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布爾人

德皇威廉一世的眉頭緊緊的皺在一起,爲了和中華帝國對抗,實力明顯不足的德國人用盡了手段。??小說之前,日本人的叛亂,就是他們支持的。不過,德國人準備好的棋子,可不僅僅只有德國人,還包括其他的棋子。只是,因爲日本人的叛亂很快就被撲滅了,並且根本就沒有給中華帝國造成任何的損失。所以德國人才讓那兩顆棋子停止了起事。

原本,德國人是計劃等到戰爭爆發之後在激發那兩顆棋子的。這樣的話,兩顆棋子將產生巨大的作用。從而拖住中國人的軍力,爲德國贏得戰爭勝利而創造有利的條件。現在就激發這兩顆棋子的話,未免有些得不償失。所以,德皇威廉一世還沒有下定決心。

“不用等到戰爭爆發後再激發那兩顆棋子嗎那兩顆棋子,已經是我們現在最後的有用棋子了”威廉一世說道。日本叛亂之後,中華帝國已經加強了對日本的管控。通過大肆在日本屠殺反抗者,使得整個日本都已經處於中華帝國的控制當中了reads;。德國人想要再次在日本搞事的話,已經不可能了。所以,這使得德國人更加的重視兩顆還沒有引爆的棋子。

“父皇,我認爲現在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了。帝國在戰爭準備上遠遠無法和中國人相比,如果任由中國人完成戰爭準備,然後挑起戰爭。那麼,帝國很有可能會輸的一敗塗地的如果那兩顆棋子能夠拖住中國人,爲我們的戰爭準備爭取更多的時間,哪怕是捨棄他們。那也是值得的”腓特烈.威廉皇儲堅決的說道。在他的心目當中,德意志帝國纔是最重要的。其餘的一切都可以捨棄。只要爲了德國贏得戰爭的勝利。哪怕是讓再多的棋子去送死,也是值得的。

“你們的觀點呢”威廉一世看向了其他的大臣們。他並沒有聽取腓特烈.威廉皇儲的片面之詞。

“陛下。我認爲皇儲殿下的意見很正確。現在的德意志帝國,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戰爭準備。那些棋子,的確可以使用了。帝國前期在那些棋子身上投入了不少的人力和財力,現在,該是他們爲了德意志帝國而貢獻自己的力量的時候了”德軍總參謀長毛奇伯爵說道。

“陛下,那些棋子的確可以動用了。爲了帝國的利益,我們必要的時候完全可以捨棄這些棋子”外交大臣阿爾佈雷希.馮.羅恩伯爵也說道。在他們看來,哪怕是那些棋子都捨棄了,只要德國能夠在中華帝國完成戰爭準備之前就準備好。那也是值得的。畢竟,這樣的話,德意志帝國的勝算會更大。

德皇威廉一世點了點頭,儘管,他還是覺得現在就使用棋子的話,有些得不償失。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德意志帝國纔是最重要的。德國做好戰爭準備的時間不能夠晚於中國人。否則的話,德國想要完成預定的作戰目標。那就非常困難的。用兩顆棋子來確保德國的利益,完全是值得的。

“父皇,如果我們的運氣好的話,或許那兩顆棋子會爲我們爭取到更多的時間。這樣的話。我們甚至可以先發制人的對中國人發起攻擊,從而在戰爭當中佔據徹底的優勢”腓特烈.威廉皇儲說道。

“好吧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就這麼去做吧告訴布爾人和印度人。我們爲他們做出了那麼大的努力,該是他們向德意志帝國付出回報的時候了”威廉一世眼中閃過一絲堅決。

“是。陛下”毛奇伯爵點了點頭。和布爾人以及印度人的聯繫,一直都是德軍總參謀部下屬的情報機構負責的。現在。要激發兩顆棋子,也得是由總參謀部來完成。

德國人一直以來支持的兩顆棋子,就是南非的布爾人以及印度人。從上一次的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人就在秘密的支持他們了。原本,德國人計劃戰爭開始之後再讓他們發起暴亂。那樣的話,或許可以拖住中國人的軍力,從而使得他們能夠有機會贏得戰爭的勝利。但是現在,中華帝國咄咄逼人,並且會先於德國完成戰爭的準備。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沒有辦法,只能先激發兩顆棋子了。

布爾人指居住於南非的荷蘭、法國和德國白人移民後裔形成的混合民族的稱呼。來源於荷蘭語“boer”農民一詞。1707年到開普殖民地的白人有1,779人,其中大多具荷蘭或德國血統,間有一些法國新教徒。今天大部分的阿非利堪人即爲這些人的後裔。

