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腰斬

崇禎十六年正月初,靖南伯曹變蛟、寧南伯王廷臣起程到遼東去上任,此時二人只餘正兵營騎兵共三千五百騎,還有新軍五百人,還是二鎮合加起來的。

迴歸玉田、遵化駐地後,二鎮百姓並不怨怪他們,反言若再次招募新軍,他們還會讓家中子弟踊躍報名,報答二帥恩德,讓曹變蛟、王廷臣又是感激,又是慚愧。

此時二人已無力再次招募新軍,只是妥善安排傷亡將士的撫卹,善後諸事。他們將朝廷給的撫卹銀全部散給將士,還有永寧侯王鬥送來的五十萬個銀圓,也幫了他們大忙。

此次二人麾下新軍幾乎全軍覆沒,傷亡與失蹤將士高達五千餘人,朝廷給的區區二萬兩撫卹銀子抵什麼用?還好他們回到駐地後,王鬥遣總撫慰官李金佩送來銀圓五十萬兩,至少每個家屬很長時間內可以生活無憂。

當時王鬥還有託李金佩帶來親筆書信,他在信上言,新軍浴血爲國殺賊,不該前線戰士流血,後方卻飢寒交迫,家屬衣食無着,因此他送來銀圓五十萬,聊表自己微薄心意。

看了信後,曹、王二人非常感激,他們相欠王鬥甚多,每每卻難以報答,而且這些銀圓對他們是雪中送炭。

李金佩是個很和藹的中年人,以前與黃仕汴一同在韓朝軍中,現在一步步升到了總撫慰官的位置。黃仕汴官運也不錯,遲大成調到監察部後,他升任爲總鎮撫官。

見到曹、王后,他私下有勸二人到漠南去,言說二伯若願意去到漠南去,大將軍肯定會向朝廷上書,朝廷也肯定會同意他的奏疏。

二人也認真考慮過李金佩的勸說,去漠南,確實可以安生無憂,以後悠哉度日。但自己的理想卻是到殺奴的第一線去。因此婉言拒絕李金佩好意,想想更對永寧侯心中愧疚,不過也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初春北地寒意極隆,二鎮大軍離別,當地百姓夾道相送,他們穿着蓑衣,冒着風雪,很多人依依不捨,痛哭失聲。

他們也覺茫然,不知二位大帥離去後。玉田鎮。遵化鎮會起什麼變化。畢竟不久前二鎮因田地侵佔之事,差點起了譁變,當時事中,新任薊遼總督範志完是袒護當地士紳的。大帥去後,他們可能沒了依靠。

對於此事,曹變蛟、王廷臣也是離別時唯一掛懷不下心事,新軍田地,是他們許給將士的,不想他們走後,就被別人侵佔,若如此,他們如何向傷亡將士交待?

而且他們曾得到朝廷許可。許諾過家屬們幾年不納糧,也不想自己一走,當地官府就打着各種旗號,行讓自己言而無信之事。

“曹兄弟、王兄弟只管放心,有楊某在薊鎮一日。就無人敢染指新軍田地一寸。”

說話的是薊北侯,薊鎮總兵楊國柱,曹、王起程前往遼東,他親自帶了中軍親將郭英賢,還有一些親衛們前來送行。

每日的操勞,讓這個老將風霜之色更濃了,兩鬢的髮色更是斑白,但他仍然身形魁梧,屹立厚重如山。

此時楊國柱的心情不好受,曹、王麾下,是他薊鎮中一隻重要力量,二人敗歸,現更起鎮前往遼東,邊牆中出現了防護漏洞,需要重新佈置,不過他也尊重二人的選擇。

他任薊鎮總兵後,整日忙着操練兵馬,修整邊牆,更有心仿效當時自己在宣府鎮作派,再操練一批新軍出來。只是時機已過,依現在朝廷給的糧餉,只能勉強維持他的一萬五千大軍不變,更多的兵馬,他就有心無力了。

他還想仿效王鬥設忠義營的做法,只是一是各營將官抗拒不願,二是裁撤出來的兵丁如何安置?屯田種田,安排營生,是需要大批糧餉崗位的,這些條件,薊鎮個個都不具備,事情就一拖再拖下來。

楊國柱知道,他麾下新軍之所以能在薊鎮安心駐守,很大原因是自家新軍田地有王鬥妥善照料緣故。將心比心,他也理解曹、王二人心中焦慮,他鄭重向二人作出了保證。

前番二鎮之變,楊國柱站在曹變蛟、王廷臣二人這方,更從己部糧餉中擠出三萬兩銀子,撫卹接濟玉田、遵化二鎮傷亡的新軍家屬們,這引起範志完等人不悅。

加上王鬥支持,親筆在報紙點評此事,事情鬧得更大,崇禎帝爲安撫曹、王二人,罷免了薊鎮不少官員,也因這場亂事,崇禎帝終應二伯之請,將二人調去遼東,算是事情就這樣告一段落。

這也引起更多人不滿,事後薊鎮傳出“新軍,實爲大明禍害”的言論,也不知誰在暗中煽風點火。

“多謝楊帥!”

