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幫助

第652章 幫助

因此,公路被鬼子切斷這事,對獨立團的影響幾乎看不到。

其它部隊初時也有些消極思想和負面情緒,不過在政委和指導員的思想工作下,也沒掀起什麼大風浪。

這時,河北保定又傳來消息,八路軍的五名英雄在狼牙山英勇阻擊數倍於己的鬼子,他們子彈打光了就用石塊還擊,最後關頭爲了不讓敵人得到槍支,還砸毀槍支義無反顧的縱身跳下數十丈的懸崖。

這事在八路軍隊伍中一傳開,就很大程度鼓舞了全軍的士氣。

王學新當然知道這事,這是小學課本學過的。

只是王學新雖然知道,但沒意識到是這時期發生的事。

而且心裡還感觸頗深,小時學這篇課文時只是簡單的覺得先輩的英勇,此時此刻,身在這時代而且同爲八路軍的一員,才切身體會到這有多不容易……這不只是以五人對抗數倍於己的敵人,也不只是完成任務,更不只是殺了多少敵人。

要知道,此時華夏上下許多人還認爲華夏軍隊無法與鬼子對抗,大批的頑軍被鬼子打得士氣全無,鬼子一進攻就崩潰式的逃跑,不久前的中條山戰役就是個明證。

但八路軍僅僅只是五名戰士卻敢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不但敢於面對還在已經完成掩護任務的情況下有意將敵人引向絕路……

這意味着什麼?

也就是他們原本完全可以選擇回到部隊,沒有任何人能責怪他們。

但是,他們卻站在部隊的角度上考慮,在做出將敵人引向絕路使主力部隊更好撤退的那一刻,就已經做好犧牲的準備了。

這就是一種主人翁的精神,他們不是被動的執行任務接受命令,而是站在戰友、部隊、甚至國家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於是他們纔會選擇犧牲自己爲主力部隊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戰機。

“王!”就在王學新陷入沉思時,不知道什麼時候孫爾威已經來到王學新面前,他拿着一封電報,說:“史迪威將軍希望和你聯繫!”

原來,真正受公路被鬼子切斷感到恐懼的,除了頑軍之外還有史迪威。

史迪威在撤退的汽車上就不斷在心裡咒罵:“去他媽的,這些日不落帝國的部隊,他們根本就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拖後腿,這場仗……沒有他們會更好!”

也難怪史迪威會這麼想,日不落在作戰的過程中不只幾次三番的一聲不吭就逃跑把華夏遠征軍暴露在危險之下,還有意將整車整車的彈藥、裝備和糧食留給鬼子,有時甚至是坦克,整個裝甲團數十輛坦克,完好無缺的留給鬼子……這使鬼子能開着日不落的坦克與華夏軍隊作戰,華夏軍隊還一度誤以爲那是日不落的軍隊打錯了。

如果說只是彈藥、補給留給鬼子,還可以解釋爲來不及銷燬。

但是,把坦克完整的留給敵人,這又作何解釋?

坦克兵只需要往坦克裡丟上一枚手榴彈,又或者把發動機引燃就足夠將它們炸成一堆廢鐵不能被鬼子利用。

但是,日不落帝國卻沒有這麼做。

是日不落人傻嗎?

不……

史迪威不這麼認爲,他認爲那個華夏營長說得對,日不落對於這場仗的利益,不在勝利上,而是希望它失敗。

對於一個希望這場仗失敗的盟友,史迪威又能拿他怎麼辦呢?

解除亞歷山大的指揮權由他這個司令指揮?

史迪威無奈的搖了搖頭,他沒有這個權力,那是日不落軍隊,他們只聽亞歷山大的,史迪威這個所謂的司令有名無實,他能指揮的兵只有一個警衛排和一個通訊班。

把戰役全交給華夏軍隊?

史迪威認爲這也不可行。

因爲日不落帝國成心搗亂,亞歷山大不會交出他的防區,更不會交出他手裡的補給。

於是,他還怎麼打贏這場仗?

從一開始,這就註定是一場無法取勝的戰役。

我該怎麼辦?!

最後實在想不出解決的辦法,史迪威就想到了威爾遜。

事實上,史迪威想到的是華夏營長,但威爾遜能聯繫到那個華夏營長。

因此,史迪威馬上下令停車,然後讓通訊班聯繫威爾遜。

此時的孫爾威纔剛接到來自佩里斯的密電,正在根據約定密碼本破譯,這時就收到了來自史迪威的電報。

“威爾遜!”史迪威說:“我需要幫助,你可以聯繫到那個華夏營長嗎?”

“當然!”孫爾威說:“他就在我隔壁!”

因爲考慮到史迪威的情況更緊急,於是孫爾威馬上就去把王學新叫了過來。

史迪威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是對的,王!因爲你的提醒,我看清了日不落的意圖。但問題是,我們還能怎麼辦?我是說,日不落是我們的盟友,他如果希望這場仗失敗的話,那我們就只有失敗了!”

史迪威這話沒毛病。

對於由兩支或兩支軍隊以上組成的聯軍,只有團結一致纔有可能取得勝利。

可現在,華夏和日不落軍隊就別說“團結”了,日不落是公然資敵,他們身爲盟軍其實卻是敵人。

王學新沒有安慰史迪威,戰場決策方面的事最不需要的就是安慰。

王學新回答:“您說得對,將軍!這場仗沒有勝利的可能。但目前不可能勝利,並不意味着以後不會勝利!”

