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長安城下的李淵

李世民感受到了果兒對他的深情和依賴,但卻未能絲毫改變他的心意。

很少有人知道看似平靜的李世民這些天心中頗爲急躁和鬱悶。

就在王君臨對中原瓦崗寨動手的時候,李淵集團可沒有閒着,在一邊派李世民帶領五萬精兵駐紮在遠東軍地界,作勢入侵之態的同時,主力二十萬人馬,由李淵親自帶領進軍關中。

若是沒有王君臨的遠東軍強大威脅,沒有李淵集團對王君臨的深深忌憚,他李世民如今便是統領大軍進攻關中的大將,正在建功立業,增加威望,擴展嫡系勢力。

可是如今爲了防範和震懾遠東軍,他不得不帶領大軍來這裡,一待就是半年時間,一仗都沒有打過。

雖然他的嫡系心腹侯君集、長孫無忌等人也跟在父親身邊,他又暗中做了一些安排,但一想到大哥李建成這半年中和父親一起攻打關中的過程中又籠絡了不知多少軍中大將,增加了不知多少嫡系人馬,他便心急如焚。

說實話,如果他面對的不是遠東軍,換成任何一方勢力,他早就略施手段挑起戰爭,然後開疆闢土,以一人統領五萬人馬打出不遜於父親和大哥帶領二十萬主力的大功。

可是………如果只能是如果,整個天下他李世民可以不用怕任何人,可以毫不猶豫的對任何勢力發動戰爭,但唯獨對王君臨的遠東軍不敢輕舉妄動。

所以,他這一待就是半年,心中充滿了濃濃的不甘。

爲此,這半年時間他也做了一些其他事情,比如派人大量蒐集和打探王君臨在麾下十一郡頒佈的政策,遠東軍的訓練方法等。

當然,他也想盡辦法在遠東軍勢力境內安插了很多的暗子暗探,但可惜的是沒有一個人能夠進入遠東軍的核心。

這個叫果兒的女子堪稱絕色,性子溫婉,且非常有才情,又對他用情極深,本來李世民也是捨不得的,但爲了大業也只好將此女送到范陽郡。

爲了讓果兒去了范陽郡之後的身份沒有任何破綻,李世民動用了極爲龐大的財力和人力,他相信果兒去了范陽郡之後,肯定會很快接觸到范陽郡的核心層。

…………

…………

唐公李淵親自統領大軍攻佔關中,就在王君臨帶領五萬人馬將先後出動三十多萬大軍的瓦崗軍一次次打敗的時候,李淵在關中的戰爭也進行到了最後關頭——攻佔長安。

如今李淵正在籌劃着給長安城以最後一擊。但他看了探子從中原送過來關於遠東軍和瓦崗軍的戰事,以及李密派人送來結盟的親筆信之後,臉色數變,久久沒有說話,臉色青得宛若天上的彤雲。

他們雖然快要將關中攻佔,可是二十萬大軍對付關中一盤沙的二十多萬郡兵、縣兵和府兵,竟然損失了七萬多人,如今還有十三萬人馬。

而王君臨帶領五萬人馬,對付三十多萬瓦崗軍,如今只損失了一萬來人,甚至已經快要打到瓦崗軍的老巢。

不比不知道,一比李淵才感到遠東軍的強悍。

李淵絕不相信朝廷在關中各自爲政的府兵、郡兵和縣兵能夠比李密、翟讓、許世績等人練出來的瓦崗軍強。

憑藉永豐倉內大隋積攢了十餘年的存糧,李淵集團除了嫡系十萬人馬之外,如今又多了附庸於李氏家族的義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三十萬衆。