布爾人對非洲本地人及開普政府皆懷敵意,因爲,非洲本地人經常與其發生激烈戰爭,而開普政府則企圖抑制其播遷及商業活動。他們有自己的特殊文化,並將自己的生活方式比爲舊約希伯來人的生活方式。他們是虔誠的加爾文教徒,自視爲上帝的選民,天命他們來統治這片土地。此外,在18世紀末,他們也像其他開普殖民地的白人一樣,使用由荷蘭語分歧出來的阿非利堪斯語。

拿破崙戰爭之後,開普殖民地成爲英國屬地。布爾人最初雖接受英國統治,但旋即不滿他們的自由政策,尤其是關於邊界及釋放奴隸之事。1835年至1840年代初,約12,00014,000名布爾人離開殖民地向空曠的大草原和納塔爾南部大遷徙。並且建立了德蘭士瓦共和國以及奧蘭治自由邦。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整個南部非洲都成爲了中華帝國的殖民地。這些布爾人,最初的時候也反抗中華帝國的統治。不過,在中華帝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威脅下,布爾人選擇了屈服。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也成爲了中華帝國的保護國。但是,這些布爾人從未放棄過反抗。他們不願意接受中華帝國的奴役,特別是南非富饒的金礦和鑽石礦,使得這些布爾人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如果他們可以趕走中華帝國的話,那他們就能夠完全擁有這裡的財富了。

這個時候,和中華帝國敵對的德意志帝國找上了這些布爾人,開始爲他們提供支持。因爲布爾人是歐洲人的後裔,這些布爾人更原因接受德國人,而非是中國人。所以,德國人開始秘密爲這些布爾人提供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教官,加強他們的軍事實力,爲擊敗中國在南非的駐軍做準備。

德蘭士瓦共和國首都布勒陀利亞,這個城市,是以布爾人的領袖,比勒陀利烏斯的名字來命名的。他是布爾人大遷移時的領袖,納塔爾和德蘭士瓦的政界和軍界要人。

比勒陀利烏斯在開普殖民地參加數次邊界戰爭後,於1837年出發做探險性遷移,次年在納塔爾定居。當祖魯人的國王丁剛殺害大遷移的領袖雷蒂夫並威脅移往納塔爾的居民安全時,他招募500名突擊隊,在血河戰役打敗一萬名祖魯人,殺死3000人,而自己幾乎未損失一兵一卒。他支持丁剛的兄弟開芝瓦約.卡姆潘達發動叛亂後,兩人合兵在1840年1月的馬戈諾戰役擊敗丁剛,使姆潘德登上王位。

同年,德蘭士瓦的布爾人居留地和納塔爾結成聯邦。1842年英國佔領納塔爾的德班,他未能驅逐英軍,辭去總指揮職務,仍同英國人友好相處。後因開普殖民地總督不重視他爲布爾人提出的要求,於1847年又發動一次向德蘭士瓦的遷移運動。1848年英國吞併奧蘭冶河主權國,他進行武裝抵抗,失敗後逃亡德蘭士瓦,作爲德蘭士瓦的四個總指揮之一,他在同英國人談判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1852年簽訂桑德河公約,英國承認了德蘭士瓦的獨立,他還要求英國人承認奧蘭冶河主權國中的布爾人獨立,在他去世後的7個月,1854年2月簽訂的布隆方丹協定保證了奧蘭治的獨立。

現在,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的總統馬蒂納斯.比勒陀利烏斯,正是老比勒陀利烏斯的長子。他繼承了老比勒陀利烏斯的遺志,一直在想方設法的謀取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的真正獨立。在他看來,趕走中華帝國在南非的殖民統治,就是爭取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獨立的必經之路。只要有中華帝國存在於南非,他們想要獲得獨立,那就是不可能的。

中華帝國雖然很強大,但是在南部非洲的軍事力量並不強。如果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運氣好的話,說不定真的可以擊敗中華帝國在南非的駐軍,從而贏得獨立。更何況,這一次他們的背後還有德國人的支持。這使得他們贏得獨立的可能性更大了。

