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7 狗腦子】

在韋寶印象裡面,似乎魏忠賢很防備與皇帝接觸的人。

能與皇帝接觸的,除了內閣中的東林黨這種極少數的反對派,是魏忠賢實在攔不了的人之外,其他人,一般都是魏忠賢認可了之後,纔有機會與皇帝的。

韋寶不知道楊嗣昌爲什麼可以自由到皇帝身邊說話。

楊嗣昌聽見魏忠賢這麼問,表現的很淡定,既沒有裝作聽不見,也沒有懟回去,而是平靜的回答道:“回九千歲的話,下官才疏學淺,無能爲力,陛下讓人叫戶部整理今歲的虧空,下官只是遵旨而行。”

燕天南暗暗好笑,一般人在皇帝面前,是不會稱呼魏忠賢爲九千歲的,這顯然犯了魏忠賢的忌諱,屬於比較強硬的了。

但是聽楊嗣昌這麼說,似乎又不完全是強硬,因爲楊嗣昌的語氣和其他的話的內容,明顯又是在示弱,感覺比太監還像一個太監。

這真的是那個歷史上很厲害,卻被人各種詬病的楊嗣昌嗎?

楊嗣昌肯定算不上好人,爲了私人恩怨調走盧象升三萬主力軍只勝五千老弱,最後從沒敗仗的盧戰死,全軍陣亡。

楊嗣昌爲了掩蓋自己的錯誤,將堅稱盧戰死的情報兵嚴刑拷打三天三夜致死。

大敵當前這大明的內閣大學士所作所爲,對稱得上嗎。

楊嗣昌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楊文弱這個名字太形象了。

只顧自己權勢,對國家大事棄而不顧,盧象升就是最好的例子!

盧象升、孫傳庭都是死在太監高起潛和這東西手裡的。

對外他對野豬皮剿不能剿,和不能和。

對內他對農民軍撫不能撫,滅不能滅。

但是不知道爲什麼,不管是這次見到楊嗣昌之前,還是以前沒有見到過楊嗣昌的時候,韋寶都不曾很討厭楊嗣昌這個人。

有時候韋寶看歷史是會帶上個人主觀色彩的。

但是歷史上記載的楊嗣昌的那些毛病,韋寶覺得主要還是酸文人的毛病,基本上是個文人,大都心胸狹窄。

楊嗣昌坑死了宣大總督盧象升,三邊總督傅宗龍,不遺餘力的打擊秦師統帥孫傳庭。

其實盧象升之死,要說與楊嗣昌沒有多少關係,其實也說的過去的。

第一,楊嗣昌提議議和,是跟盧總督通過氣的,盧象升的意思是如果在能打贏對方的前提下,如果對方同意議和,是可以議和的。

但很可惜的是,後金並沒有議和的誠意,明軍也沒議和的資本。

而盧象升跟高起潛和關寧軍的矛盾,楊嗣昌也在盡力調節,但你要說楊嗣昌可以調動關寧軍,強迫他們支援盧象升,這就太難爲楊嗣昌了,或者說太高看楊嗣昌了。

歷史上的遼東邊軍,是很多人當家的,而且當家都是遼東將門,外人根本揷不上手,除非是韋寶私人的寶軍。

楊嗣昌親自督師剿匪的時候,連賀人龍都指揮不動,左良玉也九檄而不至,內地的軍閥他都指揮不動。

這就更加不能指望着楊嗣昌調動關外的遼鎮軍閥去支援盧象升了。

至於盧象升死後,楊嗣昌不準別人替他收屍,更是扯淡,楊嗣昌雖然心胸狹窄,卻也沒有狹窄到那樣的地步。

楊嗣昌是個政治家,就算盧象升是他的政敵,盧象升已死,他的權勢已經影響不到楊嗣昌半點,那麼做有什麼意義。

至於壓迫傅宗龍和孫傳庭,壓制他們也沒有什麼意義。

不論傅宗龍還是孫傳庭,二人之死跟楊嗣昌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傅宗龍和孫傳庭之死,十分相似,都是被關監獄,然後崇禎無人可用,然後把二人放出來直接外放到陝西不到兩年時間,就逼着他們出關剿滅流賊。

