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帝王親臨問行策,圍爐之畔話春秋(中)

“戰爭拼的是什麼?!戰爭一旦開啓,它拼的是戰爭中每一個國家的整體綜合國力。”

這是阿文告訴張小公爺的,阿文到底是做什麼的張小公爺現在也不確定。

或者說,阿文沒有親自承認過。

但就阿文的表現、結合張小公爺的瞭解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情報商。

或者說,是個情報掮客、一個多面間諜。

“大到國家、到團體,小到團隊、到個人,從競爭發展到最終‘戰爭’其實說白了就是利益的訴求而已。”

阿文當時還哼哼了一首歌。

“你想要的~我卻不能夠給你我全部~”

“我能給的~卻又不是你想要擁有的~~”

這本來是李聖傑歌裡形容分手男女的,但用來形容利益訴求也並無不可。

談的攏的就是合作下的競爭,談不攏的就是紛爭後的戰爭。

“伯虎,且去取筆墨來!”

玉螭虎略微沉吟,覺着今夜所言還是要記錄下來爲好。

然而唐伯虎還沒站起來,弘治皇帝便擺手讓他坐下來。

“不!太子,你且去取筆墨來!親自記下!”

弘治皇帝目光灼灼的望着太子,沉聲道:“癡虎兒所言,一字一句都要記下來!”

“癡虎兒所言者……皆爲治國良策!”

熊孩子難得的肅容應是,匆匆下去將筆墨尋來。

隨後在案几上鋪開,幾個內官走來爲他把狼毫沾飽。

“此番西南大勝,乃臣之勝麼?!非也!此勝,乃大明如今之勝!”

玉螭虎緩緩的踱步,聲音輕柔而堅毅。

“國防軍十萬將士、水師二萬餘大軍半數戰船,各貨殖會籌措糧秣、桂西黔州壯勇前哨斷後……”

玉螭虎一樁樁、一件件的數着:“諜報司深入安南、東籲,策反謀算……”

“數十門火炮、數萬杆火槍,並開鑿鋪設好的各處驛道……”

頓了頓,便見他緩緩擡首對着弘治皇帝輕聲道。

“更重要的是,國朝與陛下的信任!若非如此,小子如何能贏得此戰?!”

劉健緩緩的吐出一口氣,這位少年人最讓他看重的便是此點。

看似年少輕狂,實則清醒沉穩。

不爭功、不求名,隨是好利卻也只是隨性而已。

“我大明勝,乃是這數年之變下已高出安南、東籲不止一籌了!”

張小公爺的這話,不由得讓弘治皇帝、劉健等人愣神。

隨即他們才恍惚間,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是啊!大明如今幾乎是一日三變!

軍械營造局、國防軍、貨殖會、改土歸流……等等,身處其中無人提及好似覺着正常。

但張小公爺這麼一說,頓時衆人醒悟過來。

唐寅當年舞弊案時,大明是什麼樣子的?!

恍惚間這席間君臣,居然感覺是很久遠之前的事情了。

劉健其實有時候下朝也捫心自問,如今大明是變好還是變壞了?!

但這個問題,現在顯得沒有任何的意義。

北方的邊患韃靼已經徹底消除,草原上的驛道、邊城正在修造。

黔州、桂西兩地曾經讓國朝頗爲頭疼的土司問題,如今改土歸流不復存在。

西南邊境上漸漸崛起的安南、東籲,如今威脅不再徹底臣服。

潛伏着的白蓮如今成爲了大明手上最鋒利的刀刃,流民之亂亦不再。

大量的耕地被收歸國庫、內庫,更別提戶部銀庫在參與到貨殖事物中的盈利了。

更別提庠序教諭部的設立,各部大量的吸納了舉子入朝。

大大的拓寬了讀書人入朝的渠道,更使得原本暮氣沉沉的朝堂上多了幾分生氣。

好或者不好,其實已經一目瞭然了。

“有如此大明,方可有臣此番勝蹟!若無如此大明,臣即便是肝腦塗地又何以勝耶?!”

“而大明能得如今局面,一字可曰之爲——‘變’!”

張小公爺深深的呼出一口氣:“《周易-繫辭》下曰‘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這亦算是個難得的機會,張小公爺決定在這裡將自己的想法陳述下來。

大明變,而安南、東籲卻不變。

以變質天佑之、吉無不利,對不變、不通則窮。

何以勝之耶?!結果一目瞭然。

“古今強國者,無不由變法生!古今衰亡者,無不由固步自封而亡。”

“漢時王族封地而亂,後收回大治!得興!”

