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官居一品

薊州鎮可以說是大明九邊重鎮中最爲重要的一個邊鎮,因爲它從東、西、北三個方向環繞着京城,一旦失守,京城便將直面韃子的鐵蹄。

這麼一個軍事重鎮,按理來說,應該安排最爲忠誠的將領,最爲睿智的統帥,精心打理,以確保京城萬無一失。

可惜,這個時候,朝堂之上奸臣嚴嵩當道,什麼邊關防禦,什麼京城安危在其眼裡那都是浮雲,他的眼中只有銀子,只有利益,所以,薊州鎮這樣的邊關重鎮不但沒有派來最爲睿智的統帥,反而被楊順這個貪官污吏把持着。

楊順此人,只知道侵吞糧餉,討好嚴嵩,薊州鎮的防禦可想而知。

楊聰帶着一衆文臣武將巡視了幾處長城之後,那臉上簡直都黑成炭了。

他雖然早有心理準備,知道薊州鎮的長城肯定不怎麼樣,卻沒有想到,這裡的長城竟然已經破敗至此。

尼瑪,到處都是口子,人家挖開之後就沒人管了,這樣的長城,還有什麼用?

一行人來到有京城北門之稱的古北口之後,楊聰終於忍不住發飆了。

他指着那早已坍塌的關口和數十丈寬的缺口冷冷的問道:“楊大人,你從來就不曾來邊關巡視過嗎?這麼大個口子,你是故意給韃子大開方便之門嗎?”

這話說的,楊順那身上的冷汗又止不住冒出來了,他的確沒來邊關巡視過,古北口竟然被韃子挖成這樣了,他也布吉島啊!

他抹了把額頭上的冷汗,這才狡辯道:“總督大人,這薊州鎮的長城足有一千多裡,下官,下官這也沒時間一一巡視啊。”

你他嗎到底怎麼當上這薊州巡撫的。

楊聰不由怒道:“沒時間一一巡視?你知道這古北口是什麼地方不,這裡扼守着關外通往關內的要道,素有京城北門之稱,整個薊州鎮的長城一百二十九個關隘就數這裡最爲重要了,你沒有時間一一巡視,就連這最重要的關口都不來看一眼嗎?”

楊順被說得啞口無言,他哪裡知道這裡是薊州鎮最爲重要的關口,甚至,薊州鎮有多少個關隘他都不清楚,他這還是第一次聽楊聰說呢,平常的時候,他就顧着去剋扣糧餉了,怎麼會管這些事情。

楊聰見他這副窩囊樣,不由冷哼道:“本官不管你有沒有時間,這長城的缺口,你都得給本官修復,各處烽火臺都得派人值守,要是韃子再輕易突破長城,如入無人之境,本官唯你是問!”

這!

這得多少錢啊?

楊順聞言,首先想到的不是怎麼防住韃子,而是他口袋裡的銀子!

看樣子,怕是要大放血了,沒辦法,如果他不照辦,韃子再輕易突破長城,他這薊州巡撫恐怕就沒得做了,到時候,他可是一文錢都貪不到了。

好在楊聰並沒有勒令他補發剋扣的糧餉,那樣的話,他就要破產了,因爲他貪來的銀子大半都孝敬給嚴嵩了。

算了,這修復長城應該花不了多少銀子,反正勞力是免費的,完全可以徵召屯衛來修,他最多也就掏點伙食費罷了,就當是破財免災吧。

想到這裡,他咬牙應承道:“總督大人,下官定當竭盡所能,儘快將長城上所有缺口修補好。”

這傢伙就是個廢物,也不能指望太多,就讓他修補一下長城,就當是廢物利用吧。

楊聰微微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麼,這長城也沒什麼好看的了,他也不是來數缺口數量的,敲打一下楊順纔是他的主要目的。

這會兒敲打也敲打完了,他也沒興趣再看下去了。

另據探子來報,韃子主力一路逃竄,逃回兀良哈部之後也沒多做停留,直接就回河套去了。

也就是說,這會兒薊州鎮暫時是沒什麼威脅了,他完全可以回京覆命了。

韃子這個外敵是被他擊敗了,嚴嵩這個內鬼還不知道要出什麼陰招呢,他看着遠處荒涼的塞外,不由輕輕嘆息了一聲,隨即,便調轉馬頭,往京城方向趕去。

這傢伙,這次他的功績可是有目共睹的。

韃子十萬大軍入寇,薊州巡撫楊順束手無策,只能據城死守,咸寧侯仇鸞雖然率軍來援,卻也只是做做樣子而已,這傢伙就窩通州城裡什麼都沒幹,以致韃子在薊州城附近肆意劫掠,如入無人之境。

