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68 罷免楊嗣昌】

大明朝廷當時已經捉襟見肘,無力賑災,大片防區的軍備凋零,與這條防線脫不了干係。

要是早點放棄遼東,或者像韋寶現在這樣,重點防禦,做做樣子,只用幾萬兵馬就能扼守要道,通過海路補給。

後金一點轍沒有。

在明末,誰能幫朝廷搞錢,省錢,誰就是最愛國,就是最有用的。

只可惜,韋寶沒有辦法讓衆人都擁有上帝視角,都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袁崇煥是明末爭議最大的一個人。

袁崇煥繼承了老師孫承宗的關寧防線,並且還繼續修到了錦州。

說明袁崇煥一樣也是個不懂經濟的主。

或者說袁崇煥利慾薰心,懂大明的難處,但是爲了名利,不惜拿大明整個帝國當賭注!

袁崇煥擅殺毛文龍,導致皮島勢力羣龍無主乃至陷入窩裡鬥。

後面毛文龍的手下就只能紛紛投降了後金,對明朝廷簡直是雙倍傷害。

這是袁都督最大的污點。

同時,袁崇煥後期也主議和。

袁崇煥不傻,知道不議和,自己得死。

可惜,袁崇煥牛吹的太大,不務實,怎麼都得死。

楊嗣昌,深得崇禎信任的兵部尚書,絕對的和崇禎站一起的人。

楊嗣昌提出與後金議和的政策很有見地,但也因爲政見不同而坑死了盧象升和孫傳庭。

這兩位可是明末最後兩個能打的將領了。

盧和孫都是進攻派,而楊嗣昌主議和。

若是把這些愛國忠君人士放在一起,他們就得先爲自己的政見能執行而先打出狗腦子來。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

根據韋寶穿越重生之後對人生新的領悟就是,每個人的人生路,是悲劇還是喜劇,其實是從第一步就決定好了的,以後很難改變。

明末的問題是歷史大勢的問題,不是哪一個人,哪一批人的問題,是錯綜複雜,各種勢力,各種情況混合出來的結果。

所以韋寶早就領悟到,他能改變一些人和事,但他永遠改變不了大勢所趨!

如果不是純漢人思維,如果沒有原則的話,韋寶甚至能想到投靠後金。

那就沒有吳三桂那幫漢奸的事情了,韋寶封王爺,指日可待。

所以明末的問題不是那個皇帝有多厲害,關鍵在於能不能認清自己的定位。

對於一個歷經了二百多年風雨的王朝的皇帝來說,目標絕對不是如何重回巔峰,而是該怎麼樣安詳、體面的辭世。

東漢末年,中央式微,皇權衰落,民變四起,下放權力到地方州牧建立私人武裝,逐漸形成的軍閥,爲了利益和名義上的效忠攘外“安”內,軍閥勢力膨脹喧賓奪主,漢朝去世。

大唐末年,中央式微,皇權旁落,民變四起,下放權力到關外節度使建立私人武裝,逐漸形成的藩鎮,爲了利益和名義上的效忠攘外“安”內,藩鎮勢力膨脹喧賓奪主,唐朝去世。

韃清末年,中央式微,皇權旁落,民變四起,下放權力到南方士族建立私人團練,拉攏洋人剿滅起義,直接形成的藩閥暫時維護了清廷統治,清廷賣國求存用洋人平衡了國內勢力,藩閥勢力膨脹,清廷賣無可賣,被洋人拋棄,武昌一聲槍響,滿清去世。