“又縱門閥成害,不得改而終其國。”

張小公爺將自己所想,娓娓道來。

熊孩子朱厚照聽得是兩眼放光,不住的在宣紙上奮筆疾書。

王守仁、唐寅、徐經……等人,則是大腦開始瘋狂的轉動起來。

這算是少數他們的少年恩師,站出來給他們如此講課的時候。

漢之門閥、唐之節度使之禍,再到宋抑武過甚以致靖康之變坐失東京南遷殘喘。

“我皇明開國時尚有邊患,永樂陛下雄才大略北征南討之下總算承平……”

唔……這一記馬屁拍的甚好,拍的是弘治皇帝眉開眼笑。

“然,英宗以來我皇明國力卻日漸式微……”

王守仁、徐經等人聽得若有所思,仔細想來他們曾經也是如此感慨。

永樂時的大明,海上有着三寶太監的寶船遠航。

陸上陛下親自北征,雖然未曾講韃靼徹底殲滅。

卻也讓他們無法造成邊患。

西南自不必說了,張家老祖張輔的英國公爵位就是從那邊掙來的。

緣何永樂陛下身後,大明就開始走向式微?!

這話玉螭虎不說,劉健也得臉紅一下。

大明文官團體們在這其中,可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們不斷的試圖限制皇權、限制內官、限制武將,還要限制勳貴。

然而他們越是限制,帝國就越是式微衰敗。

從前劉健還不覺着有什麼,國體尚在即可。

可當面臨着巨炮威脅的時候,他才悚然驚醒。

驚醒的不僅僅是他,還有弘治皇帝。

循序漸進的改革也是這個時候,才獲得了弘治皇帝的鼎力支持。

內閣、諸尚書方面則是選擇了默許,再有勳貴們的支持。

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情況。

“《禮記·禮運》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突然聽小公爺講起《禮記》來,諸人不由得有些莫名其妙。

但很快的,小公爺就解答了自己爲何如此說。

“夫子時選賢與能,何其難也!便是到漢時、唐初,門閥橫立之下寒門士子亦難登朝堂……”

至隋初創科舉方纔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種狀況。

然其規模較小,每年上郡才舉薦三人,中郡舉薦二人,下郡舉薦一人。

如此選拔如何滿足朝堂所需?!

由於選拔甚少整隋朝一代,只取秀才十餘人。

然而即便是這十餘人中,亦生出不少名士。

房玄齡、杜正倫、許敬宗、岑文本……等,皆出於隋末秀才。

宋代科舉的發展,這才逐漸的讓寒門士子有機會踏足朝堂。

“夫子之言,當識其義而非只識其字。”

朱厚照這會兒抄的是手都在打抖,然而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一支支的狼毫沾飽了墨汁靜候,上面的楷書工工整整。

“縣、鄉之間,可有賢能麼?!縣內衙役,可算賢能麼?!”

張小公爺這個時候已經轉過身來,對着劉健便是一字一句的問道。

劉健被玉螭虎這突然的逼問,直接堵了。

“縣令之中,又有多少熟知《大明律》?!有多少有偵緝之能?!”

“他們中精於籌算者幾何?!若有上下其手者,可能查乎?!”

劉健苦笑,這些話他真的無言以對。

明初算學尚有考量,後來諸先帝下時興時廢。

但多數只考明經,莫說是算學了。

便是《大明律》也只是稍微考一下,很多讀書人摸不清《大明律》都是正常的。

“竟是如此……竟是如此!!”

弘治皇帝稍稍想一下,臉色頓時發青。

一大羣籌算都不會、《大明律》也不熟的官員,他們在帝國的下層能做什麼?!

偵緝之能更不用說了,他們會個卵子的偵緝之能啊!

朕要他們去是吟詩作對的麼?!白給他們發俸祿的麼?!

“帝國於鄉間之力,等同於無。”

弘治皇帝聽得這話臉都黑了,然而他也知道這是事實。

朝廷政令能到布政使司就不錯了,布政使司會不會遵旨都不好說。

“此爲我大明如今之弊,然我大明漸變中……強矣!”