有楊國柱保證,曹變蛟放下心來,新軍幾乎全軍覆沒,是他心中永遠的痛,也讓他與王廷臣二人感覺對不住玉田、二鎮的鄉梓父老。

有楊國柱保證,至少這些爲國血戰過的將士家屬,可以安心的在本地生活,自己走後,也沒有遺憾。

二鎮軍隊往豐潤方向行走,一路密集的百姓冒着風雪相送,他們很多人默默哭泣,特別隨二帥前往遼東的數百新軍,他們家屬更拉着自家子弟手依依袂別。

此去一別,何時才能見到自己家人?

李金珮也與楊國柱策馬行走,一路靜默無聲,走到一片滿是積雪的疏林邊,二帥向楊國柱與李金珮拱手道別,李金珮無言的拱了拱手,目光中有遺憾,也有佩服。

郭英賢喃喃道:“能一起喝酒的人又少了……”

楊國柱則如兄長般的囑咐:“此去遼東義州,你二人務必小心……”

曹變蛟微笑道:“殺奴,吾所願也。”

王廷臣也爽朗一笑:“小曹將軍說的,也是某要說的話。”

“一路珍重!”

衆人鄭重道別,此時送別百姓中的,更多人哭泣出聲,他們個個凍得臉色泛青,嘴脣透紫,卻是叫道:“兒啊,好好跟着大帥,到遼東打韃子。”

“兒子。不要記掛孃親這邊,好好聽大帥的話。”

寒風撲面,雪花盤旋着落下,隊伍中的士兵身上落滿雪花,他們不斷回頭,向自己的親人揮手,然後個個隱沒風雪之中,他們毅然向東而行,身影孤獨,堅定!

……

崇禎十六年正月十五。正是元宵佳節。

京師每歲從正月初八至十八燃燈不止。九門不閉。金鼓震天,每日每門自城外入者以千百計,皆以鬧元宵爲名,達旦不出。

離東面朝陽門不遠有一個小鎮。因崇禎十一年後京畿兵火不興,京師附近一些處於要道的城鎮又繁華起來,該小鎮也是居民一直在鬧元宵,街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很多孩童更舉着花燈蹦跳鬧騰着。

臨近午時,從鎮的西路忽然馳來一輛馬車,車輛樸實,似乎隨處都可以看到。特別馬車的前簾與窗簾,更掛着極爲厚實的布擋,幾個精幹的隨從護在車旁,目光似乎頗爲警惕的掃射四周。

街上人流衆多,各樣的避轎聲。馬蹄聲,唱喏聲嘈嘈雜雜,所以馬車進鎮後,所行就極爲緩慢,鮑承先挑起窗簾一角,看了看馬車外,嘆了口氣,又放下了窗簾。

他想着自己心事,自己奉皇帝之令前來南朝,除議和外,又肩負一系列重任。然快一年過去了,事情卻沒有任何進展,除搞一些陰謀詭計,煽風點火之事外,自己一行人,似乎就沒有任何作用。

皇帝也因此對他失去了耐心,將他召令回國。

他盤算自己得失,也不知此次回國,等待自己是兇還是吉。唉,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從天啓年間投降後金起,他就知道,自己必須一條黑走到底了。

而且最近他還隱隱覺得有些不妙,特別在他因薊鎮之事,散佈“新軍乃大明禍害”的謠言後,總感覺周邊有人在暗暗窺探自己。常年做着細作間諜之事,讓鮑承先不祥預感極爲靈驗,他知道,自己被宣府鎮的情報司盯上了。