而大明呢,明朝末年,天災人禍,崇禎勤政,直接去世。

從大規模民變伊始,到王朝覆滅和新王朝秩序的重塑,漢唐清分別是,漢,公元184年黃巾之亂始,220年東漢滅亡,一共拖了36年。

280年晉建立,96年。

唐,公元874年王仙之起義,907年唐朝覆滅,唐朝拖了33年。

979年宋滅北漢,105年。

清,公元1851年金田起義,1911年清帝退位,60年。

而大明,從民變到去世不到17年,活脫脫一個猝死。

再到1662年清滅南明不到35年,簡直就是中原無主,剩者爲王。

所以說滿清是撿到了一個天下。

崇禎大帝的確難辭其咎,堪稱反作用皇帝經典榜樣。

換個完全不幹活的,可能國家還能多支撐幾年。

很難說劉協、李儇、朱由檢、光緒和溥儀在能力上有啥高下之分,當然,一個個都菜的摳腳是肯定的。

給一個將死未死的王朝苟且偷生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自我定位。

所以如果想要在明末搶救一下,或者是不想讓清軍入關。

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換一個穩得住,能笑對黨爭、拎得清,不死撐,不蠻幹,而且心態好,不怕當亡國之君的君主。

讓明朝在這樣的人的指揮下多苟且一段時間,讓地方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組織、秩序和武裝,既可以壓制起義,也能抵禦外敵。

即便滿清依舊入關,面對的也不再是人心惶惶、混亂無序的中原。

當然,如果這樣的話,後世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那麼愛大明瞭。

大明是風骨的,至少大明皇家有絕對的風骨,崇禎沒有給祖宗丟臉。

但能力上,崇禎的確不行。

不說朱由檢的祖宗朱元璋起於羣雄逐鹿的江南,朱棣以漠北擊破侄子的百萬精兵。

光是朱由檢他哥天啓都做得比他好,局勢穩住沒惡化。

崇禎是悲情,但和他的無能、推卸責任和好面子沒有什麼矛盾的地方。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爲人主者,本來應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管理屬下團結屬下,崇禎沒有做到。

換朱元璋朱棣,自然會砍了魏忠賢,但是絕不會偏激的把閹黨全部清算。

因爲借力打力、蘿蔔加大棒一直是這父子倆的拿手好戲,接下來肯定是嚴懲頑固的,獎賞聽話的,最重要的是他們絕對不會把自己的錯誤推到他人頭上。

韋寶看着眼前的楊嗣昌,不禁忍不住感慨,這就是大明末年的男二號了呀,再加上一個男一號崇禎大帝,你倆就是一部電視劇。

“豈有此理,楊嗣昌,你這是說的什麼話。”魏忠賢怒道:“你是戶部郎中,難道一個戶部郎中只管算賬,不管如何爲大明籌劃銀兩嗎?”

“那是戶部尚書,戶部侍郎,更甚者是內閣大臣們的事情。在其位謀其政,是這個道理吧?九千歲若是硬要我一個戶部郎中出什麼主意,就是逼着我請辭。”楊嗣昌的言辭逐漸強硬,但態度仍然很卑微,語氣也軟的很。

“真是豈有此理,官不分大小,都當爲朝廷盡心盡力,合着依照你的意思,大明什麼事情都得由陛下親自操持嗎?陛下是最大的,是不是這個意思?”魏忠賢今天似乎火氣很大。

韋寶有點搞不清楚狀況,魏忠賢是堂堂九千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是何等身份啊?這麼尊貴的身份,你和一個小小的戶部郎中計較什麼?

“對,應當罷免了這庸官。”馮銓立刻站隊魏忠賢。

魏廣微、黃立極也跟着點頭,都表示該罷免楊嗣昌。

丁紹軾和顧秉謙沒有什麼表示。

丁紹軾是東林黨,閹黨贊成的事情,丁紹軾沒有表示,韋寶能理解。

顧秉謙是什麼意思,韋寶暫時也沒有搞明白,顧秉謙應該馬上站隊,贊同九千歲的話吧?你不是魏公公的幹孫子的老爸嗎?

