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督按合流

天下各省,巡按御史總共是二十一人,其中南直隸三人,北直隸兩人,宣大、遼東、甘肅各一人,其餘十三布政司各一人,一般的情況是一年一輪換,但偶爾也會出現雷稽古這樣先後兩次巡按湖廣的個別現象。而大多數巡按御史因爲所懷使命,都是帶着找茬挑刺的心理來的,故而和當地督撫乃至於地方官的關係都不會那麼融洽。當然,朝廷也一直都在防止這種融洽,否則豈不是意味着整個省的官員上上下下沆瀣一氣?

所以,就如同遼東巡撫張學顏和之前的遼東巡按御史劉臺之間非常不合,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一樣,兩廣總督凌雲翼和前任廣東巡按御史之間,也一樣是極其合不來。原因之一,就是因爲凌雲翼覺得對方是個乳臭未乾不到三十的毛頭小子,可現如今一個調回去了,剛調來的一個竟然是更年輕的!

即便如此,這會兒凌雲翼面對汪孚林的行禮,卻還不得不幹笑了一聲:“免禮免禮,我和南明賢弟當年同科及第,沒想到如今又要和他的侄兒同地爲官,這緣分着實有些巧妙。賢侄你竟是初任官就是巡按御史,着實雛鳳清於老鳳聲,前途不可限量!”

嘴裡說着這話,凌雲翼自己卻知道,他釋放的這點善意根本不是衝着汪道昆,甚至不是衝着汪道昆至交好友的譚綸,而是完完全全衝着當朝首輔張居正去的。他就不相信,如果不是張居正首肯,這麼離譜的任命怎麼可能通過!當然,相比之前那位履新之後都遲遲沒來拜見過自己,又臭又硬的前任巡按御史,汪孚林畢竟是在上任之初就趕到肇慶見他來了。至少從表面上看比他的前任要知情識趣得多。

人家客氣,汪孚林當然也投桃報李,落座之後少不得微笑着謙遜了一下:“制臺威名赫赫。我從前也聽伯父提過,不過始終緣慳一面。卻沒想到這次能夠有緣在制臺麾下爲官,實在是榮幸之至……”他張口就來,接下來更是一口氣奉承連連,給凌雲翼送上了一堆高帽子。當然,這位兩廣總督的任官經歷,他全都是從汪道昆的那封信上得知的,可在他的巧妙演繹下,變得彷彿是他真的對凌雲翼仰慕萬分似的。

即便是遠在兩廣的凌雲翼。也聽說過汪孚林的某些光輝事蹟,當然那些小事他不大瞭然,可在遼東引發的震盪,以及在京師作爲導火索引燃了都察院大清洗這火藥桶,他卻還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汪孚林不像那些初出茅廬的愣頭青,一上來就橫衝直撞,而是迴應了他釋放的善意,而且對他曲意奉承,他自然很滿意。當這次沒營養。純粹是彼此試探的初步接觸結束之後,他在心裡對汪孚林就有了一個定位。

應該是大佬們曾經操持在手中的刀子而已。一個剛剛二十歲的年輕人,能夠有多大能耐?之前肯定是根據汪道昆這位伯父的交待去做事。像他自己這麼大的時候。還沒考中舉人,哪裡懂得什麼世事險惡,汪孚林理應只是科場運氣比較好而已!

