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172章 引見

《燕歌行》這首詩流傳甚廣,乃諷刺輕開邊釁,冒進貪功之將領。

一詩指出邊策弊端,可見高適對邊塞戰事下過一番工夫研究,頗有見地。

此時他坦言寫詩譏諷的是安祿山,薛白卻有些不確定這是詩的本意,還是高適故意迎合自己。若是故意迎合的話,他又是何以確定自己對安祿山不滿的?

“好你個高三十五!”薛白遂板着臉喝道:“安祿山乃我的外甥,你竟敢寫詩諷他?!”

高適當即執禮,正要多說幾句,最後卻是笑了出來。

“薛郎不必嚇唬我,我到長安時日雖短,卻恰巧聽說了你與王將軍大闖教坊之事。”

薛白這才知道,原來他不喜歡安祿山之事已能被有心人看出來。

他遂問道:“那你是爲了附和我才這般說的?”

高適莞爾道:“我十年前寫的詩,如何是爲附和薛郎?”

這話很有急智,堂上幾人不由笑了笑。

笑過之後,高適臉色又漸漸嚴肅下來說起早年間北上幽薊之事,嘆憐東北邊軍的艱辛。

他更崇拜的還是橫掃突厥的信安王李禕,寫詩投於李禕,希望能到其幕下做事可惜沒得到答覆。在薊門與王之渙交遊,最後失望南歸。

王之渙亦是薛白頗喜歡的詩人,可惜如今已不在人世,高適說着亦是唏噓不已。

而後話題一轉,又說起別的見聞與好友,李白、杜甫、張旭、李邕、張九皋……..可見高適往來的皆是當世名士。

此人與岑參相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聞強識,文武雙全。但少了幾分年輕人的狂放,多了幾分中年人的潦倒與沉鬱,與薛白卻是極有話說,從邊塞談到政局,再評點各方人物與風土人情。

高適雖從未入仕,或許經驗不足而不能獨當一面,但若是在幕府做事,卻定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佐才。

薛白不由心想,倘若能禮聘他就好了。

此事想想就很荒唐,要禮聘高適爲幕,至少得舉薦他一個朝銜,也就是請朝廷封個小官,哪怕只有九品,還得給俸料錢,那他自己首先得是一方節鎮。

再看雙方年紀,只怕高適很難活到那時候了……倒是可以觀察一陣子,看是否將其引見到王忠嗣幕下。

他腦中思忖着這些,高適則眼看談論得差不多了,終於將話題轉到他今日來的正事。

“子美言天寶六載的春闈他能中榜,多虧了薛郎,我亦願參加天寶七載春闈,不知是否有榮幸與薛郎爲同年啊。

這是一句帶着些玩笑之意的自嘲,他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已經變得有些世故了,但終究是沒能做到完全放下身段討好一個束髮少年。

“高兄也要參加今科春闈?”薛白略略沉吟,問道:“方纔高兄自稱是河北人氏?”

“是,渤海高氏,我如今定居於宋州。”

薛白心中愈發搖頭。

籍貫河北、定居河南,總之就是一個關東的寒門子弟。

高適也算是有出身,他祖父高侃生擒突厥車鼻可汗、鎮撫高句麗,立下赫赫戰功、封平原郡開國公,陪葬於乾陵,重振了渤海高氏的聲望。

但那是太宗、高宗朝,如今不一樣了。

高家只有軍功出身不夠,若沒有遷到關隴與世家大族聯姻,子弟再不上進,很快就人走茶涼,無人問津。

且高適還寫詩颯刺過開元二十四年的那場大敗,當今皇帝算是很大度的,沒有因一首詩而生氣。但當時張九齡極力主張斬安祿山,惹李隆基不快,高適在這件事上的立場顯然與聖人對立了。

大唐科場最難進士及第的就是這種人,管你是否詩名遠播,才華橫溢。

薛白既知不可能,乾脆直言道:“我爲高兄引見幾位朋友如何?比起科舉入仕,有別的路更適合高兄走。”

高適滯愣了片刻,眼神中有過各種情緒,末了,認認真真道:“我想再試一次。”

“何必呢?”

