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天要亡清!

眼下宣大各處,越多地方的說書先生,戲班人員,成爲幕府情報部外圍人員,他們每月拿着固定餉金,可安穩養活一家老小,甚至宣傳效果越好,獎勵越多,所以皆以爆滿的熱情,投入到對幕府事業的吹捧中去。

有時死板的報紙文字,在他們傳唱下,變得波瀾三折,精彩紛呈,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不知讓多少聽衆一顆心彷彿若一羣小耗子在撓,心癢難撓。

在他們宣傳下,不說無地少地的宣大貧窮人家心動,便是富足些人家,同樣動了心思,他們不約而同看中的,便是未來安北都護府的安定與平靜。

畢竟宣大三鎮,除了王鬥宣府鎮都談不上富足,更談不上安穩。

山西這個地方一向人多地少,而且兼併非常嚴重,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加上連連乾旱,天災人禍什麼,真是土匪遍地,特別各大小匪賊多如牛毛,便是富裕些的百姓,一樣沒有安全感。

其實大明現在到處的流寇,到處的匪賊,加上民衆拋荒棄家,若說沒有耕地荒地,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北地連連乾旱,百姓離家,動不動就是百里無人煙,那些廢棄的荒地,大可以開墾。

只是,百姓敢安心墾種嗎?

大者流寇馬賊橫行肆虐,小者附近縣府杆子小盜多如牛毛,或許還未安定,就有土匪流民燒殺上門了,勉強積點殷實的家業,也說不定哪日就被破家滅門,家中糧食,雞鴨牛羊全部被一搶而空。

人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可怕,然更可怕的卻是“不患貧而患不安”。

就算貧窮,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總有讓人活下去的希望,朝不保夕。有今日沒明天,則讓人惶惶不可終日。

勉強活得下去的良善小民,在四邊威脅下,爲了生命安全,最後也不得不放棄家園,加入逃荒大軍,成爲流民浪潮。然後摧毀更多的家園,造成惡性循環,直到全局崩潰。

活在世上,最怕就是沒有安全感,而這點,是永寧侯王斗絕對可以保證的。

他的治下。土匪盜賊也差不多絕種了,只需遵紀守法,勤勞肯幹,人人皆可安居樂業,安享太平,這點特別在亂世上,或許吸引力可排在第一位。

現在山西各處。山西鎮,大同鎮,還有省內深處,畢竟不是王鬥管轄地盤,他現在也不靠打土匪生財,王樸,周遇吉等人也雖率官兵圍剿,但不能清除土壤。又豈能絕匪?

王鬥當時剿匪,可是數管齊下,剿匪與民政結合,還有地方嚴密的保甲制度,王樸他們豈能辦到?

破落戶,饑民,流民。成羣結隊在路途蹣跚而行,他們被飢餓驅使着,爲生存所逼,可以幹下任何事。

山窩處土匪蠢蠢欲動。

面對周邊如狼似虎的窺探目光。到處是打大戶,吃大戶的呼聲,有些許家財者皆是坐立不安,更多的人結寨自保,然又豈是普通人家可以辦到?

過入王鬥治下,過上安定生活,就成爲許多人選擇,就算宣府鎮有些百姓生活沒有他們好,但有安定環境,足矣。

而且國人奉行狡兔三窟的原則,前有諸葛孔明金玉在前,後有遼東祖家賢達在後,便是捨不得家園,但家內族中丁口多的,大可分出幾枝遷到王鬥治下,這叫四面開花,到處盛放,總有一枝是鮮豔茂盛的。

況乎漠南的土地草場也不貴,中下等田地差不多一畝一兩銀子左右,耕種幾年,就可傳家留世,對有能力的士紳百姓來說,豈不趕緊前去,再給家中置下一片基業?

其實現在山西境內不缺乏荒地,各地官府,也在鼓勵開墾土地,經常許下五年、十年不納錢糧等優惠許諾,只是對百姓們來說,本地官府說的是虛的,誰知道土地最終開墾起來,屬不屬於自己?

