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這就是聖人之道

“是的。”王守仁很乾脆的回答。

是……的!

這沒錯。

你自己說的,窮究萬物,皆可得到自然之理。

那竹子呢?

“……”

弘治皇帝笑吟吟的看着這一場辯論,才一開始,就已充滿了火藥味,這令他更加期待起來。

其他人都默不作聲,依舊沉默。

朝鮮國王李懌也已悄然的到了,在人羣之中,他遠遠的看到了王守仁,根據劉傑無數次的描述,他幾乎一眼認出了他,這個人……是師公。

那麼……師祖是……

他看到了方繼藩。

師祖的樣貌和年紀,劉傑也描述了無數次。

他一直驚歎於,師祖居然和自己一樣大。

接下來,文素臣淡淡道:“格竹,非正道。”

“錯了!”

王守仁很不客氣的道:“格竹是大道!”

“好,我倒想聽聽,格竹是什麼大道。”

王守仁徐徐道:“不格竹,如何知道格竹無法推究自然之理。因而,格物致知,並沒有錯,有些東西,你不去嘗試,如何知道好壞呢?就如文先生,文先生讀程朱,滿口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是敢問。文先生所格何物?”

“先生學程朱,卻不格物,卻是號稱滿腹經綸,自稱自己學富五車,已尋求到了聖人之道,那麼敢問,這聖人之道,從何而來?程朱教先生格物,而先生卻不去格物,卻只從程朱的書中,學到了所謂知識,那麼,先生又如何對得住自己程朱門下的身份呢?”

“……”

一下子,所有人譁然起來。

這一句,真是直指要害。

你不是說程朱格物致知嗎?好嘛,你格物了嗎?你既沒有格物,卻只鸚鵡學舌,滿口程朱,那麼,這是程朱嗎?

王守仁笑吟吟的道:“先生說學生反程朱,這是不對的,程朱之學,學生不但讀過,而且瞭然於心。學生不但瞭然於心,而且按着程朱的方法,去窮究自然之理。因而,學生格過物,不但格竹,而且還曾今日格一物,明日在格一物,想盡了辦法,去貫徹程朱之理。”

“那麼,學生再敢問,學生與先生,誰纔是程朱真正的門人。”

這一句,真是痛快。

抓到了一點,直接把人按在地上,瘋狂的吊打。

其實在來之前,文素臣早已預備了許多的宏論,爲的,就是利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吊打這個讀書人。

可實際上呢,卻被王守仁用一種奇怪的理論,打的措手不及。

通過觀察事物,去研究萬物之理,這話沒錯,可太絕對了。

因爲這句話本身是很有逼格的,理學能昌盛數百年,絕不是浪得虛名。

可問題就在於,這些話,太空泛,聽着,很有道理,每一句都有道理,句句都是經典,可事實上呢,沒有意義,除了在哲學方面提供思考之外,拉到了現實之中,嚇,這種話還用你說?

譬如王守仁,就真的抱着程朱的理論去實踐,他真的去格竹了,結果啥都沒格出來。

當然,有人大可以說,格物致知,這個物,並非只是格竹,可不格竹,那格啥呢?你說格啥吧,總要拿出點東西來在實踐中去研究吧。

最終的結果,其實就是,有人格物,確實研究出了點東西,有人卻一無所獲,可實際上呢,人走上了社會,就算不去格物,誰不研究出點道理出來呢?

因而,所謂的格物,本質上,只是泛泛空談,可能對於某些勤于思考的人有用,因而無數的讀書人,抱着格物致知的道理,都在搜腸刮肚的思考,可實際上,卻又無用,因爲人本身就是思考性的動物,你就算沒學過格物致知的人,看到了事物,他同樣會思考,思考出來的東西,到底好不好,不在於這個人是不是學過格物致知,而在於,誰更具思考的能力。

王守仁道:“所以,至始至終,學生不曾反程朱,程朱能格物致知,所以他們爲大賢,可這世上,又有幾人,可以通過格物而致知呢?學生敢問先生,先生乃當世大儒,名動天下,先生是否已經參悟了聖人大道,已經窮究出了自然之理?”

