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盛世圖卷】

相比另一個時空,殿試題目變了,這屆進士的排名也變了。

朱載堻出的題目,是讓諸生討論變法改革,且重點論述田賦和軍隊改革。

殿試閱卷官們,捧着改好的試卷,拿去奉天殿讓小皇帝過目。

朱載堻恪守傳統規則,讓王淵誦讀前三名,便提筆欽點了一甲進士,並未像朱厚照那般鬧幺蛾子。

這三篇文章,都樸實無華,論述嚴絲合縫。

沒辦法,王淵是首輔嘛,當然要按他的喜好打分,天下士子也得按他的喜好寫文章。

當着皇帝的面,拆開一甲答卷,山西人王瓊連聲咳嗽。

狀元,孔天胤,山西人。

榜眼,林春,南直隸人,王陽明、王淵共同的再傳弟子。

探花,林大欽,廣東人,王陽明再傳弟子,受好友翁萬達影響兼修物理。

見王瓊有些失態,朱載堻忍不住問:“一甲有問題?”

王瓊拱手回答:“回稟陛下,今科狀元之父,是前代晉王的女婿,狀元乃前代晉王的外孫。”

衆臣面面相覷,都覺得此事很神奇。

前代晉王的外孫,按制可以參加科舉,但身爲宗室不能做京官。歷史上,孔天胤考中榜眼,直接被扔去地方打轉,升至左布政使便仕途到頂,最後乾脆選擇主動辭職歸鄉。

或許是親歷了山西清田,親歷了山西改革軍制,甚至親歷了晉王舅舅被削藩,孔天胤的殿試文章寫得很有水平,這個時空被王淵排在第一名,又被小皇帝給點爲狀元。

這是大明開國以來,山西出的第一個狀元。

偏偏其出身不好,竟是前代晉王的外孫,是剛被奪爵的晉王的外甥。

王淵作揖說道:“陛下,如今直系宗室都能參加科舉,前代晉王的外孫又如何呢?更何況,當代晉王已被削藩。臣建議一視同仁,將孔天胤留任翰林院,不要直接外放地方爲官。”

留任京官只是手段,打破宗室爲官限制纔是目的。

朱載堻想了想說:“可以。”

王淵又說:“臣建議,地方土司子弟,亦可參加會試。只不過,土司子弟外放時,須與家鄉隔一個省。”

這就更沒問題,朱載堻點頭道:“可以。”

以前的土司子弟,最高只能考舉人,現在終於有資格考進士了。

天色已晚,殿試閱卷官們,還得回去繼續拆卷,並比對姓名和文章,接着再謄抄到金榜之上。

搞完這些已經大半夜,衆臣全都睡在紫禁城的客房裡,差官則拿着金榜到貢院門口張貼。

王淵在做禮部尚書時,就把貢院翻修一新,爲了防火而拆除草木料,又增加了磚牆和瓦頂。這些士子可幸福得很,至少不用自己釘油布,防風效果也比原來更好,不怕考到一半被大風吹走答卷。

第三榜貼出,衆人紛紛圍過去,很快就有士子手舞足蹈。

第二榜貼出,被打斷胳膊的貴州士子趙維垣,揮舞着剛拆夾板的左臂興奮大呼。

第一榜貼出,孔天胤直接傻了。

我中狀元了?

我是山西第一個狀元?

破天荒啊!

隨即,孔天胤搖頭苦笑,他外公是前代晉王,他舅舅是被削藩的晉王。就算他考中狀元又如何?

“子仁兄,恭喜!”

“敬夫兄,同喜!”

榜眼林春和探花林大欽,彼此抱拳祝賀,他們都是心學弟子,在會試期間就已經熟識了。

林春有兩個老師,一個是王陽明的學生王艮,一個是王淵的學生王相。

王艮是陽明心學泰州學派的開派祖師,核心思想是“民用即爲道”、“聖人與庶民平等”,在不觸犯法律道德的前提下,人人自利則可致國家大興。

王相是物理學派的庶吉士,被楊廷和刻意打壓,扔去泰州做官時認識王艮。

一個民用即爲道,一個又是物理學生,王艮和王相互爲知己,彼此交流學術心得。於是,全新的泰州學派誕生了,全新的物理學派也誕生了,他們要利用物理知識開萬世太平。

今年的榜眼林春,就是二人共同的弟子,也是王淵和王陽明共同的再傳弟子。

又過兩日,孔天胤簪花遊街,這位狀元一臉苦澀。

直至拜完孔子,翰林院的任命下來,孔天胤才終於心情舒暢,他居然可以留在京城做官!

