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枝頭喜鵲叫喳喳

潼川府路一共調集了一萬四千兵馬,前往涼山州平叛。

不要小看了這些人馬,動輒出動幾萬、十幾萬大軍那是不現實的。

只是平定一州之亂而已,又不是大國之間的軍事博弈。

出動太多兵馬,完全就是大炮打蚊子。

而其沉重的後勤壓力,使得即便打贏了,也完全是得不償失。

這些兵馬,就算是和大理國一戰,也能支撐一陣子。

應付一支叛軍,足矣。

南下之路是很順暢的,這得益於楊沅之前修築的馳道。

如今隨着以涼山州銅金礦爲核心,逐漸興旺起的商業交流和運輸,

烏蒙州和涼山州地區,由各部族負責區域,自行修建了道路,與川中馳道連接。

所以,不管是大軍通行,還是輜重運輸,都很順利。

但是他們氣勢洶洶地趕到綠洲城,卻撲了個空。

叛軍已經不翼而飛,偌大一座礦山就扔在那兒。

那金銅礦產是需要挖出一筐筐的礦石進行冶煉、提煉的。

如今在不懂行的人眼裡看着,也就是一塊塊的石頭,既不當吃,也不當穿,更不當用。

大軍在空蕩蕩的綠洲城駐紮下來,然後飛書向朝廷告捷:

我軍已一戰而定,順利收復綠洲金銅礦,叛軍落荒而逃!

捷報送走了,纔開始尋找叛軍下落。

附近村寨、城池,陸續派了兵馬過去探查,卻都只是些平民百姓,連青壯都不見多少。

那些城池、村寨的部落首領,對朝廷官兵也是畢恭畢敬。

但是,要糧?沒有。

徵兵,沒人。

叛軍下落?我們沒聯繫。

……

烏蒙州,一支糧秣輜重隊伍緩緩而行。

臨近傍晚,他們在一片峽谷地中駐紮下來。

車輛圈成車陣,牲口卸下來圈在中間。

士兵在周圍駐紮,燃起幾堆篝火。

口糧就從運輸的糧食中支取,飽飽地吃了一頓。

然後疲憊的輜重兵就相互依偎着,漸漸睡下了。

已經四月天氣,夜晚還有些涼意。

官兵裹着粗氈粗麻混合編織的毯子,蜷縮在地上。

帶兵將領還是很注意安全的,雖然這是在自己的國土上。

這裡說是峽谷,卻不是那種很狹窄的地方,實則非常開闊。

而且道路兩邊的灌木也被他們砍伐用來燒火了。

哪怕用不上的也盡數伐倒,因此崗哨可以一覽無餘地看到周邊百丈之內的任何走動的物體。

但是,偏偏就有這麼一羣人,在悄然接近着。

他們的穿着非常簡單,膚色黝黑。

赤着的雙腳都生着繭,赤腳行走時可以健步如飛毫無障礙,但卻完全沒有了聲息。

他們伏在地面上,耐心地悄悄接近着。

足足過了一個半時辰,他們才悄然接近,卻沒有驚動一個哨兵。

一些擋在前進路線上的哨兵,已經被他們用吹箭迅速麻痹了。

並且迅速換了自己的人杵在那兒,夜色當中根本看不出什麼。

突然之間,一聲尖銳的竹哨聲在夜色裡響起。

靜靜地伏在地面上的土著兵一躍而起,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只是剎那功夫,他們就順利地突入進去,雙方陷入混戰。

一個個半野人,卻有着超強的紀律性。

他們的目的不在於全殲對方,而是燒燬糧草。

這些半野人穿着、形貌,宛如野人。

但他們打爛仗的本事,卻是在和野獸、強盜、其他部落的械鬥中練出來的。

一口柴刀,在他們手中也是瞬間奪人性命的利器。

猝不及防的吹箭,甚至是隨手拋擲卻百發百中的鵝卵石,這支輜重兵完全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戰法。