這是一個陷阱。

你說你沒有參悟,那麼,連你這樣的大儒,都不曾做到格物致知,還想不明白聖人之道和程朱之理,那麼其他人,就更無法做到了。

可你說,不瞎比比,我就知道了,咋地吧。

這時候,你就不太謙虛了,那麼一個致命的問題又出現了,程朱之學,亦道德亦宗教,乃道德與宗教合一的學說。所追求的,乃是人內在的道德圓滿,因而纔有了存天理滅人慾。

單從哲學而言,其實讓一個人學習這樣的學問,不是壞事,每一個人,畢竟都追求道德上的圓滿,即人人都可成爲聖人。

坑人的卻是,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成聖的啊,從前學習理學的人,是想要約束自己的行爲,使自己盡力的去做一個聖賢。可多數人,卻要吃飯,要穿衣,這本身就是欲,而天下的讀書人,所謂的讀書,所謂的學程朱,本身就是爲了功名,從一開始,他們的目的,就已和這種道德之學相背離了。

道學先生文素臣倘若一點都不謙虛,直接說,聖人之道我已參悟了,程朱的學問,我都懂,這本身,就違反了理學之說裡,對道德的標準。

文素臣不能這樣回答,他只淡淡道:“此言大謬,聖人之道於自然之理,豈是吾輩可以輕易參悟。”

王守仁笑了:“既無法參悟,爲何要求人人都學,又爲何文先生認爲程朱之學,乃是正理呢?”

“歷來都是如此。”文素臣這句話,有耍流*之嫌了。

王守仁搖頭:“其實,聖人之道,已經在文先生的心中了。”王守仁嘆息道:“聖人之道,說穿了,其實就是治世之道而已,治世之道,在於心,你心裡既已有了聖人之道,有自己對萬物之理的認知,爲何,卻不敢相信自己,卻定要認爲程朱一定是對的呢?”

“誠如你有你的眼睛,有你的耳朵,你的眼鼻耳口,都在格物啊,你的所見,所聞、所識、所學,俱都和程朱所見、所聞、所學、所識不同,那麼同樣的格物,所致的知,卻也是不一樣的。”

“學生曾格過物,所看到聽到的,也和程朱不同。既如此,人人都不同,那麼理自然不同了。理之所以不同,在於你我心不同啊。”

“因而,萬物在心,不在理,就如學生心中所念,也是治國平天下,敢問,這治國平天下,不就是聖人之道嗎?還有他……”

王守仁手指着一旁的張信:“此乃英國公之子,他心中所想的,乃是讓天下的百姓,都有飯吃。那麼,這算不算聖人之道呢?”

“在座之人心中,人人都有聖人之道,聖人之道,其實就是良知啊,有了良知,不就是正心,是誠意了嗎?既已正心誠意,那麼接下來,就如這位張副千戶一般,他心裡想着讓人有飯吃,便去耕種,去開墾,通過一次次的育種,從而提高糧產,他的良知,在推動着他做有益於天下人的事,此知結合於行,豈不就是聖人所說的仁政嗎?”

文素臣瞥了一眼張信。

見張信如一個老農一般,忍不住道:“這樣的人,就算是推行仁政?那麼天下佃農千萬,人人都是聖人了。”

他眼中赤裸裸的都是張信的鄙夷。

可這一下子……許多人懵了。

其實……很多的看客,都是支持文素臣的,畢竟理學枝繁葉茂,大家不喜歡王守仁的新觀念。可經常來這裡的看客,都認得張信,對於張信,朝野內外,無人不佩服,道理很簡單……他奉方繼藩只命,種植和培育出來的土豆和紅薯,將救活千千萬萬的人,大家雖都讀書,卻都抱持一個最樸實的觀念,一個人,若能讓人人吃飽飯,這個人……定是受人敬仰。

