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章 最後一步 下

當初李世民與李休、長孫無忌定下徹底解決北方草原威脅的三步策略,但實際上卻只有前兩步,至於最後一步徹底的吞併草原卻沒有一個確切的計劃,因爲當時三人都不知道該如何的吞併草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唐與草原的局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前兩步策略已經走完了,接下來就要實行徹底吞併草原的策略,而這時李休也終於想到一個可行之法,於是他這段時間將自己的想法寫成一奏摺,取名爲《平北策》,今天李休就是爲了將《平北策》獻給李世民。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也沒想到李休忽然要獻上吞併草原的策略,這讓他們也都是一愣,隨後李世民就親自上前接過奏摺,然後打開仔細的看了起來,結果只見他一會皺眉、一會欣喜,最後更是興奮的一拍桌子大吼一聲道:“好!”

看到李世民臉上的表情變化,長孫無忌與李治這時也是面面相覷,而最後李治更是偷偷的湊到李休身邊道:“先生,你在奏摺上到底寫了什麼?我還是第一次見到父皇如此失態。”

“呵呵,不要心急,等下你父皇肯定會讓你看的!”李休這時卻是故意神秘的一笑道,不是他不願意說,而是奏摺上的內容太多,光靠自己講解恐怕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還不如讓李治自己去看。

李治卻是年輕人心性,看到李休不說,更讓他感覺心癢難耐,好不容易等到李世民看完,但卻隨手遞給了旁邊的長孫無忌,畢竟李治只是來學習政務,像吞併草原這種大事,他頂多只能旁聽,暫時還無法參與進來,不過這時李治卻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於是就湊到長孫無忌的旁邊與他一起觀看。

長孫無忌也對李休的這道奏摺十分好奇,這時看到李治湊過來,也特意傾斜了一下身子方便他觀看,而當兩人看到奏摺上的內容時,也都不由得露出凝重的神色。

對於吞併草原的計劃,李休奏摺上的內容很多,不過總結起來也不過是四個字,也就是恩威並施,當然這四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想要做到可就難了。

奏摺上李休先是分析了一下大唐與草原的局勢,特別是提到隨着薛延陀的敗亡,草原將徹底的變成一盤散沙,再也沒有可以威脅到大唐的勢力,而現在大唐要做的就是恩威並施,一步步的吞併草原。

所謂恩,也就是大唐將徹底開放與草原之間的商業往來,以前大唐與草原雖然有交易,但是有些商品是嚴禁流入草原的,比如鐵、糧食等戰略物資,這些物資可能會增強草原部落的實力,所以從大唐立國時起,就嚴禁這些物資流入草原。

不過現在李休卻提出開放這些物資的交易,特別是糧食,因爲大唐有了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的作物,使得大唐的糧食產量直線上升,倉庫裡的糧食已經多得吃不完,有些壞掉的只能拿去喂牲口,特別是這幾年隨着大唐人口的增加,開墾的荒地也越來越多,糧食產量也一直處於增長之中。

當然了,就算大唐的糧食再多,也不能平白無故的拿出來交易,不過李休卻有自己的理由,那就是以糧食來做爲吞併草原的武器,換句話說,草原上的部落想要與大唐交易糧食,就必須歸附大唐,這種歸附可不是以前那種名義上的歸附,而是實際上的歸附,大唐將會派官員前去管理這些部落。

而除了商業外,李休奏摺中還提到另外一個恩,那就是將紅薯、土豆這兩種作物帶到草原去,挑選一些部落耕種,草原上的土地雖然大部分不適合種植糧食,但是有些土地還是可以耕種的,比如一些淋漓、湖泊旁邊的土地,哪怕這些土地種不了小麥等糧食,但種紅薯和土豆還是沒問題的。

草原部落之所以難以剿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遊牧而居,平時根本不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再加上草原廣闊,很難找到他們的蹤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原衰弱,他們就會大舉南下,若是中原強盛,他們就會躲進草原深處,哪怕是大唐再強盛也拿他們沒辦法。

李休也正是看到上面這一點,所以才決定將紅薯、土豆這些高產的作物帶到草原,這樣一來,就可以讓一些部落安定下來,甚至從遊牧民族變成農耕民族,而只要他們下了戰馬,那麼對中原就再也形不成威脅。

除了上面這些,奏摺還有另外一些其它的策略,主要就是加強大唐與草原在經濟、農業、人口上的聯繫,這些是恩的一方面,而接下來就是威了。

所謂威,並不是要壓迫草原上的部落,而是加強大唐對草原的統治,從而實際上控制草原,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實施羈縻策略,而想要徹底的控制草原,第一步就是要在草原上派駐官員,從而讓那些部落接管大唐的管轄。

