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衛城受阻

李堯率領的六個師從西面進攻,沿途會遇到兩個縣城,這兩個縣城差不多算是益都的衛城,人口不多,但是軍事力量還是很不錯的,每個縣城約有兩萬的城衛軍!

李堯率大軍來到第一個衛城,衛城裡的將領早都已經做好防禦準備了,李堯拿着望遠鏡看着城牆上的情況,城牆上有四架八牛弩,而且還有密密麻麻的弓箭手,看來只有先用火炮把八牛弩轟碎,然後再推進用飛雷筒對城牆上的弓箭手進行轟炸!

李堯說道:“十二師去南面佯攻,十三師去北面佯攻,火器團準備火炮,幹掉他們的四架八牛弩!”

衆人點頭道:“是!”

十二師和十三師佯攻縣城的話,起碼可以減少一萬兵力,這樣主力從西面進攻的時候就會少些損傷!

十二師,十三師迅速去縣城南北面待命!

李堯看着火器團推出來的十架火炮已經準備完畢,說道:“開炮,毀掉他們的遠程武器!”

火器團團長聽到李堯的命令後,指揮道:“火器團,開炮!”

嘭,嘭,嘭火炮噴出了火舌,五斤重的鐵蛋飛出了炮口!

鐵蛋狠狠的砸到了城牆上的木質的八牛弩,八牛弩一瞬間被打散掉了!

衛城守將看到自己的八牛弩被打的粉碎,立馬喊道:“都躲起來,敵方用的火器,城下的投石車準備,等他們靠近後,聽到我的命令就投石!”

城牆上的士卒紛紛趴下,生怕那個大鐵蛋砸到自己,連八牛弩都能一下砸的粉碎,要是砸到人身上,那還不得被砸成碎沫!

李堯通過望遠鏡看到城牆上的士卒都趴在地上,點點頭,道:“還不錯,有點軍事素養!既然你們沒了遠程攻擊武器,那我就不客氣了!”

李堯對火器團團長說道:“火器團推進,架設飛雷筒,炮轟城牆!”

火器團團長點頭道:“是!”然後對手下的士兵喊道:“推進到城牆一百二十步距離,架設飛雷筒!”

因爲衛城的城牆比較高,飛雷筒如果離的太遠的話,無法把炸藥包拋射到城牆上!

而一百二十步是一個安全的距離,因爲就算是軍弩,射程也不過百步,所以在一百二十步外架設飛雷筒是絕對安全的距離!

此時城牆上的將領看到李堯大軍在架設飛雷筒,於是對城下的人說道:“目標,城牆一百二十步外,投石!”

城牆下的士卒聽到將領命令,立刻發射投石機!

幾十斤重的石塊從城內拋射了出來,李堯看到對面城牆後面飛出來幾十塊石塊,就知道要遭,連忙喊道:“火器團,撤退!”

但是操縱投石機的士卒都是老兵了,準頭沒得說,幾十塊石塊飛了下來,砸壞了不少的飛雷筒還有士兵!

李堯的火器部隊可都是經過精心訓練的,一個火器兵的價值太高了!這一下可把李堯心疼壞了,喊道:“十四師,派出兩個團去把他們救回來!”

十四師師長聽到李堯的命令,連忙說道:“一旅的將士跟我走!”

衛城下的投石車兵很快準備好了第二輪攻擊,隨着衛城將領的一聲令下,又是幾十個大石塊從天而降,砸死砸傷了不少的火器士兵!

還好火器團的自救能力比較強的,還有十四師一旅的將士及時趕到,救回來了大部分火器士兵,但是即使這樣,也損失了李堯二百多名火器士兵和大部分飛雷筒!

李堯對火器團團長說道:“把受傷的士兵都擡下去醫治,沒有受傷的都集合起來!”

火器團團長領命道:“是!”

很快火器團就把沒有受傷的士卒集合起來,還有五百多人,李堯說道:“現在操縱火炮對敵軍城門進行攻擊!”

火器團團長說道:“軍團長,可是咱們的火炮只能連發五次,然後至少要經過半個時辰的冷卻纔能使用!”

李堯說道:“咱們先把他們的城門打爛再說,該冷卻就冷卻!”

火器團團長點頭道:“是!”然後對手下的士卒說道:“火炮準備,目標城門,發射!”

衛城的將領看到李堯在攻擊自己的城門,說道:“去搬沙袋堵住城門!”

被徵召來的農夫,立刻開始搬運,十炮有八炮打在了城門上,城門頓時被打爛了,但是農夫的沙袋又把城門給填滿了,李堯看到如此情況,心裡暗道:“沒想到這個敵軍守將還是有點頭腦的!”

火器團團長看到打爛後的城門重新被堵上,立馬說道:“軍團長,這怎麼辦?這些沙袋我們的大炮可打不動啊!”

李堯想了想說道:“全軍休整,師級以上將領來我大帳開會!”

衛城上的士卒看到李堯大軍就地休整,連忙朝衛城守將看去,看守將有什麼吩咐!

衛城守將說道:“加固城門,士卒原地休息,另外南北兩扇城門也加固沙袋,以防他們佯攻變實攻!”

衛城副將問道:“將軍,那東面呢?東面的城牆呢?咱們不守了麼?”

衛城將領說道:“他們這是圍三缺一的打法,目的就是不想讓咱們抵抗,從東面棄城而逃,所以東面的城牆暫時不用去管,他們暫時也不會去攻擊東面的城牆!”

副將聽完主將的話後,點頭道:“將軍英明!”

此時師級以上的將領在李堯的召喚下,來到了大帳,李堯看到將領都來了,說道:“你們來說說吧,這個衛城我們該怎麼打?”