但二人又不是神仙,兩年時間,沒糧沒兵,拿什麼東西去剿流賊,但還不得不出關,不然又被崇禎那神經病關起來了。

兩人出關之後,憑藉勉強到手的兵力,先是小勝,然後大敗,然後左良玉賀人龍之流撒腿就跑。

然後傅宗龍,孫傳庭被圍,傅宗龍被執,不屈而死,而孫傳庭力戰而死。

顯然都和楊嗣昌沒有直接的關係,要說領導責任,也是崇禎背大鍋纔對。

楊嗣昌充其量就是一個參謀長,而且作爲歷史上的參謀長,楊嗣昌至少能排進前十,是很不錯,很有才幹的參謀長,只可惜,天賦太差的崇禎硬是要將楊嗣昌放在司令官的位置上。

崇禎十六歲登基,爹死得早,而前任皇帝哥哥,又是玩了七年的天啓,留給崇禎一個支離破碎的爛攤子。

崇禎年紀不大又缺乏導師,而且一上來就是閹黨跟東林黨鬥得水深火熱的局面,完全沒有時間讓他適應權力角逐,還沒擼清局勢脈絡就被迫在東林黨和閹黨之間二選一。

儘管他哥天啓帝說過,可以相信魏忠賢。

但是魏忠賢臭名昭著,且很有可能曾經欺壓過崇禎,關係不是很好。

所以,權勢通天到甚至可以威脅到自己性命的魏忠賢,實在是讓崇禎愛不起來。

而另一方面,口號喊得倍兒響,一副爲了君王獻身軀的東林黨人,看起來更像被奸臣迫害的忠臣。

事實上,只要不是開了上帝視角,無論多英明的皇帝面對這種開局,都會掉坑裡。

很多時候,韋寶就更喜歡與東林黨一起吹牛,賊帶勁,一個個都是傳銷專家。

崇禎選擇了東林黨,並且漂亮地坑死魏忠賢,同時將閹黨連根拔起。

閹黨是壞人,需要連根拔起才能一振朝綱。

這種想法沒毛病。

直到這一步,崇禎的所作所爲都是明君模板,沒什麼可指摘的。

然而,遊戲進行到了這一步。

崇禎的路也差不多都封死了。

就算朱由檢他祖宗朱元璋重生,大開殺戒,也沒法拉住明朝這座將傾的大廈。

之所以敢下這種武斷的話,關鍵得看看東林黨是個什麼東西。

明朝採用的是八股進士制,用八股制文以取天下之才。

其實這是一種很好的人才錄取方式,避免了高門豪閥壟斷權力。

然而,無論多麼優秀的制度,推行久了都會出現漏洞。

八股文取材的方式儘量避免了有人作弊鑽空子,但是官僚們無法從未錄取的人下手,卻通過摘錄了某人,就自動成爲某人的導師這種方式來結黨營私。

一個考生,要過鄉試會試殿試才能當上狀元。

殿試且不提,考過了鄉試會試就等於有了兩個老師。

而擔任主考官的,不用說,必定是朝廷的大員。

像這種大腿,沒有任何考生會拒絕的。

即使有考生不願意攀附,但是既然名義上是考生的導師,那麼那考生日後若是針對導師,會被各種社會輿論打擊的。

明末黨派鬥爭熱烈,一個官員的名聲毀了,前程也必定不保。

這些藉着師生名義締結在一起的團伙黨派,一般是以地方命名。

其中,東林黨就是以江南著名的清談聖地東林書院爲名。

東林黨的發源既然是江南,江南士紳對他們的資助自然不少。