除了李世民帶領五萬人馬震懾和防範遠東軍之外,還有五萬人馬坐鎮太原。

如今,駐守於長安城內的隋軍總計不到三萬!主將衛文升是個硬骨頭,且對大隋朝竟然忠心耿耿,李淵想盡辦法都難以將其勸降,所以動用高手和在衛文升身邊的暗子毒死了衛文升。

衛文升死後,副將陰世師掌管長安城人馬,雖然也沒有投降,但人品和才華都不能服衆,他們攻下長安的難度降低了很多。

而自古以來,打下了長安城便意味着李家就能順利地削平羣雄,成就霸業。

因爲關中自古就是帝王之基。

而且從戰略位置上來看,此後李家隨時可以出函谷關東進,攻擊任何自己看着不順眼的對手。而羣雄想對付李家,卻要先面對華山、熊耳、崤山等一道道拔地而起的天險。

“如果沒有王君臨和遠東軍就好了!”一想到遠東軍很快就要佔領中原,且遠東軍強大的戰力,即使他們眼看着就要佔領整個關中之地的李淵便臉色非常凝重。

若是沒有王君臨和遠東軍的存在,他就可以從容地消化掉整個關中,以及其他最近一段時間的勝利果實,重新調整戰略部署,進而將他們李氏家族推向幾百年來的最高峰。

但他知道,王君臨在佔領中原之後,絕對不會坐看他們勢力不斷強大,他甚至在想遠東軍下一個目標就是他們,甚至王君臨下一個目標就是他的老巢太原。

見到李淵神色凝重,帳篷中麾下文武官員誰也不願先開口。

王君臨帶領的遠東軍的強悍讓每個人都深深忌憚,不敢輕易開口獻策。

牛油大蜡吞吐出灼熱的火焰,照亮李淵麾下文武官員們千姿百態的表情。

“咳咳,嗯,嗯!”被軍帳裡的寂靜氣氛憋得實在難受,軍司馬劉文靜不得不率先開口,“我軍破城在即!”他先挑明眼下的大好形勢,“而王君臨即使要發兵攻打河東,至少也要大半年之後,更何況還有二公子世民帶領五萬精兵防範,以二公子統兵之才能,斷不會被遠東軍輕易得逞!”

話被劉文靜說得很輕鬆,但王君臨帶領的遠東軍這些年的戰績和表現出來的戰力實在是嚇人,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爲他這般輕鬆的推測是對的。

李建成欲言又止,李元吉已經站了起來,大聲說道:“父親不要擔心,待長安城攻下之後,給孩兒十萬人馬,孩兒帶領他們半年打到范陽郡。”

所有人看了一眼李元吉,沒有人說話,雖然礙於李元吉是李淵第三子的身份,衆人臉上沒有譏諷,但心中卻已經暗罵白癡。

李淵更是氣得呵斥道:“大言不慚,坐下。”

李元吉臉色漲紅,還想爭辯,被李建成拉着坐了下來。

“眼下我軍主要精力當然還是應該放在如何攻取長安上。但攻取長安之後,卻必須慎重調整部署!”李建成適時總結,面帶笑容,氣質風貌之中充滿穩重和自信,與李元吉剛纔愚蠢行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少人都暗中點頭讚賞。

“但對於王君臨的遠東軍,末將以爲,唐公還是早作防範爲妙!”李世民的心腹侯君集隱晦的看了一眼世子李建成,突然站了出來,神色凝重的大聲向李淵建議。

他的建議得到了無數人附和,實在是王君臨的兇名太盛,很少有人不怕。

一時間,衆人紛紛發言,大部分將領都認爲要早做打算,但具體做什麼,卻沒有人能夠提出可行建議。

特別是有人提議李淵派殺手刺殺王君臨,被衆人批判的狗血噴頭。

開玩笑,派人刺殺王君臨,本來能夠成功的可能性小之又小,而開了這個頭,若是惹惱了王君臨,派人刺殺他李淵………

一想到麾下能人異士和高手無數的王君臨若是派人刺殺他,李淵創渾身打了個冷顫,直接下令將提議刺殺王君臨的人驅趕了出去。

李淵自認爲在王君臨身邊有李玄霸和李靖這兩個非常重要的伏筆,若王君臨與他全面開戰的時候,雖然不至於讓李玄霸和李靖殺了王君臨,但在關鍵時刻重創遠東軍,甚至決定戰局勝負應該是可以的。