張小公爺一字一句中,說的很是辛苦。

他既得考慮到弘治皇帝他們的接受度,又得考慮到如何介紹後世的正確之路。

哪怕是時至今日他都不敢輕易的開展工學,儘管他知道若要大明富強則工學必不可少。

然而工匠到底是屬於“匠籍”,也就比賤籍稍微好一些。

甚至一部分直接就是賤籍,這在秦漢前乃是未有之勢。

甚至宋代匠人地位,也沒有那麼低下過。

然而前朝如此做也是有原因的,他們不希望太多的手藝被民間掌握。

尤其是冶煉、鍛造、印染……等這類,所以當時管控嚴厲。

以至於匠籍的婚喪嫁娶,都被嚴厲管控。

到了明朝務農出身的朱元璋,考慮到了農人卻沒有考慮到匠人。

他只是延續了前朝的“匠籍”,方便管理。

畢竟他也沒有什麼行政經驗,完全沒有考慮到匠人在推進生產工具上所作出的貢獻。

而讀書人麼,大約也認爲這於自己有利。

於是匠人的“匠籍”便被保留了下來,成爲了地位低下的職業。

想要改變這個局面只能是一點點的來,否則被動了蛋糕的讀書人炸起來很麻煩。

工部、各衛所州府的匠戶們,稍微有點兒能耐的幾乎都被挖空了。

軍械營造局存在的這幾年裡,如同海綿一樣不斷的將他們吸納進來。

而張小公爺另闢蹊徑,讓皇室和內庫去負責他們就是爲了避免動士大夫的蛋糕。

但這終究是遠遠不夠的,工學必須建立、工匠的地位也必須提高。

“陛下之所以難以安寢,是憂心於我大明未來、是憂心於海上之危罷!”

的確是這點,大明可以通過發展讓自己強大起來。

打韃靼雖然困難些,可到底付出了一定代價後還是拿下了。

而再打安南、東籲的時候,這特麼跟打兒子似的兩巴掌就給扇趴下了。

如此一來,叫他如何能不憂心那未知之敵耶?!

看似強大的兩個邊陲小國,曾經區域一霸都在火炮強兵之下分崩離析。

甚至被大明如此統治,且謀算下來反覆都不可能有了。

若是那敵國有此手段……

弘治皇帝哪怕只是想想,都會不寒而慄!

他簡直不敢想象,如果敵國入侵再有此手法……

那整個大明有多少人肯堅持下來?!

劉健聽得皇帝此想,亦是不由得渾身顫慄。

他可清楚大明是如何對待安南讀書人的,那就是徹底拔除文統啊!

整個人安南現在會喃文字的,加起來不知道有沒有百人。

按照張小公爺的習慣,安南以後必然是要推行漢字的。

如此一來,喃文字就算是徹底湮滅了。

再推行大明官話,如此數十年後安南與大明還有分別麼?!

“陛下!與其憂心此等事宜,不若加強於我大明之力!”

玉螭虎對着弘治皇帝、劉健二人躬身作揖,沉聲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皇明唯一可做的,便是自強以應敵!”

說着,玉螭虎緩緩的起身。

滿臉肅然的望着他們:“即便是海外強敵今日不來,他們明日便不來嗎?!”

“即便是無海外強敵,我大明周邊屬國遍能保證永不生叛心麼?!”

“臣閱史書,未見載有永不叛之屬國者!”

“是以,臣以爲國欲清平則必須持武!必須強盛!”

自強,纔是一切的根本。

“而關於我大明的一些思慮,臣已有腹案。”

玉螭虎沉吟了一下,本來他是打算入宮的時候再拿給弘治皇帝的。

沒想到這位皇帝居然從安南、東籲的猝死中,領悟到了大明烈火油烹這個事實。

居然迫不及待的跑來了。

“還請陛下應允,臣命人去取來!”