“我雖不才。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本以爲位列公卿指日可待。一轉眼,年已四十又四,這些年我隱居宋城,耕讀自養,但還是……心有不甘。”

“我懂高兄。”

男兒學成文與武,志在家國天下,薛白太懂了,沒有讓高適再多說,遂道:“過兩日,我要往楊國舅處投行卷,高兄可願一道去?

他完全沒把握能助高適進士及第,但願意陪他一試。

高適聞言,與薛白對視了一眼,有些落寞的眼睛似乎漸漸有了亮光,那是進取的光。

李嘉祐其實不需要薛白幫襯也能中進士。

他出身於趙郡李氏東祖房,位列七姓十家,世言高華。家境優渥加上他天資聰穎,才名了。

不出意外,天寶七載的春闈主考官是禮部尚書崔翹,而把持國政的李林甫顯然也能決定最後的名單。這兩位,李嘉祐早就投了行卷打點好了。

之所以來拜會薛白,無非是因好友皇甫冉信中推崇,來結個善緣。

因此,薛白與高適說話時,他就坐在旁邊笑,偶爾說上幾句風趣幽默之言。

李嘉祐膽子很大,明知薛白、高適有些話不合時宜,也敢跟着談論,而且什麼人都敢罵,還就着《燕歌行》之詩,從聖人要讓張守珪拜相一事,點評起聖人所用過的宰相。

李嘉祐這人有見地,有才氣,還講義氣,爲人狂是狂了些,但大唐狂妄的人多了,這也不算是缺點。

衆人聊到後來,李嘉祐也是興致高昂,抱拳說了一句“盼與薛郎能成爲同年”,便將話題轉到他最喜歡的樂曲之事上來。

“先不說這些仕途鑽營了,我聽說薛郎正在排一齣戲,何時可一賞啊?”

薛白道:“算時間,也許春闈之後,曲江宴上能見到?”

“哈哈哈。”李嘉祐道:“到時你我三人金榜題名,曲苑觀戲,人生兩大喜事。哦,高三十五與董先生久別重逢,你我一見如故,又是一大喜事。”

名門子弟笑得開懷燦爛,高適有些無所適從,遂沉默了下來。

李嘉祐是熱心的,接着便向薛白舉薦董庭蘭。

“既然薛郎在排戲,不知可需要樂師?董先生擅琴、篳槃、胡笳,技藝名動長安。”

“哦?”薛白很給面子,當即介紹了他要排演的戲曲,還清唱了兩句。”

董庭蘭本不屑於薛白的戲曲,此時一聽那白嗓便皺了眉,然而漸漸地,他臉色也是變了。

“薛郎此處可有琴?老夫彈一曲與薛郎探討如何?

“好,董先生這邊請。”

三人移步,走了一段路之後,遠遠聽到了曲樂之聲,其中摻雜着鼓聲。

董庭蘭眼中終於浮起震驚之色。

他不由後悔起來,來之前話說得實在太滿了,諸如“老夫無意進取,唯願雲遊天下,何必請小兒舉薦”云云。

此時一張老臉有些掛不住,他遂瞥向李嘉祐,對方正在看他,捉狹地笑了笑;再看高三十五,爲人就好得多,只是拍了拍董庭蘭的小臂,以示激勵。

今日來訪的三人中,高適最希望得到薛白的幫助,但薛白能幫他的反而最少;董庭蘭恰恰相反,來時就沒指望薛白的援手,但其實薛白能給他的幫助最多。

世情有時便是如此難遂人願。

數日之後,曲池坊。

新落成的紙作坊當中,薛白、杜有鄰、元載三人正邊走邊談。

“馬上就是冬至了,赴京備考的舉子越來越多。我們打算,在曲池坊提供宅院供寒門士子讀書。”

