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鑄造新幣(一)

曲轅犁推廣順利,但是李建成面對的難題不止一個犁地的犁那麼簡單!李建成一再催問民部的官員:

“爲什麼朕已經下達旨意,將內府庫房的金銀全部換成糧食,可是,現在爲什麼只籌集了一點點,這麼點糧食,關中的糧荒怎麼夠?另外,洛陽一帶的錢糧物資怎麼還不趕快運過來,難道非要等到長安的人都死絕了嗎?”民部尚書薛琳和民部侍郎裴寬承受着李建成的怒火。不敢說一句話。

“說,你們給朕說話啊!”薛琳怯懦的說道:

“陛下!並非是臣等不努力,實在……實在是……”薛琳吞吞吐吐的,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實在是什麼?快說!"薛琳看到李建成動了氣,馬上加快語氣道:

“陛下,並非是臣等不努力呀!實在是這中間有很多關節,首先,關中各大世族都在囤積糧食,我們手上金銀有限,而且,還有一點,就是,從江南和洛陽一帶調集的糧食,由於多年戰亂,各地幣值不同,例如我朝還在使用前隋的錢幣,但是隋朝錢幣又分爲開皇五銖和五銖白錢,雙方分量不同。而洛陽一帶除了流通的還有原先王世充的開明五珠,而當初秦王也暗中鑄造錢幣,以籌措軍需,還有,齊魯江南一帶,藉助前隋滅亡,齊魯又開始流通北齊時期的常平五銖和私鑄的常平錢,江南一帶開始流通南朝的陳五銖、太貨六銖,甚至劉宋的鵝眼錢,蕭樑的剪邊錢等,在商業領域繼續參雜流通。而我朝一統中原時期尚短,尚未鑄造新錢,所以臣等現在也是焦頭爛額啊!”其實李建成也知道,薛琳說的是實話——開皇五銖又稱置樣五銖,文帝開皇年間鑄。爲保證新錢質量,推廣新錢,政府明文規定每千錢重四斤二兩,命各關置百錢爲樣,合乎標準才入關,否則銷燬,重新鑄造。開皇五銖製作精美整齊,形體大小輕重不一,標準錢一般爲2.5釐米,重約3.0-3.4克,小型者錢直徑爲2.3釐米,重約2.25-2.3克。“五銖”面文爲篆文,橫讀,“五”交筆斜直(也有稍彎曲的),穿孔右邊鑄有一豎線,背面皆有廓,邊廓且較闊,累積八九萬枚才滿米斛,可謂輕巧。是一種造型美觀,信用完好的銅錢,但是到隋煬帝楊廣大業年間。隋煬帝楊廣由於征伐高句麗、大修運河之後,再加上天災使得隋朝發生了大規模的財政危機,爲了緩解財政危機,將危機轉嫁給平民百姓,隋煬帝楊廣在揚州開爐鼓鑄夾錫五銖,銅色發白,世稱“白錢”。,〈新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天下盜起,私鑄錢行。千錢初重二斤,其後愈輕,不及一斤”。此錢,因幣材配劑錫、鉛量增加,錢色發白,故謂之“白錢”。其後,王世充廢黜隋朝恭帝,受禪爲開明皇帝,鑄造開明五銖。而常平五銖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爲了到了天保四年用的還是以東魏永安五銖錢爲主,雜用其他錢幣的情況。便開始鑄造新的錢幣。但此錢沒有使用他的年號,而是取名“常平五銖”。原來此錢是借用當時囤積糧食的倉庫“常平倉”之名。常平源於戰國時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糴,即政府於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穀賤傷農,欠收年賣出所儲糧食以穩定糧價。高洋爲自己鑄造的錢幣取“常平”爲名即希望和常平倉一樣有調節市場之意。該錢爲青銅質,直徑均在2.4釐米至2.5釐米之間,重量3.5克至4.2克。因幣值高,後期私鑄嚴重,出現赤熟、青熟、細眉等名目;至齊晚期並雜有鉛錫薄錢。五行大布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以一當十,與布泉、五銖並行。面文“五行大布”玉箸篆,錢文及製作均極爲精美,爲著名的“北周三品”之一。太貨六銖是南朝陳宣帝太建十一年所鑄的六銖錢,面文“太貨六銖”,玉箸篆體勻稱健美,舒展有力,面、背內外廓精整挺拔,製作精良。這些錢幣都製作精良,因而在民間幣值很高。而李淵定鼎關中之後,一方面由於多年交兵征戰,前線需要大量銅鐵兵器,另外一方面,中原尚在割據,李淵也就沒有重新鑄造錢幣的打算,再加上長安府庫中金銀充足,唐儉又只知道迎合李淵和支持李世民的奪儲大計,對於幣制改革、養育民生等事務漠不關心。另外,由於李世民在外面征戰,軍需調度從長安一帶十分不方便,所以李淵准許李世民在洛陽私自鑄造錢幣,以供應軍需。因而使得這大唐幣制混亂,各地商貿因爲錢幣不同,因而以錢幣的重量爲定價,可是還有地方上以大唐幣制混亂之際,又一些世家大族,奸詐商賈也私自鑄造錢幣,賺取差價。如今大唐的幣制改革刻不容緩。