當然草原上的那些部落自由慣了,剛開始肯定不會輕易的接受大唐的統治,哪怕是有上面“恩”的一面做引誘,他們也很難老老實實的做大唐的順民,所以除了派駐官員,另外就是要駐軍了,凡是敢於反抗或鬧事的部落,都將受到大軍的清剿,而且草原上也將實行嚴苛的刑法,畢竟亂世用重典,而草原向來沒有任何王法的就是一塊法外之地,想要治理就必須用重典。

當然上面的這些只是李休奏摺上的一個大概,具體實施的細則還有很多,比如先近後遠、徐徐北上,另外還有修路、築城,以及日後對草原人的統治辦法等等,上面都有詳細的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奏摺上還提到一個十分恐怖的辦法,那就是利用宗教來控制草原的人口,當初李休建議打壓佛道兩教,其中許多僧人反對,結果被朝廷流放到草原上,而且這個政策也一直沒停過,只要地方上的佛教勢力太大,僧人數量超過朝廷的預設,朝廷就會派人將這些僧人流放到草原上。

這些僧人不但精通佛法,而且很多都精通醫術,再加上草原上本來就天災人禍不斷,草原人又十分的愚昧,結果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佛教就在草原上遍地開花,很多大部落都將大唐流放的僧人當成坐上賓,主動出錢爲他們修建廟宇,不少草原人也投身寺廟侍奉佛祖,這也使得草原上的佛教更加興盛。

李休當初之所以建議打壓宗教,除了宗教對大唐的威脅外,也的確存了禍水東引的心思,現在草原上佛教興盛,也正合了他的心意,所以他在奏摺上建議鼓勵草原人出家爲僧,每家只允許留下一個男丁,這幾乎就是照抄後世滿清對付蒙古人的辦法,而且效果顯著,蒙古人從清初的三百萬人,到清末卻已經銳減到不到百萬人。

以宗教控制草原人口的辦法記載在奏摺的最後面,而且被標爲“隱策”,也就是見不得人的辦法,這種辦法可以去做,但絕對不能承認,而且除了宗教外,李休還有其它的辦法,比如強迫歸附的草原人改漢姓、說漢語、穿漢服等等,戶籍上與漢民不做區別,另外還有鼓勵漢人遷移到北方定居,只要他們願意遷移,就賞賜田地、牧場等等。

等到長孫無忌和李治看完李休的這份奏摺後,兩人也都不由得長出了口氣,特別是李治這時更是用一種異樣的目光打量着李休,過了好一會兒,似乎想問什麼,但卻又不好意思開口。

李休這時也發現了李治的異樣,當下略一思量就明白了過來,於是只見他這時一笑道:“太子你是不是覺得我的這些策略太過殘忍了?”

“這個……”李治聽到李休的話卻是遲疑了一下,隨後終於還是鼓起勇氣道,“先生爲了我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吞併草原也事在必行,只不過後面那些以佛教控制草原的人口,用重曲、行漢禮等事在學生看來的確有些殘忍。”

“呵呵,雉奴你要記住,身爲帝王,你的仁慈只能對大唐的百姓,那些草原人暫時還不是大唐的百姓,對他們就沒必要仁慈,只有等到數十年後,他們真正的融入了大唐之後,再對他們仁慈也不遲!”沒等李休開口,只見李世民這時卻搶先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咱們大唐想要吞併草原,不流血肯定是不行的,與其流咱們唐人的血,不如流那些草原異族的血,正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些草原人越少,日後也就越容易融入到大唐中來!”長孫無忌這時也笑着開口道,在他看來,李治還是太嫩了點,性格中也有些婦人之仁,這對於一個帝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聽到父親和舅舅的話,李治也似乎明白了一些,當下也是點頭稱是,然後又向李休道歉,不過李休卻毫不在意的擺了擺手,隨後又從袖子中拿出一樣東西道:“除了平北策外,臣還有一物獻上!”