第三百一十一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捌)第一百八十九章 國子監前看文章,貢生行徑實無狀第八百三十四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滿心賣批王守仁,敲裡嗎德唐伯虎第五百八十九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釜底抽薪拔孽根,章趙皆立軍令狀第五百九十一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沸油鍋口陳千戶,爲民張目小公爺第十九章 皇帝來訪,癡虎初探第五百一十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桃林草廬拔地起,放血神刀巧出鞘第八百零四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陸)第六百二十一章 瑤女多情繫螭虎,滇南情勢變數多第一百八十九章 國子監前看文章,貢生行徑實無狀第二百八十章 黎民不可欺,蒼天終不負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終考覈艱難過,舊衣褪去換新裝第二百七十七章 張家虎兒要你死,虎頭太師讓你亡第二百九十二章 潭拓寺內開壇拓,豪商陳杰談利忙第三百八十八章 望江樓上望江流,諸家士紳弄潮遊第八百六十九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完)第八百三十六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草廬堂內教熊娃,措大骨相罵士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算是聰慧陳神義,試驗農莊玉螭虎第二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府老親兵,達延汗帳金狼衛第一百四十二章 御前直決開武舉,忠直老臣殿前議第七百五十七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叄)第三百五十一章 最終考覈魔鬼周,數月苦練爲今朝第八百一十九章 擺開龍門論貨殖,攤開計利算盈餘(中)第六百八十八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柒)第七百八十六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捌)第四百六十七章 作別粵北黔州路,揮手北歸京師去第七百九十一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壹)第一百九十六章 螭虎展利器,帝臣皆心悸第七百四十九章 明槍暗箭亂雲渡,三千里外搏功勳(終)第四百一十一章 義士出征車馬行,粵北大地剿匪記(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黑心包工弘治帝,九邊事宜汝爲將第八百五十四章 南洋晴日海風烈,明歐對峙第一輪(下)第六十四章 斷尾求活,妙安求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莫道其餘閒雜事,帝國需要你的腎第四百六十五章 黔州土兵初出山,粵北繁華震心膽第八百一十三章 海因裡希攜重寶,流芳百世老錢能(下)第七十七章 倭寇心計,謀劃再替第三百六十一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得享尊榮離扶桑,歸程艙內授心術第七百零一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終)第七百一十章 發家致富靠洗劫,新葛朗臺李東陽第四百零二章 總督粵北大開發,安撫黎民百姓事(下)第八百六十九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完)第七百八十七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玖)第二百四十四章 草廬之內通牒至,道友貧道擇其一第二百零九章 計然一策初實戰,三大車行露崢嶸(中)第七百一十三章 以史爲鑑知興替,浩蕩潮流逆者亡第六百四十一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肆)第二百四十八章 東廠錦衣衛,無人不生懼第九十三章 老少狐狸齊開會,驢嘴跟前拴蘿蔔第三百九十七章 粵北風雷齊涌動,十萬怒濤拍岸來(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玖)第四百七十八章 文武取科皆有改,天下舉子入京師第四十二章 洪桐縣裡,皆是老鬼第九十四章 富貴豪遮小公爺,皮條負責老津春第七百五十九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伍)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伍)第八百一十一章 王霸並行顯真意,海因裡希夷州騎(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吾家太子初長成,老懷寬慰張癡虎第八百一十七章 各懷心思各留駐,南洋諸國風雲入(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張誠擡手掀波起,杜林一力欲破之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風掀浪捲雲起,怒海孤舟戰碧濤(中)第一百五十章 京師風傳建新報,忠義無雙張癡虎第一百一十四章 陽謀之策,鼎定扶桑第二十七章 春闈大案,伯虎受難第五百零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三)第八百五十章 遠道而來歐羅巴,老驥伏櫪錢公公(中)第二百七十章 丹鳳桃花玉螭虎,陰騭滿心達延汗第一百五十八章 癡虎第二發,再打狗禮部第九十七章 肥龍戶必裂,島上斬人忙第八百一十三章 海因裡希攜重寶,流芳百世老錢能(下)第三百零六章 綿裡藏針朱佑樘,筋強骨勁朱厚照第七百七十六章 影中殘餘毒牙顯,不顧生死爲一搏(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壹)第三百六十四章 螭虎軍部放豪言,君臣初聞戰爭財(上)第七百零六章 安南土豪速授首,分你田地濟黎民(上)第四百七十章 人生只若初見賦,三百年間無雙詞第一百四十二章 御前直決開武舉,忠直老臣殿前議第二百六十四章 六千敵殺奔至,心懷死志迎強敵第五百零一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五)第七百九十章 殿前請議皇子出,不經勘磨難擔責第一百二十二章 返得蘇州城,恍若再隔世第四百九十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三)第五十一章 京師故事,倒黴錢能第二百二十七章 城前翰林欲強辯,癡虎引經又據典第八百零九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完)第二百四十四章 草廬之內通牒至,道友貧道擇其一第一百章 心有噬人斑斕虎,溪澗垂首嗅薔薇第六百三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貳)第四百五十五章 黔州乾坤盡在手,改土歸流平盡時(上)第四百六十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下)
