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御賜武器】

王陽明已經搬家了,自己租了一個院子,從李東陽家裡搬出來住。

跟王淵差不多大的王祥,成爲王陽明的管家,另買了一個婆子燒火煮飯,買了一個侍女端茶倒水。

至於宋靈兒,名義上是王陽明的學生,其實差不多當女兒來養。

王陽明自小體弱多病,年輕時還服汞治療肺疾,膝下一直無子無女。前幾年,妻子好不容易懷上,卻因爲王陽明下獄,憂慮過度而難產,大夫說今後怕是再難懷孕。

若非宋靈兒是土司之女,估計王陽明直接收她做養女了。

“王淵,這個好吃,你快嚐嚐。”宋靈兒端來一盤蜜餞。

王淵笑問:“你自己醃的?”

宋靈兒說:“我哪有那本事,在店裡買的。”

王淵就着茶水吃着蜜餞,問道:“那你都學了什麼本事?”

宋靈兒說:“之前在學《孫子兵法》和《將苑》,還有一些宋代的陣圖。現在可頭疼了,先生每天教我《九章算術》,說什麼爲將爲帥必須懂計算之法。”

“《九章算術》也不難嘛。”王淵笑道。

“還不難?學得我腦殼疼,”宋靈兒捂着額頭說,“先生說算經十書,我必須學會五本,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將領。”

“等我這次打仗回來,教你一種更簡單的算法。”王淵又吃了顆蜜餞。

王陽明突然走進來,王淵和宋靈兒立即起身問候。

“坐吧,”王陽明笑道,“今天御史們的奏章,聽說十本里面,至少有八本反對你當巡按御史。”

王淵無奈道:“我又成靶子了唄。”

王陽明說道:“確實違制。”

主要是巡按御史官兒不大,跟縣令一個品級,但權力卻大到沒邊。因此,歷代都逐漸加大對巡按御史的限制,比如規定年齡、規定新科進士不得充任等等。

但這都是扯淡,文官們帶頭違反。

比如貴州苗部叛亂,歷史上的平叛主導者是誰?

一個是總督魏英,一個是巡按御史徐文華。

徐文華是四川人,正德三年進士,楊慎也是那年參加第一次會試。兩人關係好得穿同一條褲子,後來的嘉靖朝大禮議,徐文華甚至協助楊慎帶領百官哭門。

再過一個月,不滿三十歲的徐文華,就將被任命爲巡按御史前往貴州。

而且這個任命,此時已經確定下來,只不過還沒正式發文件而已。楊廷和爲啥不敢當面阻止王淵擔任巡按御史?因爲他已經帶頭破壞了規則。

言官們現在上疏反對,許多也不敢拿年齡說事兒,只逮着王淵今科進士的身份不放。

王淵對此頗爲不屑:“又不是我主動請官的,隨他們怎麼說,反正陛下是鐵了心的。”

“陛下對你期望頗高啊,否則沒必要讓你做巡按。”王陽明感慨道。

朱厚照應該是對前線官兵太過失望,包括太監谷大用在內。谷公公此次總督軍務,所有京營都歸他指揮,結果打了好幾個月,反賊居然跑來京畿會師。

王淵臨時獲得的七品職務,相當於給谷大用做副手,擁有插手兩府兩州軍政的權利。除了谷大用之外,其他平叛軍官和當地文官,都必須認真聽取王淵的建議。

七品以下文武官職,若被王淵發現作奸犯科,耽誤了平叛事宜,王淵可以直接先砍了再說。

當然,朱厚照也可以安排王淵做兵憲官,整飭北直隸兵備道。但兵備副使是正四品、兵備僉事是正五品,王淵同樣沒資格爬那麼高,兵備僉事以下的道官又沒啥鳥用,那二百騎兵容易被谷大用呼來喝去。

反正都是逾制,還不如讓王淵當巡按御史,自由指揮那二百騎兵——谷大用知道二百騎兵是皇帝的寶貝,肯定不敢輕易使用。甚至有可能叛亂結束,那些騎兵都只在旁邊圍觀,頂多打勝仗時派上去掃尾撈功。這就違背皇帝的初衷了。