很快,他們取暖的篝火,就成了燒燬糧草最便利的火源。

當一輛輛輜重車烈焰焚天,烘烤的那些護糧官兵不得不放棄防禦圈的時候,一聲怪嘯如夜梟般響起,那些“野人”便縱躍如飛地逃入了夜色。

這批糧秣輜重,一粒米也送不去涼山州了。

類似的情景,從敘州到烏蒙,沿途不斷上演。

後續的輜重隊從一開始就加強了戒備,但是這種高強度的戒備,弄得他們草木皆兵,精疲力盡。

而且大軍通行時一片坦途的道路,現在全遭到了破壞。

砍倒大樹攔路、從高高的山上推下巨石、好好的道路挖成了一條條壕溝,簡直是舉步維艱。

而偏偏,他們經常連對手都找不到。

眼快的時候,最多看到幾個猴子一般的身影,從山林中怪叫着悠盪而過。

駐紮於綠州城的平叛軍四處探訪,卻始終找不到叛軍的消息。

而糧秣輜重卻在這時斷了線。

很快,他們就斷糧了。

平叛軍眼見如此,只好一面派人催運輜重,一向派兵向附近村寨、城池“借糧”。

可這一次迎接他們的,卻不是恭敬的接迎,也沒有大碗的粗茶了,而是神出鬼沒的冷箭。

一番番苦戰,“借糧”的官兵被神出鬼沒有的冷箭手和巷戰的叛軍殺的狼狽不堪。

那些部落叛軍很兇殘,而且非常狡猾。

“借糧”官兵一旦進入村寨城池,就是從四面八方無法預判的角度不斷射來的竹箭、毒箭,乃至捕捉野獸的陷坑。

而一旦正面發生衝突,他們便陷入全民皆兵。

那些村寨城池的男女老少個個悍不畏死。

他們一邊用官兵聽不懂的土語惡毒地咒罵着,一邊舉着一切可以充當武器的農具、炊具。

平叛軍最後搶到的那點糧食,本就杯水車薪。

這種鈍刀子割肉的戰法,更是叫人頭痛。

可是,上萬人馬的吃喝是一筆巨大的消耗。

潼川本部的輜重跟不上,成都府路的輜重本就不是這一階段應該供應的。

從成都府路那邊放出的補給,此時應該剛剛上路,距這兒還遠着呢。

就算他們一路之上不會受到神出鬼沒的土著襲擊,也是遠水不救近渴。

於是,平叛軍決定打下一座人口上萬的大型城池,榆葉城。

如此一來,相信擄得的糧草,可以支撐一段時間。

但是在人家的地面上,全軍出動是根本瞞不了人的。

等他們浩浩蕩蕩終於殺到那座城下,城頭已經站滿了涼山十二部的叛軍將士。

城池雖然破爛,城牆也不高,可是這些土兵守城,居然頗有章法。

平叛軍不得不懷疑,這些叛軍中,是不是就有綠洲城護礦兵,搖身一變成了叛軍的狗頭軍師。

平叛軍勞師遠征,道路難行,本就沒有攜帶什麼重型武器,守城的土兵又突然得到了宋軍守城的精要。

這城久攻不下,肚裡又沒糧,平叛軍只好灰頭土臉地重返綠洲城。 好歹那兒有石頭城可以做爲戍地,不用擔心被人趁夜偷襲。

但是等他們垂頭喪氣地回到綠洲城,城頭卻已飄揚起叛軍的大旗。

這還罷了,叛軍還把那百餘門消失的虎蹲炮,重新架上了城牆。

原來,叛軍之前擺下空城計的時候,這些炮根本沒有搬走,而是就地掩埋了起來。

在這些平叛軍傾剿出動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就解決了留守的一少部分官兵,然後重新佔據了城池。

平叛軍變成了被征討的對象,是可忍孰不可忍。

放不下心中傲氣,他們試圖攻城。

而正是這個一時激於意氣的錯誤決定,讓他們一腳踏入了陷阱。

佔據了地利,又有大殺器在手的叛軍,他們根本就攻之不下。

因爲損失慘重,正在猶豫是否收兵的主將剛剛召集兩員副將,想共同做一個決定的時候,榆葉城那邊的土兵便銜尾殺來。

綠洲石城上的叛軍一見遠處叛軍大旗,馬上開城門出戰。

兩面夾擊之下,一些飢餓難耐又連遭重挫的大宋士兵崩潰了。

他們發一聲喊,便放棄了陣營,落荒而逃。

潰敗一旦有人開頭,在這種連番受挫、士氣低迷的陣營中,便成了瓦解一切的開始。

大宋平叛軍變成了被驅趕的羊羣,東奔西走,倉惶無措。

其實,哪怕有少數人真的脫離了大隊,得以逃脫生天,又如何回得了大宋?