時值明末,手工業和商業在江南飛速發展,甚至後人有稱,當時的中國資本主義即將萌芽。

而東林黨收受了士紳們的好處,同時也得爲士紳們的利益而戰。

利益的根源就已經讓東林黨人歪了身子了,但更可怕的是,東林黨循舊迂腐,盛行空談,喜歡抨擊時事,但是本身卻不擅長實務。

東林黨最爲人知的,大概就是“水太冷”的錢謙益了。

而他,就是崇禎時的東林黨魁首之一。

不過是在閹黨和東林黨二選一的時候選錯了。

那些歷史上溜得一逼的皇帝哪個不是權術高手,等知道東林黨是什麼玩意後照樣弄死他們。

理是這麼個理,但,問題是閹黨裡面就包含了所有的被東林黨欺負的黨派。

在萬曆年間,東林黨就已經是朝廷的第一大黨派了。

其它的浙黨、楚黨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

甚至萬曆帝都肛不過勢力龐大的東林黨,氣得萬曆帝二十年不上朝。

後面登基時間太短的泰昌帝,再後面的天啓帝一開始也是被東林黨折騰的。

天啓皇帝朱由校還算可以,後來發火了,扔魏忠賢出來。

魏忠賢吸收了那些被東林黨壓迫的黨派,建立起了閹黨。

天啓帝在位玩了七年,東林黨人就被魏忠賢咬了七年。

閹黨正式成爲新的黑惡勢力。

其實要不是天啓帝英年早逝,或者明朝不會滅亡也不一定。

但是天啓駕崩之後,新上任的崇禎就沒什麼把握控制魏忠賢了。

這也就是一開始的二選一。

以一個統治者的角度看。

崇禎剷除魏忠賢的決定未必是錯誤的,畢竟是前任皇帝遺留下來的大太監,又是個心狠手辣的主,崇禎也不敢用。

可惜的是,閹黨裡面大概還真是大明王朝最後的精英了。

魏忠賢雖然文化不高,但是卻是一個務實的人。他選拔的人不論出身,大多數都是有真材實料的。

隨着魏忠賢倒臺,這波子還算務實的官僚也被清算了。

爲什麼後世會出現那麼多爲魏忠賢洗白的人,就是因爲有件事東林黨是絕對繞不過去的。

明末史書文章全是他們寫的。

以明末文人的骨氣操守看,其中的水分很大。

而閹黨當中確確實實是有很多精英人才,並且做了不少實事。

東林黨雖然也有精英,也不能說沒有人幹實事,但相比起閹黨來,太少。

兩者比較,若是開了上帝視角,很好選擇的,用閹黨打壓東林黨的大政方針不變,大明不會那麼快玩完。

幹掉閹黨,而東林黨無可用之人。

這是選擇東林黨的第一個弊端。

而東林黨的第二個弊端,東林黨跟江南士紳勾結,根子就不正。

或者說東林黨本身就是江南士紳集團的最大代表。

幾乎每個朝代隨着時間推移都會產生三個問題。

官僚腐敗、土地兼併、社會階層對立。

農業稅越來越難收,人民滿意度越來越低,社會越來越不穩定。

這三個問題只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重,唯有當政者的不斷改革反腐,才能繼續保持王朝的活力。

