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第142章 改變

第142章 改變

東市曹門以西的小曲間有一排書鋪,其中一間名爲“澄心書鋪”,賣的除了書籍,還有紙。

馬車在鋪門前停下,薛白與杜媗走進書鋪。

卷軸裝的書籍擺在擱子中,另一側的櫃中擺着各式紙張,越往裡紙質越好,越白。

鋪中已無夥計,唯有一名老者正伏案寫着什麼,眉宇間有些愁態,聽得動靜擡起頭來,道:“客官可要買書?”

他的川蜀口音很重,說話時雙手籠在袖中,顯得有些拘謹。

薛白問道:“敢問東家可在?”

“鄙人姜澄,正是此間東家。”

“可有竹紙?”

姜澄一愣,暗道他們氣度華貴竟只買竹紙,引着他們到貨櫃前,道:“有,客官請看。”

薛白拾起一張竹紙摸了摸,確實是不如他平時所用的白藤紙,紙面淺黃,柔韌性差,紙質脆弱易碎。

“可有更適宜書寫的竹紙?”

姜澄搖了搖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鄙人是川蜀夾江人,說句誇口的話,長安城中就沒有比我更會造竹紙者,鄙店的竹紙尚能用來書寫,字不能密集,別處的竹紙卻是隻能用作紙錢。”

薛白問道:“可方便領我們看看你的作坊?”

姜澄這便明白過來,他們是打算來盤下他的鋪面。他卻是嘆息一聲,擡手,請他們往後院走去。

繞過照壁,中堂上擺着幾張桌案,上面都放着筆墨紙硯,該是用來抄書之地……薛白見了,心想此間沒有用雕版印刷術。

他知道如今有這個工藝,只是還不流行。

後院的製紙作坊遠比想像當中大,廡廊中擺着大量的原料,桑麻、褚皮,也有竹子。

薛白只對竹紙感興趣,但看了各種造紙材料卻發現自己根本就是個門外漢,與杜媗所說的“指出工藝進步的道路”確實是太誇口了。

但他知道竹紙是趨勢,因爲竹是生長得最快的原料。

那麼,至少能在造紙之事上少走彎路。

俯身,拾起一些半成品拿在手中摩挲着,他甚至還有了一個猜想,如今竹紙的工藝也許首先差在如何去除竹筋。

“姜先生爲何想賣掉此間鋪面?”

姜澄嘆息,指了指側邊處一個空置的棚屋,道:“那邊原本放的是藤皮,但如今藤料稀缺已難買到。且我得罪了人,失了向朝廷供應白藤紙的資格,這買賣恐是做不下去了。”

薛白點了點頭,問道:“怎不見造紙的工匠?”

“工匠多已被旁的作坊僱走,唯有三名造竹紙的同鄉,準備隨鄙人回夾江。”

“夾江可還有親友?”

姜澄苦笑着搖了搖頭,喃喃道:“十三歲到長安,至今已近四十年,故鄉豈還有親友?他們亦差不多,不過是長安待不下去了。”

薛白問道:“你們得罪了何人?”

姜澄擡頭瞥了薛白一眼,面露難色,唯恐說出來嚇到了這個小後生,耽誤了變賣鋪面之事。

薛白知他有顧慮,道:“你這鋪面我買下了,另問問那些竹紙匠人,可願留下爲我做事?”

姜澄十分驚訝,道:“可郎君還未看完……”

薛白的心思就不在這些生意上,無非是砸錢提高造紙工藝而已,擡手道:“到東市署立契吧。”

……

乾枯粗糲的手掌擡起,準備按在契書上。

姜澄忽感到有些失落。

他十歲時,他阿爺還在世。那時他頗有志氣,好讀書,苦於無紙練字,他遂學着家鄉人造竹紙,用的是嫩竹,還細心地把竹青都削掉,因此紙質勝於旁的竹紙,他小名洪兒,這紙被鄉人稱爲“洪兒紙”。

一轉眼四十年過去了,他好不容易成了長安城的書商,卻要在五旬高齡拋掉一切?