唯有他楊聰,一上去就來了個兵分兩路誘敵,直接將韃子打得屁滾尿流,一路倉惶向北逃竄,連頭都不敢回。

不說他解了這薊州鎮之圍,保住了京城的安穩,也不說他殲敵兩萬,打得韃子屁滾尿流,光是他俘虜了上萬韃子騎兵,那都是了不得的功績。

這一次,就連嚴嵩都沒法黑他。

這一次,就連嘉靖都不得不好好獎勵他一番。

他這才率着四萬東南軍,押着萬餘俘虜出了通州城,前行不到二十里,前面便出現一片旌旗,旌旗下面還鋪着長長的紅毯,紅毯上面,內閣首輔嚴嵩,內閣大學士張邦奇,兵部尚書毛伯溫等朝廷重臣站了一大堆。

楊聰見狀,連忙翻身下馬,走上前去,假假意思拱手道:“首輔大人,怎敢勞您大駕相迎,下官惶恐。”

嚴嵩也是假假意思誇獎道:“楊大人立此不世之功,天下爲之轟動,本官前來相迎那是理所當然的,就連皇上,都在午門等着你獻俘呢。”

午門獻俘,聽起來好像就是交接一下俘虜,沒什麼要緊的,其實卻是一個很隆重的禮儀,當皇帝的都跑皇宮門口來迎接了,那可是無上的殊榮。

楊聰聞言,連忙拱手道:“那我們還是趕緊吧,可不敢讓皇上久等。”

說罷,他直接朝張邦奇和毛伯溫等拱了拱手,隨即便轉身上了戰馬。

這午門獻俘只是個禮儀,當然不是說你抓了多少俘虜就得押多少俘虜去午門獻給皇帝,大致押上十來二十個敵軍將領什麼的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

再說了,當皇帝的也不可能允許邊軍又或是其他地方人馬進入京城,所以,楊聰只是帶着百餘親衛,押了十餘韃子將領,在嚴嵩等人的簇擁下來到了午門。

這時候,午門上下已然是旌旗招展,上千錦衣衛身着盛裝分列兩側,就連嘉靖都帶着文武百官在城門樓上等着,那場面,着實壯觀不已。

一陣繁瑣的禮節過後,獻俘禮總算是完成了,緊接着就是獎勵了。

只見一個鴻臚寺的禮官掏出份聖旨,站城門樓上朗聲念道:**,***,擢楊聰爲太子太保,***。

前面一大堆文縐縐的都沒什麼實際意義,唯獨這太子太保是實實在在的。

太子太保可是三孤之一,從一品的文官,在明朝,文官基本上是正二品就到頭了,從一品和正一品基本都是死後追封的,真正有生之年升到三公又或是三孤的,有明一朝將近三百年,也沒多少。