第九百八十章 皇家印書局第三十七章 勇哉,秦瓊!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仁表外放第八百七十一章 徵南樓第九十一章 海的盡頭第六百一十一章 親臨定襄第五百六十八章 婚禮變慈善第七百八十三章 雄壯之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初見岑文本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孝經》第六百五十六章 趙德言的新任命第八百九十一章 做出選擇第二百零三章 李世民又醉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老天都在幫秦王第二百七十一章 楊農的打算 上第九百七十五章 李休在哪裡第九百一十章 李承乾受傷第三百三十七章 薛萬徹也來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探望素娘第五百二十五章 義女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半怪聲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外舉不避仇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馬爺也要去?第二百一十章 倒黴的羊第三百九十六章 空歡喜一場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裴寂與長孫無忌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裡應外合第六百章 王庭中的“宰相”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行軍第四百四十章 吃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消息泄漏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唐,我回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太子妃蘇氏第七百章 西突厥又要亂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拒絕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李治離開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出征第二百六十九章 全都給我住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難產第九十一章 侄兒無所不知第九百四十四章 武順入宮第一百零二章 閹豬的變化第二百七十六章 祭奠第一百七十五章 粉兒掙錢了第六十六章 與李世民打賭第九百零七章 受打擊的希拉剋略第五百零二章 隱瞞第九百一十七章 偶遇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安的反應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玄奘歸來 上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三十九章 時間太短了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泊溝口第三百九十章 秦瓊之病第五百二十四章 坦白第二十九章 傷口感染第一千一百二十二 章 丸都城與國內城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周遊各地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易主的南山書院第八百四十三章 高句麗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遼東戰事 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 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馬爺犯傻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安市城下 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平安郎告別第八百二十七章 伶牙俐齒第一百零二章 閹豬的變化第五章 發豆芽第一千零十一章 馬匹“受驚”第四百三十四章 奸細第四十四章 輪椅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忙碌第六百一十五章 莒國公唐儉第九百一十三章 被拒之門外的國舅第八百六十章 官員的俸祿第一百四十七章 吐蕃與火焰山第六百一十一章 親臨定襄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海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李世民的牌坊第九百三十四章 裴行儉的選擇第五百六十二章 給孩子看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李治也湊熱鬧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不出意外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李世民的決定 上第一千三百章 最後一步 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去農部第九百九十八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坦白 上第三百二十章 玄武門 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李世民來訪 上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諸事皆巧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註定的悲劇第六百一十五章 莒國公唐儉第一百四十二章 硝石的作用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誘餌?機會?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吵架第八百九十九章 李承乾的異常第四百四十四章 給家人種痘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封號
第九百八十章 皇家印書局第三十七章 勇哉,秦瓊!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仁表外放第八百七十一章 徵南樓第九十一章 海的盡頭第六百一十一章 親臨定襄第五百六十八章 婚禮變慈善第七百八十三章 雄壯之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初見岑文本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孝經》第六百五十六章 趙德言的新任命第八百九十一章 做出選擇第二百零三章 李世民又醉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老天都在幫秦王第二百七十一章 楊農的打算 上第九百七十五章 李休在哪裡第九百一十章 李承乾受傷第三百三十七章 薛萬徹也來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探望素娘第五百二十五章 義女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半怪聲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外舉不避仇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馬爺也要去?第二百一十章 倒黴的羊第三百九十六章 空歡喜一場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裴寂與長孫無忌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裡應外合第六百章 王庭中的“宰相”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行軍第四百四十章 吃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消息泄漏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唐,我回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太子妃蘇氏第七百章 西突厥又要亂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拒絕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李治離開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出征第二百六十九章 全都給我住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難產第九十一章 侄兒無所不知第九百四十四章 武順入宮第一百零二章 閹豬的變化第二百七十六章 祭奠第一百七十五章 粉兒掙錢了第六十六章 與李世民打賭第九百零七章 受打擊的希拉剋略第五百零二章 隱瞞第九百一十七章 偶遇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安的反應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玄奘歸來 上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三十九章 時間太短了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泊溝口第三百九十章 秦瓊之病第五百二十四章 坦白第二十九章 傷口感染第一千一百二十二 章 丸都城與國內城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周遊各地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易主的南山書院第八百四十三章 高句麗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遼東戰事 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一個時代的終結 上第五百三十二章 馬爺犯傻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安市城下 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平安郎告別第八百二十七章 伶牙俐齒第一百零二章 閹豬的變化第五章 發豆芽第一千零十一章 馬匹“受驚”第四百三十四章 奸細第四十四章 輪椅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忙碌第六百一十五章 莒國公唐儉第九百一十三章 被拒之門外的國舅第八百六十章 官員的俸祿第一百四十七章 吐蕃與火焰山第六百一十一章 親臨定襄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海軍第五百四十六章 李世民的牌坊第九百三十四章 裴行儉的選擇第五百六十二章 給孩子看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李治也湊熱鬧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不出意外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李世民的決定 上第一千三百章 最後一步 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去農部第九百九十八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坦白 上第三百二十章 玄武門 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李世民來訪 上第九百零八章 大唐諸事皆巧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註定的悲劇第六百一十五章 莒國公唐儉第一百四十二章 硝石的作用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誘餌?機會?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吵架第八百九十九章 李承乾的異常第四百四十四章 給家人種痘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