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六章 新大明帝國

既然是仙師提出的,那當然所有人都支持……

包括朱元璋。

他不支持也得支持,他根本就沒有反對的資格,更何況這東西對他也沒什麼壞處,至少可以把他的君權天授通過文字明確下來,如果說以前帝王說君權天授只是自說自話,但仙師主持下的這份盟約,就可以把君權天授這一點變成世世代代傳下的鐵律。

這對他的後代有好處。

就這樣仙師很快拿出這份盟約的主要綱領。

首先開篇就確定了一點華夏之民人人平等。

華夏之民無高低貴賤之分。

無論王公貴族,販夫走卒,無論男女統統都平等,當然,這個華夏之民的範圍比較靈活,具體解釋這個由各家討論決定,但只要納入華夏之民的範圍,那麼就是人人平等。不準再以華夏之民爲奴婢,哪怕當僕人丫鬟也只能僱傭,這個問題不算步子邁得大,宋朝就已經是這樣,大明繼承自大宋當然也要繼承這一點,奴隸制度本身是異族入侵的遺毒,這隻能說是恢復舊制。包括皇帝與庶民也同樣是平等的,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僅僅在於他得到昊天上帝的授權,但本質上他與庶民沒什麼不同,這一點也不算什麼,中國本來就是將相王侯寧有種乎。

不過這一條還是令包括朱元璋在內很多人都有些糾結。

畢竟他們都奴僕成羣。

然而他們也無可奈何,畢竟這是仙師提出的,誰也不敢不同意,朱元璋敢不同意那你這天命收回,漢王請上位,於是張定邊的大軍立刻順流而下到應天了。

更何況這時候高麗遭受天罰的後果已經流傳開。

開京整個消失,別說是這座城市裡的人了,就連建築都完全被抹去,甚至城牆都抹平,原本高麗王宮位置變成一個大坑,在大坑周圍好幾裡內完全一片黑色焦炭,而向外圍全是廢墟,就連山林都燒成了灰燼,就連石頭都燒成琉璃。天上下了一場黑雨,這片黑雨落下的地方變成死地,所有人全都以各種慘不忍睹的方式死亡,不但如此,而且進入這片區域查看的人回去以後,也都很快身染怪病,在全身腐爛中痛苦死去。

這場天罰至少殺死了二十萬高麗人,這個時代高麗最繁華的城市連同他們的國王及大臣一起消失。

有二十萬高麗人的死屍和灰燼做前車之鑑,誰還敢違抗仙師的意志?

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吧!

於是人人平等寫入盟約。

當然,只是華夏之民人人平等,其他那些不在內,所以奴隸制依然會存在,實際上以後的奴隸制還很繁榮,反正只要不是華夏之民就行,比如這時候被抓來的那些一二等人,他們肯定不算華夏之民,對他們可以盡情地奴役。以後不夠還可以繼續向外面去抓,倭國肯定不算華夏之民,南洋除安南以外那些也肯定不算,不過宋末逃亡南洋的肯定算,過些天大明艦隊將巡航南洋告訴他們這一點,時間纔過去不到百年,這些人還沒完全融入土人,他們的身份很容易辨別。

同樣人人平等也就沒有士農工商的等級區別,職業可以不同,但身份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

否則就不是人人平等了。

而享有的權利當然也不能有差別。

比如說都能做官。

還有……

總之以人人平等這個綱領,向下引申還會有無數全新的東西,這句話基本上也是整個盟約的基礎。

還有制度。

這個倒不是楊豐提出的。

這個是那些大臣們一致要求,必須把大明未來的制度寫入,他們得防止朱元璋以後搞事情,至於這個制度肯定不能三省六部制了,直接來內閣制就行,本身無論唐宋尤其是唐朝後期和北宋,實際上已經有了內閣制的雛形,政事堂和內閣有什麼區別?只不過在朱元璋的強烈要求下沒有宰相,而是皇帝直接管各部。

這個要求得到楊豐的滿足。

反正他愛吃苦受累是他的事,不設宰相的話,以後他的子孫大不了再把首輔搞出來,他不能指望他的後代都和他一樣勤快。

還有軍制。

軍戶制度肯定不行的。

這種制度其實很落後,甚至遠不如唐朝的府兵,徵兵制加預備役制的新版衛所制度就行了,雖然徵兵制的王朝後期往往出現軍隊戰鬥力低下的問題,但根源並不在制度,而是在於朝廷對武將的壓制還有基本不訓練,另外很重要一點是百姓沒有什麼國家認同感對於爲皇帝戰鬥沒興趣。但火器時代這些都變成小事,火器時代的炮灰們需要的只是工業實力外加動用能力,單兵戰鬥力差點無所謂,能夠以最快速度動員起來最重要。排隊槍斃的炮灰們需要什麼訓練啊,徵集起來發支槍教他們如何列隊裝彈射擊就足夠,最多有時間再教教他們拼刺刀,至於戰鬥意志的問題,這個可以用對外掠奪來刺激。

當然,還有宗教。

皇帝作爲天命之主,實際上也是宗教信仰的象徵,布皇威於四海,宣教化於萬國,讓昊天上帝的光輝照耀所有黑暗的角落。

這就足夠了。

難不成他們敵人在這方面更好?