王淵說道:“這次學生前來拜訪,是想向先生求教一些建議。”

王陽明笑道:“我不知道詳細軍情,哪敢胡亂建議。但從已知的軍報來看,亂軍的戰力並不強悍,真正棘手的是騎兵衆多,稍微敗績就遠遁千里,讓平亂官軍疲於奔命。”

“該如何防止亂軍逃竄?”王淵問道。

“不知。”王陽明說。

王淵有些失望,但又覺很正常,畢竟沒有掌握詳細軍情,很難做出實質性判斷。

王陽明又說:“且不提廟算,真正打起仗來,最重要的是攻心。人心變化莫測,軍心同樣如此。掌控己之軍心,摧垮彼之軍心,則無往而不勝。你現在當務之急,是要牢牢控制那二百騎兵,做到如臂使指。否則別說打勝仗,關鍵時刻他們不聽號令才糟糕。”

“這個我曉得。”王淵點頭道。

“那就去吧,”王陽明告誡道,“從今日起,你需與二百騎兵同吃同寢,否則他們可很難收心呢。畢竟他們長期駐留豹房,皆爲陛下身邊親信,早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驕兵。”

王淵笑道:“我不怕他們是驕兵,就怕他們是窩囊廢。”

京營這次跟亂軍打仗很扯淡,明明打得亂軍抱頭鼠竄。

結果呢,打了勝仗的京營官兵,每每表現出畏敵情緒;各種吃敗仗的亂軍反賊,反而越敗越氣焰囂張,因爲死的都是裹挾丁壯,真正的亂兵騎兵傷亡很小。

王淵這次的任務,就是消滅亂軍騎兵。

亂軍步兵是殺不完的,這些賊頭子逃竄之後,隨便席捲幾個州縣,又能輕鬆裹挾數萬人。

臨陣抱佛腳,王陽明又傳授弟子幾張騎兵陣圖和騎兵戰術。

都是些最基礎的東西,王淵只需要大致瞭解即可,免得太外行了被那二百騎兵輕視。

回到宿舍,王淵還在熟悉騎兵戰法,朱厚照又派人來了。

一個太監滿臉微笑,傳旨道:“王翰林,皇爺讓我告訴你,誰的命令都不用管。只需盯着那些賊首,盯着亂軍的馬隊,就算不把劉六、劉七、楊虎的腦袋砍來,至少也要弄幾顆什麼齊彥明、朱千戶的首級。”

“臣領旨。”王淵行禮道。

太監側身讓出位置,一個皇宮侍衛上前,將一杆馬槊交給王淵:“王翰林,這是陛下賞賜的,望你能夠馬到成功。”