文素臣從蘇州來,哪裡知道,這個皮膚黝黑,雙手滿是老繭的人,乃是京師裡無數人敬仰的神農。

於是,許多人都不吭聲,卻開始對文素臣的態度,不同起來。

王守仁面帶微笑:“這有何不可呢?聖人的道理,簡單明瞭,人人可學,人人都知道,何謂良知,不過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已,聖人之道,即爲美好事物啊,天下之人,除了作奸犯科之人之外,誰不希望天下太平,不喜歡仁政廣佈天下呢?可問題在於,這人人都知的良知,如何去實現,如何通過行動和實踐,去達成了這聖人之道而已。求知容易,可是實踐卻難啊。吾輩定當努力……”

所有人心中不凜。

其實新學的學問,已經開始流傳了,道理是這個道理,可這一次,從王守仁口中親耳聽來,許多人卻不禁陷入了思考。

一個讀書人忍不住道:“我若是見了乞兒,生出了惻隱之心,這是良知嗎?”

“是。”王守仁回答。

那人便道:“那我給他一碗飯吃,使他免於飢餓,這便是知行合一?”

“是。”王守仁笑吟吟的道:“這就是聖人之道!”

第六十三章:你好呀 方賢侄第八百七十七章:真的狠哪第六百一十章:曠世奇功第三百四十二章:大開眼界第二百三十九章:太子殿下的秘密第七百五十四章:母子平安第七百七十四章:決戰第六百五十六章:母子平安第七百六十八章:爲國爲民第六百零三章:營變第六百六十七章:滿朝稱頌第七百六十七章:鋒芒畢露第四百九十章:一網打盡第七百五十八章:獻藥第二百八十七章:錦州大捷第六百八十三章:聖賢第一百六十七章:殿試第四百九十三章:大功於朝第七百四十八章:戰場之神誕生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子威武第四百三十七章:大功第六百五十六章:母子平安第七百章:鴻恩浩蕩第四百二十八章:厚顏無恥第一百五十章:將這兒給本少爺拆了第六百七十三章:美名遠播第三十六章:賜官第八百三十章:人中龍鳳第四十八章:烏鴉嘴第四百一十章:民貴君輕第十八章:有錢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六百二十七章:翁婿之情第一百八十五張:祈雨第二百九十五章:偷來蟠桃獻母親第七十四章:功在社稷第七百八十章:好女婿啊第七百七十一章:千歲第八百七十章:朕的好孫子第四百五十九章:至死無憾第五百九十七章:大恩公第五百六十四章:放榜第五百九十七章:大恩公第四百零九章:今兒,你有難了第四百七十一章:他還是個孩子啊第八百七十一章:此大功也第八百章:天欲滅我我滅天第三百一十二章:下西洋第七百零三章:豐功偉績第一百零三章:救命之恩第七百八十六章:斬首萬餘第七百七十九章:大捷入宮第五百九十五章:何以安天下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子威武第三百七十六章:算無遺策第四百一十九章:天子至孝第六百七十一章:家國天下第八百七十章:朕的好孫子第二百六十九章:堯舜之君第四百三十五章:以德服人第七百四十二章:跑馬圈地第二百二十九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五十六章:事有反常即爲妖第一百五十九章:太皇太后美滋滋第六百五十四章:天降龍孫第二百九十五章:偷來蟠桃獻母親第八百一十一章:聖駕第四百七十一章:他還是個孩子啊第六百三十四章:神物的誕生第四十九章:久病成醫第三百七十一章:風靡天下第六百二十四章:天幸也第三百七十四章:師命第六百一十六章:神藥第七百四十章:見駕第六百六十一章:有教無類第七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四百七十三章:小徐啊,你變壞了第六百五十三章:後繼有人第四百五十一章:高風亮節第三十八章:爲所欲爲第八百零七章:長生無極第八百六十二章:絕頂聰明朱厚照第八十八章:夜半無虛席第二百二十七章:龍顏大悅第四百四十八章:隆恩第六百二十五章:朕之子也第六百八十四章:我很看重你第四百三十章:亞聖第一百五十九章:太皇太后美滋滋第三百五十八章: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八百七十六章:人狠話不多第四百一十八章:有心人第四百九十三章:大功於朝第四百三十九章:我的恩師方繼藩第三章:崽賣爺田心不疼第三百九十二章:使命第四百七十八章:第三大神器出世第四十四章:尚方寶劍第六百九十一章:壓倒式的完勝第四百一十七章:好巧呀
