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爺有請。”
“請進。”程衡把人迎了進來,旋即問起來人是何府何處,又是受哪位官員所託。
這已經不是程衡和管殷安頓下來後第一次有官員差人來請。
從一開始的應付不暇,到如今不說是信手拈來,也已經有了一套自己處理的來的流程。
來請的多是官員府裡的門生,亦或者是家裡能管上些事的家丁——雖說程衡如今一無官職,二無政績,卻絲毫不能慢待。
話說的好聽些,程衡解百姓倒懸,要舊事沉冤昭雪,這當中未必沒有新上任這羣官員的親屬。
說難聽的,那就是諸位的烏紗帽下,頗有幾分是程衡的功勞。而程衡在京城裡的人脈,也絕非是尋常人比得了的!
管殷倒給來人的茶,來人不敢喝,也不好不喝,微抿一口,笑着朝管殷一個勁的點頭。
“不知是哪位大人……”
說了三兩句,程衡也明白了:今天要見自己的這位,剛巧頂替了劉老爺劉青顯當年的位置。
如今請自己過去,既是禮貌客套,也是怕自己犯了忌諱,將來落得個和劉青顯一樣的下場。
可自己又懂什麼忌諱不忌諱呢?程衡在心裡冷笑一聲——這些官員一個比一個會做人,就是不知道對待尋常百姓的時候,還做不做人!
“既然如此,擇日不如撞日,若是王大人今日有空,我這便去拜會。”程衡懶得拖,拖一日就要惦念一日,“只是這匆忙之際,難以備上一份厚禮。”
“還請指點一二。”
來人自然不敢指點新科探花郎,只說自家老爺是勞煩程衡去小坐片刻,若是勞煩探花郎專程去備禮,豈不本末倒置?
程衡也更多是禮數上的客氣。一無官職,二無手藝,能夠開銷就已然不錯,倒不如管殷做先生掙來的錢多。
這一趟,來來去去,程衡並未多留,倒是聽說了不少京城傳來的故事,說與管殷聽。
“人人都說狀元郎癡情,恐怕就是公主有意,狀元郎都要守身如玉……管殷,你說這世上還真有這般癡情的人不成?”
進了一次京,又眼見着一條生命在自己眼前逝去,程衡當然不可能再覺得這張殊文有多麼單純。
“管殷,我太想回去了。”
旁人穿越,等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想的都是如何登高御極。
這種人,要麼是穿越來之前過的不如意,要麼是好巧不巧,穿越到了自己“意難平”的時代。
可程衡不一樣,教人向善的舞臺纔是他能遊刃有餘的地方,這個吃人的官場——程衡避之不及!
管殷呢?
這裡的教書先生和學生之間是自己渴望的尊師重道,可管殷自己的身份卻永遠只能停留在“心照不宣”。
作爲長大在新世紀,成長在新時代的女教師,在這裡,管殷有太多想講不能講,想做不能做的自己。
“設立女學”、“平等觀念”、“新思想”……並不是小說裡說說就能做到的。
這並不是管殷犧牲自己就能做到的。
更何況,原身那些身邊人、程家夫婦、好不容易成爲自己的“凌霄”、尋姑母找一隅偏安的劉姣安,他們又應該爲了管殷不合時宜都想法無畏犧牲麼?
程衡忽然笑了,不知是想到了什麼。直到管殷帶着不解的目光投過去,前者才終於開口:“如果能穿越回去,這些記憶說給別人聽,恐怕都會說我們是最窩囊的穿越者吧?”