然後通過預備役制度源源不斷徵集的炮灰就可以高喊着口號,在對外掠奪的黃金和女人光芒吸引下,去昂首闊步席捲整個世界了。

至於儒家那些陳腐的思想……

那個阻擋不住這股洪流,他們沒這個能力,別把他們看得多強,他們的思想就像他們的節操一樣,會在任何強大的力量前拐彎轉進,實際上明末的儒家就已經在資ben主義的大潮面前敗退了,以王陽明心學爲基礎的那些新儒們就是標誌。

他們的確說自己的儒家。

但是,他們真是儒家嗎?他們只不過是以儒家爲名,在發展一種適應時代的新思想而已,恰好心學有利於他們,畢竟理學代表着不可改變,而心學則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誰都可以在這個招牌下發展。哪怕他們發展的結果與心學實際上並沒多大關係,但有心學這個招牌,有王陽明這杆大旗他們就依舊是儒學,誰敢說他們不是儒學,那你先去把王陽明推倒,否則就閉嘴,而王陽明是肯定沒有人敢推倒的,誰敢推倒那就給自己找不自在了。如果他們不斷髮展下去,肯定會變成一個完全爲資ben主義服務的學說,都已經發展到李贄,何心隱,顧炎武了,誰知道再過百年這些傢伙會不會發展出倭國的幕末羣賢? ωwш ▪TтkΛ n ▪Сo

雖然他們很可能還繼續說自己是儒家。

是咱大清一棒子把這些越來越叛經離道的傢伙敲死了,中斷了這個改變的進程,然後重新把理學捧起來維護了儒家的純潔,避免了異端們對儒家的污染,從這一點上說咱大清功不可沒,所以腐儒們對咱大清是愛之深切,以至於到了現代還在一遍遍不停爲其招魂,夢寐以求回到那個主聖臣賢的時代。

所以楊豐從不擔心這一點。

當擴張帶來的利益足夠讓所有人瘋狂的時候,儒家們會毫不猶豫地重新解讀聖人之言,就像他們原本歷史上把儒家變成奴家一樣,把儒家變成扒灰公活過來會吐血,孔夫子活過來會砍人的東西。

這是絕對的。

畢竟沒有人會和利益過不去。

總之這份堪稱劃時代的盟約,或者也可以說憲法,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在楊豐提綱挈領的幫助下迅速完成,而且各方都沒有意見,緊接着朱元璋的登基大典開始。在仙師親自主持下,在祭天的祭壇上,朱元璋接受了昊天上帝冊封,從此成爲代替昊天上帝治理這顆星球的天命之主,並且帶領羣臣及各藩向昊天上帝盟誓遵守這份共同的盟約,而且由仙師親自動手,在這座祭壇上豎起一塊巨大的石碑,然後將盟約內容刻在石碑上並鑲嵌上黃金。

就這樣大明帝國正式成立。

帝國直屬領土北起北冰洋,南到南洋諸島,緬甸以西羣山和喜馬拉雅山脈及阿姆河,東至夏威夷,西到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及裡海。

其他則是藩屬。

包括被帝國直屬領土囊括在內的那些藩國也是藩屬,這些稱爲內藩,而漢楚等藩是外藩,外藩明確列爲不徵之國,內藩不算,也就是說大明不會對外藩動手,但對內藩就看情況,所以在猶豫一番之後,安南王還是做出決定獻土,只不過作爲交換,他被改封桂王,在廣西獲得大片封地。

安南國廢除,設立安南路宣撫使和置制使。

不過此時孛羅帖木兒也在西北另外立一個元朝皇帝,元朝還殘留的勢力都承認了這個皇帝,他們還控制着東北,蒙古高原,陝北及隴右,所以北伐仍舊在繼續。當然,掃平他們只是時間問題,孛羅帖木兒這時候已經帶着那個皇帝逃到了甘肅,做好了隨時西逃的準備,東北的蒙古人實際上自成一家,而且明軍已經在遼東半島登陸。另外還在高麗登陸,這時候高麗四分五裂,那些地方官員在天罰威懾和明軍的強大實力面前,正爭先恐後地向大明投降,甚至就連新的高麗宣撫使都任命,朱元璋也不準備再立什麼高麗國王,趁着這個機會直接拿下就行。