“首輔,你爲何不說話?朕記得,這楊嗣昌是你舉薦到戶部任上的吧?你算是楊嗣昌的老師。楊嗣昌此人也確實有些才能。”朱由校道。

韋寶這才知道,顧秉謙和楊嗣昌還有這麼一層關係。

這算是師生關係啊。

楊嗣昌不算東林黨,不算閹黨,因爲楊嗣昌後面和東林黨的關係不怎麼樣,而楊嗣昌的老爸楊鶴是被魏忠賢趕回家去的,到了崇禎朝才得以起復,所以楊嗣昌肯定不能算閹黨。

但楊嗣昌又是顧秉謙的學生,這真的有點意思。

不過,也沒有什麼不好理解的,楊嗣昌應該就是一箇中立派,政治偏向不明確的這樣一個人,這種人在大明朝廷中也不在少數,至少兩成到三成。

薩爾滸之戰以來,明朝國運似乎越來越背。到了末代皇帝崇禎,明朝國內矛盾的已經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各種黨派互相內鬥,官員普遍腐敗無能,軍隊人心渙散戰鬥力極低,東北的少數民族勢力也虎視眈眈。

再加上,此時氣候惡化,氣溫降低,農民收成銳減,但是稅負只增不少,很多老百姓完全沒法活下去,他們終於揭竿而起,形成李自成,張獻忠等各路地方農民反叛力量。他們在國內流竄征戰,把明朝朝廷弄得焦頭爛額。

而在崇禎帝無依無靠的時候,楊嗣昌的出現無疑是他最後一根稻草。

楊嗣昌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官二代,小時候酷愛讀書,因此學問很深,對於事物有着不一般的見解。

崇禎皇帝登基後,發現在國家還有這麼一個人物,很是開心,再加上楊嗣昌這個人把名氣看得十分重要,不屑於拉幫結夥,從來都是獨來獨往,因此崇禎帝就想大力倚重他。

楊嗣昌很快就上任兵部尚書。在和平年代,這個官職可能還很輕鬆,但是到了內憂外患的戰亂年代,楊嗣昌無疑是扛起了國家的希望。

他上臺的時候,明朝內部,各地的農民軍已經蜂擁而起,把四川等地搞了個底朝天,當地的地方軍隊完全不是對手,處處向朝廷請求支援。

而滿人也多次率領部隊南下,每次都能將明朝守軍打得落花流水,只能苦守。崇禎帝見到形式已經爛成這樣,就急忙讓楊嗣昌想辦法。而楊嗣昌根據一番思考,也提出了策略。

楊嗣昌的策略主要核心有三點:大體就是,在東北先撤出主力同滿人談判,以防守爲主,先穩住滿人的進攻態勢。

集中重兵力量消滅農民軍,農民起義軍消滅後,再“收拾”滿人,收復之前的領土。

圍剿農民軍方面,楊嗣昌的方案也很出色,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統籌五個省的力量統一規劃,在他的安排下和孫傳庭等人的努力下,農民軍受到沉重打擊,李自成、張獻忠等部都連吃敗仗。

李自成勢力一度在陝西被孫傳庭打得差點斷氣,被打得抱頭鼠竄的張獻忠更是將楊嗣昌視爲必須要千刀萬剮的仇人。

可以說,楊嗣昌的這套策略可以說大體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這個方案可以完全實施的前提就在於後金是否“配合”,而這也就是失敗的伏筆。

第一個方面,後金不是傻子,看到大明王朝已經如此脆弱,不可能錯失時機,停止蠶食大明的領土。

第二個方面,雖然楊嗣昌等人主張對後金議和,可是不和少數民族議和是明朝立國以來的“基本方針”。

所以這個政策有很大阻力,再加上有很多愛國激進將領如盧象升等人激烈抨擊楊嗣昌的行爲是“賣國”,所以崇禎爲了不戴“賣國”帽子,也不敢大力支持楊嗣昌。

在大明朝廷還在討論和後金戰與和時,後金已經不給他們機會了。

後金再次入侵,盧象升等人隨即率兵血戰。“小肚雞腸”的楊嗣昌卻因爲自己和盧象升政治立場不一,竟憎恨盧象升,拒絕配合盧象升出戰。

令人惋惜的是,本來可以率軍突圍的盧象升,因爲楊嗣昌完全不配合,而全軍覆沒。

盧象升這麼能打的人都戰死了,讓崇禎帝已經進入草木皆兵的狀態。

崇禎將陝西等地正在窮追猛打殘餘農民軍的主力孫傳庭拉到北京。所以楊嗣昌的方案因爲個人心胸狹隘,已經完全破滅。

而緩過一口氣的李自成,卻在後來慢慢發家,最終成爲壓死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爲韋寶很清楚楊嗣昌是什麼樣的人,知道楊嗣昌既不是閹黨,也不是東林黨,是中立派大臣,可能楊鶴帶有一點點東林黨屬性。

