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撫與徵

第871章 撫與徵

這份急奏,是從涼山州傳回來的。

原“臨安會子務”右監官孫浩瀚,去年二月初就抵達了涼山州。

然後他就按着官家趙愭的意思,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孫浩瀚是原東宮屬官、左司諫李渡歡這一派的人。

趙愭親政後,他通過李渡歡謀了這麼個肥差,充任大宋涼山州鑄錢監監司,以及綠城金銀礦的礦監。

雖說遠了點兒,比起臨安也明顯荒蕪了許多,可是這差使真是肥的流油啊。

他只要在這個位置上坐上十年,哪怕他不太貪,也可以攢下一份揮霍不盡的家當。

不過,孫監官從臨安自請去這麼遠的地方,所圖當然不僅於此。

錢他要,官他也要,功名利祿,一樣都不能少。

所以,他先控制了鑄錢監。

按照楊沅之前制定的規矩,守衛礦山的軍隊開支,直接從鑄錢監鑄成的貨幣之中支付。

孫監司到任以後,便改爲由朝廷戶部撥付軍餉了。

結果前年九月份,朝廷連下兩道金牌急腳遞,阻止楊沅在陝西繼續開展軍事行動,命令大軍撤回。

大軍回來了,就得論功行賞,就得撥發撫卹。

這戶部一時便有些吃緊。

緊跟着,去年年初,趙愭親政。

不過相隔數月,重新發動川陝之戰。

奈何這時金國已經緩過氣兒來,而宋軍這邊,因爲趙愭派了許多親信過來,想要搶功搶權,如時寒、高敢等老將,自然懶得用命。

結果十八萬大軍被截斷退路,困於陝西。

要不是山東這邊突然出了義軍,聲勢造的還挺大。

而且起事之地在濟南府,距燕京很近,金國朝廷被迫收縮兵力,把重點放在了剿匪上。

這種情況下,纔有一半兵馬突圍逃回大散關內。

足足損失了九萬餘兵馬,這麼多犧牲的將士,當然需要撫卹。

朝廷這邊一時捉襟見肘,對於天高皇帝遠,且又是剛剛入冊的涼山州護礦兵,便不怎麼當回事兒。

於是這餉銀便時常拖欠。

他們護着礦,天天看着金子和黃銅被提煉出來,鑄錢司又鑄成黃澄澄的錢幣,但是他們居然被拖欠軍餉,這官兵該是怎樣的怨聲載道,便可想而知了。

孫浩瀚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梳理了諸般事務,掌握了鑄錢司,便磨刀霍霍,又對綠城礦山下手了。

他要把民辦的這座礦收歸朝廷,改爲官辦。

什麼烏蒙七蠻、涼山十二部落,以及替大理國高皇后代持的白手套,統統踢出去,他要自己玩。

這一下可惹了馬蜂窩。

涼山州十二縣十二部落首領率先發難,慫恿族人罷工、挑事兒。

孫浩瀚有大軍在手,夷然不懼。

護礦兵一上去,就“兵敗如山倒”了,連虎蹲炮都丟下上百門,落荒而“逃”。

他們大多都在當地成家了,連兵營都不回,回去摟着老婆熱炕頭了。

只把鑄錢司一班官吏執役丟在了綠城。

然後,烏蒙七蠻出手了,行路斷絕,“盜匪”橫行,給養斷絕。

事兒一旦挑起來,這熱血一上頭,就沒有什麼理智了。

結果以孫浩瀚爲首的一班鑄錢監官吏,被活活毆打致死,吊上了高杆。

涼山十二縣,反了!