孔天胤獨自來到城西大學士第,對着王淵家的大門,默默執弟子禮,長揖之後又悄然離去。

孔天胤、林春、林大欽三人,按理該參與編撰《武皇帝實錄》,這是對一榜進士的恩榮,白送給他們一份功績。

但是,王淵卻召他們進文淵閣,跟着一羣中書舍人實習,每天旁觀如何處理國家大事。他們在文淵閣觀政一年,就會被外放地方積累實政經驗,升到左布政使便調回中央當六部侍郎。

這是王淵定下的潛規則,一榜進士必然外放,只要不做糊塗官,就升遷速度飛快。

讓他們在文淵閣觀政,是爲了認識閣臣,找一個閣臣做靠山,免得外放出去被遺忘,這輩子都回不到中樞。

當然,也可以申請留在翰林院,但今後的升遷通道比較狹窄,只能走禮部、制敕房和翰林院入閣,別想進吏部、兵部、戶部、工部和刑部。

因爲有王淵打招呼,三人被分配到同一個四合院居住,沒兩天就彼此熟絡起來。

閒暇之餘,林春帶着孔天胤、林大欽學物理,因爲這兩人本來就自修過數學。並且,林春積極傳播泰州學派的理念,一天到晚宣傳“民本”思想,忽悠着兩位室友一起開創萬世太平。

四月十五,新科進士休假。

三人相約去城外看火車,這三個一榜進士,就跟半大孩子似的,看着來往的蒸汽機車傻樂。幸好沒有挖掘機,否則他們能看一整天,畢竟挖掘機纔是男人的浪漫。

轉身回望築城工地,林大欽感慨道:“我們欲開萬世太平,如今又何嘗不是太平盛世?王相乃千古奇男子,初定西北疆,又收復北方故土,蒙古不敢南下牧馬。海上千帆爭航,境內織造大興,國庫日漸充盈。如此功績,已是一代名相,他卻還要變法改革。若變法成功,可稱致君堯舜上!”

因爲能夠留在翰林院,孔天胤已化身王淵的死忠粉,他點頭說:“如此盛世,我輩之榮,更當加勉之。”

他們真得感謝王淵。

孔天胤就不說了,如果王淵不拉一把,他這輩子頂多做到布政使。

歷史上的林大欽,則受到政爭排擠,當官兩年就主動辭職。回鄉之後,一邊奉養寡母,一邊傳播心學,至死都沒有再去當官。

林春則更慘,他出身貧寒,時常斷糧餓肚子,因此篤信“民本”思想。常年窮困餓出毛病,又因心學弟子身份被排擠,好不容易累升郎中就病死了。

林大欽笑道:“聽說王相奏請陛下,令翰林院編撰《紹豐大字典》。如此盛舉,恨不得參與其中。”

林春說道:“何止《紹豐大字典》,王相還在翰林院設輿圖房,要編撰《大明天下廣輿圖》。”

孔天胤說:“待兩書編成,文治武功皆可稱盛世!”

其實吧,編撰《紹豐大字典》,純屬爲了平息官員怒火。

一堆冗官遭到裁撤,其中不乏六部高層,暫時沒有合適的職位安排。這些人沒犯任何過錯,不能一直閒着讓人家等官,畢竟有好幾十個在正四品以上。

於是,王淵大手一揮,把品級最高的五十人,全部丟進翰林院裡編字典,又丟了幾個去幫忙編地圖,還有一堆扔去研究甲骨文。

而且王淵定了編撰字典的原則,即把筆劃最簡單的字形,編爲常用字形,特別用圓圈框起來。又頒佈標點符號,《紹豐大字典》,必須使用標點符號。

不強行推廣簡體字,不強行推廣標點符號,但可用《紹豐大字典》來引導。

說實話,即便是反對改革的官員,內心深處也不得不承認,王淵正在開創一個太平盛世。

衰敗之世,哪有心情編什麼廣輿圖、大字典?

