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混亂的世界局勢

PS:第三更到,求訂閱,

“陛下,我們在西西伯利亞平原,已經沒有多少兵力了。如果要抽調部隊的話,得從外高加索地區和巴爾幹地區抽調兵力。不過,如果我們抽調這兩個地方的兵力的話,無疑會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機會的!”俄軍總司令彼得沃爾康斯基公爵有些擔心的說道。畢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是俄國的宿敵,他們的戰爭,已經打了近兩百年了。前面爆發的八次俄土戰爭,絕大部分都是以俄國的勝利告終的。雖然,現在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醉心於改革,但這並不代表他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亞歷山大二世皺了皺眉頭,然後說道:“我們的新兵呢?不是有上百萬的新兵嗎?這都已經半年了,還沒有訓練完嗎?”在俄國組建遠征軍的時候,沙皇尼古拉一世就下令徵召新兵了,一共上百萬。

“陛下,新兵的訓練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他們缺乏戰鬥經驗,加上武器也還沒有配備齊全,如果把他們送上戰場的話,這無疑是讓他們去送死。”彼得沃爾康斯基公爵說道。對於俄國新兵的戰鬥力,他顯然不怎麼相信的。連俄國的精銳軍隊都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更何況這些新兵了。

“不管怎麼樣,我們要在西西伯利亞平原抵擋住中國人,不准他們進一步的向西推進。”亞歷山大二世說道。雖然丟掉東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的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些可惜,但是,那些土地本來就是高原和山地。沒有什麼利用的價值。但西西伯利亞平原就不一樣了。從上個世紀開始,俄國就已經開始大力的發展這些地區了。價值比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要中亞得多了。

“是,陛下。那總司令部建議從巴爾幹地區和外高加索地區各抽調五萬人,然後從西部抽調十萬人,再從新兵中派遣三十萬人的軍隊進駐西西伯利亞平原。以構築防線,阻擋中國*軍隊的入侵。”彼得沃爾康斯基公爵說道。

亞歷山大二世點了點頭,在軍務方面。他並不怎麼懂,彼得沃爾康斯基公爵纔是專業人士。

“戈爾恰科夫公爵,外交部要想辦法和中國方面接觸。準備和他們進行談判吧!如果中國人的要價不是太過分的話,可以考慮和他們締結合約。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亞歷山大二世說道。他恨透了這場戰爭了,這場戰爭,讓整個俄羅斯帝國都陷入到了一場危機當中。

“是。陛下!”戈爾恰科夫公爵點了點頭。不過。現在是俄國向中華帝國求和,天知道中華帝國會提出什麼苛刻的條件啊!中華帝國的貪婪,可是全世界都有名的。甚至,比俄羅斯帝國都還要貪婪。

亞歷山大二世之所以急着結束對外戰爭,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在他看來,俄國的農奴制的制約,比外部戰爭對俄羅斯帝國的傷害都還要大。結束了和中華帝國的戰爭之後,俄國就要開始全力進行農奴制的改革了。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俄國的經濟和工業的發展,俄國才能夠變得更加強大。在將來才能夠擊敗中華帝國,報仇雪恨。

接下來,亞歷山大二世又專門就俄羅斯帝國的農奴制改革的問題,和大家進行了商議。雖然,這場改革會觸動貴族的利益,會使得俄國有可能陷入到動盪之中。但是,亞歷山大二世已經認識到了農奴制的危害了,因此,這場改革已經勢在必行了。

很快,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終於下詔進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宣佈廢除農奴制,農奴全部獲得人身自由,包括遷徙、婚姻、改變職業、擁有財產、訂立契約等;二是規定全部土地爲地主所有,農民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爲土地實際價格的兩三倍,農民支付一部分,其餘由政府以有償債券的方式代付,農民必須在49年內還清本息。改革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如將獲得自由的農民組織到公社中,公社的公職人員由農民選舉產生,但必須服從地方行政機構的管理。

從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條文中,充分可看出他的良苦用心。農奴獲得解放之後的關鍵是土地問題。連帶土地解放農奴,讓農奴無償獲得他們一直所經營的土地在一場改革(而不是革命)中是不可能的。因爲土地的產權本來爲農奴主所有,農奴的經營權是同他們的農奴義務結合在一起的。亞歷山大二世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貴族和農奴都滿意,在鉅變的同時維持國內局勢安定,讓農奴以贖買的方式獲得土地或許已是最佳的選擇。

農奴制改革首先在政治上較爲開明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開始試行。在立陶宛境內,農奴主門宣佈解放農奴,讓這些農奴成爲獨立的自由農民,此後農奴主和原來農奴的關係轉變爲地主和僱農的關係。此後改革措施又開始逐漸在彼得堡等省份開始推行。