涼山州可是在楊沅手中成爲大宋之地的,這就相當於楊沅的一樁“政績工程”。

而且這原以爲的不毛之地,竟然蘊藏着豐富的礦藏,朝廷就很重視了。

結果現在涼山州反了,於澤平自然不敢怠慢,第一時間就把奏報送到了楊沅的案頭。

楊沅一早來到政事堂,看到通進司給事中於澤平送來的這份密札,看完之後,就着火就燒了,渾若無事。

緊跟着,小皇帝趙惇就看到了奏章。

趙惇心中這個氣啊。

大哥雖然遜位了,可也有過高光的時候啊。

看看人家大哥在位時,西軍三巨頭被調教了一番,變乖了。

大理國割讓了涼山州。

西夏併入了大宋。

陝西那邊奪下了天水、寶雞,還把陝西從北到南,犁了一遍。

我呢,我剛登基,涼山州沒了。

趙惇立即召集大臣,商議此事。

晉王拒詔,沒來,說是病體未愈。

勤政殿上,右相楊沅、左相陳康伯,宰執張浚、陳俊卿、錢端禮、陳維清、馬重遠。

這其中有四個新面孔。

取魏良臣而代之的右相,楊沅。

從戶部右侍郎位置上,由趙惇賜同進士出身,進而榮升爲樞密副使兼參知政事的錢端禮。

趙惇一下子賜下的同進士有三個,被老錢捎帶着成了同進士的,是樊江和王燁然。

然後這兩位仁兄就回了都察院,從原來的辦公室主任、後勤部主管,搖身一變成了兩個檢察官。

還有兩個新面孔,就是蓋章宰相陳維清和馬重遠。

楊沅看了看,微微點頭,嗯……優勢在我。

接着,便是樞密使鄭遠東。

鄭遠東和楊沅自有一段香火情。

但楊沅可不敢全然信任他,兩個人真正打交道的時間畢竟尚短,也不太清楚他的立場。

不過,錢端禮現在是樞密副使,劉商秋現在是樞密院都承旨、機速房掌房。

這樣一來,楊沅對樞密院也就可以放心了。

六部裡邊,也有幾個新面孔。

原禮部尚書、晉王的老丈人曲陌已經致仕了,現任禮部尚書叫王慎之。

戶部尚書析折已經告老還鄉了,因爲他是頑固的主和派,趙瑗甚爲不喜,趙愭還沒讓位時,就把他打發走了。

不過,此後戶部尚書一職,一直空缺。

原來是由左右侍郎打理戶部事務,現在右侍郎錢端禮又升了,左侍郎黃旭便主持戶部事務,同樣參會了。

吏部這邊,尚書叫蕭策之,這幾年天官衙門最是不穩,他上來還沒多久。

其餘幾位如兵部尚書程真、刑部尚書張方旬、工部尚書侯可意,這三位就還是老面孔了。

“衆卿,涼山州土著造反,殺害朝廷命官,竊占朝廷礦產,朝廷當如何應對啊?”

趙惇有些底氣不足,不是擔心涼山州一團糜爛,無法收拾。

而是他這位子得來的太懸乎,現在還有點做夢般的感覺,看着在座的這些大臣,實在有些沒有底氣。

尤其是面對着右丞相楊沅。

他在問着衆臣工話的時候,眼睛已經瞟向了楊沅。

陳康伯一見,霜眉便是微微一蹙。 朝廷中,楊沅現在一家獨大,這已是很不好的現象。

如果官家再養成事事依賴楊沅的習慣,這江山究竟姓趙還是姓楊啊。

左相陳康伯馬上清咳一聲,道:“官家!”

趙惇把目光投向陳康伯,陳康伯拱手道:“官家,涼山州土著,不服教化,野蠻成性,如今竟爾擅殺大臣,霸佔礦產,若不嚴懲,豈不助長他們的囂張氣焰?”

趙惇道:“陳相公的意思是,應該出兵鎮壓?”

“不錯。”

錢端禮飛快地瞄了楊沅一眼,一見楊沅翹着二郎腿,正垂着眼皮,有一下沒一下地拿茶蓋抹着茶葉,便曉得楊沅對此不以爲然。

這種時候,當然沒有讓老大先上的道理。

何況這個老大還是自己的準女婿。

錢端禮馬上道:“兵者,兇器也,當慎重。臣對陳相公輕率出兵的言語不以爲然。”

趙惇馬上又看向錢端禮:“那麼,錢相公以爲該如何?”