十二師師長說道:“軍團長,要不然我們那面變佯攻爲實攻,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李堯問道:“你打算怎麼攻擊呢?”

十二師師長說道:“這很簡單,先是大炮轟開他們的城門,然後全軍衝鋒奪取城門!”

李堯問道:“那城牆上的弓箭手你打算怎麼防禦?”

十二師師長說道:“既然防禦不了,那咱們就別防禦了,硬衝過去算了!”

李堯淡淡的說道:“你要是打算硬衝的話,那估計你的十二師就全撂在那個城門下了!”

十二師師長說道:“軍團長,那你說怎麼辦?咱們總不能把他們圍死吧!衛城裡本來居民就少,糧草還多,咱們就算圍他們個一年半載,他們都餓不死!”(。)

第161章 陽雲的刺殺第143章 偷襲敵軍第124章 收購油坊第236章 戶部尚書的幫助第337章 進攻黎國第57章 山村老族長第98章 遇刺(下)第90章 陳雅達第131章 進入北山村第31章 該洞房了第64章 存鹽第184章 攻擊準備第279章 提煉黑油(二)第280章 提煉黑油(三)第269章 製造水壺第11章 軍隊號聲第216章 接風宴第72章 訓練土匪第128章 迎親歐陽青第268章 遂發槍第99章 縣衙第164章 查案第291章 風狼出擊(一)第147章 學院第55章 劉備墓第285章 合作第192章 女子特戰隊第288章 研究手榴彈第182章 求賢若渴第292章 風狼出擊(二)第316章 攻克益都(七)第144章 兵站第345章 收復岐國第101章 王厲第227章 晉國農民第60章 梅子第258章 聲樂課第276章 黑油探測官第346章 佔領高麗第64章 存鹽第134章 佔領沁縣第239章 岐王侍衛第213章 棉花第336三年之後第219章 王爵第177章 捕魚第25章 回鶻公主第343章 征戰突厥第229章 招攬葉赫第60章 梅子第247章 送走晉國使者第227章 晉國農民第85章 陽雲第136章 換裝第261章 學院藥鋪第212章 提高商稅第290長奇襲二第155章 治理石臺縣第53章 藏寶第237章 二王子府宴第242章 混出府邸的辦法第168章 盛明第93章 離開益國(下)第265大軍穿越山脈第76章 驅蚊第270章 信號彈第182章 求賢若渴第98章 遇刺(下)第43章 睡錯牀了第306章 衛城巷戰第250章 去王宮第331章 交易馬匹第309章 包圍益都(下)第98章 遇刺(下)第55章 劉備墓第338章 佔領黎國第220章 國都宴席第157章 七王子第232章 萱兒第257章 綺之的想法第177章 捕魚第197章 山谷激戰第177章 捕魚第97章 遇刺(中)第170章 王宮守衛第290長奇襲二第29章 回鶻公主第180章 逃出生天第15章 建造機匠局第198章 二皇子投降第295章 風狼出擊(五)第265大軍穿越山脈第248章 年祭第265大軍穿越山脈第280章 提煉黑油(三)第329章 治理益國第146章 望遠鏡第145章 道路開通第340章 天下之爭
第161章 陽雲的刺殺第143章 偷襲敵軍第124章 收購油坊第236章 戶部尚書的幫助第337章 進攻黎國第57章 山村老族長第98章 遇刺(下)第90章 陳雅達第131章 進入北山村第31章 該洞房了第64章 存鹽第184章 攻擊準備第279章 提煉黑油(二)第280章 提煉黑油(三)第269章 製造水壺第11章 軍隊號聲第216章 接風宴第72章 訓練土匪第128章 迎親歐陽青第268章 遂發槍第99章 縣衙第164章 查案第291章 風狼出擊(一)第147章 學院第55章 劉備墓第285章 合作第192章 女子特戰隊第288章 研究手榴彈第182章 求賢若渴第292章 風狼出擊(二)第316章 攻克益都(七)第144章 兵站第345章 收復岐國第101章 王厲第227章 晉國農民第60章 梅子第258章 聲樂課第276章 黑油探測官第346章 佔領高麗第64章 存鹽第134章 佔領沁縣第239章 岐王侍衛第213章 棉花第336三年之後第219章 王爵第177章 捕魚第25章 回鶻公主第343章 征戰突厥第229章 招攬葉赫第60章 梅子第247章 送走晉國使者第227章 晉國農民第85章 陽雲第136章 換裝第261章 學院藥鋪第212章 提高商稅第290長奇襲二第155章 治理石臺縣第53章 藏寶第237章 二王子府宴第242章 混出府邸的辦法第168章 盛明第93章 離開益國(下)第265大軍穿越山脈第76章 驅蚊第270章 信號彈第182章 求賢若渴第98章 遇刺(下)第43章 睡錯牀了第306章 衛城巷戰第250章 去王宮第331章 交易馬匹第309章 包圍益都(下)第98章 遇刺(下)第55章 劉備墓第338章 佔領黎國第220章 國都宴席第157章 七王子第232章 萱兒第257章 綺之的想法第177章 捕魚第197章 山谷激戰第177章 捕魚第97章 遇刺(中)第170章 王宮守衛第290長奇襲二第29章 回鶻公主第180章 逃出生天第15章 建造機匠局第198章 二皇子投降第295章 風狼出擊(五)第265大軍穿越山脈第248章 年祭第265大軍穿越山脈第280章 提煉黑油(三)第329章 治理益國第146章 望遠鏡第145章 道路開通第340章 天下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