“唐公,明日末將就親自帶人攻城,爭取在十天之內攻破長安。有了長安城內的存糧和甲杖做軍需,唐公也不必爲遠東軍太過發愁,想那王君臨將天下世家貴族得罪死了,如今雖然氣焰囂張,也只是一時而已!”被唐公李淵親手提拔爲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馮翊太守的孫華顯然對王君臨的重視不夠。

因爲在他看來,王君臨與天下世家門閥爲敵,敗亡只是遲早的事情。

“門閥世家若是能夠對付得了王君臨,便不會有那麼多被王君臨所滅,而王君臨若是那麼好對付,早就死了不知多少次了?”劉文靜對孫華等人的無知嗤之以鼻。

眼下李淵帳內武將居多,讓劉文靜、裴寂等少數幾名文官在猛然間感到了一種鶴立雞羣般的孤獨。

他們不明白李淵爲什麼對那些新近投靠的所謂義軍頭子如此遷就,不但授予這些傢伙最高的職位,而且准許他們參與攸關整個李家軍命運的決策。

在劉文靜等文官看來,某些人頂多爲當世樊噲,衝鋒陷陣勉強堪任,遠見卓識半點沒有。有聽取他們的諫言那功夫,還不如多去翻翻古書,從前人的智慧中借鑑些應對之策。

在大軍剛剛渡過黃河時,劉文靜、裴寂等出身世家門閥的人曾經私下裡向李淵建議過,請對方着手整頓軍中秩序。

按照大隋慣例,出身於寒微的人不應該和出身高貴的人同列。立下戰功後,所受的賞賜也不應該相同。

而李淵在沉思半響之後,卻回答道:“矢石之間,不辨貴賤;論勳之際,何有等差,宜並從本勳授。”

這種公平的處事態度自然是門閥世家的人有些不滿,但好處也很明顯,讓令李家軍快速膨脹。

只是與軍隊發展壯大相伴而來的另外一個後果就是,中軍帳內的秩序越來越混亂,很多時候就像一夥山賊在討論如何打家劫舍!

出於某種劉文靜無法明白的原因,李淵本人倒很是喜歡這種亂哄哄的場景。

劉文靜等人猜測李淵是想用這些人與他們門閥世家出身的人形成一種平衡,從而儘可能的不讓門閥世家所控制。

不得不說,李淵面上事情做得非常好,他一直在用心傾聽,絲毫不以滿帳篷的髒話、黑話爲意。有些話只要說到了點子上,無論出自誰人之口,帶着多少污言穢語,李淵都會言語誠懇的表示讚揚和肯定。

而受到激勵的豪傑賊首們立刻滿臉興奮,順着先前的思路說下去,天馬行空般,根本不受任何拘束。

“先取長安,再定上洛,然後以一支兵馬東進逼住洛陽的王世充,同時爭取與王世充暗中結盟,共同對付遠東軍王君臨,另外派一支兵馬火速去支援二公子……”眼下最被羣雄看好的對策出自長孫無忌之口。他不但在時間上論證了這種策略的可能,而且綜合了遠東軍和瓦崗軍,以及洛陽三方此時的對陣形式,認爲在攻破長安後,李家兵馬有一段足夠的時間去應付來自遠東軍的威脅。

“就怕李密帶領瓦崗軍敗得太快,而王世充又畏懼遠東軍不敢與我們結盟!”有人大聲說出自己的擔憂。但他的話很快被一片嘲笑聲吞沒,“以王世充做的那些事情,秦安王怎麼可能會與他結盟,或者說以秦安王王君臨的霸道,王世充哪敢與秦安王結盟。”