錢端禮哪知道該如何,楊沅還沒表達意見呢。

不過,顯然楊沅是不同意出兵的。

錢端禮便道:“涼山州土著,佔了天時地利人和,守礦官兵尚且不堪一擊。

倉促調兵,勝了還好,一旦敗了,必然更加助長他們的氣焰。”

錢端禮又道:“官家,西夏路可是剛剛歸順,天水城也在獨木支撐。

如果涼山州之事不能儘快妥善解決,一旦西夏路、天水城,有樣學樣,到那時……”

趙惇一聽,臉色就有些緊張起來。

張浚淡淡地道:“錢相公,要說理財,你是一把好手。可要說到軍事……”

張浚曬然一笑,錢端禮是蔭官,現在的進士身份是皇帝賜的,不是東華門外唱過名的,在他眼中終究不得人物。

陳俊卿道:“方纔錢相公也說,西夏路剛剛歸順,天水城也在苦苦支撐,隨時會發生事故。

唯因如此,涼山州之事,必須以雷霆手段,立即予以解決。

如此,方能鎮懾宵小之心,才能伐一地而平三地。”

楊沅沒指望兩位蓋章宰相能幫上腔,但是他們只要在自己表態後站隊清楚,足矣。

現在出頭的只有錢端禮一人,楊沅自然不能讓老丈人獨自面對二陳一張三位宰相。

要說理財,錢端禮可以傲然說一句“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但是這種軍事與政治混淆的問題,老錢確非所長。

楊沅清咳一聲,便放下了茶盞。

楊沅一咳,殿上頓時一靜,正要反駁的錢端禮不再言語,其他幾人也向楊沅看過來。

楊沅微笑道:“官家,諸位大臣,涼山州自前年劃入我大宋版圖,迄今已經兩載有餘。

爲何,涼山十二部前年不反,去年不反,偏偏是這個時候反了,原因是什麼?”

他掃了衆人一眼,淡淡地道:“唐太宗曾經說過,治國如治病。現在,涼山州病了,可這病根兒是什麼,我們搞清楚了嗎?

還是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去管它爲何發病,那與庸醫何異。”

戶部左侍郎黃旭馬上針鋒相對道:“亂世用重典,沉痾下猛藥!涼山十二部現在都殺官造反了,還去追究緣由,有意義嗎?”

楊沅道:“當然有意義,找到病根兒,才能對症下藥。不然,用錯了藥,本來就是重病,是藥三分毒,這不是雪上加霜嗎?”

陳康伯微笑道:“那麼,楊相公以爲,涼山州之亂的病根兒是什麼?”

陳康伯道:“自然是戎民土著,不服王道教化。野蠻畏威而不懷德,強必盜寇,弱必卑伏,既然教化不得,便須武力鎮壓。”

楊沅搖頭,淡然道:“難道不是朝廷失信於蕃戎在先?”

黃旭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朝廷治政,隨機而變,難道曾經怎麼樣,便永遠不得更易?”

楊沅道:“衆所周知,西南荒涼,涼山州在大理諸州中,也是極盡荒涼之地。

涼山州歸我大宋之後,是涼山十二部在綠湖築城,在山上開礦,盡其青壯,建造起了綠城金銅礦山,源源不斷,輸出金銅,四川由此改變獨用鐵錢之歷史。

如今剛剛見得收益,朝廷罔顧民意,將金銅礦山收歸朝廷,這是什麼恩吶?”

馬重遠聽到這裡,突然福至心靈,忙接上一句:“前日有報,川西地區地龍翻龍,摧毀居居上百間。這怕不是天象示警。”

楊沅瞥了他一眼,“孺子可教也!”

禮部尚書王慎之眉頭一皺,沉聲道:“馬相公不要危言聳聽,你我皆聖人門徒,豈可輕言鬼神之事。”

馬重遠現在是參知政事,官位比王慎之高,可是被他這麼一說,也不禁訕訕然。

另一位蓋章宰相陳維清坐不住了,馬上輕笑一聲,陰陽怪氣地道:“王尚書所言有理,討論國事嘛,何必假借鬼神天意呢。

可這天恩,卻是戶部黃侍郎先提出來的呢。”

楊沅不等王慎之再發難,便截口道:“好啊,咱們不談鬼神,還是談談人吧。

君視民爲草芥,民視君爲仇寇。如果朝廷不能膏澤下於民,反而盤剝利用,那麼涼山十二部今日所爲,不正是視君如仇寇之表現嗎?”

陳康伯直截了當地道:“所以,楊相公是不贊成出兵了?”

楊沅道:“楊某不贊成自去年以來,對涼山之政策罷了,這是一切因由的根源!”