但楊家是北方人,這種屬性應該也不會強,否則楊嗣昌也不會是顧秉謙的學生。

“陛下,不用問首輔大人,我雖然是首輔大人舉薦,但個人造業個人擔,我沒有能力,請辭便是。”楊嗣昌抱拳對朱由校道。

“放肆!”魏忠賢又怒了,指着楊嗣昌。

【0871 好久沒去的山海樓】【0542 韋總裁親自坐鎮遼陽城】【0095 再硬的石頭也能踢碎】【0377 天地會第一案】【0788 李精白抓劉養噩】【0718 婉拒楊雪要求】【0446 韋寶的人頭已經漲到三四百萬兩紋銀了】【0215 土地爺們的壓力】【1017 張美圓和吳雪霞有喜了】【0842 大海之上】【0723 韋寶想到一條計策】【0702 氣上頭的上萬官員】【0973 內閣出奇的一致】【0348 範曉琳得雨露滋潤】【0235 兩隻小雞的故事】【0585 橫插一槓的趙貴人】【0166 震天北死在撫寧衛大牢】【0420 兵不血刃】【0461 芳姐兒的頭一次】【0834 薊遼和遼東的大型議事】【0480 跑到順天府丟人的遼西遼東富家公子哥們】【0590 佔萍查探誓約】【0345 退一步海闊天空之三年後歸還二百萬兩紋銀】【0027 王秋雅要逆轉】【0409 金州整編】【1026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0498 錦衣衛厲害】【0661 最帥探花郎】【0126 譚瘋子醒了】【0800 道不同的老丈人】【0886 兩個大舅哥】【1068 烏蘭圖雅琪琪格】【0361 九成還活着】【0519 奪取江華島】【0061 購置些建築材料】【0929 曹文詔到了】【0592 剛找到鄭英大】【0034 申家衣鋪】【加更2】【0223 一舉拿下四個裡】【0011 孫九叔和芳姐兒】【1023 范文程來勸降】【0882 韋爵爺一驚】【0340 損兵折將徒勞無功】【0232 鉅額欠據】【0847 很血腥】【0808 吳三鳳的仕途願望】【0358 兇殺】【0266 無處不在的吳雪霞】【0964 初見楊嗣昌】【0270 山海樓請同窗】【0824 各方都忙着彈劾韋大人】【0903 有大氣魄的努爾哈赤】【0883 心急火燎的孫承宗】【0806 監軍韋大人閱兵】【0299 情緒複雜的吳雪霞】【0752 感性的天啓皇帝陛下】【0922 軍事藝術巨匠】【0546 三澗堡大戰】【0771 張美圓】【0388 這個世界太瘋狂】【0367 韋寶和吳襄的深度交流】【1027 努爾哈赤出兵】【0889 出征吧,騎兵團】【0446 韋寶的人頭已經漲到三四百萬兩紋銀了】【0174 強勢歸來】【0023 下雪天打獵】【0831 毛文龍阻親】【0690 大理寺左寺丞】【0775 無巧不成書】【0160 調兵圍剿柳子幫】【0520 毛文龍有皮島,韋總裁有江華島】【0694 五個加】【0886 兩個大舅哥】【0294 院試】【0846 果斷的努爾哈赤】【0731 韋大人壓力大】【0776 還是聖旨威力大】【0225 喜慶之宴】【0918 上百年】【0982 王體乾來訪】【0681 宮裡宮外】【0764 決裂】【0822 韋監軍怒懟孫承宗】【0759 左國柱被重用】【0752 感性的天啓皇帝陛下】【0420 兵不血刃】【0828 把吳襄嚇到了】【0254 如火如荼的建設】【0702 氣上頭的上萬官員】【0600 重臣之死】【0119 帶徐蕊和譚瘋子回金山裡】【0670 七品官吊打閹黨加東林黨】【1058 英國公請辭京營總督】【0851 努爾哈赤很糾結】【0552 孫承宗帶了一堆官員來】【0562 建奴有些吃不消了】【0665 去都察院】【0387 督師府】【0058 範文寀和范文程】【0946 爵爺回京】