元載侃而談着,引着兩人往後方走去。

紙坊之後,便是一座刊印坊,有木匠們正抱着梨木,一刀一刀地雕刻着,用於印書。

雕版印刷是當世已有的工藝,只是暫時還沒大規模地盛行,想必隨着竹紙的推廣,也能更快地普及開來。

薛白倒是想試試活字印刷,但從成本與必要性上而言,眼下還不算太需要。比如他們如今在刊印的便是給貧寒士子備考看的集註,也就是前人對科舉經文的見解、註釋。

這是世家子弟之所以超越寒門的一大關鍵,那麼,當大量的集註書籍發到寒門舉子手上,他們將一點點縮小差距,有望在科場出頭,楊黨圖謀的就是這樣一股政治聲望。

但楊銛若是太過聰明,他就不會這麼做。以他的身份,很容易覺得沒必要冒大風險去贏這種未來的聲望,覺得薛白包藏禍心……依常理確實是這樣,畢竟人都不能預知後事。

好在楊銛不聰明,而元載野心勃勃,杜有鄰親近薛白,推動着楊黨走上這條瘋狂的道路。

“凡表態願爲我們效力的,這些集註都能發。”元載指着正在刊印的書籍,眼神頗有銳氣,又道:“還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足以讓一部分寒門士子文章更進一步,哪怕春闈不能登科,對我們的名聲卻很有利。”

薛白拿起一本印好的《禮句章句義進》翻了翻,道:“依我之意,這一科還是得讓三五個寒門舉子高中,方顯國舅的實力。”

元載道:“至多三個,科舉終究是操縱在哥奴手中。”

杜有鄰道:“楊釗既要任御史中丞,也該做些事了。”

“此事我們與國舅商量吧。”元載微微踟躇,對讓楊釗出力不太有把握,道:“此事上,還得與右相府達成默契才行。

“他能與我們達成默契?”杜有鄰頗爲懷疑,“那可是‘野無遺賢’的哥奴。”

元載道:“我考慮過,野無遺賢,哥奴顧忌的是寒門舉子呈上指斥時弊的策問、草野之士泄漏當時之機。而非他刻意要打壓寒門,他嫉賢妒能,更怕有才學、名望之士。

若能用孤寒士人取代世家子弟的名額,他當願意看到。”

杜有鄰皺眉道:“若要哥奴讓出幾個名額,我們又要給出什麼條件?”

“此事,讓楊釗先去試探如何?”元載向薛白問道。

薛白點點頭,權力場上化敵爲友不丟臉。

“可以,但不必急在一時,待國舅之後又在哪件事上觸動了哥奴的利益之時再談。”

“薛郎考慮得周到。”元載笑道,“可是已有了想提攜的士子?”

“高適,高三十五,元兄可聽說過。”

元載竟還真聽說過高適,有些爲難,沉吟片刻,問道:“引薦給丈人如何?”

“不急,先試試科場吧。”

“哈。”元載一聽便笑了,道:“那我與薛郎打個賭?

“不賭。”

“好吧,那薛郎打算如何幫高三十五中榜啊?”

薛白已有了大概的計劃,道:“首先,不能將他引見給王將軍。”

這般一句廢話,元載聽了卻是恍然大悟,撫掌道:“原來如此,好在你沒有與我打賭。

時至冬月,已有一部分鄉貢隨着地方押解的稅賦到了長安,青樓酒肆裡又多了文士聚會抨擊時事的聲音。

大雪沒有掩蓋長安的繁盛。

而在春闈之前,朝廷還有兩樁大事,一則滅了小勃律國的高仙芝將回京獻俘,二則在隴右戰功赫赫的哥舒翰、安思順也要回朝述職。

他們都是胡人,更是大唐的將軍,還是天寶六載最閃耀的幾顆將星。

薛白其實有些好奇,如今李林甫舉薦哥舒翰爲隴右節度使,那等哥舒翰回朝面對王忠嗣、李林甫之時會如何自處。

而他能爲高適指的上進之路也簡單,即結識哥舒翰。

科舉終究操縱於李林甫之手,那高適要中榜,必然需有李林甫的好感,而李林甫青睞之人當中,哥舒翰是最有可能賞識高適的。

據他所知,哥舒翰也該快回長安了。

這日,薛白帶着高適到青門酒肆飲酒,說是帶他認識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我也不知高兄是否已經識得,高兄好友之中,可有人是天寶三載及第,且在家族兄弟中排行二十七?”