一時間,衆宰執的辯論便進入了白熱化狀態。

這邊講出兵就是以好大喜功之心,而爲窮兵黷武之舉。

那邊就講綏靖讓步,遺患無窮,西夏路與天水城,必有人有樣學樣。

這邊講出兵就是勞師糜餉、啓釁邀功。

那邊就講姑息就是縱容,餘孽不除,始患後來。

六部尚書也各有站隊。

趙惇剛剛登基,哪見過這種場面,他有心傾向於楊沅,奈何宰執與六部中,贊成出兵之聲浪甚高。

而且,趙惇自己心中其實也是躍躍欲試。

如果出兵了,打贏了,那也會提升他的威望不是?

當日的御前會議,最終並未得出一個結果。

會議一散,衆臣各自散去,自然而然便形成以楊沅爲中心,和以二陳一張爲核心的兩夥。

二陳一張這邊,黃旭神情亢奮地道:“疆場之役,涉於廟算疆臣。軍事之成敗,必引發政治之清算。

楊沅之威望,便源於南征北討之戰事。此番出兵之主動,務必操之我手,如此便能掌握主動,步步爲營,步步爲贏!”

楊沅這邊,錢端禮走在楊沅身側,不解地道:“楊相公,涼山十二部兇悍,護礦兵不堪一擊。

他們既堅持用兵,何不由他們去?

一旦損兵折將,清算其罪,豈不更加名正言順?”

楊沅憂心忡忡地道:“道理自然是這個道理。只是……我一檄可定之事,非得勞師糜餉,犧牲許多性命,縱然於我一人之仕途大有益處,我心何安呢?”

蓋章宰相陳維清和馬重遠聽了,立即撫掌嘆息,對楊沅之高風亮節大加讚賞。

只是馬屁終究只是馬屁,於事無補。

戶部黃侍郎離開勤政殿,先去政事堂和幾位宰執又密議了很久,這纔回了戶部簽押房。

出兵,是逐漸掌握兵權的關鍵,更是打擊楊沅威望的關鍵。

畢竟,涼山州是在楊沅手中收過來的,也是楊沅一手設計了涼山州金銅礦的經營模式。

通過用兵,重新收復亂起來的涼山州,並按照朝廷制度重新規劃,就意味着楊沅政治的徹底破產。

可是,楊沅居然不肯用兵,他在宰執隊伍中的同黨雖然還不多,卻仍能左右局勢,這讓宰執們更加忌憚。

所以,這兵,是非發不可的。

而現在,達成這一任務的操盤手,就是他了。

黃侍郎苦思良久,終於找到了突破方向,他的脣邊不禁慢慢浮起一抹詭譎的笑意。

楊沅啊楊沅,我如此出招,你又該如何應對呢?

(本章完)

