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雖然已經在國內下線,不過人們的討論卻依舊持續着,無論是水墨風格還是中國動畫之路都談論了很久,除了這些專業的外人們更關心的還是片中的兩首歌曲。紛紛在網上搜索歌曲和打探到底這個“小嫺”是個什麼樣的人。
結果當然是一無所獲了,誰又會想到這個演唱者就是秋之韻公司的現任總裁呢。因爲李若嫺以前大部分課餘時間都花在了打工上,所以朋友本來就很少,而且她也沒有在這些朋友面前唱過歌,所以她最好的朋友都沒能出來。
在網上找不到,網友們就紛紛到秋之韻公司和宋歌影視的官網上留言,留言主要歸爲兩類,一就是要求公開演唱者身份,而就是要求提供歌曲的下載。從動畫片上映至今只是秋之韻公司通過各種渠道就收到了不下十萬份關於兩首歌的種種,這個結果讓李若嫺震驚,同時也有些慶幸,好在當初明智的選擇了匿名,否則的話秋之韻公司就會被記者個歌迷給堵死了。
這個天鄭曉亦正忙着做個各種統計和掃尾工作,一直沒有騰出時間處理這樣的留言,本來還以爲網友們也是一時衝動,過段時間就沒有那麼熱情了。不得不說不管是張秋韻鄭曉亦還是李若嫺就估計錯了歌曲的影響力,這種純粹的中國風讓人們深受的着迷,就連向來以中國風歌曲見長的臺灣天王看過電影后都會兩首歌佩服不已,公開說想要合作。
工作室雖然是掛在秋之韻公司的名下,不過這些事情都是由宋歌影視來負責的。在鄭曉亦根本沒有時間理會的這段時間裡網友們已經把歌曲剪了下來,並且用動畫片的片段做成了MV,不過效果究竟沒有原聲帶那麼好。
面對網友們如此的熱情,鄭曉亦一抽出時間就跑下樓來到秋之韻公司找張秋韻,說道:“秋韻,現在很多網友要求我們發行《動畫片》中的兩首歌曲,你說是發行CD好還是在網上發行好?”
張秋韻想了想就說道:“現在人們早就沒有買CD的習慣了,聽歌都是通過網絡的。而且CD還會被盜版,根本就賺不了幾個錢,我想就沒有發行CD的必要了。”
“你的意思是在網上免費發行?”鄭曉亦又問,張秋韻就說道:“免費恐怕也不行,現在吃這行飯的人那麼多,如果我們免費就把他們全部給得罪了。我想想,這樣好了,我們在宋歌影視的官網上開闢一塊資源下載區,把那兩首歌曲和動畫片一起放上去供網友們下載,不過這是要付錢的。動畫片資源的價格就定爲其他電影普通DVD的價格好了,歌曲的價格也這樣訂,當然還得做一些反盜版申明,請求網友不要在網絡上流傳資源。
以前人們對喜歡的電影會買DVD收藏,不過因爲網絡的普及這種愛好習慣已經慢慢被取代了,現在的人們更喜歡在網上下載後保存。一個人買一張DVD可以借
給朋友看,這並不算盜版,所以宋歌影視也只是請求網友不要在下載以後做成資源供別的網友下載,至於互相之間傳看一下張秋韻也不在意,也根本就禁不住。
這種收費下載的方法雖然還是讓一些習慣了享用免費午餐的人受不了,不過更多的人還是很理解的,特別是經常上正規網站看書的網友,他們已經習慣支持正版了,所以一點都不抗拒。
很多電影愛好者都以爲宋歌影視會發行《化蝶》的DVD,都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收藏了,官網提供片源和歌曲下載的消息一出後人們才知道宋歌影視的資源全都將圍繞着網絡打轉,根本沒有興趣玩實物。這些電影愛好者嘆了一口氣後紛紛開始進行了下載收藏,才發現視頻的清晰度竟然比1070P的還要高很多,而且資源並不大,完全是一種新的視頻格式。這個發現又讓人們興奮了一把,宋歌影視會不會開闢新的時代,從此以後電影歌曲會不會都只是這樣在網上發行而不出DVD?