如果汪孚林知道,就因爲剛剛這些打太極的試探,凌雲翼便用當初同樣年紀的自己來衡量他,他絕對不會有什麼想法。畢竟,巡按御史和督撫大多數時候都是對着幹的,能夠降低一下自己在對手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和威脅程度,他當然樂見其成。至於在凌雲翼面前要放低一點身段。那又算什麼?反正只要不用當磕頭蟲,說幾句和軟甚至諂媚一點的話。他完全沒心理負擔。

儘管殷正茂擔任兩廣總督期間,也曾一直在用兵。但殷正茂最初的重任主要是在廣西撲滅韋銀豹等僮族,也就是後世稱之爲壯族的叛亂,以及對付從福建逃到廣東的倭寇餘孽,對瀧水縣羅旁山那些叛亂瑤民卻只是小敲小打。畢竟這些地處兩廣邊境的瑤民動不動就躲入深山,所謂官有萬兵,我有萬山,兵來我去,兵去我來,讓官兵頭疼到極點。

因而,直到完全抽出手來,從萬曆二年開始,殷正茂方纔開始制定圍剿羅旁山的計劃,然而他和張居正關係密切,因爲南京戶部尚書出缺,立刻被調去填補這個空位,兩廣總督和撲滅羅旁山瑤亂這擔子就落在了繼任者凌雲翼頭上。

正因爲如此,上任還沒到一年的凌雲翼先是整頓兩廣兵馬,將客兵一一削減,同時調兵遣將,準備徹徹底底地圍剿羅旁山。須知羅旁山瑤亂由來已久,不遜於赫赫有名的大藤峽瑤亂。終大明一世,瑤亂從來都是兩廣最大的軍務之一。當年孝宗年間閣老丘濬就曾經用短短數字形容瑤亂之兇猛——廣東十府殘破者六!最誇張的時候,兩廣守臣全都因爲瑤亂遲遲未平而待罪。所以,儘管凌雲翼爲人自負,卻不會對這場從前任延續到自己的瑤亂等閒視之。

要知道,正因爲粵西瑤亂越來越頻繁,瀧水縣的漢民甚至紛紛出逃,瑤民趁機大佔地盤,爲了應付這種態勢,嘉靖年間,原本位於廣西梧州的兩廣總督府,如今也遷移到了毗鄰瀧水縣的肇慶府。畢竟,肇慶府治所在的高要縣距離廣州城約摸只有一百五十里,距離瀧水縣也只有不到兩百里,而瀧水縣再往西就是廣西地界,正是控御兩廣的中心位置。而廣東總兵駐紮在潮州府,更多時候負責的是海防,而不是防範內部叛亂。

和汪孚林初步接觸之後,凌雲翼便起身來到書房中的地圖前,不厭其煩地對這位新任廣東巡按御史一一解說自己的戰略部署。對於這種自己專業之外的事情,汪孚林當然不會指手畫腳,而是認認真真地聽,同時也記在心裡——這位兩廣總督會對他如此大費脣舌,不消說,那絕對不是因爲他這個廣東巡按御史位卑權重,而是因爲指望他把這些稟報給張居正,稟報給兵部的關係。誰讓兵部正副堂官全都算是他的長輩?

不得不說,嘉靖二十六年這一科的進士,實在是陣容頗爲強大!

從凌雲翼透露的軍事部署中。汪孚林得知這位兩廣總督打算等到徹底剿滅叛亂瑤民之後,在瀧水縣加派防範兵力。同時將此地升格爲直隸州的意圖,他挑了挑眉,意識到這一點需要在給朝廷的奏報中着重點明,想了想就附和道:“瀧水縣升爲直隸州,這確實是剿滅成功之後防微杜漸的最好方式。只不過,有道是恩威並濟,如果我沒猜錯,制臺一定也已經想好了如何施恩?”

凌雲翼彷彿被搔到了癢處。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不錯,瑤民窮困,從前又有貪官污吏橫徵暴斂,正好被其中某些人當成了一呼百應的藉口。我擬上書撤銷原本設在瀧水縣的稅關,讓瑤民能夠直接從山中經水路運木材出來到肇慶府出賣,然後在端州城的江邊再設立一個抽稅的稅關。就在這肇慶府,我兩廣總督的眼皮子底下,料想某些貪得無厭的人也不敢太猖狂!對了,我打算屆時讓惠州知府宋堯武協理軍務,畢竟。之前他在南雄府通判任上就曾經辦過舟船糧餉兵甲等,非常穩妥。”

