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封堵寺門

也許是想到武士彠當初跟隨李淵打江山不易,也許是想到武士彠在外任職兢兢業業,造福一方百姓,所以在武士彠去世後,李世民親自下旨,武士彠的喪葬費用都從國庫裡出,而且還遵從武士彠的遺囑,安排人手將他的棺槨送到幷州老家安葬。

武士彠的棺槨要送到幷州,武明空母女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去,事實上在幷州也同樣要辦一場葬禮,所以在走的那天,李休也前去相送,並且叮囑武明空在安葬過父親後,一定要再回長安。

其實根本不用李休叮囑,楊氏肯定會在安葬過丈夫後帶着武明空回長安,因爲在武士彠去世後,她就知道武氏兄弟肯定容不下她們母女,而唯一可以爲她們母女做主的,也只有武明空的先生李休了,而且武士彠在長安也留下一些產業,只要能保住這些產業,她們母女日後的生活就有保證了。

送走了武士彠的棺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李休的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書房裡,爲了組建銀行的事撰寫一份計劃,畢竟這件事可能關係到大唐日後的興盛,因此也不能着急,必須要有萬全的準備才行,李世民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並沒有催他。

相比之下,魏徵主持僧道錄司卻已經開始正常的運轉,一條條限制宗教發展的法令也開始下達到各個州府,對於各地僧道數量與寺院土地的統計也正在進行之中,而最快統計完成的長安與洛陽,已經開始度牒的發放。

不過度牒可不是什麼樣的和尚或道士都能拿到的,而是必須要經過僧道錄司的考覈才行,比如和尚就要教佛經,以及對佛法的理解,而道士則考道藏,甚至聽說魏徵還想對道士考覈煉丹,不過因爲煉丹沒有統一的標準,最後才只能做罷。

從度牒開始發放時起,長安和洛陽的各個寺院道觀就接到了消息,必須在三個月內到長安或洛陽的僧道錄司進行考覈,三個月後拿不到度牒的僧人一率還俗,道士日後則不準再以道士自居,只有拿到度牒的僧人和道士,才擁有傳教的權利。

面對朝廷這種明面上的打壓,無論是佛門還是道教,自然都不甘心束手待斃,本來他們兩教彼此間也是爭鬥不休,但這次卻罕見的聯合起來,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動用以前積累下的人脈,鼓動朝堂上的大臣向朝廷施壓,希望可以讓朝廷收回僧道錄司之前發佈的法令。

不過這次打擊僧道勢力的事卻是李世民親自點頭的,而且主持這件事的還是一向不講任何情面的魏徵,所以誰出面都沒用。

看到走上層路線沒用,長安與洛陽的這幫子僧人與道士也終於急了,首先坐不住的就是佛門,因爲道教主要是走上層路線,而且道士大都是兼職的,比如像孫思邈,他的主職是個大夫,道士只是兼職,當時他平時喜歡做道士打扮,僧道錄司對道教雖然也有很大的影響,但相比佛門卻要小多了。

在大唐這個時期,佛門可謂十分的興盛,光是僧人就有十數萬之衆,而且僧人可不像道士平時爲民,出家爲道,所有僧人只要剃度過後就是正式的出家人,可若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去考覈拿度牒,最後能拿到度牒的僧人數量恐怕只有天知道,畢竟朝廷本來就是要減少僧人的數量,只要在考覈時動點手腳,就可以控制通過的人數。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長安與洛陽的幾個大寺廟竟然暗中通了一下消息,然後準備一同到皇城門前靜坐,如果朝廷一天不收回限制佛門的法令,那他們就一天不回去,而且靜坐時也會禁絕飲食,其實和後世的絕食抗議如出一轍。

不過還沒等這些寺廟的僧人聯合起來,飛奴司卻已經提前打探到這個消息,緊接着長安與洛陽的駐軍四出,每座寺廟周圍都有軍隊把守,美名其曰在考覈之前,朝廷要保護所有僧人能夠有安靜的環境學習佛法,所以在這段時間,嚴禁任何人進出寺廟。

朝廷在寺廟周圍駐軍的事雖然在民間引起不小的風波,但是現在大唐國家穩定,百姓也十分的富足,別的不說,光是紅薯這些商道作物的推廣,就基本上解決了飢餓的問題,所以民間雖然有怨言,但也絕不會因爲這點事就和朝廷鬧。

更何況隋末的戰亂依然有許多人記得,而且大唐的軍隊也絕不是吃素的,君不見草原上的突厥人被唐軍殺的人頭滾滾,現在程咬金等人也在党項大開殺戒,所以就算有人想鬧事,也得估計一下自己的脖子是不是比軍隊的鋼刀硬?