這種猜測也給了張秋韻一些提示,是啊,爲什麼電影不能在網上進行放映呢,要知道其實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習慣進電影院的,如果付費下載弄得好以後完全可以也建立一個網絡影院,給宅男和所有不習慣進電影院的人們一個機會,不用急躁的等待資源。
張秋韻在計劃着以後電影上映的事情,而這時候《化蝶》在北美那邊上映得正熱鬧,也許好的電影和音樂真的能夠跨越國界種族和文化。北美的觀衆對《化蝶》的評論就和《大鬧天宮》一樣高,和大鬧天宮不同的是後者人們只能在網上找到不怎麼清晰的視頻,而《化蝶》則完全可以卻電影院體驗那種震撼。
在imdb上,北美影迷給《化蝶》打了9.0這樣的高分,這個得分不僅超過了所有的動畫片,同時也超過了很多好萊塢的經典影片。《化蝶》北美首周票房八千多萬,看上去似乎比國內票房還低很多,可這個單位卻是美元,最終《化蝶》北美票房達到了1.6億美元,全球票房高達四個多億美元。在國內,還從來沒有哪部電影有這麼好的票房成績,就連成龍這樣的國際明星在好萊塢出演的電影票房也沒有這麼高,《化蝶》的聲望再次被推高了一個頂峰。
央視知名影評欄目《第十放映室》還專門爲《化蝶》做了一期節目,節目的開篇語就是“一個附屬於網絡公司的工作室,一羣業餘的配音演員,再加上神秘低調的配音和主唱,這就是《化蝶》的製作團隊,而就是這樣一個有着玩票性質的團隊卻創造了中國電影使上的一個奇蹟。”
《第十放映室》依舊專業犀利,節目首先講訴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輝煌,然後又遺憾的說明了失傳的原因,最後就是對《化蝶》本身的分析了。當然解說員用淡定的語氣在解說的時候依舊不忘記罵人,直言不諱罵得犀利
就是人們喜歡這個欄目的原因。
在連鎖效應之下《化蝶》已經成了全民關注的話題,有網友還翻牆把北美觀衆在imdb上的評論給搬來了國內的論壇。被外人讚揚總是比被自己人讚揚更讓人高興,張秋韻也興致勃勃的看起了評論來。
“天啊,這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夢境,這部片子任何一個片段剪切下來都是藝術品。”有人這麼感嘆,下面的網友接着評論“的確美得如同夢境一樣,這種意境就和我小時候看過的《大鬧天空》如出一轍。感謝上帝,又讓我看到了這麼夢幻的動畫片。”
“夥計,其實你應該感謝的是中國人而不是上帝。這個動畫片的確非常好,不過我覺得這個創意是借鑑了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個網友顯然對中國文化很不瞭解,所以纔會這樣說,張秋韻正有些鬱悶的時候下面已經有人辯駁了,“很顯然你並不瞭解中國,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這個故事完全取材於中國的民間故事,至今已經流傳上千年了,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一點關係都沒有。”
看到這種評論後張秋韻整個人都興奮不已,果然民族的纔是世界的,不過他也是理智的人,不會沉迷在面前的成績中,所以很快就把《化蝶》的事情丟開專心參與到電影的製作中來了。
像這種完全虛擬的奇幻電影影片大部分都是需要電腦特技來完成的,所以進度並不算快,而大家都知道慢工出細活的道理,很多時候僅僅是一個小的細節張秋韻和徐克都會要求反覆修改,直到做到兩人都滿意爲止。
《化蝶》之後張秋韻沒有讓動畫工作室馬上開始新的動畫片製作,如果功利心太重的話作品就會變味的,這樣就和某些只有錢爲目的的公司一樣了,所以張秋韻只是要求工作室的人仔細回憶揣摩《化蝶》製作期間的點點滴滴,爭取從中再次吸收到經驗,使其對水墨動畫的理解更上一層樓。
因爲《化蝶》的成功,電影工作室的人也不甘落後,都像被打了一針強心劑一樣開足了馬力,玩命般的製作電影的特技,又是下班都是張秋韻強制勒令的。張秋韻對此有些哭笑不得,認真工作是好事,可是如果太玩命的話對身體就不好了。
電影工作室的玩命態度也刺激到了動畫工作室的人們,雖然他們先下一城在電影工作室人員的面前耀武揚威了一陣,不過他們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還是讓動畫工作室的人深以爲然,本來還有些驕傲自大的心也沒有了,轉而很認真的將《化蝶》和上世紀美術片進行仔細的對比,看看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這種良性競爭正是張秋韻多樂意看到的,所以經常會給兩個工作室的人添上一把火,有時候又把他們叫去食爲天招呼一頓,整個公司依舊像以前一樣和和睦睦熱熱鬧鬧的,這種氛圍讓徐克就有些嫉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