“那爲何還不趕快趕製新錢?等待何時?”薛林、裴寬動了動嘴脣,又停住了。

“還有何事?”薛林和裴寬相互看了一眼,都示意對方回答,李建成氣憤的喊到:

“薛林,裴寬,你們嘟囔什麼呢?有話快說!薛林,你是民部尚書,你先開口。”薛林向李建成回答道:

“陛下!以往鑄造新錢多是以舊錢回收,再就是開鑿新的銅礦,這銅礦開採不難,難就難在如今舊有銅礦已經開採完畢,要尋找新礦,短期之內恐怕難以找到,另外就是回收舊錢,鑄造新錢,但是,如今這舊錢中銅汁稀少,很多都含有雜鉛,如果回收鑄造新錢的話,恐怕也是於事無補啊!”李建成聽了薛林的話後,點點頭,薛林的話講的沒有錯。

“哼!你們身爲民部的官員,難道要朕教你們怎麼做嗎?你們難道自己不會想想辦法解決?”這時,裴寬接口道:

“陛下!臣倒是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看陛下願意不願意?”李建成說道:

“裴寬!你給朕說說!”裴寬回答道:

“陛下!不妨試一試北周武帝滅佛之策。”李建成聽了裴寬的話後,陷入了沉思――北周武帝宇文邕,是鮮卑族人,北周太祖宇文泰的第四子,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和北周孝明帝宇文毓的異母兄弟,母親是北周文宣皇后叱奴氏。在誅殺北周權臣宇文護之後,發現北周財政緊缺,後來又發現,北周屬下戶籍,僧侶人數佔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並且僧人不但不向國家繳納賦稅,並且還佔有大量土地。並且,民間還向寺院佈施大量財物。宇文邕發現後,於建德二年,下令確立三教定位,先儒後道再佛,其後將寺廟道觀佛像神像全毀,僧侶道士道姑還俗,全部編爲民戶。攻克北齊後,繼續執行滅佛政策,一共解放了大約三百萬僧人道士。並且用佛像神像都鑄成了銅錢。緩解了當時的金融財政危機。不得不說,宇文邕的做法的確是一個好辦法。要知道,中國自古就不是缺銅,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爭霸,出動的戰車動不動就數千乘,人馬動不動數萬到數十萬的大混戰,這些戰車和人馬的盔甲護甲、兵器都是青銅製造,而且從戰國到秦漢時代,農民的農具都是用青銅製造,直到汗昭帝時期,鐵製農具才慢慢地推廣,漢宣帝時期,鐵製農具才被完全退出歷史舞臺。轉向器皿製造,隨後,東漢明帝永平年間,佛教傳入中土,慢慢的,中國的銅礦就開始供不應求。因爲各種佛像法器都用黃銅製造,而且隨着加上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漢族士人被胡族屠殺,隋後,冉閔下達殺胡令,使得胡漢矛盾尖銳。爲了緩和矛盾,胡族統治者開始大力支持佛教,而普通百姓也因爲佛教講究前世今生,後世投胎轉世等等。所以,佛教越是興盛,對於銅的需要量就越高。慢慢的造成了銅的緊缺。薛林和裴寬都看着李建成,等候李建成的指示。在薛林和裴寬來到李建成的面前之前,國師岐暉道長就來找過薛林和裴寬:

“啊!薛大人,裴大人。”

“啊!是國師啊!”

“恭喜薛大人榮升民部尚書。另外,也恭喜裴大人榮升民部侍郎。二位大人一個原先是皇上爲太子時推薦,如今登基之後,又親自簡任的朝廷大員。另外一位就是皇上在東宮潛邸時的東宮舊臣。如今陛下已經登基,並且看的出,對二位大人非常倚重,真是可喜可賀啊!”岐暉道長的一席話說的薛林和裴寬二人滿臉是花。二人每每想到當初的選擇,都暗中慶幸――真是老天有眼。幸虧我等福大命大,太子順利登基,如果讓秦王李世民坐了江山,恐怕現在,我等早就成爲一具冢中枯骨了。哪有如今的風光。不過薛林和裴寬都是聰明人,看到岐暉道長帶着重禮來,心中知道,岐暉道長一定是有求於自己。馬上開門見山的說:

“不知道國師來到這裡到底是什麼事情?請直說。”國師岐暉道長將自己的來意說出來之後,薛林和裴寬聽的大驚失色。

第三百零七章 連鎖反應 七第伍佰零九章 招賢納士(一)第十八章 楊府拜壽 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鬥爭開始(一)第二十四章 聯姻鄭氏 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約會四家 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承陸歸來(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竇夫人爲愛自盡第四百三十七章 齊魯河北歸唐第十七章 長安風波第四十章 多方動向第七百一十二章 承陸歸來(一)第十二章 突厥分裂第六百一十四章 薛延陀的滅亡(五)第二百零三章 拉攏李瑗第五百八十二章 執信必可之死(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又得一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都之變 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黑闥登場 七第二章 獨孤來訪第四百七十七章 決戰玄武門(十)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厥內亂 四第五十二章 千金公主之死 四第四百零一十章 算計 八第一百七十九章 風雲再起 二第六百三十章 陰謀與陰謀(九)第六百九十章 驚天大案(四)第一百零二章 馬三寶歸來 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風波再起(一)第七百一十六章 承陸歸來(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杜伏威之死 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齊魯之亂 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中日海戰(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約會四家 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江都之變 二第四十八章 長孫出使第二百一十四章 兄弟爭戲第四百六十四章 劉文靜之死(三)弟伍佰零六章 鑄造新幣(六)第一百九十九章 蕭樑內亂 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部突厥徹底滅亡(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重新均田與賦稅改革第八十八章 天機變 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承陸歸來(八)第六百八十六章 鬥爭開始(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密之死第四百三十四章王伏寶與凌敬 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楊文幹兵變(十)第七十七章 一徵高句麗 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佈局吐蕃(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四第四十六章 逆轉 三第三十七章 榮陽省親 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天降橫財第四百八十三章 穩定長安(三)第四百零一章 平定王竇 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陳終成眷屬(四)第五百三十章 無題第二百七十五章 幽州來客 二第四十四章 逆轉 一第三十八章 榮陽省親 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長安朝見第二百七十六章 幽州來客 三第四十一章 動亂伊始 一第六百四十章 向東還是向西(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戰前之戰 十六第五十一章 千金公主之死 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戰玄武門(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賞與罰的陰謀第三百八十九章 竇建德出兵 二第一百零七章 長安、太原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淵登基 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承陸歸來(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草原陰謀 二第六百三十章 陰謀與陰謀(九)第六百八十二章 鬥爭開始(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世民凱旋第一百六十九章 草原陰謀 三第一百零七章 長安、太原第八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 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風波再起(三)第六百零三章 針對薛延陀(三)第六百三十七章 陰謀與陰謀(六)第一百零九章 收復裴寂第四百四十八章 江淮嶺南長安洛陽 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突利小可汗之死 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劉黑闥登場 六第四百一十五章 齊魯之亂 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武周之死 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李建成的謀劃(七)第一百零三章 瓦崗內訌第四百二十三章 劉黑闥登場 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李建成的謀劃(八)第五百五十八章 進軍草原(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五第七百一十五章 承陸歸來(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爲什麼李道宗沒有入凌煙閣第二百三十三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遇謀局 三