他們不是被泄憤的當地土著殺死,也會被抓走,拖進深山老林。

從此在暗無天日的地方做一個農奴,一直到死。

喬老爺果然不用運糧來涼山州了。

若他的糧真的運進了涼山州,那就完全變成了“資敵”。

不過,他最擔心的事,也終於爆發了。

如果說之前還有很多人相對遲鈍,沒有聯想到涼山州之變對於川峽的影響。

那麼現在,他們意識到了。

以前沒有涼山州金銅礦的產出,川峽經濟自成一套系統,倒無沒事。

但是自從有了綠洲城銅金礦,它被迅速接入了川峽經濟圈。

並且取代了原來的鐵錢貨幣體系,那就不一樣了。

越豐富、越細緻的經濟體,承受重大變故的風險能力越弱。

再加上之前許多豪紳大戶或只爲牟利,或出於被排擠的報復,不斷收入銅錢,卻不放出。

錢荒在川峽地區尤其是經濟最強大富饒的成都府路,率先爆發了。

一時間,錢重貨輕。

商人商品積壓,賣不出去。

百姓手裡沒錢,買不起東西。

大量店鋪、工坊倒閉,手工業者失去生計。

農民無錢交稅,強烈要求恢復交實物稅。

可是,宋代開始,朝廷已經從徵收實物稅,變成了對大量商品徵收貨幣稅。

如果徵收體系、轉運體系、徵收之後朝廷的變現體系,全都已經不適應這一套落後的徵收辦法了。

倉促之間如果要改,要改變的就太多了,簡直是傷筋動骨。

喬貞一面貼出告示,嚴厲打擊趁火打劫者,發佈銅禁令和錢禁令。

禁止民間使用銅料製作非貨幣用途的物品,如銅器、銅像等。

回收官方已經制作的銅材料的物品,以節省和增加銅料的供應。

禁止民間私自鑄造、銷燬、收藏或外流銅錢,並加強對銅錢的管理和監督。

又上書朝廷,請求增發交子以解決錢荒。

可問題是銅錢的使用者主要就是普通百姓,他們哪有多少人會用到交子的。

尤其若不是大城大阜的百姓,見都沒見過交子,對一張紙的信用度,是根本不相信的。

六月初,沈虛中收到了涼山戰報。

聽說一萬四千人的徵南大軍幾乎損失殆盡,逃回者不足一千五百人。

這次征討叛逆,足足損失了他五個軍的兵馬,沈虛中頓覺如五雷轟頂。

這五個軍,可是他入主潼川路兩年,真正籠絡在手的兵馬。

是他完全抹除了楊沅印記,可以放心調動、使用的兵馬。

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一事實,彷徨半晌,最終還是如實上奏朝廷請罪。

潼川府路的奏章和成都府路的奏章接連發往朝廷的時候,小皇帝趙惇正再三央求太后,爲他挑選兩位賢內助,以鞏固帝位。

一個是江南地頭蛇,錢家的女兒。

一個是荊湖北路的大軍閥,李道的女兒。

這一次,他汲取了大哥趙愭的教訓,秉承着“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的宗旨,只是央求皇太后謝氏。

“母后,此事不要告訴太皇太后了,太皇太后前番便不喜李家女,可兒卻愛極了她。

再者說,要納她爲後的是孩兒,從此同牀共枕的也是孩兒,又不是太皇太后。

母親是我大宋的皇太后,難道連兒的姻緣都不能做主?”

