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爲了節約成本,所以就分二個炕,這邊兒,你用的柴火,還有布料之類的是一種,另外一邊兒,又是一種。一次試驗十個雞蛋,看看哪一邊兒的柴火溫度在哪樣能成功。反正,這事兒我們肯定會試驗出來的。你慢慢試,別急。”
五兒這個年紀的人,正是好奇的時候,他越聽,越覺得有意思。
“嬸兒,我也跟着咱姑一起吧,瞅着你們這隻需要有點差不多的溫度就行,我就堅守着一個爐,我大姑守着一個炕,看看誰的炕能孵化出來唄。”
看這孩子挺熱心的,李紅梅也就依了他。
“也行,不過,你得記住啊,不要太累。你人小,還得讀書認字兒。以後學好了,有那個讀書的潛質,咱就爭取考上松香學院去。把你小叔叔的那一份兒補起來。”
提到三兒,李紅梅的眼神就黯然了。
三兒,你現在怎麼樣了呢。
遙遠的某個地方。
三兒衣衫凌亂,神色慌張,正不斷地奔逃着。
“追,那小兔崽子肯定沒逃遠。讓他跑出去了,我們的計劃就肯定會被泄漏的。”
一羣彪形大漢嗷嗷嚎叫着不斷往前攆。
等到這一羣人跑遠了,三兒才從水窪裡面潛了上來。
出於獵戶家孩子從小教導的本能,小傢伙把地自己清洗了一番,再擰開水,收拾的現場看不出來,這才快速離開。
城裡面,一羣小叫化子不斷沿街乞討。
這其中卻有一個孩子在偶爾得到了食物後,會斯文地說一聲謝謝。
有富有愛心的人瞅着這孩子斯文,身上雖然髒污,但是卻沒臭味,便也會多關照一些。
“嬸兒,謝謝,謝謝你的饅頭,我想問你知道不知道一個叫黃山村的地方……”
“黃山村啊,不知道呢。”
“那嬸兒,你知道不知道一個叫三和城的地方……”
“三和城?更不清楚了。”
小乞丐失望地再道了一聲謝後,便扭頭繼續往下一個城市乞討。
“嫂子,大哥,三兒一定要找到回家的路,一定……”
黃山村。
劉家,老劉頭聽着屋裡的劇烈碰撞聲,氣的不斷吐菸圈兒。
“唉,要不,咱們把昌盛放出來吧,這麼關下去,好好的一個孩子也給報廢了呢。”
劉家婆子輕聲叨咕。
老劉頭長嘆了一聲,“你當我願意把這孩子關押起來呀?誰叫他自個兒不爭氣,非得去招惹人家趙家。再說了,我們一家子的性命,也攬他手裡攥着的呢。這慫孩子,怎麼就想着要去舉報呢。再等等吧,再過十天放出來,這孩子就算去城裡胡說八道,人家也不信他的。畢竟,我們村現在好了呢。”
老劉婆子有些氣憤,“關關,你就知道關。人家趙家人說一句屁話兒,你還把它當成寶貝疙瘩來用了呢。有你這樣當老子爹的麼,哪象個男人啊。”
老劉頭氣炸了。
他噴着大氣,兇狠地瞪着自己家婆娘。
“我說你個婦人之心,你懂個屁啊你。你瞅瞅,那些跟着趙家人走的近的,哪一個人家不是混出頭來了?”
老劉婆子還是不依,“至多,也就是溫飽解決而已,也沒看見哪個富有起來。”
老劉頭更來氣兒。
他豎起煙鍋兒要敲打人,但是最後,卻是把煙鍋兒往自己的鞋底子上狠狠抽了一個。
“你真是婦人之仁啊眼力一丁點兒遠。咱們現在來扳扯扳扯,光是這張家興,你瞅着了的吧。這一家子以前是娃都不敢生的人戶啊。現在好了,人家自打跟着趙大山混以後,那日子,眼瞅着好過了吧?聽說,這下半年等到張家興回來,一家子要蓋房了呢。大新房一蓋起來,那一家子,可就身板子直嘍。”
老劉婆子被說的有些啞口,但還是顧自嘴犟。
“這,也就是家興腦子靈活,人家一直以來都是會做事兒的人。”
“行,你說這是張家興腦子靈,那咱們就說一個腦子不靈的。滿兒娘,你知道的吧?”
提到滿兒娘,張老婆子就垂頭了。
“滿兒娘以前多粗糙,沒精神頭的一個人啊。那整個的就是被滿兒爹壓迫的不行的一個婦人。可是現在呢,人家腰桿子直了吧,做事兒利索了吧。而且,現在滿兒爹也不敢再跟她亂說話。那幾個姑娘,也長的越來越好。身上的衣服,也瞅着乾淨了這是事實吧?”