“這位郎君。”姜澄沒有按下手印,而是忽然問道:“伱可知鄙人得罪了誰?”

“誰?”

“京兆府戶曹、右相府女婿,元捴。他仗勢欺人,常年盤剝鄙人,郎君若買下這書鋪,亦可能遭他迫害,還請三思。”

說到這裡,姜澄的長鬚有些發抖,忍不住又看了一眼擺着一旁的一匣錢幣。若不多這句嘴,他或許已捧着它離開長安城這個是非之地了。

“我確實沒聽說過哥奴還有這麼一個女婿。”薛白在契書上用了印,將那一匣錢推了過去,“他沒資格碰我的產業,可否讓你的竹紙匠人留下替我做事?工錢好談。”

姜澄吃驚許久,腦中有許多想問的,末了,卻是問道:“郎君想造竹紙?”

“姜先生也有興趣?”

沒等到姜澄回答,薛白卻感到杜媗在他身後輕輕拉了拉,兩人遂到一旁低語。

杜媗低聲道:“事涉工藝,你若要用人,當將他們買爲家僕才妥當,由我來談如何?”

她平素看着溫柔,做事卻是有考量的。

至於買爲家僕,在當世大概相當於籤個入職保密合同。

薛白遂道:“由杜大東家安排便是。”

“不要叫杜大東家,多難聽。”

杜媗難得撒嬌,可見她心裡還是更願意薛白喚她“媗娘”的。

~~

“郎君身上好像有媗孃的氣味。”

次日,薛白才醒來,聽得青嵐在榻邊這般說了一句。

她還湊近了嗅了嗅。

“嗯。”薛白從容應道:“我昨日與她研究造紙了。”

他今日要到顏家拜訪,起得頗早。

準備出門時,他卻拿了一塊松香墨塊聞了聞,掛在身上。用墨香蓋掉身上的脂粉香,以免被老師聞出來。

穿過大街,進了顏宅,恰遇顏嫣正在庭院裡打太極拳,一見他便哼了一聲,停下動作。

“怎麼不練了?打擾到你了?”

“阿兄只教了我這幾招,就不見人了。”顏嫣道,“我只會一刀切兩半。”

“好吧,我教你練。”

薛白說着,打算將手裡的幾個卷軸找地方放下。

顏嫣反而先笑了起來,手一攤,道:“我要先看猴子。”

“那你拿着。”

忽然,顏真卿的聲音傳了過來。

“一天到晚就知道猴子。”

顏嫣嚇了一跳,抱着卷軸轉身就逃。

薛白則進堂見過老師。

……

“中秋御宴,你又鬧了好大一樁事啊。”顏真卿上下打量了薛白幾眼,語氣與往日有些不同,“你與虢國夫人既是清白的,以往怎不作解釋?”

這問題頗不好答,薛白想了想,應道:“並沒有什麼需要解釋的。”

顏真卿捧着茶杯飲了一口,淡淡道:“近來沒惹麻煩?”

“一直安分守己,若有麻煩,必會與老師通氣。”

“房公外放之前曾找過我。”顏真卿道:“當時他想見你一面。”

薛白果然是沒能完全瞞住顏真卿。

房琯被貶確實與他有關,顏真卿沒安排他們相見,顯然是出於迴護之心。否則只怕有更多人猜到他又在上躥下跳。

“學生確實是請了幾位朋友出手幫一幫鄭博士,房公被貶或與此事有關。”

“莫牽扯到如今那樁大案之中。”

“是,學生近來也厭倦了勾心鬥角的權力之爭,一直在鑽研造紙之術。”

這話聽得顏真卿無言以對,只好撫了撫須,道:“隨老夫去拜會兄長。”

“是。”薛白也早有意想要見一見顏杲卿。

~~

顏家在唐初就已遷居長安,祖宅在萬年縣的敦化坊。

馬車駛過坊門,顏嫣掀開簾往外看了一眼,道:“阿爺家就在那裡。”

她幼年就在這裡生活,對這一帶很是熟悉。

“十三郎回來了。”有顏家老僕笑喊着開門。

即使是顏真卿,回了本宅也只能被稱爲十三郎,一聽就是小輩後生。

“兄長可在?”

