華夏人會來的第455章 一路西進第159章 造船工廠第20章 第一分基地第331章 日本人的條件第45章 克隆兵的培訓升級第396章 武漢危急第913章 我們要去意大利第285章 這麼快又改了?第177章 我們還有更大的誠意第306章 聲南擊北第231章 他們還有多少炮彈第446章 日蘇還需要衝突一下第850章 中南半島登陸戰第1081章 英美反應不佳第591章 又有事情發生了?第34章 錢如流水,去去來來第8章 沒電了第1088章 技術的鴻溝真的可以坑死人第901章 我們的策略成功了第1163章 快速升級第412章 要先洗洗牌第749章 軍紀第452章 該到我們出手的時候了第488章 兩棲裝甲部隊第902章 軍隊先行第1117章 導彈戰列艦第398章 還需要擴軍第483章 盟友要看實際行動第1059章 什麼時候開始攻擊?第1083章 美國人還是那麼堅持第691章 土耳其參戰第379章 銅圓戰爭第942章 日本人依舊悲催的防空炮第509章 生老病死第665章 外蒙東線也開戰第969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65章 天目山分基地第989章 我們已經在熊野灘登陸第1039章 這是一個信號第200章 救了王銘章第262章 俱樂部培訓第251章 到前線去授勳第720章 搬空它們第509章 生老病死第761章 四路攻擊英格蘭第165章 他們太目中無人了第1153章 東京核爆第69章 船的希望第1114章 它到底跑多快?第366章 說媒、納妾、奢侈稅第1162章 基地重啓第5章 解救礦工第810章 飛艇指揮通訊平臺第367章 只是練兵而已第350章 先調整再說第505章 拍賣大和級戰列艦第931章 華夏人會來的第1081章 英美反應不佳第977章 又出現一艘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