老劉婆子低頭輕聲嘀咕。“那也只是表面上看着好一些了,她可蓋不起房。”
老劉頭要氣炸了,打着噴嚏。
“我呸你個沒眼力界兒的死老婆子。那再說道人家桂花,還有柳家的那個,這兩家兒也跟趙家的走的近。現在人家發展副業,做走商,掙錢兒,是不是也混的要蓋房了?”
老劉婆子徹底的不吱聲兒了。
被老頭子這樣一數落,好象,還真的是隻要跟趙家人走的近的,似乎,都有點發展有前途的。
相反的,與他們家做對的人家,幾乎都是倒黴透了的。
“咱們老一輩的人兒吧,有一個說法,這一家人的火頭旺盛,那就是各種都旺財啊。人家趙家,以前倒黴,現在,這眼瞅着是娶了媳婦後,就一年年的好轉起來了。但凡跟着她們走的近一些的人家,都跟着發家致富,有奔頭兒。這正好應了,那一家子,是火頭旺盛的人家。遇到這樣的人家,咱得好好相處,不能與之做對,你可懂?”
“好麼,我聽你的,不作對。”
劉老婆子對於這些老一輩傳下來的說辭,還是很信服的。
老劉頭這才略放心一些。
“你以後啊,拋開這些成見,多與那趙家人接觸一下。說不定啊,也把我們家帶動起來,我不求大富大貴的吧。起碼,在這樣的天旱以後,咱們家還能有餘糧吃,有錢用,這便足夠了。要說良心的話啊,這趙家的人自打開竅聚福旺氣以來,對咱們村的人,還是有貢獻的。起碼,這一次乾旱的年節,咱們村的莊稼是保住了的。你沒事跟昌盛唸叨唸叨,咱們家以後的生活好了,也不愁找一個漂亮的媳婦兒。只要有錢,還愁找不着漂亮的婆娘啊……”
這話,也讓老劉婆子陷入了沉思當中……
雞舍造起來,幾十只雞也被放養在後山裡面。
這整個的後山,現在也全被圈起來,白天,就由五兒看着。
之所以會讓人看着,主要是天上偶爾有老鷹什麼的竄下來。
這種東西,一旦看見小雞就愛捉。
若是捉上癮了,那雞羣可就倒血黴了。
三兒管雞,竈火,就由趙母在家裡負責。
二丫兒負責砍柴火,還挑糞澆地。
滿兒娘負責管理租賃地的一切事務。因爲事情多,她不得不提拔起村裡另外的人。
是以,家興娘子,還有馬三兒的婆娘,也就成了她的副將。
這倆人,也被李紅梅聘請成了自己家做活兒的僱傭工人。
直到忙活着,把晚玉米種下後,不過喘了幾天兒,就開始收第一拔玉米。
這些個玉米一旦成熟起來,太陽一大,可就極容易成熟的。
外村的好多人,今年沒收成,黃山村的人倒是收成好,爲此,黃山村也被好些人羨慕不已。
金黃色的玉米,被串成串兒,一掛掛的掛在屋檐牆面,整個屋裡屋外的,都佈滿了濃郁的秋收味道。
雖然摘玉米全身都容易癢癢,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會抱怨。
因爲,能有收成,那就是希望。
整個村莊都忙活着。
“唉,這玉米,就這樣一粒粒地掰下來,可真是麻煩啊。又沒有現代的那種膠鞋子,要不,還可以把鞋子底當成脫粒機來用。還是得想想辦法,讓玉米方便脫粒纔好呢。”
每天晚上手工一粒粒地脫粒,是李紅梅很痛苦的事情。
一家子的人,全都被摩擦的起了水泡。
大大的水泡,一碰,疼的揪心。
偏偏,這天氣好,玉米都相繼成熟,屋前屋後,都給掛滿了。要是不脫粒,這另外的玉粒也存放不長。到時候生黴了,可就白瞎了一年的收成。
爲此,趙家人現在每天晚上,所有的人都在集體脫粒兒。
李紅梅很痛苦。
尋思琢磨着,還是整一個脫粒板兒,是以,最後就尋摸到了搓衣板。
“咦,把這個板子,雕刻的細密一點,紋路深一些,這也是可以現成的脫粒板兒啊。哈哈,我太聰明瞭。”
有了這一構思,李紅梅就飛速地往村裡跑。
不久後,全村的人,都發明瞭一種可以把玉米放在一塊板子上面,玉米往上一擦,那粒兒唰唰地往下掉落。
“這大山媳婦兒啊,腦子也不知道是怎麼長的,咋事事都想的到,我們都手掰了多少年了,愣是沒想到用這種板子來脫粒兒。有了這板子,咱們現在脫粒都快了一倍不止啊。”
柳嬸兒呵呵地笑着感嘆。
桂花嬸兒則連連點頭,“那可不麼,我就說那猴子是屬聰明的,只要有難事兒,找大山家的肯定沒問題。對了,咱們村的那個讀書人,好象要發達了呢,你們有聽說麼?”
“發達?你是說書生淮生?他怎麼個發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