謝太后聽了不禁大爲意動。

皇帝的權位穩固一些,她這個皇太后的日子豈不也好過一些。

再說了,自己兒子的婚事,自己這個做母親的爲他出頭做主,也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嘛。

太皇太后嫌棄李道之女粗鄙,晉王將其認作義妹,想來也是怕李道因此沒了面子,是爲朝廷籠絡大將。

如今皇帝要納李道之女爲皇后,想來李家也是求之不得,晉王那邊,也沒道理阻止。

晉王趙璩對她這位皇嫂,一向還是很尊重的。

想到這裡,皇太后謝氏便點了點頭:“傳本宮懿旨,請晉王入宮一見。”

皇帝趙惇一見皇太后終於點了頭,不禁心中大喜。

那錢氏女星若長相如何,他不清楚。

不過,只比她大一歲的姐姐是被皇兄選爲德妃的,可見其貌美。

德妃的妹妹,定然也不會差了。

黃侍郎不是說,錢家小妹比其姊還要美貌三分麼?

至於李鳳娘……

想到李鳳娘那叫人一見驚豔的美,小皇帝頓時心中盪漾起來。

大宋皇帝的妃嬪等級,從上往下依次是皇后、貴妃、淑妃、德妃、賢妃。

皇后是後宮的最高統治者,地位尊崇,統領內外命婦,並有權調度大內諸局、司。

還有一個特設的妃位,是爲宸妃,地位還在貴妃之上,相當於半個皇后。

趙惇決定大方一些,冊立李鳳娘爲皇后,錢星若爲宸妃。

如此一來,不僅得了兩個美人兒的歡心,還能把李道和江南錢氏一舉拉入自己的陣營,成爲他這個皇帝的鐵桿。

趙惇越想越美,心中喜怒遮掩不住,已是眉開眼笑。

這時,內侍總管忽然走到殿下,欲言又止地站在那兒。

皇太后謝氏見了,道:“等晉王到了,本宮會爲你說項。官家有國事處理,且去吧。”

趙惇忙向皇太后告退,帶着內侍總管快步走出了皇太后的寢宮。

枝頭喜鵲吱喳,趙惇人逢喜事,更覺神清氣爽。

“急着見朕,是有什麼要事嗎?”

“官家,有潼川路、成都府路消息,通進司給事中於澤平親來宮中急呈。”

趙惇聞言大喜,莫非川峽方面,有大捷消息報來?

趙惇忙道:“傳於澤平,勤政殿見朕!”