等把《紹豐大字典》編完,王淵甚至想重編《五經大全》,因爲現有的《五經大全》錯漏百出,順便可以在編書的時候加入私貨。

三位一榜進士,在城外感嘆盛世,王淵家的葡萄架子卻倒了。

黃峨帶着兒子、兒媳從四川回來,發現家裡多了一個小妾,她老公把殷州來的少女收房了。

357【老手與菜鳥】362【勝敗一念間】747【進軍德里】708【結廬而居】505【叛亂遍地】238【李知府和李兵憲】427【太監和新鮮事】028【三個小祖宗】395【兩個智障之間的交流】400【若虛禪師】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508【媽祖賜福】313【全省通緝】077【黔國公】592【打開天窗】423【大炮就是禮】719【娃娃親】【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163【玻璃已經在明朝爛大街了】614【欺師滅祖】353【蒙古小王子來啦】320【西國之雄】337【未來三人組】380【太皇太后死啦】153【軍威就是恐嚇】366【一代英主窩囊死】421【密議】360【英明無雙朱厚照】478【辣個男人又回來了!】226【待曉堂前拜舅姑】033【兵災】090【奇門兵器】523【占城大米到了】743【比誰投降快】344【傳教士】028【三個小祖宗】714【君臣秋獵】098【真正的亂軍】420【又是政治】163【玻璃已經在明朝爛大街了】433【谷大用】478【王子復國記之末】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698【史詩級村鬥】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311【表面順服】346【處理瑣事】574【就怕皇帝太有心】270【宣示武功】496【治國便是治民】188【一得一失】705【傳道】529【殷地與殷民】372【好戲連連】467【正德新曆】569【監國太子】650【出使墨西哥】552【全員二五仔】323【沒安好心】612【兩教合流】684【半月戀情】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079【謝師】007【老實孩子】282【小妾見正妻】779【大明制霸殷洲與日耳曼尼亞王國建立】031【對答如流】299【入幕之賓】070【巨嬰才子】595【公主與駙馬】590【掌控朝堂】246【臨時任命】192【兩個佞臣】471【林見素】303【單刀赴會】424【變法要從娃娃抓起】080【寶刀與烈弓】036【自省】594【誰是我爸爸?】224【北堵南疏】472【印加帝國之使節】131【硬仗】532【膽大包天】405【改良計時制度】728【獻城】431【撫軍】018【土司往事】744【滅國如兒戲】113【瓊林宴】671【寧搏濤與美第奇家族聯姻】249【只能滅國了】488【俞大猷】288【遠程換人】501【兵變】284【大婦的度量】671【寧搏濤與美第奇家族聯姻】225【洞房花燭夜】604【劍出物理】190【物理無極,吾心無盡】676【胡姬風靡大明】
357【老手與菜鳥】362【勝敗一念間】747【進軍德里】708【結廬而居】505【叛亂遍地】238【李知府和李兵憲】427【太監和新鮮事】028【三個小祖宗】395【兩個智障之間的交流】400【若虛禪師】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爲盟主“無聊的倒黴熊”加更)508【媽祖賜福】313【全省通緝】077【黔國公】592【打開天窗】423【大炮就是禮】719【娃娃親】【朝鮮——大明的反面教材】163【玻璃已經在明朝爛大街了】614【欺師滅祖】353【蒙古小王子來啦】320【西國之雄】337【未來三人組】380【太皇太后死啦】153【軍威就是恐嚇】366【一代英主窩囊死】421【密議】360【英明無雙朱厚照】478【辣個男人又回來了!】226【待曉堂前拜舅姑】033【兵災】090【奇門兵器】523【占城大米到了】743【比誰投降快】344【傳教士】028【三個小祖宗】714【君臣秋獵】098【真正的亂軍】420【又是政治】163【玻璃已經在明朝爛大街了】433【谷大用】478【王子復國記之末】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698【史詩級村鬥】666【大明使團抵達歐洲】311【表面順服】346【處理瑣事】574【就怕皇帝太有心】270【宣示武功】496【治國便是治民】188【一得一失】705【傳道】529【殷地與殷民】372【好戲連連】467【正德新曆】569【監國太子】650【出使墨西哥】552【全員二五仔】323【沒安好心】612【兩教合流】684【半月戀情】088【欠債還錢,天經地義】079【謝師】007【老實孩子】282【小妾見正妻】779【大明制霸殷洲與日耳曼尼亞王國建立】031【對答如流】299【入幕之賓】070【巨嬰才子】595【公主與駙馬】590【掌控朝堂】246【臨時任命】192【兩個佞臣】471【林見素】303【單刀赴會】424【變法要從娃娃抓起】080【寶刀與烈弓】036【自省】594【誰是我爸爸?】224【北堵南疏】472【印加帝國之使節】131【硬仗】532【膽大包天】405【改良計時制度】728【獻城】431【撫軍】018【土司往事】744【滅國如兒戲】113【瓊林宴】671【寧搏濤與美第奇家族聯姻】249【只能滅國了】488【俞大猷】288【遠程換人】501【兵變】284【大婦的度量】671【寧搏濤與美第奇家族聯姻】225【洞房花燭夜】604【劍出物理】190【物理無極,吾心無盡】676【胡姬風靡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