亞歷山大二世推行的農奴制改革觸動了俄羅斯廣大地主貴族的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對。他們提出反對改革的論據是:這樣會造成俄羅斯政局動盪,加劇戰爭後的經濟困難。

面對重重阻力,亞歷山大二世仍將改革推行到底。俄羅斯帝國政府宣佈了新的農民法令。亞歷山大二世正式宣佈解放俄羅斯所有的農奴,從此農奴成爲自由耕種的農民。儘管自由農一無所有,沒有自己的土地,在經濟關係上必須依附原來的地主老爺才能生存下去,但在政治上的意義卻非同小可農民們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成爲自由人,可以自由遷徙,也就意味着可以通過新開墾的土地致富,從而在經濟上也獲得完全的獨立。

另外,在軍事上,亞歷山大二世也沒有忘記進行改革。中國*軍隊在戰爭當中表現出來的強大實力,讓俄羅斯帝國的軍隊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在他們看來,俄國*軍隊之所以輸掉這場戰爭,完全是因爲這個方面的原因。俄國開始向英國進口大量的武器裝備,並且在英國的幫助下,建設起了能夠製造新式武器的兵工廠,重機槍、迫擊炮等武器,也逐步的裝備俄國*軍隊,使得俄國*軍隊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也是幾年之後,俄國妄圖對中國發起復仇戰爭的主要原因。

沙皇尼古拉一世逝世之後,整個世界的局勢更加的混亂的。英國人爲了支持俄國將戰爭繼續進行下去,上串下跳,不惜保證給俄羅斯帝國更大的支持。一句話說完,只要俄國人肯把戰爭繼續打下去,英國就將出錢出武器來幫助俄國。只不過,此時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已經認識到了英國人的險惡用心了。他們拒絕了英國人的要求,執意同中華帝國求和,以保存俄羅斯帝國的實力。

當然,亞歷山大二世的決定,無疑是正確的。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如果俄國想要把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必然會使得俄國損失慘重,甚至是崩潰。英國人這麼做,完全是想要同時解決中華帝國和俄國這兩個敵人,只不過,他們沒有得逞而已。

就在沙皇尼古拉一世逝世不到半個月的時間,1847年7月13日,普魯士王國對奧地利帝國宣戰。普魯士王國動員了超過五十萬軍隊,通過鐵路線快速的運送到南部,對奧地利帝國作戰。加上從中華帝國那裡得到的無線電技術,使得普魯士王國的軍隊指揮速度,遠遠超過奧地利帝國。

大部分德意志邦國都支持奧地利,把普魯士當作侵略者。它們包括:薩克森、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漢諾威、黑森卡塞爾、黑森達姆施塔特及拿騷。故此,普魯士及其盟友是與德意志邦聯對敵。

一些北方的邦國支持普魯士,包括奧爾登堡、梅克倫堡什未林、梅克倫堡斯特雷利茨及布朗史維希。此外意大利與普魯士結盟,希望奪回被奧地利佔領的威尼斯,統一意大利。

奧地利帝國的主要盟友俄國,因爲遠征軍的慘敗,加上大量的軍隊被派遣到了西西伯利亞平原,準備抵禦中華帝國的進攻,因此無法給奧地利帝國提供幫助。而法國也在這一次戰爭當中保持中立,夏爾波拿巴總統已經將法國的軍隊積極起來,準備同中華帝國和西班牙王國一起,向美國展開進攻,也沒有多餘的實力來干涉這場戰爭。

至於英國,他們巴不得歐洲大陸打成一鍋粥,這樣的話,更有利於英國維繫其霸主地位。

普魯士王國和盟友,在這場戰爭當中一共投入八十萬軍隊,五十萬普魯士王國軍隊加上三十萬意大利軍隊。而奧地利帝國和盟友,則投入了足足六十萬軍隊。整個歐洲中部,殺的血流成河。(……)

