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量力而爲

不可否認,在E集團軍潰散之後,羅耀武確實動過繼續反擊的念頭。

當時,羅耀武至少向葉振邦提出了這個想法,即利用東北軍掌握主動權的機會,調遣主力部隊北上,圍殲不知進退的C集團軍。只不過,這僅僅是個想法而已,在與葉振邦分析了戰場局勢之後,羅耀武就不再想這個問題了。

以當時的情況,圍殲C集團軍不是辦不到,而是難度太大、風險太大。

從當時的戰場局面來說,如果要圍殲C集團軍,羅耀武至少得讓第二十七集團軍、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火速北上,協助第四十集團軍作戰。因爲第四十集團軍已經在天津北面的防線上消耗了幾乎所有兵力,打到二月十七日的時候,該集團軍還能作戰的官兵只剩下了五千多人,而且個個帶傷,協同作戰的三個新編集團軍的情況也很糟糕,剩下的戰鬥人員加起來還不足一萬人。

可以說,如果不是C集團軍無心繼續進攻,而且第四十集團軍得到了民兵與武裝平民的全力支持,加上第十五集團軍控制着補給線,恐怕在E集團軍潰散之前,第四十集團軍就將崩潰。

受此影響,在必要的時候,羅耀武還得讓第十五集團軍火速南下。

雖然對第十五集團軍來說,南下不成問題。在指揮山區防禦戰的時候,黎衛東充分利用了熟悉地形環境的民兵與游擊隊,第十五集團軍只起到了支撐作用,戰鬥損失並不大,官兵的‘精’神狀態也非常理想。但是其他幾個集團軍的狀態就很不理想了,南面的三個主力集團軍均已疲憊不堪,幾乎所有官兵都是靠意志在支撐。比如在E集團軍潰散後,很多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官兵直接倒在戰壕裡昏睡了過去,搞得在羅耀武下達了追擊命令之後,戰地指揮官不得不用鳴槍報警的方法把士兵喚醒。

不管怎麼人,人的‘精’力與體力都是有限的,鐵打的兵都需要休息。

可以說,讓部隊始終在極限狀態下作戰,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這不但會增大部隊的戰鬥傷亡,還會對官兵的士氣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從長遠來看,這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要知道,補充給東北軍的第一批主戰裝備已經在十七日上午到達保定,最多半天之後就能送到北京與天津。按照劉誠志在最高統帥部得到的答覆,只需要半個月,東北軍就能夠獲得讓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恢復戰鬥力的全部主戰裝備。事實上,東北軍所能獲得的主戰裝備要多得多,主要是補充給東北軍大多囤積在山西,只要鐵路線打通,就能快速運往北京。

也就是說,如果在這個時候讓主力集團軍就地休整,半個月之後,兩個最有突擊能力的主力集團軍就能恢復戰鬥力,再過半個月,其他五個主力集團軍也能恢復部分戰鬥力。如此一來,一個月之後,東北軍就將獲得客觀的戰略反攻能力。

如果在這個時候把幾個主力集團軍拉上去打,導致傷亡過大,顯然很不划算。

事實上,羅耀武也非常清楚,儘快讓部隊恢復戰鬥力,儘早發起戰略反攻,纔是將北京保衛戰由戰役級別的勝利變成戰略轉折點的有效辦法。如果過於注重戰役上的得失,而忽視了戰略上的得失,東北軍就很難在戰略上取得主動權。

爭取戰略主動權,也是陳必時一貫觀點。

更重要的是,在一個月之內,美日聯軍肯定無法恢復元氣。

雖然在E集團軍覆滅之後,美日聯軍還剩下B集團軍與C集團軍,而這兩個集團軍中還有十個美軍主力師與十六個日軍主力師,戰鬥力不可小覷,但是這二十六個主力師的情況都不樂觀,特別是C集團軍的六個美軍主力師與八個日軍主力師,都在天津會戰與北京會戰中損失了大量兵力,即便B集團軍的情況稍微好一點,第二騎兵師基本上沒有損失,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的建制也較爲完整,只有第四步兵師與第五步兵師的情況有點糟糕,這支美軍也持續作戰了數個月,急需休整。