慌亂的環境下,最終家財能不能保住?會不會有流寇土匪前來打劫?會否有財沒命享等等等等,牽涉到政府信用、信心等諸方面問題考量。

很遺憾,現在大明朝廷信用幾乎爲零,你官府言十年、五年不收稅,開墾土地不收一文錢,咱老百姓只當你在忽悠,如果天上有掉餡餅的好事,大明也不會到這一步。

再說,你這任官員還行,下一任官員翻臉不認人咱辦?這叫人亡政息!

對王鬥,很多人罵歸罵,對他信用信心反深信不疑,特別賴滿成名下土地發現金礦,最後仍屬於他私人所有,消息傳開,確實是震驚大明各省,也讓王鬥信用更加深入人心。

眼前報紙雖說連荒蕪之地都要購買,還第二年就要交稅……

這就對了,永寧侯爺雖然貪了點,但做人,還是實在的。

……

報紙所到之處,不論當中招募吏員,還是開墾塞外,都讓許多人砰然心動,當然,人有各種,利益不同,關心的對象也不盡相同。

北風裹着小雪,時緊時慢落下,積得這方會館的屋檐一片潔白。

屋內溫暖,炭火燒得通紅,精緻的火鍋沸滾着,騰騰冒着熱氣,旁邊銅架上還溫着小酒,隨時保持冷熱適中,隨着篜氣冒起,陣陣誘人的酒菜香氣撲鼻而來。

裹着皮裘外套的王樸與親將王徵等人坐着吃喝,聽旁邊田參謀長讀着報,時而點評幾句,非常愜意。

王徵道:“永寧侯這樣公然招募吏員,就不怕朝廷疑心?還有幕府架構也公然報出,不怕外人得探機密?”

王樸道:“這叫堂堂大氣,永寧侯大勢已成啊,又怕什麼?幕府架構放在報紙讓人公然觀看,有句詩叫啥:不識廬山真面目啊,不明白內中道理,最終只是東施效顰,唉……”

王徵道:“將軍,都護府要在宣大收羅流民災民,雖是好事……就怕到時會不會連佃戶都跑了?”

王樸道:“無妨,窮鬼走光了纔是好事嘛。先賢有言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沒了窮鬼,我大同鎮纔有機會實現這種先賢氣象嘛……”

“民政部言,當下所設安北銀行,盡合三晉商賢之力,注資白銀達一千萬兩,存款最高年息可達三分……本報採訪民政部副部長。銀行行長田昌國,田行長言:‘大傢伙有銀子金子的,不要放在地窖裡發黴了,特別搞銀冬瓜的,更是蠢啊……不要猶豫了,都拿出來存錢。最高三分利啊,每年光利息就吃喝不盡。稍稍透露一下,我靖邊軍各將,幕府各官員,還有最少數百的官員太太,都將私房錢存入了安北銀行內,各位都是精明的人。老田我就不多說了……’,民政部言,日後吏員俸祿,也將由存摺發放各人頭上,徹底杜絕上官剋扣!”

“停停停!”

王樸打斷田參謀的讀報,他摸着自己的小鬍子,沉思道:“你們說說,這安北銀行。靠不靠譜啊,某已經找了楊技師他們,他們鑄造銀冬瓜,在山西可是一絕,等閒很難請的……”

王徵也很疑惑:“第一次聽說錢莊有年息的,這很不錯,只是安北銀行不是搞善事吧……他們怎麼經營?”

此時大明錢莊雖多。但存錢不但沒有利息,還要交納保管費用,而且銀錢兌現,還只限於本地。異地匯兌,至少要等到清末時期纔會出現。

異地運取銀錢,如果大批量的,此時都靠鏢局護送,這也是明清時鏢局興盛的原因之一。

聽報紙上所說,不但存錢有利息,而且還可以異地撥兌,這可是好事啊。

只是他不明白,好事都給客人了,銀行又如何生存下去?

