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空城

後方的蒙騎,完全驚呆了,他們的騎隊圍突之術,分爲多隊,每隊隔着一些距離,跟在這隊前鋒後方距離約一百五十步,還有數百騎兵,也頗爲精銳。

然此時他們個個目光凝固,下意識放慢了腳步,前方那隊精騎,短時間內,已然幾乎全軍覆沒了,只餘寥寥一些騎兵,嚎叫着奔逃回來,還個個哆嗦得象秋風中的枯葉。

爲什麼這樣?他們個個喉結不停的上下滾動,只覺口乾舌燥,心下惶恐難言。

“以騎隊徑突敵陣,一衝才動,則不論衆寡長驅直入,敵雖十萬亦不能支。不動則前隊橫過,次隊再撞,再不能入,則後隊如之。”

這是老祖宗傳下的戰術,雖然不是百戰百勝,然只要捨得下本錢,還是無往而不利的,只是方纔的戰鬥……

燭花也會爆個輕響,怎麼一點水花都沒有飄起,那幾百精騎就完了?

他們非常的不明白,就算知道靖邊軍火器犀利,然犀利到這個地步,還是讓衆人難以置信,看仍然森嚴的靖邊軍陣列,還要繼續進攻嗎?他們心下猶豫了。

塔布囊等新附營蒙古人互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敬畏,太強悍了,這些靖邊軍的火器太強悍了,還有他們使用那種銃劍,似乎如虎添翼啊。

這方銃兵們仍然嚴陣以待,不過從他們眼中都看到喜悅,很多人下意識撫摸自己的銃劍,他們後方的槍兵則面面相覷,這些銃兵兄弟不厚道,把自己的活都幹了。

韓朝點了點頭,銃劍的作用,比他想象的還要大。

有了銃劍。軍中火銃兵,纔敢在如此近的距離開銃,火銃的殺傷力,幾乎是倍數的往上提升,對敵震懾難以想象,以後該如何對待銃劍兵,看來必須好好思量了。

雷仙賓等人也是抓耳撓腮,似乎發現一個新天地,只與身旁衆軍官大聲議論。

韓朝再舉起千里鏡看去。似乎看到這方情形,後續進攻的虜騎都猶豫了,後方一些狼旗那邊,也是陣陣騷亂。

並沒有等待多久,那方似乎有了決定。號角聲響起,潮水般的蒙騎退走,這次他們沒有四散而去,而是跨過東陽河,直往下水海子那方退走,轉眼間,就在草原上留下黑點。隨後消失不見,只餘這處戰場的痕跡。

韃子退走,人人歡呼,特別有了對付韃子的殺手鐗。又繳獲多多,都是人人歡喜。

韓朝下令打掃戰場,招場地那方留守人員匯合,知道戰鬥結果。他們一樣喜不自勝。

統計後,此戰共計斬首韃虜三百餘級。不過韓朝等人都認爲韃子傷亡應在千人以上,只不過一些傷者及屍體都被他們帶走了。

別的不說,羽騎兵一路過來,撞翻擊殺韃子不少,不過忙着衝陣,自然不能停下去砍他們腦袋。

所以能獲得首級的,唯有這邊打死打傷的韃子兵,留守戰士被攻時獲得的首級,少量韃虜圍攻新附營蒙古人時獲得的首級,總算下來這些。

不過靖邊軍的軍功計算,不是單純的首級,所以軍中將士,並沒有多少遺憾。

還有前次“源洋寨”附近的戰鬥,也有擊殺蒙騎二百多,總計西征後,斬首五百餘級。

不過隨後韓朝等人眉頭皺起,己方軍中,一樣有傷亡,西征以來,大的戰事有兩場,前場爲乙等軍作戰,他們陣亡三人,重傷五人,輕傷不算。

這次傷亡卻更大些,新附營傷亡一百三十多人,陣亡有五十多人,羽騎兵傷亡九十五人,陣亡卻有四十多人,還有二十多人重傷,打掃戰場後,還發現一些陣亡軍士,他們腦袋被砍走了,讓人看後怒火中燒。

還是騎術不精啊,羽騎兵衝陣時,雖佔有種種優勢,不過雙方對撞時,往往一些人也隨之摔落馬下,然後性命由不得自己。

雖說傷亡人數,在上位者看來就是一些數字,然每個數字後面,都代表一條性命,還有他們的家族,親人,特別這些甲等兵戰士,往往擁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的陣亡,就更是大事。