他們是比錦衣衛還兇殘的存在,可不管你否是一國使者都敢動手,可能在京城之內,他們還要顧及大明的臉面,出了城,就不管你是天王還是老子了。

所以爲安全回國,鮑承先做了幾手準備,一道誘餌車馬大張旗鼓從東直門出發,吸引有心人注意,自己則悄悄的取道朝陽門,意圖到天津去,然後渡海回到遼東。

然不知爲何,他心中不安的感覺反更加濃厚,隨後又自嘲自己老了,自己的安排是沒有問題的。

一路他想着自己心事,馬車內有着精細火爐,使車內極爲溫暖,不過一掀起車簾,深入骨髓的寒風立時鑽進來,讓他趕緊將車簾放下,更悲哀自己的衰老,往日鞍馬勞頓也沒有這樣怕冷。

小鎮店肆林立,到處張燈結綵,街上行人衆多,馬車走在街上,有若龜行,好在很快行上一道石橋,橋上行人頗爲稀少,馬車速度會快了些。

這時一對中年夫婦正談笑着從橋那邊走了過來,男子略胖,打扮有若員外,女子也是富太太形象,手上提着一個花燈,興奮的與丈夫說着什麼,他們身旁,似乎一些長隨家人。

他們一路過來,離馬車越近,不過看他們樣子,馬車旁護衛都沒有在意,也就是普通南蠻富商與他們隨從罷了。然就在這時,鬼差神使的,鮑承先又忍不住挑開窗簾,隨後看到這行人,他目光一縮。

幾十年的細作生涯,讓鮑承先本能覺得不對,特別那個女子,已到中年,哪還如少女小孩一般提個花燈?而且他還敏銳的發現,那女子似乎作個動作,然後花燈後好象有個引線,就滋滋的冒着火花。

“是萬人敵……”

鮑承先驚恐萬狀,他出口欲叫,就想提醒馬車旁的護衛。

也就在這時,異變突生,就見那些長隨近了來,他們一掀外衣,從腰間抽出來的,盡皆是手銃,然後衝馬車周邊那些鮑承先護衛就扣動板機。

“砰砰砰砰”一道道濃厚的火光與白煙噴出,接連不斷的銃響中,慘叫聲聲,那些護衛個個措手不及下。從身上冒出一團團血花,他們大叫着往後摔倒出去,甚至有人中彈同時,還被銃彈震得口鼻流血的。

這下兔起鶻落,驚變之快,這些人根本沒有反應過來,便是有人抽出暗藏的短刃,他們速度也比不過銃彈,轉眼間一個個護衛,就被擊倒血泊之中。

而那女子也敏捷的衝上上來。一掀鮑承先馬車前簾。就將手上花燈狀萬人敵扔了進去。然後這些人一齊臥倒。

此時鮑承先剛抓起身旁一杆手銃,見一物扔進來,啊的一聲大叫,轟然一聲巨響。石橋兩邊街上行人齊齊一驚,皆是恐懼詢問發生何種事情,更有人驚恐奔走,呼兒喚女起來。

而在這方,一隨從樣子大漢快速爬起來,他搶上一步掀開殘破的馬車,從內中扯出血肉模糊,暈暈沉沉的鮑承先,看他口鼻趟着血。然似乎還沒斷氣樣子,他對那員外打扮之人道:“何爺,這二韃子還沒有死。”

那員外打扮之人正是往日營救隊的何建,這方大漢人等,卻是除奸隊的崔奇人等。何建低喝道:“沒死正好,將他帶走……”

立時一行人乾淨利落的收拾,有人負責將鮑承先背到橋下的一輛馬車內,有人負責在這些韃子護衛心口上再捅一刀,防止他們死得不徹底,似乎只是幾息之內,他們就消失一空,等小鎮上有人壯着膽子走到石橋上,看到的……

暈暈沉沉,陣陣劇痛中,鮑承先終於醒來,發現自己五花大綁,卻是在一處不知名的屋子裡,看這荒廢的樣子,似乎是某個荒廢的村落,鮑承先一顆心直沉下去,自己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全身上下火辣辣的,那顆萬人敵讓他受創不小,他搖搖暈沉的腦袋,努力看清周邊的景色,一把大型鍘刀擺在眼前,觸目驚心,然後又是他在橋上看到的那些人,個個目光森森,讓鮑承先毛骨悚然。

他心頭涌起無比的寒意,似乎看到自己將要面對的下場,他恨當時自己爲什麼不死,不過求活的本能,卻讓他焦急想做什麼。

他嗚嗚叫了一陣,終於聲音清楚了些:“本官乃大清國內秘書院大學士……大清國吏部右參議,奉北朝皇帝之令出使南朝……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你等,你等……”

“大清國內秘書院大學士?”