“今日真是難得在家,自回了長安,中秋節前一直在忙,每日都有應酬。”

前方有兩個年輕人快步趕來相迎,向顏真卿喚道:“十三叔來了,快快請進……三妹可算來了,阿孃每日都念叨你。”

看得出來,顏嫣在顏家頗爲得寵,一路上都有人看到她就揮手相喚。

還沒到第二進院,顏杲卿與其妻崔氏也迎了出來。

“三娘!”崔氏匆匆上前抱住顏嫣,仔細端詳着這小女兒,喃喃道:“能康健些就好,阿孃總擔心你。”

“阿孃我沒事了,阿兄找了名醫給我看病。”

“好好好。”

崔氏看向薛白,滿臉欣慰,當即讓家人前來見禮……

顏杲卿時年已五十五歲,氣質與顏真卿頗相像,只是皮膚更黑、更糙,身材壯實些,想必是在北方多年,有了武將氣質。

算上顏嫣,他有三個女兒,另有三個兒子,次子夭折,長子顏泉明、三子顏季明。再加上女婿、兒媳、孫子、外孫、妾室,一家也有三十餘口人。

見了禮,婦人孩子被帶到後院,堂上只留下顏真卿師徒與顏杲卿父子說話。

“自回了長安城,常聽人提起薛郎,今日一見,果然一表人才。”

“伯父過譽了。”薛白道:“我亦久仰伯父大名。”

顏杲卿擺了擺手,和藹笑道:“不過是河北一判官,有何大名?”

他看薛白時總帶着打量之色,神態又有種莫名的親切,問道:“我這十三弟素來高傲,如何肯收你爲徒啊?”

這句話便看出來,他比顏真卿要熱情、直爽些。

薛白笑應道:“因我死皮賴臉,老師無可奈何,只好捏着鼻子認下。”

“哈哈。”

站在顏杲卿身後的顏季明忍不住笑了出來。

顏季明大概二十出頭的年紀,依在族中排行被稱爲“顏十二郎”,許是常隨父管理河北營田,臉曬得黝黑,牙卻很白,笑起來頗顯單純。

薛白見了,點頭示意,心裡覺得自己與這個年輕人能成爲好朋友。

顏季明反而似在觀察審視他,轉頭很小聲地對顏泉明道了一句,“爲人倒也有趣。”

衆人說笑幾句,至此還是親友寒暄的氣氛。

薛白忽問道:“伯父對長安城近來的兩樁案子如何看?”

顏杲卿有些訝異。

顏真卿帶着些喟嘆語氣道:“我這個學生在朝中人脈頗廣,兄長可與他商議大事。”

“年少有爲啊。”顏杲卿反問道:“薛郎如何看?”

薛白早已有了準備,環顧了堂中衆人一眼,給了個坦率的回答,道:“依我看,安祿山確有狼子野心。”

顏家衆人並不驚訝。

這些年朝廷除罪的逆臣多了,“狼子野心”早成了可以隨意亂扣的罪名,且早有人這般評價過安祿山。

顏真卿只是看了顏杲卿一眼,問道:“兄長這些年在安祿山麾下,如何看此事?”