從此,楊聰也算是官居一品的傳奇人物了。

第四章 一心第八十章 對峙第一九八章 明軍威猛第二三六章 功成名就第一八九章 公正第六十八章 烽火戲諸侯第五章 當面考察第五十九章 奸細第四章 嚴師出高徒第一一〇章 怎麼對付海盜和倭寇第一六三章 九州征討第一三七章 哭窮第六十二章 是非功過第一一二章 吃進去的給我吐出來第二三〇章 雨後春筍第一七〇章 毛利元就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認慫第一四四章 三思而後行第七十三章 撈點好處第一三四章 錢多的燒第二〇二章 厚望第十八章 不能做牆頭草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認慫第一三〇章 找上門來第一八四章 計中計第九十一章 栽個贓第二三六章 功成名就第一一〇章 忤逆第五十三章 通通閉嘴第九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十五章 嘉靖皇帝第一〇四章 東瀛浪人第三十八章 怎麼和夏言鬥第二三二章 簡單實用第一三七章 一百年第一六九章 薩摩藩島津氏第一二五章 國庫一下就充盈起來了第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二一七章 傳聞與名聲第七十三章 英明第二一五章 皇上說了第九十三章 攀咬第三十九章 縣令大人是個木匠第九章 一石三鳥第八十六章 身兼三孤第一五二章 安南第一七七章 地震第一四一章 聚首第六十九章 你好大的膽子第一一三章 大明朝最硬的後臺第六十七章 府試疑雲第四十三章 誰說我要作弊了第一二二章 撈錢第二三四章 張揚第八十章 準備開幹第八十章 嘉靖的眼光第一九五章 聖人之言第九十九章 倭寇很可怕嗎第一四八章 白銀之戰第三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恥第一〇四章 同流合污第一八〇章 保帥第一三二章 殖民者的思維第八章 奔赴邊疆第五十七章 奪帥第一〇九章 屯衛與私兵第三章 耳目一新第一五三章 棋盤和棋子第一三一章 明軍又來了第六十二章 壯志難酬第五十二章 虎蹲炮第十九章 炫富第五十七章 擴充勢力第三十章 爭寵第四十四章 問題很多第三十五章 爭還是不爭第六十九章 凌厲的反擊第八十八章 人怕出名豬怕壯第一〇一章 跑的掉嗎第三十九章 胡亂提拔第八十五章 萌動第一〇〇章 初露崢嶸第二一四章 速度和效率第四十一章 王莽發明的東西第三十三章 聯姻第四十七章 福船戰艦第十二章 恐怖的淘汰率第一七八章 你們東瀛技術不行第六十八章 賊喊捉賊第四十一章 王莽發明的東西第六十四章 猜第二〇〇章 楊門七子第七十章 陽奉陰違第一六五章 糊塗第十四章 挖個礦真心不容易第一五一章 恭憲王第七十一章 詔獄第四十二章 落後的加工水平第九十五章 剿倭之道
第四章 一心第八十章 對峙第一九八章 明軍威猛第二三六章 功成名就第一八九章 公正第六十八章 烽火戲諸侯第五章 當面考察第五十九章 奸細第四章 嚴師出高徒第一一〇章 怎麼對付海盜和倭寇第一六三章 九州征討第一三七章 哭窮第六十二章 是非功過第一一二章 吃進去的給我吐出來第二三〇章 雨後春筍第一七〇章 毛利元就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認慫第一四四章 三思而後行第七十三章 撈點好處第一三四章 錢多的燒第二〇二章 厚望第十八章 不能做牆頭草第三卷 第八十二章 認慫第一三〇章 找上門來第一八四章 計中計第九十一章 栽個贓第二三六章 功成名就第一一〇章 忤逆第五十三章 通通閉嘴第九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十五章 嘉靖皇帝第一〇四章 東瀛浪人第三十八章 怎麼和夏言鬥第二三二章 簡單實用第一三七章 一百年第一六九章 薩摩藩島津氏第一二五章 國庫一下就充盈起來了第十八章 往死裡整第二一七章 傳聞與名聲第七十三章 英明第二一五章 皇上說了第九十三章 攀咬第三十九章 縣令大人是個木匠第九章 一石三鳥第八十六章 身兼三孤第一五二章 安南第一七七章 地震第一四一章 聚首第六十九章 你好大的膽子第一一三章 大明朝最硬的後臺第六十七章 府試疑雲第四十三章 誰說我要作弊了第一二二章 撈錢第二三四章 張揚第八十章 準備開幹第八十章 嘉靖的眼光第一九五章 聖人之言第九十九章 倭寇很可怕嗎第一四八章 白銀之戰第三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二十八章 恬不知恥第一〇四章 同流合污第一八〇章 保帥第一三二章 殖民者的思維第八章 奔赴邊疆第五十七章 奪帥第一〇九章 屯衛與私兵第三章 耳目一新第一五三章 棋盤和棋子第一三一章 明軍又來了第六十二章 壯志難酬第五十二章 虎蹲炮第十九章 炫富第五十七章 擴充勢力第三十章 爭寵第四十四章 問題很多第三十五章 爭還是不爭第六十九章 凌厲的反擊第八十八章 人怕出名豬怕壯第一〇一章 跑的掉嗎第三十九章 胡亂提拔第八十五章 萌動第一〇〇章 初露崢嶸第二一四章 速度和效率第四十一章 王莽發明的東西第三十三章 聯姻第四十七章 福船戰艦第十二章 恐怖的淘汰率第一七八章 你們東瀛技術不行第六十八章 賊喊捉賊第四十一章 王莽發明的東西第六十四章 猜第二〇〇章 楊門七子第七十章 陽奉陰違第一六五章 糊塗第十四章 挖個礦真心不容易第一五一章 恭憲王第七十一章 詔獄第四十二章 落後的加工水平第九十五章 剿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