汪孚林剛剛上任就來見凌雲翼,對於廣東這些官員也就是了解一個名字。哪知道宋堯武是何方神聖?但是,從凌雲翼的話裡,他還是獲得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凌雲翼上任至今這纔多久?能夠在其上任之初只不過是區區南雄府通判,而現在卻已經是惠州知府的,不消說宋堯武必定是凌雲翼賞識推薦的人。

“制臺慧眼識珠人盡皆知,至於這施恩瑤民之舉,更是絕妙。”汪孚林最希望的就是凌雲翼把萬事都設想周全,這協理軍務的人選也用自己人,正好讓這位十分信賴的惠州知府宋堯武去徵派軍餉。這樣他就可以兩手一攤,啥都不用管。正好省心省力。然而,就在他這樣想得正美的時候。卻沒想到凌雲翼突然開口說道:“賢侄可知道,之前兩廣的客兵,是從哪裡來的?”

所謂客兵,指的就是從他處調來,非本籍的兵馬。對於兩廣總督下轄的客兵,汪孚林微微一沉吟,就若有所思地說道:“當年俞總兵曾經鎮守廣東,莫非是浙軍?”

“不錯。戚繼光帶出來的義烏兵善戰,朝廷便從南到北,什麼地方都用義烏兵,我承認義烏兵確實驍勇善戰,然則客兵遠來,糧餉耗費更多於本地土兵,再加上家眷不在,瑤亂又不是打倭寇,對他們來說談不上保家衛國,和他們有什麼關係,未免就有些懈怠。這些年客兵耗費軍餉不計其數,所以我早已上疏朝廷加以裁撤。”

說到這裡,凌雲翼突然詞鋒一轉道,“即便如此,單單肇慶府一地,每年爲養兵支出的軍費,便達到額外加派兩萬兩。此次用兵,恐怕還要再加倍徵派,小小一個肇慶府難以承受。我聽說你年紀輕輕卻有財神之名,這軍餉徵派一事,你可要多多擔待。此次用兵在年末,朝廷固然有分撥一部分,但更多的還是要廣東本地籌集。我預計這場仗至少要打三四個月,八月末夏稅完徵之時,加派的軍費和糧草也要到位,此事你可有把握?”

狗屁的把握,我這個十府巡按本來就是被趕鴨子上架的!汪道昆竟然在私信上也提及軍費之事,看來真是躲都躲不掉!

汪孚林腹中暗罵朝中大佬只要動動嘴皮子,自己卻要跑斷腿,一點都沒有大包大攬的意思,很沒有誠意地說:“我盡力。”

凌雲翼也知道此事非比尋常,不好催逼過緊,正打算說屆時會差遣惠州知府宋堯武一同辦理,卻不想汪孚林竟是把話題一下子岔開老遠。

“凌制臺可知道香山縣內的濠鏡?”

儘管對汪孚林的東拉西扯有些不滿,但看在張居正和汪道昆的面子上,凌雲翼還是沒有發怒,只是淡淡地點了點頭:“此乃粵東第一要害。”可下一刻,他卻聽到了一句讓他有些難以置信的話。

“籌餉之事,如果我可以在濠鏡用點小手段,不知道制臺可能接受?”

凌雲翼上任以來,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羅旁山的瑤亂上,但對於小小的濠鏡關注仍然非同小可,畢竟,廣東絕大部分官員的俸祿便來自於此。因此,他不由得眉頭緊皺道:“年輕人不要只想着一鳴驚人,濠鏡一地牽涉極廣,豈是可以輕易觸動的?”

“如果我在不使得濠鏡生變的情況下,用一些小手段呢?”

儘管汪孚林笑得很從容,但凌雲翼畢竟爲官多年,卻不會大意,當下直截了當地問道:“你想怎麼做?”