顏杲卿卻是沉吟着,緩緩道:“安祿山治理河北,頗有辦法。”

薛白不曾想聽到的會是這樣一個回答,道:“願聞其詳。”

“河北局勢複雜,有望族、重稅、邊事、胡化,尋常人確實難以鎮守治理。且只說這胡化,自漢末以來,已有部分匈奴、鮮卑逐漸在中原定居;大唐滅東突厥,大量突厥人即安置在河北;加之契丹、粟特、奚人等部族內附。數百年間,河北已爲胡漢雜居之地。胡人以部族遷徙,有土地、人口、兵馬,若非通曉胡事之官員,根本治理不了……”

顏杲卿是切身瞭解河北情況之人,難得說了一些朝臣們所不瞭解之事。

“相比於歷任節度使,安祿山至少有三點好,更瞭解胡俗,能安撫河北胡人;其幕下能招攬人才,安撫平民;且他擅長造軍功,不必徵繳大量軍費就能造出大勝……”

安祿山打仗確實更有胡人的風格,他喜歡劫掠邊境的弱小部落,向朝廷報功獻俘,今年就又獻了八千男女在觀鳳樓下。

他還喜歡誘殺,經常邀請部落首領赴宴,先掘一坑,在酒水裡下藥,待這些首領昏醉,斬首埋之。據說已前後數次這般做,誘殺了契丹人上千。

薛白不明白是契丹部落首領們太容易上當,還是安祿山太過狡猾,卻已明白這個能讓聖人、河北士民皆滿意的節度使確有其獨到之處。

雖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卻是個能耍花招替河北人應付朝廷欺負的人。

“如此說來,安祿山若無狼子野心,倒是一個十分不錯的地方軍政大員?”

“河北稅重且不太平,民生艱苦,換了安祿山未必好,尋常人鎮不住局勢,很可能會更糟。”顏杲卿嘆息道,“朝中總有人疑他,可諸多河北官員暫時都還未看出他有異心。”

如今只是天寶六載,薛白也不能一口咬定安祿山要造反,爲時過早。

今日這場會面,重要的反而不再是他提醒顏杲卿防備,而是他該從這個河北官員口中多瞭解問題所在。

整個崤山以東都在被迫爲大唐盛世輸血,如今反而是安祿山在緩和局面。

“……”

“伯父想必還會在長安待上一兩個月?我可否常來討教?”

“薛郎能常來最好,我兩個兒子都是庸才,該與你多往來。”

傍晚,薛白隨顏真卿告辭,心情卻稍沉重了些。

他一直都明白,若要阻止安史之亂,不是除掉安祿山就行的。但今日這場長談,讓他意識到若要解決根本問題,恐怕要有數十年之功。

平邊事、薄賦稅、興文教、促融合,都是要非常有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一點點慢慢做。

偏李隆基是這種驕固自滿的態度。

換言之,即使他能靠着一些權謀、勾心鬥角的技巧弄死了安祿山,也無太大作用,恐怕還要激化矛盾,而他還沒有準備好。

~~

這日之後,薛白似乎真的遠離了朝堂的勾心鬥角,除了沉澱自己之外,常做的就是到造紙坊與姜澄一起研究竹紙的工藝。

在諸多嘗試都失敗之後,他依舊認定要造竹紙,並在漚煮竹料的過程中試着往裡加料,好把竹質漚軟,更有韌性。

鹽、糖、麪粉,甚至是尿都試過之後,姜澄往裡加了石灰,終於是使竹紙的質地有了顯著地提升。

這一小小的改變,讓薛白對未來感到心安了些。

哪怕只是安慰自己,他看到了往後能引導輿情、漢化胡人、改變寒門與平民子弟處境的一點希望。

他雖然還沒入仕,但其實要做有用的事,未必需要入仕。

“哇。”

當一張新的竹紙被攤開,青嵐讚歎了一聲,轉頭看着薛白的表情,不由問道:“郎君,你近來沉迷造紙呢。”

“有何不妥?”

“郎君好像沒以前上進了?”