田參謀長嗤的一聲笑,撫了撫自己的山羊鬍子,他自詡足智多謀,平日對這方面事情確實也關心。

他說道:“沒什麼奇怪的,銀行存活很容易,放貸便可。再說了,報紙上不是說了?這存取款都要費用,雖然不多,但萬千人下來,積沙成塔,一年獲利盡是可觀。”

他說道:“銀行給年息,以爲就懷好心?我等存錢進去,等若這些銀子,盡交給銀行去使用了,各地要開廠啊,設坊啊,錢糧不足的,就去向銀行求貸,每年的息錢又是多少?每年光放貸,銀行就可賺得盆滿鉢滿,各地錢莊,不是這樣幹嗎?”

王樸摸着自己下巴:“有道理啊。”

王徵也放下心來,這樣說來,安北銀行還是靠譜的,他決定了,將自己的銀子,拿出一半存到銀行去,如果每年吃息可觀的話,再全部存進去,畢竟靖邊軍各將都存錢了,自己又怕什麼?

而且他了解永寧侯爲人,銀行是他幕府產業,定不會墨了大家銀子。

王樸也打定主意,在安北銀行設到大同鎮城時,將自己地窖裡的銀子,存一半到銀行去吃息,再想起一事,他笑道:“銀行一設,山西各地放高利貸的就慘了。”

眼下大明,各大地主,大官員,大商人,罕有不放高利貸的,不過王樸倒無所謂了,放高利貸,只是他家族業務之一,現在緊跟王鬥,賺錢機會多多,倒看不上高利貸那點錢。

田參謀長同樣笑道:“也是,當年永寧侯在東路開糧店,開錢莊,當年那些放高利貸的被他殺得血流飄杵,加上……現在大家都怕了,反正山西大商人多加入商行內,餘下的,多是小魚小蝦,哪會是銀行的對手?”

他們聊了幾句,不再談這個,而是說起探來的朝廷之事。

欽差大臣快到了,聽說以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爲首,並帶來了朝廷的封賞,王樸很有興趣,朝廷會賞自己什麼?

大同鎮這方,情報也歸心腹親將王徵在管,他有些猶豫,不知當講不當講。

在王樸催了又催,不耐煩的時候,王徵吞吞吐吐說了。

王樸半天神情古怪,王徵與田參謀長斜眼相睨,皆是偷看王樸的神色。

良久,王樸一陣大笑,更笑得眼淚差點出來,他猛然站起,喝道:“一百兩銀子,老子只值區區一百兩銀子?”

他冷笑道:“朝廷太低端了,怪不得江河日下!”

王徵忿忿不平:“是啊。朝廷太低端了,哪比永寧侯爺,就是大方。”

王樸臉上露出微笑,王斗真是沒話說,此次征戰回來,路上三言兩語,就將給自己的好處劃清了。

金銀牛馬分配。商貿參與只是等閒,特別在邊牆外的土地,豐鎮那一片,還有從豐鎮往西,一直到原玉林衛大片地方,任自己經營。僅僅要求糧食或別的作物優先採購權。

大同鎮西面,渾河從平虜衛出,經威遠衛,現玉林衛,出殺胡口,北上又轉西,一直流入黃河。這渾河水到邊牆地方,王鬥都劃給自己,好一片寬闊地帶。

想想他王家雖在大同鎮佔了不少土地,卻是東一片西一片,哪有這樣土地草場連片的?但永寧侯就是毫不猶豫。

王樸猛然決定,將地窖裡的銀子,全部存到銀行去,確實沒什麼擔心的。以王鬥爲人,豈會墨了大家銀子?而且還安安穩穩數錢,坐享其利,不亦樂乎?

想起未來的事,王樸興奮起身:“對了,途中侯爺是怎麼說的?”

王徵道:“好象永寧侯爺說的,叫啥。對了,說大同鎮也有優勢,是很好的原料供給,產品粗加工之地。說大同鎮的百姓們,也該吃飽飯了。”

王樸道:“嗯,我們大同鎮確實該興旺發達了,必須與宣府鎮,安北都護府,更緊密的聯繫。”

……

紛飛的雪花,忽然轉爲飄落的鵝毛大雪,宣府鎮的鎮守中官府,只是傳來陣陣暴雨似的算盤聲響。

一個小太監在念着報,鎮守太監杜勳似乎在聽,又似乎沒聽。

他眼前放着帳本,一手時而翻頁,另一隻手,在盤算上啪啪打個不停,他根本就沒看算盤,然一個個數據,卻算得清清楚楚,便若後世電腦高手的盲打。

身旁小太監的念報聲音,絲毫沒有影響他的算帳,忽然他一聲尖叫:“怎麼有二百五十兩銀子對不上?這些錢上哪去了?”