“我知道凌制臺這裡,存有廣東衆多衙門,包括濠鏡在內的文書典籍,不知可否容我查閱五天?五天之後,我再將心頭謀劃稟告制臺。”汪孚林見凌雲翼緊皺的眉頭沒有絲毫舒展開來的跡象,他便很隨便地拱了拱手說,“畢竟我是突如其來接到任命,匆匆來到廣東的,對於上上下下全然不熟悉。若要擔負制臺給予的重任,不得不先知己知彼,還請制臺成全。”

想到今天汪孚林給自己的第一印象頗爲不錯,言談舉止都比之前那個又臭又硬的巡按御史要讓人舒服得多,再加上那背後的強硬後臺,凌雲翼躊躇良久,最終還是決定點頭。畢竟,這在他眼中不是什麼值得拒絕的大事,只不過,對於汪孚林剛剛突然拋出的那句話,他還是免不了有些好奇。

於是,接下來的五天裡,汪孚林便是自始至終逗留在兩廣總督府。當這樣一個消息傳回廣州城的時候,頓時在各大衙門引發了軒然大波,尤其是布政司壓力最大。誰不知道,一旦總督和巡按御史沆瀣一氣,這便意味着廣東境內的所有大小官員全都必須俯首帖耳,否則,督憲合力的結果,鐵板釘釘便是那位官員落馬。因爲想要打探汪孚林究竟是在總督府中做什麼,肇慶府治所在的高要縣前往廣州城的官道上始終奔馬信使不斷。

當廣州城中的人終於得知,汪孚林是泡在文書庫裡時,這一日,汪孚林終於是再度出現在了凌雲翼的書房中,至於究竟談了什麼,卻只有兩個當事者本人知道,旁人再無一人知情。只不過,汪孚林眉飛色舞離開總督府的表情,卻給了外人無限遐思。

ps:話說凌雲翼這名字真主角……今天會兩更彌補下之前的懈怠^_^(。)