而廖永忠率領的艦隊則南下巡航南洋諸國宣示宗主權。

主要是爲送客做準備。

北伐的戰事對朱元璋來說完全不值一提,這時候徐達和常遇春統帥的大軍已經超過二十萬,二十萬拿破崙戰爭水平的明軍完全摧枯拉朽,唯一的限制只是後勤,爲了確保後勤朱元璋正不斷向北方移民,可以說只要後勤供應得上,徐達的大軍可以推平任何敢於抵抗的。

而對於朱元璋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把陳友諒和張士誠送走。

而送走的前提是必須有足夠的戰艦。

當然,還有道路。

所以整個大明沿海所有能用的造船廠,全都開足馬力建造遠洋船,就像原本歷史上他兒子下西洋一樣,只不過他要造的船就不是他兒子那水平了,要想把一支兩萬人規模的大軍,連同所需的作戰物資,運送到萬里之外,那必須得是真正的大船,最少也得來個五百噸排水量的巡航艦。

這一批建造的全是這個。

而在造艦的同時,明軍也開始通過雲南向緬甸進攻。

從廣州起航的運輸線運送物資可以,但運輸士兵還是太遠了,兩萬裡的海路會造成大量士兵死亡,哪怕歐洲大航海時代這樣距離的航行之後,死個三分之一也不算大事,所以必須最大限度縮短運輸距離。這樣從緬甸啓程就是最好的選擇,打通伊洛瓦底江的水運線在仰光一帶建立據點,人員從陸路到雲南沿伊洛瓦底江南下,然後在那裡登船開始他們的遠行。

先把張士誠送到孟加拉。

這點距離可以說不值一提,航程還沒從浙江到天津遠呢!

甚至這時候廖永忠的艦隊就足以完成,這邊陸路的明軍打通伊洛瓦底江的航運線護送張士誠的大軍過去,然後廖永忠的艦隊載着他們到孟加拉,並且幫助他們完成登陸,同時幫張士誠建立自己的海軍,以孟加拉爲基地向南奪取錫蘭沿海港口比如科倫坡,並且在那裡建立據點,反正那裡也算張士誠的,整個過程預期三年內完成。

三年後這邊的艦隊也建起來了。

然後陳友諒的大軍出發,還是在緬甸登船到錫蘭,等待西南季風北上馬斯喀特,在馬斯喀特建立據點,再從這裡進入波斯灣向前直抵巴士拉。

這個過程不會很短,預計陳友諒登陸巴士拉得五年後,實際上如果不是沿途敵人太多,而且朱元璋沒能力保障後勤,他的大軍走陸路是最好的,但這樣的話朱元璋先得給他幹掉東察合臺和瘸子帖木兒,雖然這兩家的確都在征服名單上,但那是最少也得十年以後的事情,所以陳友諒只能走海路了。