第35章 我給你指條陽關道第666章 西北有三山第359章 以其人之道第343章 陰魂不散第817章 綁上任家的船第613章 槓上了第564章 她是誰?第266章 我幫小楊報個名第51章 心有半畝花田第535章 我不是我第847章 橫掃山東路,活捉楊子嶽第42章 此起彼伏第469章 摸神仙的死丫頭第191章 往蕃坊裡去第366章 天使投資人第820章 謀者謀於未兆第268章 家事國事功名事第415章 九曲叢祠鹿鳴宴第296章 出手第155章 青鳥信又來第79章 漏風的小棉襖第311章 蘭亭一聚第68章 師師生不忿第45章 相知心自親第520章 一揮袖的風采第739章 佈局三蠻第341章 腦瓜子嗡嗡的歡迎收藏第676章 蓬州客第464章 心術第95章 想吃魚就莫嫌腥第349章 殺我殺你他殺第488章 請神,送神第770章 撫帥來了第788章 楊沅的大炮,仍無用武之地第32章 描像養性羅克敵第150章 你唬弄我,我唬弄你第699章 衆生皆棋子第717章 陰差陽錯第711章 吾欲拜楊沅爲義父第278章 我和大王做個交易第891章 小公主駕到第176章 咱們一起逛個街?第753章 生與死第724章 周瑜和孫權的智慧合體楊連高第565章 張院長的秘密第882章 心急火燎第13章 哥給你指條明路第581章 老兵的尊嚴第303章 但行好事的二郎第120章 大官人殺驢了第423章 調教李鳳娘第812章 踏破賀蘭山缺第771章 納後大典第4章 秦長腳的擔憂第454章 獵手第79章 漏風的小棉襖第856章 闖宮第447章 蟬、隼、螳螂、黃雀、驢蹄子、六千會第578章 一幕畢 一幕啓第8章 秀色可餐的小廚娘第172章 春花和秋月它最美麗第165章 聽風八百遍,才知是人間第553章 這不是意外第153章 非爲食髓知味第471章 王八卡在門檻上第387章 上元狂歡夜(1)第417章 移花接木(暫缺)第42章 此起彼伏第374章 愛蓮說第616章 牌坊下的故事第847章 橫掃山東路,活捉楊子嶽第298章 何不做個人第220章 辰時七刻,雷音震,神龍探首(等待更新)第594章 挖坑第486章 女巫和驢蹄家的大小子第652章 不記得,誰啊?第697章 變亂第870章 請夫君大人籤個名兒第335章 天上掉餡餅啦第677章 雙向奔赴第296章 出手第298章 何不做個人第436章 他見古時月第729章 刀妃再舞第880章 破而後立第788章 楊沅的大炮,仍無用武之地第621章 瓦解第333章 馬瘦毛長第497章 望眼欲穿第739章 佈局三蠻第564章 她是誰?第316章 夜未央第82章 遺老第353章 都是演員第354章 計劃進行時第402章 你有罪第710章 利中誰屬第33章 寧負罵名,只從我心
第35章 我給你指條陽關道第666章 西北有三山第359章 以其人之道第343章 陰魂不散第817章 綁上任家的船第613章 槓上了第564章 她是誰?第266章 我幫小楊報個名第51章 心有半畝花田第535章 我不是我第847章 橫掃山東路,活捉楊子嶽第42章 此起彼伏第469章 摸神仙的死丫頭第191章 往蕃坊裡去第366章 天使投資人第820章 謀者謀於未兆第268章 家事國事功名事第415章 九曲叢祠鹿鳴宴第296章 出手第155章 青鳥信又來第79章 漏風的小棉襖第311章 蘭亭一聚第68章 師師生不忿第45章 相知心自親第520章 一揮袖的風采第739章 佈局三蠻第341章 腦瓜子嗡嗡的歡迎收藏第676章 蓬州客第464章 心術第95章 想吃魚就莫嫌腥第349章 殺我殺你他殺第488章 請神,送神第770章 撫帥來了第788章 楊沅的大炮,仍無用武之地第32章 描像養性羅克敵第150章 你唬弄我,我唬弄你第699章 衆生皆棋子第717章 陰差陽錯第711章 吾欲拜楊沅爲義父第278章 我和大王做個交易第891章 小公主駕到第176章 咱們一起逛個街?第753章 生與死第724章 周瑜和孫權的智慧合體楊連高第565章 張院長的秘密第882章 心急火燎第13章 哥給你指條明路第581章 老兵的尊嚴第303章 但行好事的二郎第120章 大官人殺驢了第423章 調教李鳳娘第812章 踏破賀蘭山缺第771章 納後大典第4章 秦長腳的擔憂第454章 獵手第79章 漏風的小棉襖第856章 闖宮第447章 蟬、隼、螳螂、黃雀、驢蹄子、六千會第578章 一幕畢 一幕啓第8章 秀色可餐的小廚娘第172章 春花和秋月它最美麗第165章 聽風八百遍,才知是人間第553章 這不是意外第153章 非爲食髓知味第471章 王八卡在門檻上第387章 上元狂歡夜(1)第417章 移花接木(暫缺)第42章 此起彼伏第374章 愛蓮說第616章 牌坊下的故事第847章 橫掃山東路,活捉楊子嶽第298章 何不做個人第220章 辰時七刻,雷音震,神龍探首(等待更新)第594章 挖坑第486章 女巫和驢蹄家的大小子第652章 不記得,誰啊?第697章 變亂第870章 請夫君大人籤個名兒第335章 天上掉餡餅啦第677章 雙向奔赴第296章 出手第298章 何不做個人第436章 他見古時月第729章 刀妃再舞第880章 破而後立第788章 楊沅的大炮,仍無用武之地第621章 瓦解第333章 馬瘦毛長第497章 望眼欲穿第739章 佈局三蠻第564章 她是誰?第316章 夜未央第82章 遺老第353章 都是演員第354章 計劃進行時第402章 你有罪第710章 利中誰屬第33章 寧負罵名,只從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