“出生門閥世家的王世充也不會相信王君臨!畢竟這些年王君臨滅了好多門閥世家了。”核心將領們把李淵的沉默看做自己展示眼光和才幹的機會,爭搶着發言。

這夥人的嗓門最大,不久之後又得到了馬軍統領柴紹的支持。太原兵對關中發兵之後,本來作爲李世民行軍長史的柴紹被李淵給抽調過來,而且一路上很快就因爲屢屢建立奇功被李淵提拔,如今單獨統領一支機動兵力,最近在李淵有意無意指使之下,柴紹又與李建成走得很近。

不過,平時柴紹所部歸屬李淵直接管轄。一有交戰,這支騎兵就立刻作爲絕殺,在關鍵時刻繞過兩軍膠着的正面戰場,從側後直取對方主帥。

李建成帶領陳演壽、錢九瓏等一干年紀稍大的將領對形勢的估計不如長孫無忌等人那樣樂觀。他們也傾向於對遠東軍最高警惕,但他們不建議李家軍在奪取長安後,主動去挑起遠東軍方面的注意。

奪取關中,是太原兵馬取得爭奪天下資格的第一步。

接下來的第二步,李建成認爲應該把重心放在努力經營關中、河東等地盤上。

先派人扼守函谷關天險,使得東方諸侯無力西進。

然後讓二弟李世民帶領部分精銳防範遠東軍,其餘兵馬四下去恢復地方秩序,安置因戰爭造成的流民,並盡最大的可能恢復春耕和秩序纔是首要之事。

燭光跳動,照亮李淵老而疲憊的臉,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此時,李淵眼見衆人各懷心思的爭論差不多了,他突然說道:“從明天開始,全軍強攻長安,十天之內必須破城,至於如何防範遠東軍之事,現在還不急於一時決定,後面看看情況再說。”