受王鬥珍惜部下生命的影響,如今靖邊軍中的韓朝等人,都很重視部下傷亡情況,而且靖邊軍中的袍澤情誼,相互間感情的濃烈,是外軍無法想象的,每次有將士傷亡,都讓人悲痛。

只是,仗,還要繼續打的,韓朝吩咐收殮將士遺體,爲受傷人等醫治等,這方面的規則條例,已經非常成熟,不要韓朝多說。

戰場上,散落了不少或死或傷的馬匹,己方的,仿效戚家軍,都必須依戰士的禮儀安葬,然後還要享受香火,非特殊情況下,食用己方戰馬,那是大罪。

死傷的韃子馬匹,則統統剝皮吃肉,西征供應物資不易,能利用的,就最大限度的利用。

清點物質繳獲,除了一些兵器帳篷等物,最大的收穫,便是那些馬匹了,上次戰事,已經繳獲馬匹一百六十餘,此次更有五千五百多匹,大部分可爲戰馬,看得人人喜笑顏開,羽騎兵的戰馬問題解決了。

一大羣軍官跟着韓朝,都是圍着細看,一軍官嘆道:“我軍也大辦馬場,然出產的戰馬,卻遠遠不足需求,人言邊塞苦寒,卻源源不斷出產好馬,它們吃的只是普通草料,爲何戰馬衆多?”

軍部一讚畫道:“曾有言說,兵耐粗食,馬耐粗飼,某觀一書,關於胡人養馬,上面這樣講:胡中之養馬,罕有菽粟之喂。每以馳騁爲事,俯身轉膝,惟意所適,暫有卸鞍之暇,則脫妁而放之。欄內不避風雪寒暑,放牧於野,必一人驅十馬。養飼調習,不過如此。而上下山阪、飢渴不困者,實由於順適畜性也。”

他道:“書又言:我國養馬異於是,寒冽則厚被之。雨雪則必避之,日夜羈縻,長在櫪下,馳騁不過三四百步。菽粟之秣,昏晝無闕,是以暫有飢渴,不堪馳步,少遇險仄,無不顛蹶。且不作騸。風逸齧,不順鞭策,尤不合戰陣也。”

他說道:“難道中原養馬,戰馬不若胡地之多,是因爲照顧得太好?驕慣了?”

曾就義也隨在韓朝身旁。聞言瞪起眼睛,大聲喝斥:“胡言亂語,我靖邊軍養出的戰馬,便是驃肥馬壯,胡馬不如。這馬匹瘦弱,純屬那些馬場,馬戶剋扣豆料。照顧不周,與粗食耐飢什麼關係?”

“漢時征討匈奴,一次便出兵十萬騎,哪裡輸過胡人了?”

雖然與高史銀、沈士奇一樣兇暴。但曾就義對中原一切充滿自豪,自然不容這贊畫這樣說,雖然他是軍部贊畫。

他一邊喝斥,一邊打開一匹馬上的包裹。裡面存放了一些肉乾、肉粉、奶酪什麼,作爲該蒙騎在外的乾糧。拿起一塊肉乾咬了一口,曾就義深深皺眉,呸的吐了出來:“什麼東西,老子的牙都差點咬掉了,給那些蒙古人吃吧。”

“胡人養馬,便若他們頭人首領繼承一樣,養蠱式放養,塞外草場多,馬羣大,長久下來,自然戰馬衆多。”

韓朝以前只是個夜不收,然多年下來,經過各種學習,他已經成爲一個真正的將領,能文能武,懂得分析敵我彼此優劣。

他道:“其實胡人劣馬一樣衆多,中原之圈養,只需飼養得力,不克扣馬料,一樣驃肥精壯,可產好馬,看看我靖邊軍騎兵營的戰馬,明顯就高大許多,馬力比胡馬更爲優勝。”

衆人都是點頭,確實是這個道理,曾就義更是高聲大讚。

韓朝道:“當然,日後攻下歸化城,佔據漠南一線,有了更多草場,我軍便可擁有更多戰馬,畢竟放養,耗費的錢糧較少……”

他眺望遠方,想象到時萬馬奔騰的景色,不由心潮起伏。

當日,韓朝書寫戰報,連同此次羽騎兵的作戰心得,經驗教訓等等,送往後方的王鬥。

韓朝認爲,以後與胡騎作戰,各軍的羽騎兵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

八月十日上午,乙等營與輜重營到達東陽河邊立寨之地,昨日那場戰事,他們當日便已知曉,全軍沸騰,繳獲的五千多匹馬兒,更成爲衆人熱議之對象。

與“源洋寨”一樣,全軍一齊動手,又在東陽河邊新立一寨,韓朝命名“東陽寨”。

當日下午,韓朝便率全體更換馬匹的羽騎兵,還有新附營蒙古人急進西行,眼下軍中騎士,已不懼與胡騎作戰,他們將開路清掃,爲步兵與輜重的通行打開道路,並主動尋找大股蒙騎作戰。