有心也好,無意也罷。

天啓帝放魏忠賢出來咬人的舉動,還真的有重新洗牌,掃清這三大惡疾的可能。

明末處於小冰河時代,天災不斷。

西北尤其嚴重,甚至幾度興起農民起義,而江南水鄉卻剛好免於災難。

只有稍微有點大局觀的皇帝,就會知道要抽調富裕地區的資源去供給災區。

但在一衆東林黨“讓利於民”的洗腦之下。

崇禎竟然還真的做出了減江南稅賦,反而在災區農民頭上加稅這種反智行爲。

崇禎面對的又豈止是一個東林黨加士紳的組合,小冰河時代影響的不只是明朝的西北地區,同時期的後金政權也是小冰河時代的受害者。

甚至由於他們更加靠近北方,他們的受災情況比西北地區更加嚴重。

老實本分的農民們尚且在天災之下不得不三翻四次起義,更何況後金政權這條食肉的狼。

與地主資本階層爲敵,就等於與東林黨爲敵,就等於大半個朝廷的官員都不認這種政策,就會變成暴政,大明就更要完蛋,幾乎是死循環。

所以,崇禎上臺的第一步就註定了崇禎的悲劇結局。

東林黨沒能力辦事是一回事,但更要命的是,他們擋住明朝的財政命脈。

就算他們其實很能幹,但只要收不上稅賦,明朝也一樣得完。

而混不吝的魏忠賢,他已經用事實教過江南士紳做人了。

天命之子不需要解釋。

其實,明末最可悲最可怕的是,很多人誤國而不自知。

孫承宗愛國,袁崇煥愛國,楊嗣昌愛國。

甚至東林黨裡其實有也不少人是愛國的。

但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拆自己國家的基石。

孫承宗功績很多,但跟熊廷弼政見相左,坑了老熊一把。

熊廷弼路子是堅清壁野,甚至認爲可以先放棄遼東。

孫承宗卻同時修建了關寧防線,給大明那慘不忍睹的國庫又一記重創。

【0214 穿越巨的利器】【0433 韋總裁上錦州城見孫承宗】【1006 高第要撤回關外兵馬】【0619 要回大明的韋總裁】【0555 打翻天的遼南】【0570 悍將譚瘋子】【0853 楊古利認慫】【0951 八百多萬兩紋銀的缺口】【0587 歪打正着】【0198 鼓勵私人持股】【0215 土地爺們的壓力】【0662 生來就是爲了出風頭的人】【0898 典型的寶軍伏擊戰】【0082 蕊姑娘】【0910 第一筆軍購訂單】【0708 花式考選】【0268 同窗】【1060 理工宅與文青宅】【0446 韋寶的人頭已經漲到三四百萬兩紋銀了】【0974 君臣飲宴】【0799 見過九千歲】【0538 李倧的條件】【0433 韋總裁上錦州城見孫承宗】【0998 朱由校站在了張維賢一邊】【0876 內閣減員嚴重】【0446 韋寶的人頭已經漲到三四百萬兩紋銀了】【1001 韋爵爺得到了聰古倫的消息】【1044 建奴向天地會求救】【0524 韋公子到公州見李倧】【0908 貨幣體系面臨崩潰】【0468 吳襄纔是投資之王】【0148 會找機會的韋寶】【0880 安撫吳家】【0964 初見楊嗣昌】【0153 王體乾】【0817 總裁要看試驗】【0278 是海盜嗎】【1001 韋爵爺得到了聰古倫的消息】【0780 二十年五千萬兩】【0512 趙金鳳被擄走】【0203 開天闢地第一炸】【0588 破釜沉舟的韋寶】【0182 芳姐兒出事了】【0431 聰古倫格格的情愫】【0187 韋寶舌戰趙里正】【0180 駱養性居然讓吳大小姐賣身】【0829 陛下的聖旨】【0606 仁穆大王大妃的決斷】【0032 七兩紋銀】【0229 絕代雙姝】【0827 忠君愛國的韋大人】【0352 學貓叫】【0414 不知道算不算大禮包】【0059 戰果豐碩】【0953 開放口岸和統管整個大明水師】【0514 馬志生】【0817 總裁要看試驗】【1026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0961 居然說服了大半個內閣】【0966 八百萬兩銀子的缺口】【0464 撫寧城一片石城不老亭薊遼新商圈】【1020 寧遠換防】【0945 胥吏】【0116 又遇譚瘋子】【0352 學貓叫】【0932 天地會兼容不了大明】【1008 關寧錦防線的前世今生】【0776 還是聖旨威力大】【0979 韋寶沒想到】【0223 一舉拿下四個裡】【0877 鬱悶的魏忠賢】【0758 海防錢莊】【0983 王體乾的來意】【0726 韋大人忽然重要了起來】【0083 不得線索】【0246 拉人入股】【0939 