“願爲唐公效死!”武將們同時抱拳肅立,朗聲回答。

PS:四千多字的一更送上————

第七百一十九章 刺殺(下)第五十四章 各種栽贓挑撥第一百六十七章 夢醒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鷹使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這是聶小雨的刀法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山賊的末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牽制第二百一十六章 斬首與相送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事蹟報告會第六百三十四章 與死神搶時間(四)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作戰計劃第五百六十五章 飢餓的少女第二百七十三章 哪個是毒將?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不一樣的攻守戰(八)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簽定條約第六百零九章 合力戰春秋使者第七百八十八章 九大護法第八百三十七章 孤獨的楊廣第六百九十章 神算之術第三百八十一章 瘋狂的商隊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不是神仙第八百章 刺殺與埋伏第二百三十八章 春秋奴第一百零二章 子默被抓(第四更)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北巡第三百八十九章 監察御史之死第九百五十五章 十三族之首第三百七十九章 踢到了鐵板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爆棚第九百三十八章 悍兵勇卒第八百四十五章 武林大會(四)第五百四十章 劍奴第九百五十五章 十三族之首第六十五章 混戰殺人夜第三百二十章 災民爲何而出現第四百七十四章 嚇了一身冷汗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李世民和替身的故事第四十一章 鐘鼎文第三百七十三章 恐怖的蘇媚兒第三百三十八章 李園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坦克戰術第六百六十二章 橋頭稅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死士養成之第一步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要殺一些梟雄才行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搶灘登陸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中流砥柱第七百零二章 殺出重圍(上)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國體與封爵第四百一十七章 你是人還是機器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軍情府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一切都爲了殺死王君臨第七百二十三章 高潁的直覺第六百六十章 死纏爛打第五百三十章 絕望的於家第六百八十四章 戰爭之外的一些東西第六百零七章 妖女春三娘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千軍萬馬殺一號(三)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千古牛人魏徵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都到碗裡來第四百八十四章 冤家路窄第八百二十六章 陳丹嬰被綁架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色小蛇第七百六十一章 遷都的藉口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遼河血戰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這是陰謀也是陽謀第七百一十一章 街頭遇刺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下第一門閥第六百六十五章 十招之約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目光如炬的程咬金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知易行難第七百五十二章 打造出了明星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急着當皇帝的宇文智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白翎島失陷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錘鐵鋪第七百零五章 中毒第六十章 風沙中的伏兵第六百一十五章 雨夜拼殺(上)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沒有腦袋的聶小雨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零二章 長壽天經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殺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海鯊水營第五百三十七章 發現內奸第六十二章 高昌城第九百零三章 心中後怕的四劍侍第九百四十章 杜如晦的看法第一百零五章 王君臨的滔天殺機第五百二十七章 幕後黑手第七百九十九章 後宮陷阱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裴府中的驚天巨響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非去不可第五百零七章 於家老祖宗的憤怒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小雨和可汗的詭異對話第一百七十四章 墨家鉅子第八百六十三章 今非昔比的果兒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炸死算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跟着我去范陽郡吧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王氏二老爺第七百四十五章 靠山王的義女
第七百一十九章 刺殺(下)第五十四章 各種栽贓挑撥第一百六十七章 夢醒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鷹使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這是聶小雨的刀法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山賊的末路第二百八十三章 牽制第二百一十六章 斬首與相送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事蹟報告會第六百三十四章 與死神搶時間(四)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作戰計劃第五百六十五章 飢餓的少女第二百七十三章 哪個是毒將?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不一樣的攻守戰(八)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簽定條約第六百零九章 合力戰春秋使者第七百八十八章 九大護法第八百三十七章 孤獨的楊廣第六百九十章 神算之術第三百八十一章 瘋狂的商隊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不是神仙第八百章 刺殺與埋伏第二百三十八章 春秋奴第一百零二章 子默被抓(第四更)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北巡第三百八十九章 監察御史之死第九百五十五章 十三族之首第三百七十九章 踢到了鐵板上第四百七十七章 爆棚第九百三十八章 悍兵勇卒第八百四十五章 武林大會(四)第五百四十章 劍奴第九百五十五章 十三族之首第六十五章 混戰殺人夜第三百二十章 災民爲何而出現第四百七十四章 嚇了一身冷汗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李世民和替身的故事第四十一章 鐘鼎文第三百七十三章 恐怖的蘇媚兒第三百三十八章 李園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坦克戰術第六百六十二章 橋頭稅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死士養成之第一步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要殺一些梟雄才行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搶灘登陸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中流砥柱第七百零二章 殺出重圍(上)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國體與封爵第四百一十七章 你是人還是機器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軍情府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一切都爲了殺死王君臨第七百二十三章 高潁的直覺第六百六十章 死纏爛打第五百三十章 絕望的於家第六百八十四章 戰爭之外的一些東西第六百零七章 妖女春三娘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千軍萬馬殺一號(三)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千古牛人魏徵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都到碗裡來第四百八十四章 冤家路窄第八百二十六章 陳丹嬰被綁架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色小蛇第七百六十一章 遷都的藉口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遼河血戰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這是陰謀也是陽謀第七百一十一章 街頭遇刺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下第一門閥第六百六十五章 十招之約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目光如炬的程咬金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知易行難第七百五十二章 打造出了明星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急着當皇帝的宇文智及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白翎島失陷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錘鐵鋪第七百零五章 中毒第六十章 風沙中的伏兵第六百一十五章 雨夜拼殺(上)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沒有腦袋的聶小雨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第五百零二章 長壽天經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殺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海鯊水營第五百三十七章 發現內奸第六十二章 高昌城第九百零三章 心中後怕的四劍侍第九百四十章 杜如晦的看法第一百零五章 王君臨的滔天殺機第五百二十七章 幕後黑手第七百九十九章 後宮陷阱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裴府中的驚天巨響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出重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非去不可第五百零七章 於家老祖宗的憤怒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小雨和可汗的詭異對話第一百七十四章 墨家鉅子第八百六十三章 今非昔比的果兒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炸死算了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跟着我去范陽郡吧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王氏二老爺第七百四十五章 靠山王的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