“岑二十七?”高適當即便笑,“王大兄昌齡、杜子美與他亦是好友,開元末,王大兄便與我說過這位小友;天寶三載,我與太白、子美漫遊樑宋,便聽說他年紀輕輕中了進士,年少傑出,我當向他討教……”

“你二人必定會成爲知己。”薛白篤定道。

高適道:“王大兄、杜子美皆如此說。”

“薛郎!”

說話間,岑參已步入酒樓。

薛白擡手打了招呼,心想今日競能親自引見“高岑”相識,平平常常的場景,往後只怕是詩壇中的佳話,當讓他們留下詩作才行。

“薛郎難得邀我飲酒。”

“爲你引見一位知己,與你一樣都是對邊事十分了解.…..”

此時,酒樓中有一名正在獨飲的大漢聽得“邊事”二字,回過頭看了這三人一眼,輕笑着搖了搖頭,像是不屑於這些誇誇其談之輩。

這大漢是個西域人,四旬年紀,身材高大壯闊,高鼻深目,鬚髮捲曲,凶神惡煞。

他已喝飽了酒,招過小二,問道:“你家的美姬能嫖宿嗎?’

“小的這是酒樓,你若想要嫖宿,往平康坊循牆一曲去吧。”

這西域大漢也不囉嗦,丟下酒錢,自走進寒風,依舊敞着外袍,絲毫不怕冷。

他穿得不好不壞,腰間卻掛了個大大的荷包。

恰有街角的兩個無賴漢見了,當即便招呼六個同伴尾隨上去,待這大漢走進巷曲,八人當即前後圍堵上去,巷曲裡便響起了慘叫之聲。

“我的荷包..”

卻是這西域大漢在須臾間一人打倒了八人,隨手扯了他們的荷包,拍了拍爲首一人的臉,問道:“平康坊太遠,哪裡還能嫖宿?

這無賴頭子是個小年輕,名叫曹不正,此時眼珠一轉,便道:“我阿姐就可嫖宿,她生得可美。”

“好,帶我去你家。”

曹不正連連答應,心裡卻是打着歪主意。

他是有個阿姐,名爲曹不遮,長相平平,且性情極爲潑辣,其實她纔是他們這夥無賴真正的渠帥,想必將這惡漢帶回家中,阿姐必能用酒藥翻了他。

長安城暮鼓已響,夜幕降下,西域大漢隨着曹不正走進了開明坊的一間小宅中,果然有個女子正在院中飲酒,見了他也不怕,笑嘻嘻地逗弄他。

“哪來的雜胡,生得倒是壯,陪老孃喝酒,若灌醉了老孃,不收你嫖資。”

“好!”那西域大漢說灌就灌。”

永寧坊,哥舒翰宅,大堂。

身材高大到有些誇張的管崇嗣正坐在那,俯視着右相府的管家蒼璧。

蒼壁確有宰相府管事的氣勢,半點不怵這殺人不眨眼的大漢,眼觀鼻,鼻觀心。

他們都知道,今日是哥舒翰歸京,打算請他到自家主人處一晤。

王忠嗣顯然不該如此,但此事便可看出,他對隴右形勢、士卒情況的關心遠甚於對自身生死的關心。

但親兵部下都已到府邸,哥舒翰本人卻不見了。

管崇嗣、蒼璧知道哥舒翰是避着他們,堅持要等。沒想到這一等,竟是真等到了次日天明,等到了聖人下旨召見哥舒翰。

“哥舒將軍人呢?”