第三百零七章 連鎖反應 七第伍佰零九章 招賢納士(一)第十八章 楊府拜壽 一第六百八十二章 鬥爭開始(一)第二十四章 聯姻鄭氏 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約會四家 一第七百一十四章 承陸歸來(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竇夫人爲愛自盡第四百三十七章 齊魯河北歸唐第十七章 長安風波第四十章 多方動向第七百一十二章 承陸歸來(一)第十二章 突厥分裂第六百一十四章 薛延陀的滅亡(五)第二百零三章 拉攏李瑗第五百八十二章 執信必可之死(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又得一將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都之變 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黑闥登場 七第二章 獨孤來訪第四百七十七章 決戰玄武門(十)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厥內亂 四第五十二章 千金公主之死 四第四百零一十章 算計 八第一百七十九章 風雲再起 二第六百三十章 陰謀與陰謀(九)第六百九十章 驚天大案(四)第一百零二章 馬三寶歸來 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風波再起(一)第七百一十六章 承陸歸來(五)第二百一十六章 杜伏威之死 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齊魯之亂 一第六百七十六章 中日海戰(六)第二百五十三章 約會四家 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江都之變 二第四十八章 長孫出使第二百一十四章 兄弟爭戲第四百六十四章 劉文靜之死(三)弟伍佰零六章 鑄造新幣(六)第一百九十九章 蕭樑內亂 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部突厥徹底滅亡(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重新均田與賦稅改革第八十八章 天機變 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承陸歸來(八)第六百八十六章 鬥爭開始(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李密之死第四百三十四章王伏寶與凌敬 二第二百二十九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楊文幹兵變(十)第七十七章 一徵高句麗 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佈局吐蕃(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四第四十六章 逆轉 三第三十七章 榮陽省親 一第五百九十一章 天降橫財第四百八十三章 穩定長安(三)第四百零一章 平定王竇 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陳終成眷屬(四)第五百三十章 無題第二百七十五章 幽州來客 二第四十四章 逆轉 一第三十八章 榮陽省親 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長安朝見第二百七十六章 幽州來客 三第四十一章 動亂伊始 一第六百四十章 向東還是向西(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戰前之戰 十六第五十一章 千金公主之死 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戰玄武門(五)第五百二十九章 賞與罰的陰謀第三百八十九章 竇建德出兵 二第一百零七章 長安、太原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淵登基 二第七百一十九章 承陸歸來(八)第一百六十八章 草原陰謀 二第六百三十章 陰謀與陰謀(九)第六百八十二章 鬥爭開始(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世民凱旋第一百六十九章 草原陰謀 三第一百零七章 長安、太原第八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 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風波再起(三)第六百零三章 針對薛延陀(三)第六百三十七章 陰謀與陰謀(六)第一百零九章 收復裴寂第四百四十八章 江淮嶺南長安洛陽 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突利小可汗之死 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劉黑闥登場 六第四百一十五章 齊魯之亂 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武周之死 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李建成的謀劃(七)第一百零三章 瓦崗內訌第四百二十三章 劉黑闥登場 六第五百五十二章 李建成的謀劃(八)第五百五十八章 進軍草原(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五第七百一十五章 承陸歸來(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爲什麼李道宗沒有入凌煙閣第二百三十三章 多方聯絡 腳踩數船 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再遇謀局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