其實像派軍隊封堵寺廟大門這種事,也只有李世民這種開疆拓土的一代雄主敢這麼幹,雖然他不是大唐的開國之君,但整個大唐的國土有大半都是他親手打下來的,而且又外滅強敵,百姓也十分富足,在民間的威望自然無人可及,甚至現在李世民在民間已經有神化的趨勢,相比寺廟裡的那些泥胎,自然是李世民這個活着的真龍天子更加厲害。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這件事很快就平息了下去,寺廟雖然暫時不能進,但對一般人的影響並不大,畢竟宗教這東西不能吃也不能喝,燒香拜佛也只是求個心安,而且朝廷也不會永遠封禁,等到三個月自然也就放開了。

半個月後,李休也終於將籌建銀行的計劃整理出來,然後親自進宮將這份計劃呈交給李世民,對此李世民也十分重視,立刻將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杜如晦三人召到兩儀殿,然後共同商討李休的這份計劃。

李休對於銀行之事還是十分慎重的,在他的這份計劃中,暫時也只在長安和洛陽兩地開設銀行做爲試點,當然現在也用不着分什麼央行和商業銀行的區別,銀行開辦之後,會開設存款、匯兌、貸款等業務,和後世的商業銀行差不多,當然這些業務想要開辦起來,肯定不像後世那麼容易,別的不說,光是信息的傳遞就是個大問題。

另外這個銀行還有一個商業銀行沒有的功能,那就是發行貨幣,對於這件事李休也更加的謹慎,因爲貨幣關係到一個國家的根本,更何況李休還想對大唐現在的貨幣進行改革。

爲了保持平穩,李休並不想對大唐現有的銅錢進行改變,事實上大唐建立後,已經對銅錢做了一次改革,那就是將流通數百年的五銖錢改爲開元通寶,這主要是隋末戰亂,銅錢的發行也十分混亂,導致隋末的五銖錢十分輕薄,而且樣式也不規則,於是在武德四年時,李淵下令開鑄“開元通寶”,並且規定每十文重爲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爲一錢。

初唐時期國力強盛,開元通寶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形狀也十分的精美厚重,哪怕是在後世時,初唐時的開元通寶也依然受到不少人的喜愛,相比之下,中唐之後的通寶錢就又變得輕薄粗糙起來。

現在大唐的開元通寶已經取代了原來的五銖錢,成爲大唐國內的流通貨幣,百姓們也都已經認可這種銅錢,所以李休也覺得沒有改變的必要,甚至日後鑄造銀幣時,也只是改變材質,而形狀也依然使用開元通寶,這樣才能更容易得到百姓們的認可。