當然,這些布爾人還沒有意識到。現在德國人已經只不過將他們當作了可以拋棄的棋子,用他們來拖延中國人戰爭準備的腳步。

ps:第二更到,求訂閱,求月票也推薦票感謝書友遮天石頭、願得一人心丶白首不分離丶、解放軍之鷹的打賞感謝書友懷夢草的月票

第680章 選擇第759章 苦戰第67章 以戰養戰第743章 誰更強?第285章 圍城第569章 報效皇帝第1145章 送上門來的肥羊第552章 蘇丹的憤怒第1065章 直搗黃龍第227章 糾結的英國人第823章 法西出兵第438章 自尋死路第1255章 帝國不懼挑戰第535章 運河開發公司第253章 民心所向第278章 英國人插手第31章 成家立業第1526章 協同作戰第1503章 痛打落水狗第889章 視察第164章 吞併蘭芳國第872章 意外第694章 廉價的土地第608章 大戰第1046章 狠宰一刀第506章 ‘西周級’入役第908章 軍備競賽第341章 驚慌的總督第1065章 直搗黃龍第683章 世界局勢第150章 首戰勝利第711章 大戰再起第1257章 昔日霸主第1341章 艦炮發威第235章 大軍出征第1486章 英倫戰火第116章 婆羅洲的戰火第1336章 混亂的日本第649章 有功無過第502章 敲竹槓第269章 進攻第220章 狂喜的英國人第1470章 慘敗第75章 兵臨霍洛島第769章 下一個目標第858章 私下見面第379章 崛起的大國第1386章 中東亂局第904章 運河通航第898章 兵分兩路第751章 大軍雲集第698章 美國人的抗議第605章 中將的憤怒第446章 港澳問題第132章 援軍第875章 破壞中國人的計劃第190章 見死不救第358章 下一個目標第350章 把新華軍趕下海第714章 最後一擊第743章 誰更強?第1471章 復仇之戰第177章 落幕第1334章 日本的變化第1237章 沙皇的堅持第714章 最後一擊第1141章 伏爾加河防線第890章 目標中亞第1342章 血流成河第1394章 分歧太大第89章 步兵對決第1538章 帝國末日第504章 中英緬甸衝突諒解備忘錄第1218章 蘇丹的野心第631章 自找出路第485章 佔據上風第1503章 痛打落水狗第696章 成交價第1361章 歐洲人的歐洲第811章 後悔第890章 目標中亞第248章 裡應外合第283章 恐怖炮擊第492章 孤注一擲第1415章 印度大起義第340章 劍指新加坡第723章 守株待兔第1275章 重巡洋艦第798章 最後一搏第200章 剿滅海盜第57章 幹一票大的第1404章 ‘帝國級’戰列艦第475章 緬甸滅亡第1278章 挖坑第268章 大戰起第310章 大清危誒第167章 加入新華軍第1080章 進軍五大湖第704章 最後通牒第794章 獅子大開口
第680章 選擇第759章 苦戰第67章 以戰養戰第743章 誰更強?第285章 圍城第569章 報效皇帝第1145章 送上門來的肥羊第552章 蘇丹的憤怒第1065章 直搗黃龍第227章 糾結的英國人第823章 法西出兵第438章 自尋死路第1255章 帝國不懼挑戰第535章 運河開發公司第253章 民心所向第278章 英國人插手第31章 成家立業第1526章 協同作戰第1503章 痛打落水狗第889章 視察第164章 吞併蘭芳國第872章 意外第694章 廉價的土地第608章 大戰第1046章 狠宰一刀第506章 ‘西周級’入役第908章 軍備競賽第341章 驚慌的總督第1065章 直搗黃龍第683章 世界局勢第150章 首戰勝利第711章 大戰再起第1257章 昔日霸主第1341章 艦炮發威第235章 大軍出征第1486章 英倫戰火第116章 婆羅洲的戰火第1336章 混亂的日本第649章 有功無過第502章 敲竹槓第269章 進攻第220章 狂喜的英國人第1470章 慘敗第75章 兵臨霍洛島第769章 下一個目標第858章 私下見面第379章 崛起的大國第1386章 中東亂局第904章 運河通航第898章 兵分兩路第751章 大軍雲集第698章 美國人的抗議第605章 中將的憤怒第446章 港澳問題第132章 援軍第875章 破壞中國人的計劃第190章 見死不救第358章 下一個目標第350章 把新華軍趕下海第714章 最後一擊第743章 誰更強?第1471章 復仇之戰第177章 落幕第1334章 日本的變化第1237章 沙皇的堅持第714章 最後一擊第1141章 伏爾加河防線第890章 目標中亞第1342章 血流成河第1394章 分歧太大第89章 步兵對決第1538章 帝國末日第504章 中英緬甸衝突諒解備忘錄第1218章 蘇丹的野心第631章 自找出路第485章 佔據上風第1503章 痛打落水狗第696章 成交價第1361章 歐洲人的歐洲第811章 後悔第890章 目標中亞第248章 裡應外合第283章 恐怖炮擊第492章 孤注一擲第1415章 印度大起義第340章 劍指新加坡第723章 守株待兔第1275章 重巡洋艦第798章 最後一搏第200章 剿滅海盜第57章 幹一票大的第1404章 ‘帝國級’戰列艦第475章 緬甸滅亡第1278章 挖坑第268章 大戰起第310章 大清危誒第167章 加入新華軍第1080章 進軍五大湖第704章 最後通牒第794章 獅子大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