十二日,韓朝大軍,與數千蒙古騎兵遭遇,便是“源洋寨”、“東陽寨”附近那波的蒙古人。

他們已經補充了給養,不過馬匹沒有補充,依哨騎所得,韓朝知道有數千蒙騎正在騷擾大同軍,使他們行軍龜速,看樣子,這幫人與那幫蒙古人取得了呼應。

雙方遭遇,正當韓朝準備戰鬥時,這幫蒙古人忽然一個動作,全體直接跑了,不打了。

八月十三日,韓朝在集寧海子邊,與那幫騷擾大同軍的蒙古人相遇,雙方擺開陣勢,韓朝主動領羽騎兵衝鋒,並以新附營蒙古人掩護兩翼。

似乎從先前那些蒙古人口中得知情報,又見羽騎兵衝鋒威勢,這波蒙騎頗爲謹慎,面對韓朝騎牆衝陣,他們下馬列陣而戰,長矛強弓,嚴陣以待。

韓朝立時變陣,同樣下馬而戰,以上了銃劍的火銃齊射,打得那幫只有弓箭的蒙古人大亂一片,然後長槍兵結陣衝殺,短時間內,將這些蒙古人殺得潰敗,並斬首二百餘級,繳獲上好馬匹三百多……

十四日,韓朝與終於趕到海子邊的大同軍匯合,聽聞羽騎兵的戰績後,王樸目瞪口呆,他旁敲側擊打探致勝秘訣。

韓朝也不隱瞞,王樸聽後如獲至寶,現在他對新軍營的戰鬥力比較自信,可惜他們機動力是短版,步對騎,乾瞪眼,若給他們配上馬匹,上馬可騎戰,下馬可步戰,如靖邊軍的羽騎兵一樣,何樂而不爲?

當然,雖然性質與羽騎兵一樣,但王樸覺得要有自己的名號特色,在與親將王徵等人商議後,他摸着自己的小鬍子,若有所思道:“宋時有禁軍龍騎,號有馬步人,見陣即步鬥,我看,以後就叫龍騎兵吧。”

此後時日,除餘一些哨騎窺探外,玄武軍與大同聯軍,未遇蒙騎騷擾,集寧寨,下水海寨,甚至小黑河寨,都一一順利建立,草原上的蒙古人,似乎憑空消失一樣。

八月下,韓朝與王樸,率玄武軍羽騎兵,曾就義的新附營蒙古人,還有大同軍正兵營近萬騎兵,浩浩蕩蕩向歸化城進發。

不過韓朝得到消息,歸化城的蒙古人已經走之一空,只餘空城。

第722章 打糧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747章 火箭第177章 驅逐第758章 聯絡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752章 憂慮第198章 留守第122章 防務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163章 掌嘴第389章 潰逃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108章 小堡第7章 白甲第385章 定計第306章 威武、清兵退去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481章 豪傑王者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114章 騎射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97章 捉生第38章 私人莊田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449章 初勝第581章 銀圓第560章 清算第465章 側翼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65章 爭奪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487章 血肉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85章 軍工廠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698章 事故第41章 春耕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584章 鐵廠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400章 天使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799章 擋兒嶺第186章 命運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378章 除奸第265章 倉皇逃竄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312章 佈局(下)第90章 女營第276章 求援第416章 爭論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59章 烏合之衆第509章 右臂第249章 看誰狠!第114章 騎射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715章 三策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561章 分錢第281章 斬殺第419章 銃劍第715章 三策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678章 交鋒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772章 到了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76章 法與情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597章 潛在威脅第770章 兵臨第84章 去與留第33章 飛槍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516章 合圍第805章 三方第161章 魯密銃,難
第722章 打糧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747章 火箭第177章 驅逐第758章 聯絡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752章 憂慮第198章 留守第122章 防務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163章 掌嘴第389章 潰逃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108章 小堡第7章 白甲第385章 定計第306章 威武、清兵退去第414章 遼東消息知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臨城下第481章 豪傑王者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778章 追贓助餉第523章 京師沸騰第114章 騎射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97章 捉生第38章 私人莊田第135章 閱兵操演第449章 初勝第581章 銀圓第560章 清算第465章 側翼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65章 爭奪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下)第487章 血肉第439章 逼向松山第585章 軍工廠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698章 事故第41章 春耕第507章 排隊槍斃(中)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584章 鐵廠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400章 天使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上)第799章 擋兒嶺第186章 命運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378章 除奸第265章 倉皇逃竄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17章 防守官許忠俊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312章 佈局(下)第90章 女營第276章 求援第416章 爭論第273章 是時候了第440章 羣兇雲集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59章 烏合之衆第509章 右臂第249章 看誰狠!第114章 騎射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496章 河水與血水(下)第810章 王者之師第436章 慘烈車營(中)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中)第715章 三策第655章 徵虜大將軍第561章 分錢第281章 斬殺第419章 銃劍第715章 三策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678章 交鋒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772章 到了第261章 是我的失誤第696章 流賊內亂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76章 法與情第199章 滿載而歸第597章 潛在威脅第770章 兵臨第84章 去與留第33章 飛槍第160章 造火器,用水力與畜力?第516章 合圍第805章 三方第161章 魯密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