第六零四章 左宗棠第五八五章 天國諸王第二七一章 人奸第三九九章 好日子到頭了第四十六章 三百年流不盡的英雄血第一一二章 噩耗第八十二章 精神分裂的皇帝第四三四章 冠軍城第五五六章 進擊的忽必烈第一四七章 暗黑版桃花扇第二一零章 作死新境界第五二零章 我不是隨便的人第三三六章 就是要搞事情第五七五章 髮匪犯福州第三六四章 大唐版拉斯普廷第七九八章 裝完逼就走的感覺真好第六四七章 老佛爺的小確幸第七二零章 國師,您該養老了第二八六章 這是革ming第六四五章 長安亂第五六八章 大清第一名將第五九一章 一網打盡第二零六章 黃河大漂流第二七五章 均田,免糧,誅清妖第三八六章 大唐波斯都督府第二七七章 抄傢伙幹呀!第三一九章 喋血禁宮第五二三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五五六章 進擊的忽必烈第八二四章 來,你們瓜分世界吧!第六七七章 妖人現形第四五二章 傳教第四四七章 炮烙第四九一章 美國公敵第三七二章 大姐深夜至此欲解小弟寂寞否第六三八章 公交車第八二五章 憲法第三九四章 開疆拓土第六零五章 僧王駕到第二五二章 狼多肉少第五五四章 和諧盛世第二零六章 黃河大漂流第四三四章 冠軍城第二零一章 中國人民義勇軍第六八三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六零七章 俠女誅妖記第五一七章 大宋版農業普查第八十五章 演技派第二十二章 中流砥柱第一五四章 秦淮河上第六零零章 三座大山第三十五章 霸道皇帝與柔弱少女第六六三章 帝王收割機第四十四章 這皇上的畫風不對呀第三八二章 南海血案第六一七章 通朝大道第一八八章 大宋忠孝好男兒第八一三章 仙師徵安南第四二六章 政壇小鮮肉第五九三章 英軍投降第三零九章 大儒們的崛起第五六三章 七殺檄第一六二章 恨不早殺光那些腐儒第二六八章 拜上帝教第一一七章 萬仞宮牆第五五零章 友好訪問第七十二章 希望的田野第四二零章 開天目第七二六章 國師的日夜操勞第四七一章 鳥盡弓藏第五九一章 一網打盡第四九七章 仙師與女弟子第一六九章 親人團聚第二十七章 皇上可是個香餑餑第二十八章 多爾袞,過來受死吧!第七六七章 雅典娜也來了第一五九章 烽火揚州路第四三六章 野蠻粗暴第四六四章 破敵就在今日第六六七章 霸業之戰第四六二章 無敵是多麼寂寞第五十章 昏君是怎樣煉成的第五零二章 本仙在此,韃虜前來受死第一五八章 青蟲第八二一章 攻破大都第四三零章 萬人大遷徙第六八一章 不作就不會死第五三三章 仙種大爆炸第七七七章 爲了神皇,爲了征服與毀滅第六九七章 兄友弟恭第六十四章 公主駕到第五九一章 一網打盡第六五六章 瘋子們的時代第一五六章 萬舸爭流第八零二章 恐怖如斯第二二八章 你這個反賊第四五五章 馬嵬坡第七六八章 主與我們同在第七一二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第八零六章 天道
第六零四章 左宗棠第五八五章 天國諸王第二七一章 人奸第三九九章 好日子到頭了第四十六章 三百年流不盡的英雄血第一一二章 噩耗第八十二章 精神分裂的皇帝第四三四章 冠軍城第五五六章 進擊的忽必烈第一四七章 暗黑版桃花扇第二一零章 作死新境界第五二零章 我不是隨便的人第三三六章 就是要搞事情第五七五章 髮匪犯福州第三六四章 大唐版拉斯普廷第七九八章 裝完逼就走的感覺真好第六四七章 老佛爺的小確幸第七二零章 國師,您該養老了第二八六章 這是革ming第六四五章 長安亂第五六八章 大清第一名將第五九一章 一網打盡第二零六章 黃河大漂流第二七五章 均田,免糧,誅清妖第三八六章 大唐波斯都督府第二七七章 抄傢伙幹呀!第三一九章 喋血禁宮第五二三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五五六章 進擊的忽必烈第八二四章 來,你們瓜分世界吧!第六七七章 妖人現形第四五二章 傳教第四四七章 炮烙第四九一章 美國公敵第三七二章 大姐深夜至此欲解小弟寂寞否第六三八章 公交車第八二五章 憲法第三九四章 開疆拓土第六零五章 僧王駕到第二五二章 狼多肉少第五五四章 和諧盛世第二零六章 黃河大漂流第四三四章 冠軍城第二零一章 中國人民義勇軍第六八三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六零七章 俠女誅妖記第五一七章 大宋版農業普查第八十五章 演技派第二十二章 中流砥柱第一五四章 秦淮河上第六零零章 三座大山第三十五章 霸道皇帝與柔弱少女第六六三章 帝王收割機第四十四章 這皇上的畫風不對呀第三八二章 南海血案第六一七章 通朝大道第一八八章 大宋忠孝好男兒第八一三章 仙師徵安南第四二六章 政壇小鮮肉第五九三章 英軍投降第三零九章 大儒們的崛起第五六三章 七殺檄第一六二章 恨不早殺光那些腐儒第二六八章 拜上帝教第一一七章 萬仞宮牆第五五零章 友好訪問第七十二章 希望的田野第四二零章 開天目第七二六章 國師的日夜操勞第四七一章 鳥盡弓藏第五九一章 一網打盡第四九七章 仙師與女弟子第一六九章 親人團聚第二十七章 皇上可是個香餑餑第二十八章 多爾袞,過來受死吧!第七六七章 雅典娜也來了第一五九章 烽火揚州路第四三六章 野蠻粗暴第四六四章 破敵就在今日第六六七章 霸業之戰第四六二章 無敵是多麼寂寞第五十章 昏君是怎樣煉成的第五零二章 本仙在此,韃虜前來受死第一五八章 青蟲第八二一章 攻破大都第四三零章 萬人大遷徙第六八一章 不作就不會死第五三三章 仙種大爆炸第七七七章 爲了神皇,爲了征服與毀滅第六九七章 兄友弟恭第六十四章 公主駕到第五九一章 一網打盡第六五六章 瘋子們的時代第一五六章 萬舸爭流第八零二章 恐怖如斯第二二八章 你這個反賊第四五五章 馬嵬坡第七六八章 主與我們同在第七一二章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第八零六章 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