在李休的計劃中,對於銀行的運營以及新幣的發行都有詳細的規劃,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看過之後,大體上也沒有什麼意見,只是對一些細節做了補充和修改,隨後這份奏摺也得到李世民的批准,而銀行的籌建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第一百六十七章 倔強的衣娘第一百章 李休的計劃第一百九十二章 衝突 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再次武士彠第七百四十八章 得罪第四百四十六章 縣尉劉仁軌第一百九十五章 李休要反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薛仁貴回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農部與天花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承道的請求第九百三十二章 哭着回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貞觀元年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李道宗尋父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遼東戰事 上第三百零七章 你嫌棄我!第六百二十章 再起衝突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安的反應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青騅之死第六百九十一章 “蕭條”的長安第六百零五章 蕭皇后 下第七十九章 t竹林偶遇第四百五十章 封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李承乾與崔幹第六百六十六章 母子相認 下第七百一十三章 翻船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瑜伽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一步 上第七百零三章 楊妃的心事第九百一十二章 瘸太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坦白 上第九十六章 你來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不可能的任務第八百九十章 李承乾喜歡七娘?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太子與世家第九十一章 海的盡頭第六百二十九章 薛延陀的試探第六百七十二章 過年了第四百三十章 女人的心思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一個泉蓋蘇文!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長門怨第七百三十一章 七娘又不見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回長安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一步 上第六百九十二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海軍的困境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相親第二百三十一章 營嘯的故事第六章 豆芽上市第四百二十章 鑽石的下場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主將的人選第四百一十章 炒茶產業第一百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五百四十四章 讀書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坦白第五百九十章 婚事已定第八百八十九章 擁堵的城門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安北都護府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裴寂與長孫無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約定?第三百七十四章 產前綜合症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三路大軍第九百九十六章 靈前衝突第五百七十五章 蕭皇后第八百九十四章 選妃第五百三十三章 上元詩會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龍門石窟的風波 上第九百六十五章 兄弟重逢第一百五十二章 虎刨第三百九十章 秦瓊之病第一百五十三章 平陽戲水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巴赫拉的近況第三十一章 公主醒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商業帝國雛形第二百一十八章 洞房之夜 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淵的老花眼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唐,我回來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書院招生 上第六百八十九章 貞觀六年第八百零九章 終於蓋棺了第十八章 要做官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高表仁第九百五十四章 裴寂、虯髯客、李淵第五十三章 兩種水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激將法第五十二章 澆地的難題第五百八十四章 思念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陽懷孕第一千零九十章 賜白袍第三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評魏徵第七百五十章 頡利之死第九十九章 茱萸醬引出的話題第五百一十九章 欺負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行定親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糊塗賬 上第九百三十二章 哭着回家第九百四十七章 真正用意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李承乾的背後第二百八十二章 柴紹的消息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伸到軍中的手第四百七十七章 探望素娘
第一百六十七章 倔強的衣娘第一百章 李休的計劃第一百九十二章 衝突 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再次武士彠第七百四十八章 得罪第四百四十六章 縣尉劉仁軌第一百九十五章 李休要反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薛仁貴回來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農部與天花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承道的請求第九百三十二章 哭着回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貞觀元年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李道宗尋父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遼東戰事 上第三百零七章 你嫌棄我!第六百二十章 再起衝突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安的反應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青騅之死第六百九十一章 “蕭條”的長安第六百零五章 蕭皇后 下第七十九章 t竹林偶遇第四百五十章 封王?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李承乾與崔幹第六百六十六章 母子相認 下第七百一十三章 翻船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瑜伽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一步 上第七百零三章 楊妃的心事第九百一十二章 瘸太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坦白 上第九十六章 你來了!第七百六十一章 不可能的任務第八百九十章 李承乾喜歡七娘?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太子與世家第九十一章 海的盡頭第六百二十九章 薛延陀的試探第六百七十二章 過年了第四百三十章 女人的心思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一個泉蓋蘇文!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長門怨第七百三十一章 七娘又不見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回長安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最後一步 上第六百九十二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海軍的困境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相親第二百三十一章 營嘯的故事第六章 豆芽上市第四百二十章 鑽石的下場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主將的人選第四百一十章 炒茶產業第一百四十九章 蜂窩煤第五百四十四章 讀書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坦白第五百九十章 婚事已定第八百八十九章 擁堵的城門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安北都護府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裴寂與長孫無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約定?第三百七十四章 產前綜合症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三路大軍第九百九十六章 靈前衝突第五百七十五章 蕭皇后第八百九十四章 選妃第五百三十三章 上元詩會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龍門石窟的風波 上第九百六十五章 兄弟重逢第一百五十二章 虎刨第三百九十章 秦瓊之病第一百五十三章 平陽戲水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巴赫拉的近況第三十一章 公主醒來第四百五十八章 商業帝國雛形第二百一十八章 洞房之夜 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淵的老花眼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唐,我回來了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書院招生 上第六百八十九章 貞觀六年第八百零九章 終於蓋棺了第十八章 要做官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高表仁第九百五十四章 裴寂、虯髯客、李淵第五十三章 兩種水車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激將法第五十二章 澆地的難題第五百八十四章 思念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陽懷孕第一千零九十章 賜白袍第三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評魏徵第七百五十章 頡利之死第九十九章 茱萸醬引出的話題第五百一十九章 欺負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強行定親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糊塗賬 上第九百三十二章 哭着回家第九百四十七章 真正用意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李承乾的背後第二百八十二章 柴紹的消息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伸到軍中的手第四百七十七章 探望素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