第762章 追擊第1030章 奧斯曼帝國的圖謀第66章 第一個被滅的國家第1404章 ‘帝國級’戰列艦第1234章 第一個倒下的大國第1099章 激戰第1449章 不宣而戰第979章 激戰第401章 長江防線第1229章 自廢武功第1162章 突破比利牛斯山第1463章 海上對決第425章 天皇的使者第933章 帝國的誠意第847章 贖回戰俘第891章 下令出兵第487章 恐慌的內閣第1029章 巴爾幹戰局第1493章 偵查艦隊第950章 太子大婚第1402章 強烈譴責第1348章 帝國的反擊第660章 四方會談第719章 逃不掉第881章 外交風波第522章 分期付款第470章 大英帝國的決心第1362章 反華同盟第741章 進攻受挫第1277章 汽車工業第922章 奧皇的態度第874章 威廉一世第1545章 衆叛親離第549章 普魯士的野心第793章 中俄和談第817章 俄國的恥辱第828章 絞殺美國海軍第1348章 帝國的反擊第1449章 不宣而戰第892章 海外基地第1354章 非對稱手段第553章 運河開鑿權第732章 西北攻略第899章 決戰第885章 未來擴軍計劃第318章 新華國的底線第818章 落幕第1157章 強渡伏爾加河第1065章 直搗黃龍第959章 調停第258章 二十萬精兵第19章 立足之地第950章 太子大婚第101章 總督的選擇第476章 讓中國知難而退第682章 大局已定第921章 兩個西班牙第12章 不當海盜了第1437章 分裂的歐洲第150章 首戰勝利第97章 炮擊馬尼拉第581章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第757章 屍山血海第475章 緬甸滅亡第929章 尖銳對立第348章 登陸作戰第1181章 人財兩空第898章 兵分兩路第1504章 全部擊沉第409章 戰鬥吧,武士們!第334章 逆轉局勢第653章 趕盡殺絕第1334章 日本的變化第39章 發展海軍第149章 無恥的戰術第1323章 威脅第1183章 下一個目標第86章 岸防炮第723章 守株待兔第101章 總督的選擇第198章 ‘夏級’巡洋艦第1365章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選擇第1235章 幕後交易第1522章 圍殲第651章 天罰第789章 成功收復第1185章 求和第862章 強硬態度第939章 戰爭不可避免第361章 新皇登基第53章 摩洛人的使者第882章 英國人的拉攏第513章 炮擊里斯本第1094章 遭遇戰第752章 切斷後勤第1411章 棋子第1419章 騎兵出擊第824章 會戰第855章 英國調停第722章 和平接管
第762章 追擊第1030章 奧斯曼帝國的圖謀第66章 第一個被滅的國家第1404章 ‘帝國級’戰列艦第1234章 第一個倒下的大國第1099章 激戰第1449章 不宣而戰第979章 激戰第401章 長江防線第1229章 自廢武功第1162章 突破比利牛斯山第1463章 海上對決第425章 天皇的使者第933章 帝國的誠意第847章 贖回戰俘第891章 下令出兵第487章 恐慌的內閣第1029章 巴爾幹戰局第1493章 偵查艦隊第950章 太子大婚第1402章 強烈譴責第1348章 帝國的反擊第660章 四方會談第719章 逃不掉第881章 外交風波第522章 分期付款第470章 大英帝國的決心第1362章 反華同盟第741章 進攻受挫第1277章 汽車工業第922章 奧皇的態度第874章 威廉一世第1545章 衆叛親離第549章 普魯士的野心第793章 中俄和談第817章 俄國的恥辱第828章 絞殺美國海軍第1348章 帝國的反擊第1449章 不宣而戰第892章 海外基地第1354章 非對稱手段第553章 運河開鑿權第732章 西北攻略第899章 決戰第885章 未來擴軍計劃第318章 新華國的底線第818章 落幕第1157章 強渡伏爾加河第1065章 直搗黃龍第959章 調停第258章 二十萬精兵第19章 立足之地第950章 太子大婚第101章 總督的選擇第476章 讓中國知難而退第682章 大局已定第921章 兩個西班牙第12章 不當海盜了第1437章 分裂的歐洲第150章 首戰勝利第97章 炮擊馬尼拉第581章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第757章 屍山血海第475章 緬甸滅亡第929章 尖銳對立第348章 登陸作戰第1181章 人財兩空第898章 兵分兩路第1504章 全部擊沉第409章 戰鬥吧,武士們!第334章 逆轉局勢第653章 趕盡殺絕第1334章 日本的變化第39章 發展海軍第149章 無恥的戰術第1323章 威脅第1183章 下一個目標第86章 岸防炮第723章 守株待兔第101章 總督的選擇第198章 ‘夏級’巡洋艦第1365章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選擇第1235章 幕後交易第1522章 圍殲第651章 天罰第789章 成功收復第1185章 求和第862章 強硬態度第939章 戰爭不可避免第361章 新皇登基第53章 摩洛人的使者第882章 英國人的拉攏第513章 炮擊里斯本第1094章 遭遇戰第752章 切斷後勤第1411章 棋子第1419章 騎兵出擊第824章 會戰第855章 英國調停第722章 和平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