第524章 我的神啊第750章 耀之以威(爲留級的米蟲盟主加更)第694章 詭譎重重第721章 霹靂手段(爲JJM盟主加更)第627章 我們需要一場失敗第848章 北風急第671章 春夏之交第191章 往蕃坊裡去第222章 巳時四刻,蕃坊,東方哥譚第421章 門庭若市第506章 殺妹證道的男人和一廂情願的女人第739章 佈局三蠻第642章 預相第242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826章 燕王!第364章 祭牲以重生第646章 賞功第721章 霹靂手段(爲JJM盟主加更)第315章 王二必須死第572章 對症下藥第90章 劉家的大寶貝第280章 原來你在五層第61章 你聽說過“有求”嗎第629章 霸主之姿第215章 子夜,蟄龍動,萬物萌第410章 漣漪第481章 小輕鬆第495章 解不開的圍第612章 楊家惡虎第358章 傳統美食第62章 臨時抱個佛腳第153章 非爲食髓知味第290章 夜訪陸放翁第745章 辯經第438章 殺駕第613章 槓上了第705章 伽藍院,無垢尼第248章 艾曼紐貝兒的神通第591章 事發矣第227章 未時一刻,後手先手變變變第348章 還挺有儀式感第70章 借只雞生蛋第29章 細看諸處好,閒花淡淡香第260章 辯證的楊承旨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777章 不一樣的腦回路第160章 以身撲火第44章 老女不嫁,踏地呼天第335章 天上掉餡餅啦第631章 豎旗聚將,遊戰合兵第12章 滿城燈火與一隻阿它第333章 馬瘦毛長第651章 老兵不死第507章 百忍成佛採百花第675章 打哪指哪第236章 艨艟至,‘百勒’開燃透海紅第153章 非爲食髓知味第912章 一人去而天下動第336章 迫在眉睫第79章 漏風的小棉襖第478章 寧期此地忽相遇第188章 牽絲戲第30章 摔個跟頭撿元寶-歪打正着第422章 新託妻獻子第352章 身份當場變變變第445章 濟南的風第124章 老宋,出山吧!第723章 以魔爲礪第487章 薩其瑪第860章 說服第850章 南歸門戶第330章 雁過拔毛第216章 丑時,夢與夢想,若其行第698章 不完美的計劃第891章 小公主駕到第593章第684章 潼川之主第639章 凱旋第505章 我睇中你第83章 堂下所跪何人第407章 二郎,咱“病遁”吧第71章 小混蛋第579章 選擇第577章 三司會審第311章 蘭亭一聚第182章 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第251章 今夕倍惘然第11章 哭泣的童夫人和走失的尺玉第875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第395章 我會說外語第475章 世間何處不崢嶸第421章 門庭若市第45章 相知心自親第159章 想做就去做第137章 夜半歌聲到近前第771章 納後大典第393章 風波亭第348章 還挺有儀式感第514章 天東北,天西北第621章 瓦解
第524章 我的神啊第750章 耀之以威(爲留級的米蟲盟主加更)第694章 詭譎重重第721章 霹靂手段(爲JJM盟主加更)第627章 我們需要一場失敗第848章 北風急第671章 春夏之交第191章 往蕃坊裡去第222章 巳時四刻,蕃坊,東方哥譚第421章 門庭若市第506章 殺妹證道的男人和一廂情願的女人第739章 佈局三蠻第642章 預相第242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826章 燕王!第364章 祭牲以重生第646章 賞功第721章 霹靂手段(爲JJM盟主加更)第315章 王二必須死第572章 對症下藥第90章 劉家的大寶貝第280章 原來你在五層第61章 你聽說過“有求”嗎第629章 霸主之姿第215章 子夜,蟄龍動,萬物萌第410章 漣漪第481章 小輕鬆第495章 解不開的圍第612章 楊家惡虎第358章 傳統美食第62章 臨時抱個佛腳第153章 非爲食髓知味第290章 夜訪陸放翁第745章 辯經第438章 殺駕第613章 槓上了第705章 伽藍院,無垢尼第248章 艾曼紐貝兒的神通第591章 事發矣第227章 未時一刻,後手先手變變變第348章 還挺有儀式感第70章 借只雞生蛋第29章 細看諸處好,閒花淡淡香第260章 辯證的楊承旨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777章 不一樣的腦回路第160章 以身撲火第44章 老女不嫁,踏地呼天第335章 天上掉餡餅啦第631章 豎旗聚將,遊戰合兵第12章 滿城燈火與一隻阿它第333章 馬瘦毛長第651章 老兵不死第507章 百忍成佛採百花第675章 打哪指哪第236章 艨艟至,‘百勒’開燃透海紅第153章 非爲食髓知味第912章 一人去而天下動第336章 迫在眉睫第79章 漏風的小棉襖第478章 寧期此地忽相遇第188章 牽絲戲第30章 摔個跟頭撿元寶-歪打正着第422章 新託妻獻子第352章 身份當場變變變第445章 濟南的風第124章 老宋,出山吧!第723章 以魔爲礪第487章 薩其瑪第860章 說服第850章 南歸門戶第330章 雁過拔毛第216章 丑時,夢與夢想,若其行第698章 不完美的計劃第891章 小公主駕到第593章第684章 潼川之主第639章 凱旋第505章 我睇中你第83章 堂下所跪何人第407章 二郎,咱“病遁”吧第71章 小混蛋第579章 選擇第577章 三司會審第311章 蘭亭一聚第182章 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第251章 今夕倍惘然第11章 哭泣的童夫人和走失的尺玉第875章 真作假時假亦真第395章 我會說外語第475章 世間何處不崢嶸第421章 門庭若市第45章 相知心自親第159章 想做就去做第137章 夜半歌聲到近前第771章 納後大典第393章 風波亭第348章 還挺有儀式感第514章 天東北,天西北第621章 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