“謝陛下!”王淵抄起馬槊。

兩位皇差說完便走,王淵也懶得打點銀子。畢竟他是貧寒士子出身,如今還在住集體宿舍,太監和侍衛能夠理解他的境況。

馬槊這玩意兒,早就被淘汰了,現在主要用於禮儀場合。

沒辦法,造價太高,耗時太長,製作成功率太低,不是土豪根本用不起。

王淵以前沒接觸過馬槊,騎馬在院子裡揮舞一陣,發現還挺好用的,絕對是戰場上的殺人利器。

翌日,王淵前方豹房,正式接管那二百個三千營騎兵。

204【貴州來人】366【一代英主窩囊死】269【火器發威】142【李三郎進京】539【誰比誰先死】149【會哭的孩子有奶喝】658【林富的亂國之謀】696【政治交易】379【又是陽謀】333【開膛驗屍】368【氣人皇帝】469【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如陪皇帝釣魚】009【要留清白在人間】697【六百大軍出征!】616【火燒孔廟】598【山東藩王】325【後宮干政】008【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030【一刻鐘交卷】310【吃人不吐骨頭】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637【加速改革】252【風雪前進】145【軍官團訓練與蹴鞠】592【打開天窗】589【漂亮的老虔婆】351【王二出征】561【迂迴】627【鄉紳幫着搞人口普查】489【武科大比】378【喜峰口】257【搶他孃的】521【火車與鐵路】314【自投羅網】186【皇帝作死啦】427【太監和新鮮事】371【王淵入閣?】309【嚇退衆官】233【慫秀才】661【歐洲颳起中國風】189【王門心學之物理學派】362【勝敗一念間】249【只能滅國了】305【報喜】322【天朝上國】504【就硬衝】598【山東藩王】536【光陰似箭】410【首戰告捷與日本銅之戰】271【執敵酋問罪於君前】314【自投羅網】474【哇,金子!】492【王尚書】743【比誰投降快】106【上巳踏青】270【戲耍獵物】488【俞大猷】674【東歸紀聞】300【強拆隊】446【背叛】147【豹房蹴鞠總教練】338【天朝上國】495【言官盛宴】616【火燒孔廟】248【抵達甘州】574【就怕皇帝太有心】173【正德的政治智慧】232【王剃頭】239【昏官?好官?】319【錢塘觀潮】133【受命回京】(爲盟主“歐天明”加更)612【兩教合流】210【帶皇帝逛窯子】605【王孔聯姻如何?】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269【楊廷和回京】048【王氏土司】200【徽商求見】657【四面捅刀】015【慷慨仗義宋無涯】637【加速改革】357【老手與菜鳥】697【六百大軍出征!】292【天津之行】770【血腥與擴張】507【各有活法】421【密議】743【比誰投降快】415【克復馬六甲王城】254【兵臨哈密】767【真正的天朝盛世】293【杭州】773【阿富汗和阿薩姆歸附】165【更行更遠還生】580【退路】757【王子,時代變了】046【下山回城】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740【戚繼光投軍】
204【貴州來人】366【一代英主窩囊死】269【火器發威】142【李三郎進京】539【誰比誰先死】149【會哭的孩子有奶喝】658【林富的亂國之謀】696【政治交易】379【又是陽謀】333【開膛驗屍】368【氣人皇帝】469【機關算盡太聰明,不如陪皇帝釣魚】009【要留清白在人間】697【六百大軍出征!】616【火燒孔廟】598【山東藩王】325【後宮干政】008【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030【一刻鐘交卷】310【吃人不吐骨頭】463【一把斧頭換十塊狗頭金】637【加速改革】252【風雪前進】145【軍官團訓練與蹴鞠】592【打開天窗】589【漂亮的老虔婆】351【王二出征】561【迂迴】627【鄉紳幫着搞人口普查】489【武科大比】378【喜峰口】257【搶他孃的】521【火車與鐵路】314【自投羅網】186【皇帝作死啦】427【太監和新鮮事】371【王淵入閣?】309【嚇退衆官】233【慫秀才】661【歐洲颳起中國風】189【王門心學之物理學派】362【勝敗一念間】249【只能滅國了】305【報喜】322【天朝上國】504【就硬衝】598【山東藩王】536【光陰似箭】410【首戰告捷與日本銅之戰】271【執敵酋問罪於君前】314【自投羅網】474【哇,金子!】492【王尚書】743【比誰投降快】106【上巳踏青】270【戲耍獵物】488【俞大猷】674【東歸紀聞】300【強拆隊】446【背叛】147【豹房蹴鞠總教練】338【天朝上國】495【言官盛宴】616【火燒孔廟】248【抵達甘州】574【就怕皇帝太有心】173【正德的政治智慧】232【王剃頭】239【昏官?好官?】319【錢塘觀潮】133【受命回京】(爲盟主“歐天明”加更)612【兩教合流】210【帶皇帝逛窯子】605【王孔聯姻如何?】213【經筵大會和奇葩修撰】269【楊廷和回京】048【王氏土司】200【徽商求見】657【四面捅刀】015【慷慨仗義宋無涯】637【加速改革】357【老手與菜鳥】697【六百大軍出征!】292【天津之行】770【血腥與擴張】507【各有活法】421【密議】743【比誰投降快】415【克復馬六甲王城】254【兵臨哈密】767【真正的天朝盛世】293【杭州】773【阿富汗和阿薩姆歸附】165【更行更遠還生】580【退路】757【王子,時代變了】046【下山回城】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127【反賊主力又要跑路】740【戚繼光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