【0871 好久沒去的山海樓】【0542 韋總裁親自坐鎮遼陽城】【0095 再硬的石頭也能踢碎】【0377 天地會第一案】【0788 李精白抓劉養噩】【0718 婉拒楊雪要求】【0446 韋寶的人頭已經漲到三四百萬兩紋銀了】【0215 土地爺們的壓力】【1017 張美圓和吳雪霞有喜了】【0842 大海之上】【0723 韋寶想到一條計策】【0702 氣上頭的上萬官員】【0973 內閣出奇的一致】【0348 範曉琳得雨露滋潤】【0235 兩隻小雞的故事】【0585 橫插一槓的趙貴人】【0166 震天北死在撫寧衛大牢】【0420 兵不血刃】【0461 芳姐兒的頭一次】【0834 薊遼和遼東的大型議事】【0480 跑到順天府丟人的遼西遼東富家公子哥們】【0590 佔萍查探誓約】【0345 退一步海闊天空之三年後歸還二百萬兩紋銀】【0027 王秋雅要逆轉】【0409 金州整編】【1026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0498 錦衣衛厲害】【0661 最帥探花郎】【0126 譚瘋子醒了】【0800 道不同的老丈人】【0886 兩個大舅哥】【1068 烏蘭圖雅琪琪格】【0361 九成還活着】【0519 奪取江華島】【0061 購置些建築材料】【0929 曹文詔到了】【0592 剛找到鄭英大】【0034 申家衣鋪】【加更2】【0223 一舉拿下四個裡】【0011 孫九叔和芳姐兒】【1023 范文程來勸降】【0882 韋爵爺一驚】【0340 損兵折將徒勞無功】【0232 鉅額欠據】【0847 很血腥】【0808 吳三鳳的仕途願望】【0358 兇殺】【0266 無處不在的吳雪霞】【0964 初見楊嗣昌】【0270 山海樓請同窗】【0824 各方都忙着彈劾韋大人】【0903 有大氣魄的努爾哈赤】【0883 心急火燎的孫承宗】【0806 監軍韋大人閱兵】【0299 情緒複雜的吳雪霞】【0752 感性的天啓皇帝陛下】【0922 軍事藝術巨匠】【0546 三澗堡大戰】【0771 張美圓】【0388 這個世界太瘋狂】【0367 韋寶和吳襄的深度交流】【1027 努爾哈赤出兵】【0889 出征吧,騎兵團】【0446 韋寶的人頭已經漲到三四百萬兩紋銀了】【0174 強勢歸來】【0023 下雪天打獵】【0831 毛文龍阻親】【0690 大理寺左寺丞】【0775 無巧不成書】【0160 調兵圍剿柳子幫】【0520 毛文龍有皮島,韋總裁有江華島】【0694 五個加】【0886 兩個大舅哥】【0294 院試】【0846 果斷的努爾哈赤】【0731 韋大人壓力大】【0776 還是聖旨威力大】【0225 喜慶之宴】【0918 上百年】【0982 王體乾來訪】【0681 宮裡宮外】【0764 決裂】【0822 韋監軍怒懟孫承宗】【0759 左國柱被重用】【0752 感性的天啓皇帝陛下】【0420 兵不血刃】【0828 把吳襄嚇到了】【0254 如火如荼的建設】【0702 氣上頭的上萬官員】【0600 重臣之死】【0119 帶徐蕊和譚瘋子回金山裡】【0670 七品官吊打閹黨加東林黨】【1058 英國公請辭京營總督】【0851 努爾哈赤很糾結】【0552 孫承宗帶了一堆官員來】【0562 建奴有些吃不消了】【0665 去都察院】【0387 督師府】【0058 範文寀和范文程】【0946 爵爺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