管帳太監果斷跪下,卻是一個神情機靈的小太監。

杜勳一下子蹦起來,劈頭蓋臉往他頭上打去,他痛心疾首:“連咱家的錢都敢貪,大明江山,就是壞在你們這些人手上。”

那小太監抱着他的腿哭嚎:“公公饒命啊,念在小的上有八十歲老母,下有……下沒有……就饒了奴婢這一回吧。”

杜勳一腳將他踢開,冷笑道:“上有八十歲老母?你還不到二十,敢問你老孃生你多少歲啊?”

那小太監一下啞口,說道:“奴婢記錯了,是奶奶。”

杜勳斜眼瞧着他:“奶奶?奶奶歲數也不對吧。”

那小太監又啞口,只是苦苦哀求。

杜勳背手在廳內走着:“沒說的,對這種歪風邪氣,必須要嚴懲!你立刻回去,給咱家補上五百個銀圓的罰款,少一個,仔細咱家剝了你的皮!”

那小太監更是慘叫,旁邊各人興災樂禍,這小太監仗着公公的寵愛,飛揚跋扈,現在遭殃了吧?

同時他們也心驚,最近杜公公罰款罰上癮了,小心哪天罰到自己。

將那小太監趕出去後,杜勳吩咐下屬:“立刻的,將咱家放在地窖裡的銀子,全部存到銀行去!”

身旁衆人都驚呆了:“全部?”

他們雖一些人心動,打算存一點試試,但杜公公這麼大氣果斷的,卻讓他們震驚了。

杜勳斜眼瞅着自己這幫親隨,冷笑道:“看看你們這幫窮酸土包樣,不知道這銀行的妙處……念你等跟隨咱家多年份上,勸你等一句,有銀子的,趕緊都存進去,存得越早,存得越多,年息越高,比你們辛辛苦苦開個店鋪強多……算了,懶得跟你等言,你們若是明白這當中道理,也輪不到咱家來坐這個監軍位子。”

身旁各人只是唯唯諾諾,有的人心動,有的人不以爲然,銀子存在那個啥銀行裡,等若將命根子交到別人手上,哪有自己放在地窖裡,藏得緊緊的,來得心安穩定?

看着這些人神情,杜勳嗤的一聲冷笑:“一幫豬頭,徒費咱家口舌。”

他一屁股又坐下來,看着帳本只是想,好容易王鬥將以前答應的銀子給了,但現在答應自己的馬匹又在拖三拉四,這個卑鄙之輩,就會對自己打馬虎眼,真是恨啊。

……

雪花越下越大,轉眼間籠罩了宏偉的大將軍府,溫達興匆匆而行,他右手夾着文件,對迴廊外飄舞的大股雪花恍若未覺,沿途不時可見衣甲鮮明的護衛營戰士,只在寒風中屹立。

從遼東回來後,這個兇悍的夜不收大漢,神情更多轉爲冷肅,此次幕府改組,他仍然爲情報部主官,大將軍並不介意他的身體殘缺,甚至更加照顧,每每思之,溫達興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情報工作去。

他大步走着,對門口虎爺略一點頭,進入其中一個龐大廳堂內,就見大將軍揹着手,對着牆壁上一副巨大的漠南地圖沉思,上面還有山西、陝西、寧夏各處詳圖。

大明的地圖,因爲以中國爲尊,加上天人合一、陰陽方位影響,其實是南上北下的描繪方法,也就是北方在下,南方在上,與後世是完全顛倒的。

王鬥開始也不習慣,慢慢就習慣了,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習慣問題,便若這時書冊,讀書盡從上到下,從右到左,與後世也是相反的,習慣就好。