對美日聯軍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士氣。

要知道,這是美日聯軍在北方戰場上遭遇的第一次會戰級別的慘敗,三個集團軍的將近七十萬大軍覆滅,僅美軍就損失了十一個主力師、九個國民警衛隊師,而日軍的損失更加慘重,有十四個主力師、二十一個二線師被全殲,還有八個主力師與十三個二線師被擊潰,陣亡的日軍官兵高達三十五萬。

如此沉重的打擊,使得美日聯軍的官兵再也不會相信能夠打下北京。

可以說,要想從這麼慘重的打擊中恢復過來,除了儘快向前線增兵之外,還得想方設法的打一場勝仗。

暫且不說美日聯軍如何打一場勝仗,僅僅向前線增兵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在廊坊反擊戰打響後不久,美國國會否決了由五角大樓提‘交’的一份擴大徵兵範圍的法案,並且明確要求,今後的所有軍事決策,除了要得到白宮的支持之外,還要獲得國會戰爭委員會的支持。

也就是說,美國國會決定不再向中國戰場增兵。

雖然在天津會戰之前,美國陸軍的規模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還有一百二十萬的國民警衛隊,但是除掉部署在國內、世界各地的部隊、以及還在接受訓練沒有形成戰鬥力的新兵之外,部署在中國戰場上的美軍也就只有一百七十萬左右,除掉在天津會戰與北京會戰中損失的大約三十五萬,就只剩下了一百三十五萬,其中半數部署在南方戰場上,而且大部分都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新編部隊或者國民警衛隊,而部署在北方戰場上的大約七十萬美軍中,僅負責東北佔領區事務的就有四十五萬,還有五萬留在中朝邊境附近,剩下的十五萬全部集中在華北地區的幾座主要城市裡面。

由此可見,就算美軍兵力不少,可是真正能夠拉上去打的,還真不多。

以當時的情況,帕特里奇最多隻能從東北地區‘抽’調十五萬佔領軍,加上華北地區的十五萬部隊,組織起一支三十萬的美軍。暫且不說這些美軍的戰鬥力,除掉B集團軍與C集團軍的美軍之後,也就直有二十萬左右,而要控制像承德、唐山與秦皇島這樣的大中城市,二十萬美軍並不算多。

更何況,東北軍肯定會設法變小勝爲大勝,發起戰略反攻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帕特里奇怎麼也不可能把這二十萬部隊用來發起進攻。

對帕特里奇來說,加上B集團軍與C集團軍,用三十萬美軍守住華北,就是一個不小的勝利了。

與美國一樣,日本國內也在增兵問題上遇到了麻煩,只不過是不一樣的麻煩。

在長崎毀於核打擊的刺‘激’下,日本全國上下仍然對這場戰爭保持着一股近乎於瘋狂的‘激’情,即便已經有部分日本人醒悟了過來,可是在日本各地,踊躍參軍的年輕人仍然大大超過了日軍的徵兵規模。

主要問題就是,日軍的訓練水平、以及生產武器裝備的能力遠遠跟不上戰爭消耗。

日軍在戰場上的拙劣表現,與日軍的訓練水平、以及使用不太順手的美製武器裝備有很大的關係。在總結教訓的時候,一些偏執的日軍將領甚至認爲,這是日軍傷亡慘重的最主要原因。

如此一來,如果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日軍的表現就不會好起來。

受此影響,在增兵問題上,日本當局一直舉棋不定。不增兵的話,日軍在中國戰場上肯定會以慘敗收場,特別是在北京會戰打響後,東北軍表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讓日本國內上下都認爲,日軍兵力太少了。增兵的話,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傷亡,最終因爲承受不起傷亡而不得不承認戰敗。