沒有系統,沒有金手指,甚至沒有原身的記憶。
隨着時間的推移,還能讓二人知道自己不屬於這裡的,就只有對方的存在和腦海裡終究會變得遙遠而模糊的回憶。
唯一不變的,是遠處的青山,近處的人情。
兩個人靜下來能做的,只剩下不斷的告訴對方——總有一天,我們會回去。
“等我進京的時候,我帶上凌霄一同去。”程衡的話終於回到正題,“到那時,她終歸不會捱了張殊文的欺負。”
就你,也能鬥得過張殊文?管殷把一整句話都藏在了心裡,沒有說出來刺激程衡。
另一邊,張殊文又遞了信。照例是夾帶着自己的俸祿,供給凌霄平日裡的花銷。
“我聽聞程家夫婦近來照顧着你,等你我成婚,你我安妥下來,他們若是願意便一同進京來,我給他們尋一處小院,找幾個奴僕。”
“他們若是不願,我也會給他們備上一份禮金,權當做這些時日照顧你的謝禮。”
信從頭到尾都沒有將程家夫婦當成自己的丈人、丈母。
“你要知道,他二人知道你是將來的狀元夫人,恐怕必有巴結之意,若是總以你父母自居,往後到了京城,也更要人笑話。”
“笑話?”凌霄隔着半掩的屋門,看向對面程家夫婦居住的房間,凌霄輕嘆了口氣。
程家夫婦收了自己這個義女,一個從教坊裡出來的義女,尚且沒有覺得是個笑話,也不怕旁人笑話……自己又有什麼資格讓他們成爲旁人口中的“笑話”?
凌霄早便知道張殊文不喜歡程家夫婦,哪怕二人有程勉那個爲民殉職的兒子,張殊文依舊是瞧不起兩個人。
可……張殊文這個“書香世家”,不也養出來一個去教坊尋歡作樂的後人麼?
提筆,凌霄憤憤的想要寫些什麼,告訴張殊文不該這般看程家夫婦。
“兒啊,你同他好好的,他若是良人,你往後便比生活在這裡好了不知多少。”
“他若不是良人,你再來尋我們……”
程家夫婦早就在張殊文的一封封信裡感受到了張殊文對待自己二人的態度。
“我們便不隨你進京了,守了半輩子這院子我們也捨不得。”
凌霄怎麼能不知道二人的心思?在教坊的時候,凌霄最擅長的便是察言觀色。 ¸t tkan¸c○
小時候不懂事,脾氣硬起來,便沒看懂教坊媽媽的心意。如今到了程家父母這裡,凌霄卻能看的分明。
哪裡是捨不得這間院子?分明是怕自己在一雙父母和張殊文間不好做。
還記得時是恩情,轉過頭去,凌霄就成了礙眼的“高攀”,程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存在影響了凌霄的幸福。
千言萬語,凌霄落在紙上的字卻只有寥寥數筆。
一個“好”字背後,從一開始的雀躍與期盼,變成了如今無盡的心酸和欲言又止……
好?
張殊文有那麼好麼?
良人?
張殊文當真算得上自己的良人麼?
眼前的桌子上擺着那幾錠銀子。凌霄捫心自問,當初給張殊文準備的盤纏絕比不了這段時間後者花給自己的。
皺着眉,把面前寫好的信整整齊齊的迭起來,交給了還在外面等着把信送回去的人。再回過頭來的凌霄想要開口,遙遙的問一聲天,卻覺得哽咽。
暮去朝來,星月輪轉,又是一個月。
凌霄照例收到了信,程衡何時迴轉京城卻依舊沒有消息。
私塾外也還是書聲琅琅。
“凌霄,吾妻。那日的話是我的過錯。原本我只想着你莫要受人矇蔽,又想起這段時日裡你總同我說程家夫婦真心待你。”
“你若願意,往後將程家夫婦接來京城,我當以父母事之。”
“凌霄,吾妻。許多事你心中如何想,便與我寫在信上。不過也好,我在老師那裡聽說了消息,不日我那同科程兄就要受召進京,那時你若隨他一道而來,我倒也能放心。”
“京城這邊,又有有心人要我另娶,可我念與凌霄你的恩情,幾番拒絕……原想安頓好再迎你進京,如今看看倒應當將日程提上前來,只免得夜長夢多。”
“凌霄,吾妻,銀兩俱已奉上,你萬要珍重。”
一番透入肺腑之言,感動得凌霄連一行熱淚潑灑在桌面都未曾察覺。
輕一撫紙,被淚水濡溼的紙碎成幾片,凌霄到這時才知道調整自己的情緒,擡起手沾幹了淚水,思來想去,倒不知如何落筆。
終於趁着紙幹下來前,拼拼湊湊,把原本的宣紙湊得完整。凌霄又開始心疼起那雋秀的墨字被暈染開來,已經糊的不成樣子……
“張郎……”
凌霄恨不得明日就是程衡赴任的日子,自己跟着進京,再把程家父母接進京城去——到時候一家團圓,怎麼算不得是天底下第一的美事?