第三百一十一章 桃林不濺齷齪蹤,但許肥堆準一見(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中)第六百二十六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捌)第一百八十九章 國子監前看文章,貢生行徑實無狀第八百三十四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滿心賣批王守仁,敲裡嗎德唐伯虎第五百八十九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釜底抽薪拔孽根,章趙皆立軍令狀第五百九十一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沸油鍋口陳千戶,爲民張目小公爺第十九章 皇帝來訪,癡虎初探第五百一十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桃林草廬拔地起,放血神刀巧出鞘第八百零四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陸)第六百二十一章 瑤女多情繫螭虎,滇南情勢變數多第一百八十九章 國子監前看文章,貢生行徑實無狀第二百八十章 黎民不可欺,蒼天終不負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最終考覈艱難過,舊衣褪去換新裝第二百七十七章 張家虎兒要你死,虎頭太師讓你亡第二百九十二章 潭拓寺內開壇拓,豪商陳杰談利忙第三百八十八章 望江樓上望江流,諸家士紳弄潮遊第八百六十九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完)第八百三十六章 垂死掙扎不惜命,狗急跳牆亦兇猛(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草廬堂內教熊娃,措大骨相罵士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算是聰慧陳神義,試驗農莊玉螭虎第二百六十六章 英國公府老親兵,達延汗帳金狼衛第一百四十二章 御前直決開武舉,忠直老臣殿前議第七百五十七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叄)第三百五十一章 最終考覈魔鬼周,數月苦練爲今朝第八百一十九章 擺開龍門論貨殖,攤開計利算盈餘(中)第六百八十八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柒)第七百八十六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捌)第四百六十七章 作別粵北黔州路,揮手北歸京師去第七百九十一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壹)第一百九十六章 螭虎展利器,帝臣皆心悸第七百四十九章 明槍暗箭亂雲渡,三千里外搏功勳(終)第四百一十一章 義士出征車馬行,粵北大地剿匪記(上)第四百八十九章 黑心包工弘治帝,九邊事宜汝爲將第八百五十四章 南洋晴日海風烈,明歐對峙第一輪(下)第六十四章 斷尾求活,妙安求戰第五百四十一章 莫道其餘閒雜事,帝國需要你的腎第四百六十五章 黔州土兵初出山,粵北繁華震心膽第八百一十三章 海因裡希攜重寶,流芳百世老錢能(下)第七十七章 倭寇心計,謀劃再替第三百六十一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得享尊榮離扶桑,歸程艙內授心術第七百零一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終)第七百一十章 發家致富靠洗劫,新葛朗臺李東陽第四百零二章 總督粵北大開發,安撫黎民百姓事(下)第八百六十九章 勘定使節歐羅巴,回師京城平亂象(完)第七百八十七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玖)第二百四十四章 草廬之內通牒至,道友貧道擇其一第二百零九章 計然一策初實戰,三大車行露崢嶸(中)第七百一十三章 以史爲鑑知興替,浩蕩潮流逆者亡第六百四十一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肆)第二百四十八章 東廠錦衣衛,無人不生懼第九十三章 老少狐狸齊開會,驢嘴跟前拴蘿蔔第三百九十七章 粵北風雷齊涌動,十萬怒濤拍岸來(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玖)第四百七十八章 文武取科皆有改,天下舉子入京師第四十二章 洪桐縣裡,皆是老鬼第九十四章 富貴豪遮小公爺,皮條負責老津春第七百五十九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伍)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伍)第八百一十一章 王霸並行顯真意,海因裡希夷州騎(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吾家太子初長成,老懷寬慰張癡虎第八百一十七章 各懷心思各留駐,南洋諸國風雲入(下)第四百九十三章 張誠擡手掀波起,杜林一力欲破之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風掀浪捲雲起,怒海孤舟戰碧濤(中)第一百五十章 京師風傳建新報,忠義無雙張癡虎第一百一十四章 陽謀之策,鼎定扶桑第二十七章 春闈大案,伯虎受難第五百零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三)第八百五十章 遠道而來歐羅巴,老驥伏櫪錢公公(中)第二百七十章 丹鳳桃花玉螭虎,陰騭滿心達延汗第一百五十八章 癡虎第二發,再打狗禮部第九十七章 肥龍戶必裂,島上斬人忙第八百一十三章 海因裡希攜重寶,流芳百世老錢能(下)第三百零六章 綿裡藏針朱佑樘,筋強骨勁朱厚照第七百七十六章 影中殘餘毒牙顯,不顧生死爲一搏(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壹)第三百六十四章 螭虎軍部放豪言,君臣初聞戰爭財(上)第七百零六章 安南土豪速授首,分你田地濟黎民(上)第四百七十章 人生只若初見賦,三百年間無雙詞第一百四十二章 御前直決開武舉,忠直老臣殿前議第二百六十四章 六千敵殺奔至,心懷死志迎強敵第五百零一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五)第七百九十章 殿前請議皇子出,不經勘磨難擔責第一百二十二章 返得蘇州城,恍若再隔世第四百九十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三)第五十一章 京師故事,倒黴錢能第二百二十七章 城前翰林欲強辯,癡虎引經又據典第八百零九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完)第二百四十四章 草廬之內通牒至,道友貧道擇其一第一百章 心有噬人斑斕虎,溪澗垂首嗅薔薇第六百三十九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貳)第四百五十五章 黔州乾坤盡在手,改土歸流平盡時(上)第四百六十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