站在日本當局的立場上,是否增兵就是一場賭博,準確的說是增加押上的籌碼。

別忘了,日本本來就是一個具有賭徒‘性’格的民族。在已經押上了不少籌碼,而且未見得會輸得一乾二淨的情況下,日本當局很有可能做出錯誤判斷,認爲通過增加籌碼,能夠把之前賠掉的全都贏回來,從而鋌而走險。

只不過,在二零一五年的二月份,日本當局肯定無法向北方戰場增兵。

事實上,以日軍的擴充速度,即便在一個月之後,也不見得能夠增派作戰部隊。

如此一來,在東北軍恢復戰鬥力的這一個月裡,美日聯軍沒有能力發起反擊,最多隻能加強在華北地區、特別是唐山與承德的防禦部署,做好抵抗東北軍戰略反攻的準備,也就讓東北軍能夠安心休整。

毫無疑問,就算打掉了C集團軍,東北軍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打下唐山與承德。

如此一來,是否圍殲C集團軍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做出這一判斷之後,羅耀武也就放棄了繼續打下去的想法。

既然得等到一個月之後纔有能力攻打唐山與承德,爲什麼不讓已經疲憊不堪的將士們放下武器,好好的睡上一覺呢?

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75章 攻守易勢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62章 蓄勢待發第88章 死戰寧波第80章 爲將之道第79章 誰最受傷第28章 一氣呵成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21章 強強對抗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36章 平行推進第76章 如狼似虎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24章 決戰前夕第54章 重裝上陣第26章 將錯就錯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58章 來頭不小第33章 適可而止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2章 戰場小兵第74章 最後選擇第5章 兩種聲音第78章 再接再厲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52章 致命伏擊第41章 大敵將至第73章 政治木偶第76章 峰迴路轉第66章 死有所值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22章 絕對射殺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22章 騎虎難下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63章 正面猛攻第74章 穩操勝券第36章 平行推進第36章 進攻受阻第6章 兌現承諾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8章 蓄勢待發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78章 關鍵戰役第51章 回國述職第51章 騎虎難下第46章 舉步維艱第75章 自我犧牲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61章 美軍參戰第10章 誰主沉浮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42章 誘敵深入第82章 戰地少尉第24章 決戰前夕第37章 南守北攻第87章 面授機宜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57章 不得不攻第3章 機緣巧合第84章 小鬼壓場第61章 打破僵局第72章 特種戰法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127章 落刀之處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102章 雙重保險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76章 如狼似虎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61章 美軍參戰第73章 進軍大連第54章 空降一師第83章 破例而行第30章 將功補過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11章 完美伏擊第52章 日本定策第73章 驚慌失措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89章 戰略勝利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92章 首尾兼顧
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75章 攻守易勢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183章 全面妥協第62章 蓄勢待發第88章 死戰寧波第80章 爲將之道第79章 誰最受傷第28章 一氣呵成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21章 強強對抗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36章 平行推進第76章 如狼似虎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24章 決戰前夕第54章 重裝上陣第26章 將錯就錯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58章 來頭不小第33章 適可而止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2章 戰場小兵第74章 最後選擇第5章 兩種聲音第78章 再接再厲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52章 致命伏擊第41章 大敵將至第73章 政治木偶第76章 峰迴路轉第66章 死有所值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22章 絕對射殺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22章 騎虎難下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63章 正面猛攻第74章 穩操勝券第36章 平行推進第36章 進攻受阻第6章 兌現承諾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8章 蓄勢待發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78章 關鍵戰役第51章 回國述職第51章 騎虎難下第46章 舉步維艱第75章 自我犧牲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61章 美軍參戰第10章 誰主沉浮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42章 誘敵深入第82章 戰地少尉第24章 決戰前夕第37章 南守北攻第87章 面授機宜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57章 不得不攻第3章 機緣巧合第84章 小鬼壓場第61章 打破僵局第72章 特種戰法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127章 落刀之處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102章 雙重保險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76章 如狼似虎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61章 美軍參戰第73章 進軍大連第54章 空降一師第83章 破例而行第30章 將功補過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11章 完美伏擊第52章 日本定策第73章 驚慌失措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89章 戰略勝利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92章 首尾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