看到溫達興進來,堂內各人,都是轉頭看向了他,他們有軍政部韓朝、孫三傑、齊天良、林道符人等,也有中軍部溫方亮、鍾顯才、鐘調陽、高史銀、黃仕汴等人,還有幕府秘書廳葉惜之負責筆記。

溫達興可以感覺這些人氣場都不一樣,雖然受王鬥影響,他們大多有了自己理想,奮鬥目標,不過可以官位更高,權力更大,這不是好事嗎?很多人臉上,都帶着神采飛揚的神情。

溫方亮對溫達興微微點頭,溫達興原本是他的家丁,遼東回來後溫達興傷殘一臂,溫方亮豈不憂心?看到他仍然身居高位,負責情報部事宜,溫方亮何嘗不是內心歡喜?

只是他是個聰明的人,面上對溫達興卻是不冷不熱。

聽到腳步,王鬥轉過頭來,看是溫達興,他微笑說道:“溫兄弟來了?這天氣冷了,快坐下暖暖身子,喝杯熱茶。”

溫達興道:“謝大將軍,末將不急,這是剛到的情報。”

將手中文件遞給王鬥。

王鬥接過,他先是一愣,臉色有些古怪,最後更放聲長笑:“宣統?多爾袞取的好年號啊。”

他哈哈大笑,最後一把將文件扔在桌上,冷笑道:“天要亡清,多爾袞自取滅亡!”

第552章 責問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823章 騎海第478章 雞蛋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703章 艱難考題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387章 襲城第791章 顫慄第381章 決戰(上)第50章 銀秤第764章 進取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108章 小堡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381章 決戰(下)第759章 陌生第183章 小鬼難纏第772章 到了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734章 掩護第21章 地窩子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551章 說服第416章 爭論第10章 分銀第784章 算計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81章 我的理想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606章 兩截第492章 攻下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759章 陌生第801章 盡出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761章 眼熟第212章 追擊第815章 霰彈第458章 安排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35章 人爲財死第408章 歸家第819章 覆蓋第183章 小鬼難纏第590章 希望(上)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38章 私人莊田第552章 責問第737章 此獠第759章 陌生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664章 議論第668章 緩衝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660章 清洗第525章 密議第628章 凹凸陣第450章 破營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26章 外柔內剛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728章 甲五號第653章 報紙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802章 內應第45章 堡成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338章 一舉兩得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640章 炮轟第290章 進京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454章 奪炮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247章 血海上第316章 紛紛、軍工之業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499章 楊興嶺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781章 騙局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670章 欽差大臣
第552章 責問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823章 騎海第478章 雞蛋第225章 首級給陳督臣第703章 艱難考題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387章 襲城第791章 顫慄第381章 決戰(上)第50章 銀秤第764章 進取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296章 清國最大禍害第108章 小堡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上)第381章 決戰(下)第759章 陌生第183章 小鬼難纏第772章 到了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734章 掩護第21章 地窩子第434章 傾巢而來第551章 說服第416章 爭論第10章 分銀第784章 算計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81章 我的理想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606章 兩截第492章 攻下第673章 這是魔鬼第124章 寧爲玉碎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759章 陌生第801章 盡出第393章 齊奔襄陽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761章 眼熟第212章 追擊第815章 霰彈第458章 安排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35章 人爲財死第408章 歸家第819章 覆蓋第183章 小鬼難纏第590章 希望(上)第463章 騎戰、搏戰第38章 私人莊田第552章 責問第737章 此獠第759章 陌生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664章 議論第668章 緩衝第138章 安排、去州城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660章 清洗第525章 密議第628章 凹凸陣第450章 破營第349章 若賊圍洛陽,我該如何?第26章 外柔內剛第366章 據河洛以爭天下第728章 甲五號第653章 報紙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802章 內應第45章 堡成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338章 一舉兩得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304章 主動進攻、火銃戰法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640章 炮轟第290章 進京第528章 他們是在找死!第448章 土車、醫士第454章 奪炮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247章 血海上第316章 紛紛、軍工之業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205章 務必保全性命回來第499章 楊興嶺第632章 果然犀利第781章 騙局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670章 欽差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