第541章 好客的李大公子第737章 一咬一大串第757章 走狗和上司第731章 爾虞我詐第637章 栽贓和強捐第201章 慘劇之後的歲考第382章 威逼利誘第13章 豬一樣的對手第358章 本官要破陳規陋矩!第20章 羨慕嫉妒恨第606章 蛛絲馬跡第43章 必須站隊選陣營第626章 斯文禽獸,士林敗類第606章 蛛絲馬跡第331章 汪叔叔……第601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09章 宋朝的林大人……第47章 我就是賴上你了!第808章 堂官的大洗牌第278章 低調閃人,好人有好報第838章 夤夜來客第738章 知恩圖報第608章 交鋒之後的圖窮匕見第884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537章 攻防和反擊第757章 走狗和上司第907章 天子私詔第699章 守株待兔第158章 早就轉移的戰場!第897章 回京之後的面聖第602章 哪個張大學士府?第474章 奪回主動第667章 螞蟻撼大樹第81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423章 汪扒皮第825章 搶名額,爭資源第198章 剪綵之後一搶而空第359章 妥協和激化第384章 縱虎歸山第41章 燈下黑第310章 空手套白狼第223章 他是我爹第735章 沉重的信任第544章 遼東李大帥第9章 小秀才進城第438章 逼宮第37章 好爲人師的李師爺第789章 人仰馬翻,做官最難第737章 一咬一大串第814章 盟友和死敵第939章 就是偏心第715章 虛張聲勢,見微知著第772章 張府說奇聞,首輔行家法第309章 你給我賠罪就行了第139章 好人有好報第786章 翁婿一家親第762章 堂而皇之的夾帶私貨第43章 必須站隊選陣營第837章 惡毒的心計第751章 功德圓滿的離任第597章 死生兩重天第383章 迎面吐口水第180章 鬼面女的真相第657章 兩姓之好第744章 政治盟友第578章 所謂英雄!第8章 打響功名保衛戰第250章 說說唱唱,一劍封喉第60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20章 寶刀未老心先老第397章 卻原來是搶人美缺第263章 與君同行第196章 李師爺走了,許老太爺回來了第764章 聯手倒汪?第15章 要孝順你爹!第656章 聯姻那點事第955章 傳說結束,歷史剛開始第943章 再開炮第762章 堂而皇之的夾帶私貨第599章 張學顏的賞識第755章 遺折和私信第99章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第881章 一錘定音第414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135章 非禮勿視和麪壁第767章 仇人太多的汪孚林第306章 踢到鐵板了……第340章 初到寶地第306章 踢到鐵板了……第846章 夤夜商除逆第42章 都是浮誇惹的禍第938章 針尖對麥芒第617章 羣英薈萃(下)第598章 人之擔當第86章 全都來蹭飯第608章 交鋒之後的圖窮匕見第236章 忌日前夕衆生相第197章 米券發行日第670章 西元1576年的澳門之行第554章 遼東雙雄
第541章 好客的李大公子第737章 一咬一大串第757章 走狗和上司第731章 爾虞我詐第637章 栽贓和強捐第201章 慘劇之後的歲考第382章 威逼利誘第13章 豬一樣的對手第358章 本官要破陳規陋矩!第20章 羨慕嫉妒恨第606章 蛛絲馬跡第43章 必須站隊選陣營第626章 斯文禽獸,士林敗類第606章 蛛絲馬跡第331章 汪叔叔……第601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09章 宋朝的林大人……第47章 我就是賴上你了!第808章 堂官的大洗牌第278章 低調閃人,好人有好報第838章 夤夜來客第738章 知恩圖報第608章 交鋒之後的圖窮匕見第884章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第537章 攻防和反擊第757章 走狗和上司第907章 天子私詔第699章 守株待兔第158章 早就轉移的戰場!第897章 回京之後的面聖第602章 哪個張大學士府?第474章 奪回主動第667章 螞蟻撼大樹第81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423章 汪扒皮第825章 搶名額,爭資源第198章 剪綵之後一搶而空第359章 妥協和激化第384章 縱虎歸山第41章 燈下黑第310章 空手套白狼第223章 他是我爹第735章 沉重的信任第544章 遼東李大帥第9章 小秀才進城第438章 逼宮第37章 好爲人師的李師爺第789章 人仰馬翻,做官最難第737章 一咬一大串第814章 盟友和死敵第939章 就是偏心第715章 虛張聲勢,見微知著第772章 張府說奇聞,首輔行家法第309章 你給我賠罪就行了第139章 好人有好報第786章 翁婿一家親第762章 堂而皇之的夾帶私貨第43章 必須站隊選陣營第837章 惡毒的心計第751章 功德圓滿的離任第597章 死生兩重天第383章 迎面吐口水第180章 鬼面女的真相第657章 兩姓之好第744章 政治盟友第578章 所謂英雄!第8章 打響功名保衛戰第250章 說說唱唱,一劍封喉第60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20章 寶刀未老心先老第397章 卻原來是搶人美缺第263章 與君同行第196章 李師爺走了,許老太爺回來了第764章 聯手倒汪?第15章 要孝順你爹!第656章 聯姻那點事第955章 傳說結束,歷史剛開始第943章 再開炮第762章 堂而皇之的夾帶私貨第599章 張學顏的賞識第755章 遺折和私信第99章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第881章 一錘定音第414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135章 非禮勿視和麪壁第767章 仇人太多的汪孚林第306章 踢到鐵板了……第340章 初到寶地第306章 踢到鐵板了……第846章 夤夜商除逆第42章 都是浮誇惹的禍第938章 針尖對麥芒第617章 羣英薈萃(下)第598章 人之擔當第86章 全都來蹭飯第608章 交鋒之後的圖窮匕見第236章 忌日前夕衆生相第197章 米券發行日第670章 西元1576年的澳門之行第554章 遼東雙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