“不知道。”

直到中午,爲找哥舒翰忙得焦頭爛額的衆人才得到消息,這個剛立下大功的將軍因在開明坊強搶民女,天亮時被押到了長安縣衙。

156.第153章 妙法21.第21章 隴右老兵100.第100章 請帖239.第236章 背郭273.第269章 首陽晴曉第452章 長安亂第439章 無貴賤60.第60章 犧牲品40.第40章 補救91.第91章 野無遺賢99.第99章 得寶歌第562章 邦交第402章 妙法選官第2章 大禍臨門235.第232章 暗宅145.第142章 改變第7章 夜眺長安222.第219章 賜浴79.第79章 不虧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第459章 劫持270.第266章 發苗第497章 機會第395章 緩兵之計第436章 都在努力136.第133章 歲考第582章 斬草除根第366章 心意291.第285章 人才第498章 國運未竭第600章 瞞第431章 明堂第634章 驅動力129.第126章 自由22.第22章 置身事外317.晚半小時發第467章 共克時艱第562章 邦交第634章 驅動力101.第101章 接洽128.第125章 敵友第550章 除奸宦第483章 坦白局33.第33章 出價第496章 咸陽橋之戰第471章 郡王第407章 血口噴人第606章 一點小改變301.第295章 擔責277.第273章 禁歸第546章 印象第523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481章 迴歸第529章 老巢273.第269章 首陽晴曉166.第163章 謀職188.第185章 衣冠戶286.第281章 痿厥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第357章 入城第432章 選擇320.第312章 回門第458章 譁變121.第121章 舊事第360章 捷報第338章 遊藝使第442章 離間計第586章 謀定而後動124.第122章 道宮15.第15章 大理寺112.第112章 師門291.第285章 人才第583章 廟號第428章 盟主172.第169章 盛宴倒第607章 頑疾239.第236章 背郭279.第275章 長安尉第345章 本沒有路第10章 人脈第511章 讓位第411章 心急第498章 國運未竭第530章 燕京第469章 貴庶第612章 陽奉陰違第527章 義兄弟338.第330章 疑惑第529章 老巢334.第326章 假想296.第290章 師徒第420章 人如狗202.第199章 家人23.第23章 撿來第422章 恩人第426章 晉陽宮118.第118章 人情
156.第153章 妙法21.第21章 隴右老兵100.第100章 請帖239.第236章 背郭273.第269章 首陽晴曉第452章 長安亂第439章 無貴賤60.第60章 犧牲品40.第40章 補救91.第91章 野無遺賢99.第99章 得寶歌第562章 邦交第402章 妙法選官第2章 大禍臨門235.第232章 暗宅145.第142章 改變第7章 夜眺長安222.第219章 賜浴79.第79章 不虧336.第328章 最壞的打算第459章 劫持270.第266章 發苗第497章 機會第395章 緩兵之計第436章 都在努力136.第133章 歲考第582章 斬草除根第366章 心意291.第285章 人才第498章 國運未竭第600章 瞞第431章 明堂第634章 驅動力129.第126章 自由22.第22章 置身事外317.晚半小時發第467章 共克時艱第562章 邦交第634章 驅動力101.第101章 接洽128.第125章 敵友第550章 除奸宦第483章 坦白局33.第33章 出價第496章 咸陽橋之戰第471章 郡王第407章 血口噴人第606章 一點小改變301.第295章 擔責277.第273章 禁歸第546章 印象第523章 身在曹營心在漢第481章 迴歸第529章 老巢273.第269章 首陽晴曉166.第163章 謀職188.第185章 衣冠戶286.第281章 痿厥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第357章 入城第432章 選擇320.第312章 回門第458章 譁變121.第121章 舊事第360章 捷報第338章 遊藝使第442章 離間計第586章 謀定而後動124.第122章 道宮15.第15章 大理寺112.第112章 師門291.第285章 人才第583章 廟號第428章 盟主172.第169章 盛宴倒第607章 頑疾239.第236章 背郭279.第275章 長安尉第345章 本沒有路第10章 人脈第511章 讓位第411章 心急第498章 國運未竭第530章 燕京第469章 貴庶第612章 陽奉陰違第527章 義兄弟338.第330章 疑惑第529章 老巢334.第326章 假想296.第290章 師徒第420章 人如狗202.第199章 家人23.第23章 撿來第422章 恩人第426章 晉陽宮118.第118章 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