“什麼意思?”史迪威反問。

王學新突然意識到,這時的史迪威甚至是鷹醬軍方都沒有開闢駝峰航線以及在三哥那以華夏遠征軍爲基礎組建軍隊捲土重來的計劃。

不過想想,覺得這似乎正常。

此時的鷹醬正在集中精力對付鬼子在太平洋上的攻勢,華夏公路這邊對其而言雖不算“微不足道”,但也算不上什麼大事。

再加上他們一直以爲華夏軍隊再加上“勇敢”、“有經驗”、還“裝備精良”的日不落軍隊,另外還有兵力優勢,當然能打敗鬼子的入侵。

因此,鷹醬就沒有B計劃。

這造成了鷹醬準備不足,華夏遠征軍也因爲沒有心理準備以及高層的溝通不足彼此缺乏信任,最終數萬人埋屍野人山。

(本章完)

第1465章 大同第261章 幫忙第946章 製造對手第1161章 坦克第1649章 海戰第1815章 隊長第260章 教育第1260章 計算機第822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245章 “章魚炸彈”第792章 兩手準備第908章 制空權第1076章 生產線第718章 數量第883章 佯動第1676章 減重第305章 隱身第1641章 四平防禦戰第24章 信用第565章 托馬斯第1794章 市場經濟第1344章 怒其不爭第1443章 晶體管第185章 噴進彈第1174章 誤判第518章 資源第576章 預設諸元第695章 集思廣益第105章 長短打第811章 要飛機第1456章 陷阱第763章 心理暗示第174章 自造鬼炮第243章 買賣第998章 兩手準備第227章 坦克第211章 反步兵定向雷第1004章 積極戰略第1484章 犧牲第359章 交換第719章 計劃第209章 選拔第937章 自保有餘第88章 地道戰第1010章 改裝方案第1769章 假消息第1747章 學習第1765章 衍生工業第917章 X4空空導彈第212章 以攻代守第1272章 C47第366章 方向第1223章 陷阱第424章 工業基礎第850章 發射架第989章 擺上檯面第737章 零件第1851章 虛晃一槍第1323章 水銀延遲線存儲器第1438章 底線第693章 借人第1120章 空中掩護第416章 顧忌第880章 奸細第417章 “巴祖卡”之父第1254章 虛晃一槍第1317章 連發步槍第1049章 鋼鐵廠第317章 小炮第885章 計劃第1220章 大同見第659章 飛行員第440章 合併第1456章 陷阱第1264章 繼電器計算機第1717章 紅外夜視儀第1435章 輿論壓力第359章 交換第959章 難處第1524章 反包圍第1708章 數據顯示第1623章 “武藏號”戰列艦第1020章 夜戰第1452章 勢如破竹第1626章 破銅爛鐵第1119章 猶豫第307章 借道第1206章 封鎖第1326章 薅羊毛第201章 試射第220章 那是什麼?第1612章 二選一第427章 營參謀第1261章 克里斯托弗第1767章 一唱一和第297章 側翼第222章 新裝備第636章 繳獲第38章 手榴彈第24章 信用
第1465章 大同第261章 幫忙第946章 製造對手第1161章 坦克第1649章 海戰第1815章 隊長第260章 教育第1260章 計算機第822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1245章 “章魚炸彈”第792章 兩手準備第908章 制空權第1076章 生產線第718章 數量第883章 佯動第1676章 減重第305章 隱身第1641章 四平防禦戰第24章 信用第565章 托馬斯第1794章 市場經濟第1344章 怒其不爭第1443章 晶體管第185章 噴進彈第1174章 誤判第518章 資源第576章 預設諸元第695章 集思廣益第105章 長短打第811章 要飛機第1456章 陷阱第763章 心理暗示第174章 自造鬼炮第243章 買賣第998章 兩手準備第227章 坦克第211章 反步兵定向雷第1004章 積極戰略第1484章 犧牲第359章 交換第719章 計劃第209章 選拔第937章 自保有餘第88章 地道戰第1010章 改裝方案第1769章 假消息第1747章 學習第1765章 衍生工業第917章 X4空空導彈第212章 以攻代守第1272章 C47第366章 方向第1223章 陷阱第424章 工業基礎第850章 發射架第989章 擺上檯面第737章 零件第1851章 虛晃一槍第1323章 水銀延遲線存儲器第1438章 底線第693章 借人第1120章 空中掩護第416章 顧忌第880章 奸細第417章 “巴祖卡”之父第1254章 虛晃一槍第1317章 連發步槍第1049章 鋼鐵廠第317章 小炮第885章 計劃第1220章 大同見第659章 飛行員第440章 合併第1456章 陷阱第1264章 繼電器計算機第1717章 紅外夜視儀第1435章 輿論壓力第359章 交換第959章 難處第1524章 反包圍第1708章 數據顯示第1623章 “武藏號”戰列艦第1020章 夜戰第1452章 勢如破竹第1626章 破銅爛鐵第1119章 猶豫第307章 借道第1206章 封鎖第1326章 薅羊毛第201章 試射第220章 那是什麼?第1612章 二選一第427章 營參謀第1261章 克里斯托弗第1767章 一唱一和第297章 側翼第222章 新裝備第636章 繳獲第38章 手榴彈第24章 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