佔了便宜就撤出】【0226 四喜臨門】【0322 窮瘋了的韋寶】【0937 寶軍騎兵團】【0138 人生在世拼城府】【1073 毛文龍的確偉大】【0563 韋寶正式見皇太極】【0338 譚瘋子遭遇重大損失】【0262 退一步海闊天空】【0907 扼殺家族式腐敗】【0255 去山海關的兩件大事】【0395 急於買糧的毛文龍】【0273 有條不紊的備考】【0070 左右都是美女相伴】【1003 鋪天蓋地的反對聲浪】【0515 韋寶那一首連吳襄都能打動的歌曲】【0207 和宋應星的約定】【0721 傅應星正告韋寶】【0503 時間和時間的競賽】【0137 永平府府衙的力量】【0523 毛文龍的心思和孫承宗的支持】【0716 都察院大擴編】【0179 老練的駱養性】【0147 張嫣西李客巴巴】
【0214 穿越巨的利器】【0433 韋總裁上錦州城見孫承宗】【1006 高第要撤回關外兵馬】【0619 要回大明的韋總裁】【0555 打翻天的遼南】【0570 悍將譚瘋子】【0853 楊古利認慫】【0951 八百多萬兩紋銀的缺口】【0587 歪打正着】【0198 鼓勵私人持股】【0215 土地爺們的壓力】【0662 生來就是爲了出風頭的人】【0898 典型的寶軍伏擊戰】【0082 蕊姑娘】【0910 第一筆軍購訂單】【0708 花式考選】【0268 同窗】【1060 理工宅與文青宅】【0446 韋寶的人頭已經漲到三四百萬兩紋銀了】【0974 君臣飲宴】【0799 見過九千歲】【0538 李倧的條件】【0433 韋總裁上錦州城見孫承宗】【0998 朱由校站在了張維賢一邊】【0876 內閣減員嚴重】【0446 韋寶的人頭已經漲到三四百萬兩紋銀了】【1001 韋爵爺得到了聰古倫的消息】【1044 建奴向天地會求救】【0524 韋公子到公州見李倧】【0908 貨幣體系面臨崩潰】【0468 吳襄纔是投資之王】【0148 會找機會的韋寶】【0880 安撫吳家】【0964 初見楊嗣昌】【0153 王體乾】【0817 總裁要看試驗】【0278 是海盜嗎】【1001 韋爵爺得到了聰古倫的消息】【0780 二十年五千萬兩】【0512 趙金鳳被擄走】【0203 開天闢地第一炸】【0588 破釜沉舟的韋寶】【0182 芳姐兒出事了】【0431 聰古倫格格的情愫】【0187 韋寶舌戰趙里正】【0180 駱養性居然讓吳大小姐賣身】【0829 陛下的聖旨】【0606 仁穆大王大妃的決斷】【0032 七兩紋銀】【0229 絕代雙姝】【0827 忠君愛國的韋大人】【0352 學貓叫】【0414 不知道算不算大禮包】【0059 戰果豐碩】【0953 開放口岸和統管整個大明水師】【0514 馬志生】【0817 總裁要看試驗】【1026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0961 居然說服了大半個內閣】【0966 八百萬兩銀子的缺口】【0464 撫寧城一片石城不老亭薊遼新商圈】【1020 寧遠換防】【0945 胥吏】【0116 又遇譚瘋子】【0352 學貓叫】【0932 天地會兼容不了大明】【1008 關寧錦防線的前世今生】【0776 還是聖旨威力大】【0979 韋寶沒想到】【0223 一舉拿下四個裡】【0877 鬱悶的魏忠賢】【0758 海防錢莊】【0983 王體乾的來意】【0726 韋大人忽然重要了起來】【0083 不得線索】【0246 拉人入股】【0939 佔了便宜就撤出】【0226 四喜臨門】【0322 窮瘋了的韋寶】【0937 寶軍騎兵團】【0138 人生在世拼城府】【1073 毛文龍的確偉大】【0563 韋寶正式見皇太極】【0338 譚瘋子遭遇重大損失】【0262 退一步海闊天空】【0907 扼殺家族式腐敗】【0255 去山海關的兩件大事】【0395 急於買糧的毛文龍】【0273 有條不紊的備考】【0070 左右都是美女相伴】【1003 鋪天蓋地的反對聲浪】【0515 韋寶那一首連吳襄都能打動的歌曲】【0207 和宋應星的約定】【0721 傅應星正告韋寶】【0503 時間和時間的競賽】【0137 永平府府衙的力量】【0523 毛文龍的心思和孫承宗的支持】【0716 都察院大擴編】【0179 老練的駱養性】【0147 張嫣西李客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