“不。”薛白道:“我更上進了……”

抱歉抱歉,今天發得更晚了,因爲過渡章要構思,還涉及到工藝,得查資料~~今天也有9千多字~~求月票,求月票~~

(本章完)

第623章 鐵石心腸第553章 執政340.第332章 魚目混珠99.第99章 得寶歌第529章 老巢第593章 決心第404章 雁門老將行第384章 畫師第487章 上進心330.第322章 舊時事第555章 克勤克儉69.第69章 案發217.第214章 長生殿第460章 寶雞第441章 都不團結第8章 歸途328.第320章 軍器282.第278章 脈絡83.第83章 策論263.第261章 揮鋤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84.第84章 骨牌第621章 隱退與出山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第536章 軍屯第622章 秀民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224.第221章 仙官第380章 皆在一念之間第562章 邦交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第385章 亡羊補牢第8章 歸途第614章 稅第394章 北風行第598章 心結第457章 思長安第442章 離間計162.第159章 切割265.第263章 審判110.第110章 新搭子145.第142章 改變177.第174章 開春第559章 最有資格第613章 一波又起第622章 秀民第444章 內應316.第309章 迎賓305.第299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389章 一條船上的人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82.第82章 自立門戶第567章 內鬥第461章 餘燼第382章 同宗第499章 黃臺瓜辭156.第153章 妙法50.第50章 坐實第408章 非戰之罪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275.第271章 不歸第446章 豬龍第512章 眷留皇位第420章 人如狗第570章 融洽199.第196章 賜婚第465章 大局213.第210章 昭應尉第115章 匠師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310.第304章 右相府第470章 立威30.第30章 勢力網128.第125章 敵友第593章 決心第519章 定計第408章 非戰之罪229.第226章 縣尉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第560章 問題出現就解決第635章 滿唐華彩第411章 心急55.第55章 落地生根166.第163章 謀職第371章 瘦死的駱駝280.第276章 跋扈201.第198章 發報人274.第270章 歸不歸第584章 進犯第597章 扼殺強藩第486章 幸蜀第476章 騙子第584章 進犯第525章 戰河陽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第610章 求情第11章 無賴265.第263章 審判
第623章 鐵石心腸第553章 執政340.第332章 魚目混珠99.第99章 得寶歌第529章 老巢第593章 決心第404章 雁門老將行第384章 畫師第487章 上進心330.第322章 舊時事第555章 克勤克儉69.第69章 案發217.第214章 長生殿第460章 寶雞第441章 都不團結第8章 歸途328.第320章 軍器282.第278章 脈絡83.第83章 策論263.第261章 揮鋤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84.第84章 骨牌第621章 隱退與出山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第536章 軍屯第622章 秀民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224.第221章 仙官第380章 皆在一念之間第562章 邦交267.第265章 一縣之主第385章 亡羊補牢第8章 歸途第614章 稅第394章 北風行第598章 心結第457章 思長安第442章 離間計162.第159章 切割265.第263章 審判110.第110章 新搭子145.第142章 改變177.第174章 開春第559章 最有資格第613章 一波又起第622章 秀民第444章 內應316.第309章 迎賓305.第299章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第389章 一條船上的人第484章 上進的夥伴82.第82章 自立門戶第567章 內鬥第461章 餘燼第382章 同宗第499章 黃臺瓜辭156.第153章 妙法50.第50章 坐實第408章 非戰之罪160.第157章 君自抉擇275.第271章 不歸第446章 豬龍第512章 眷留皇位第420章 人如狗第570章 融洽199.第196章 賜婚第465章 大局213.第210章 昭應尉第115章 匠師219.第216章 掩蓋的真相310.第304章 右相府第470章 立威30.第30章 勢力網128.第125章 敵友第593章 決心第519章 定計第408章 非戰之罪229.第226章 縣尉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第560章 問題出現就解決第635章 滿唐華彩第411章 心急55.第55章 落地生根166.第163章 謀職第371章 瘦死的駱駝280.第276章 跋扈201.第198章 發報人274.第270章 歸不歸第584章 進犯第597章 扼殺強藩第486章 幸蜀第476章 騙子第584章 進犯第525章 戰河陽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第610章 求情第11章 無賴265.第263章 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