第六十三章:你好呀 方賢侄第八百七十七章:真的狠哪第六百一十章:曠世奇功第三百四十二章:大開眼界第二百三十九章:太子殿下的秘密第七百五十四章:母子平安第七百七十四章:決戰第六百五十六章:母子平安第七百六十八章:爲國爲民第六百零三章:營變第六百六十七章:滿朝稱頌第七百六十七章:鋒芒畢露第四百九十章:一網打盡第七百五十八章:獻藥第二百八十七章:錦州大捷第六百八十三章:聖賢第一百六十七章:殿試第四百九十三章:大功於朝第七百四十八章:戰場之神誕生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子威武第四百三十七章:大功第六百五十六章:母子平安第七百章:鴻恩浩蕩第四百二十八章:厚顏無恥第一百五十章:將這兒給本少爺拆了第六百七十三章:美名遠播第三十六章:賜官第八百三十章:人中龍鳳第四十八章:烏鴉嘴第四百一十章:民貴君輕第十八章:有錢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六百二十七章:翁婿之情第一百八十五張:祈雨第二百九十五章:偷來蟠桃獻母親第七十四章:功在社稷第七百八十章:好女婿啊第七百七十一章:千歲第八百七十章:朕的好孫子第四百五十九章:至死無憾第五百九十七章:大恩公第五百六十四章:放榜第五百九十七章:大恩公第四百零九章:今兒,你有難了第四百七十一章:他還是個孩子啊第八百七十一章:此大功也第八百章:天欲滅我我滅天第三百一十二章:下西洋第七百零三章:豐功偉績第一百零三章:救命之恩第七百八十六章:斬首萬餘第七百七十九章:大捷入宮第五百九十五章:何以安天下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子威武第三百七十六章:算無遺策第四百一十九章:天子至孝第六百七十一章:家國天下第八百七十章:朕的好孫子第二百六十九章:堯舜之君第四百三十五章:以德服人第七百四十二章:跑馬圈地第二百二十九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五十六章:事有反常即爲妖第一百五十九章:太皇太后美滋滋第六百五十四章:天降龍孫第二百九十五章:偷來蟠桃獻母親第八百一十一章:聖駕第四百七十一章:他還是個孩子啊第六百三十四章:神物的誕生第四十九章:久病成醫第三百七十一章:風靡天下第六百二十四章:天幸也第三百七十四章:師命第六百一十六章:神藥第七百四十章:見駕第六百六十一章:有教無類第七百五十九章:利國利民第四百七十三章:小徐啊,你變壞了第六百五十三章:後繼有人第四百五十一章:高風亮節第三十八章:爲所欲爲第八百零七章:長生無極第八百六十二章:絕頂聰明朱厚照第八十八章:夜半無虛席第二百二十七章:龍顏大悅第四百四十八章:隆恩第六百二十五章:朕之子也第六百八十四章:我很看重你第四百三十章:亞聖第一百五十九章:太皇太后美滋滋第三百五十八章: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八百七十六章:人狠話不多第四百一十八章:有心人第四百九十三章:大功於朝第四百三十九章:我的恩師方繼藩第三章:崽賣爺田心不疼第三百九十二章:使命第四百七十八章:第三大神器出世第四十四章:尚方寶劍第六百九十一章:壓倒式的完勝第四百一十七章:好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