放下筆,凌霄盯着屋裡面的陳設出神,計劃着有什麼可以帶進京城的,又有什麼可以留下……
將行囊已經收拾了大半,凌霄終於想起那封自己還沒有回過的信。重新走回到書案前,提起因爲墨水乾涸已經粘黏在一起的毛筆,湊到筆洗裡涮了涮。
再提筆,凌霄又不知道自己能說些什麼了。
張殊文從自己的短短一行的字句裡看出了自己的心情,怎麼不算細膩?這樣的男子,嫁過去,父母也該能夠放心了罷?
“兒啊,怎麼了?”
程母出門看見了送信的人,卻久久不見凌霄這邊有動靜,擔心那信中有什麼話語傷害到了女兒,不免來至凌霄屋中。
“兒啊,莫不是那狀元郎……”
“娘,殊文說要娘和爹爹隨女兒一起進京呢。”凌霄臉上忽得綻開了笑容,一雙還帶着晶瑩的眼眸看向正皺着眉頭的程母。
“娘,往後我們兩個人安穩了,殊文說要把娘和爹當做他的親生父母看待……娘,你和爹隨我一起進京罷!”
誰都知道,這故鄉對於程家父母來說,算得上是一處傷心地。凌霄希望能帶二人進京的緣故,一是有心侍奉二老,二來也是想讓程家父母有個理由能夠徹底離開這片故土。
如今張殊文主動提出來了,凌霄怎麼能不歡喜?
“兒啊,娘同你爹年事已高,經不起這般折騰了。”
“你若是惦記我們,便常回來看望……”
程母沒有說,如果二人隨着凌霄跟去了京城,那麼一切就都是張殊文說了算。
在人屋檐下,哪有不低頭?上月凌霄回信時的模樣本就被程母看在眼裡,只是女兒有心藏起來,程母便權當做沒看見——在心裡在心裡卻是心疼女兒這樣卑微的模樣。
“兒啊,這徽州是你的家,這黃山腳底下有你娘和你爹爹,也有你的故友。”
程母說的隱晦,凌霄或許是聽懂了,又或許沒有:“娘,殊文會好好待你們的。”
“殊文是個……”孝順?負責任?還是什麼?除了未曾忘記同自己的這段情分,凌霄忽然發現自己竟不知如何去定義張殊文。
“殊文是個好人,知恩圖報。”
“傻女兒,他即便是知恩圖報,知的也是你的恩,圖的也是你的報,與我們兩個老東西又有什麼關係?”黃土與蒼天之間做了這麼多年尋常人,程父既沒有了當年的望子成龍,也少了許多書卷氣。
張口閉口,只剩下一句:話糙理不糙。
“你自去和他過你們的日子,休要管我們兩個老東西……沒有你在的時候,我們兩個照樣能夠活着。”
“至於什麼京城的好條件,我們兩個害死了一個兒子,便不能再拖垮一個女兒,沒有那個福分,我們又何苦去添那個亂?”
程家父母這是擺明了不會進京了,凌霄張口又想勸,卻也知道兩夫婦的脾氣,自覺說不過……
可算是把程父哄走了,程母留下來,坐在凌霄對面與人談心:“兒啊,不是爹孃不願意陪着你,只是去了京城,爹孃恐怕有許多不習慣的。”
“在這田裡種了這麼多年的茶,栽花種菜,若是讓我們去管管狀元郎家的花園還差不多……那狀元郎家丈人、丈母,可不是我們會做的。”
“娘,這狀元夫人我做得,這狀元郎家的丈人、丈母,娘同爹又怎麼做不得?”從小不得關愛,教坊媽媽又不會表達自己的關心,凌霄自然捨不得程家父母。
“兒啊……你可以常寫信回來。”
這靠落魄時恩情維繫的關係又能持續多久?程母不想把這一層說給凌霄聽,於是寧願留在這裡,如果真的有朝一日恩情耗完了,凌霄也不用重新回到教坊去……
只是千算萬算,程母終究不是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