有人嘿嘿一笑,卻是崔奇走上前來,一記耳光,重重抽在鮑承先的右臉上,啪的一聲極爲響亮,打得鮑承先身子都翻個轉,然後滾倒在地,口鼻流血中染上塵土,灰頭土臉的,連幾顆牙齒都鬆動掉落下來。

“大學士個屁,什麼秘書院大學士、吏部右參議,還不是韃子的狗?……一條狗而以,也敢在老子等面前擺架子?”

鮑承先嗚嗚在地上爬動掙扎着,何建冷冷看着他,眼中沒有絲毫憐憫。

他緩緩從懷中掏出一個捲筒,從內中取出一紙文念道:“今有國賊鮑承先,經查原爲山西應州人,曾歷開原路新勇營副將,於天啓二年無視國恩,降事奴賊,此後助桀爲虐,罪行種種……”

他不緊不慢念着,鮑承先心中涌起絕望,他知道等待自己是什麼,他想咬舌自盡,然崔奇看出他的心思,一把上來,將他的下巴給卸了,讓鮑承先只能眼睜睜聽着。

“……鮑賊罪大惡極,罪無可恕,奉皇明永寧侯鬥,徵虜大將軍之令,今將鮑承先誅之正法,施腰斬之刑,以正我國紀國威!”

鮑承先面色猙獰恐懼萬分,他瘋狂掙扎着,不過任何掙扎都無用,只得眼睜睜看着自己被拖到鍘刀下,伏在冰冷的砧板上,而且他下巴被卸了,只能發出不成聲的尖叫。

然後在何建一揮手時,雪亮的鍘刀鍘下,將他一刀兩斷,那一瞬間,鮑承先的靈魂似乎都在尖叫,在痛苦的呼嚎。

在他被腰斬後瞬間,崔奇又將他的下巴給扶正,然後衆人就聽鮑承先發出的嚎叫聲驚天動地,那聲音淒厲難言,似乎他正經受的,是世界上最難忍受的痛楚。

而這種痛楚,鮑承先一直享受了一個時辰,至於這過程他是什麼想法,是不是後悔,都無關緊要了。

……

老白牛:昨日心情有點煩躁,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認真寫自己的。

第53章 畜場械鬥第556章 末日第754章 安慰第798章 奪下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24章 建堡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342章 所見、所聞第485章 遇敵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734章 掩護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449章 初勝第388章 哪來的官兵?第498章 隔河炮戰(完)第628章 凹凸陣第465章 側翼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614章 空城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260章 援兵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762章 無知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612章 勝利第159章 好狠的娘們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24章 建堡第495章 渡河第65章 爭奪第112章 野戰(上)第799章 擋兒嶺第556章 末日第826章 吾鄉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542章 暗殺第156章 隨軍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613章 銃劍,刺第203章 搏戰第168章 參將來了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上)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247章 血海上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330章 密謀第594章 大寧都司都指揮使第376章 技窮第678章 交鋒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585章 軍工廠第237章 誰人可掠其鋒芒第647章 情報第606章 兩截第100章 值得第558章 反響第555章 擋路者死!第730章 傾瀉第246章 滿江紅第639章 淚水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250章 填壕第464章 勇氣第24章 建堡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555章 擋路者死!第484章 放肆!第590章 希望(下)第757章 準備第415章 譁然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111章 佈陣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732章 血溝第92章 定點排尿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513章 射死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777章 刑具第553章 血河(下)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485章 遇敵第639章 淚水第428章 中暑
第53章 畜場械鬥第556章 末日第754章 安慰第798章 奪下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24章 建堡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342章 所見、所聞第485章 遇敵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734章 掩護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716章 戰爭烏雲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449章 初勝第388章 哪來的官兵?第498章 隔河炮戰(完)第628章 凹凸陣第465章 側翼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614章 空城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727章 惡毒防線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651章 楊少凡獻計第260章 援兵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251章 前景不容樂觀第762章 無知第331章 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第612章 勝利第159章 好狠的娘們第137章 賜表字、升職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24章 建堡第495章 渡河第65章 爭奪第112章 野戰(上)第799章 擋兒嶺第556章 末日第826章 吾鄉第689章 賊亂潛流第542章 暗殺第156章 隨軍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684章 潛伏任務(上)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263章 三日後退兵第613章 銃劍,刺第203章 搏戰第168章 參將來了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上)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247章 血海上第659章 孫傳庭復起第330章 密謀第594章 大寧都司都指揮使第376章 技窮第678章 交鋒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585章 軍工廠第237章 誰人可掠其鋒芒第647章 情報第606章 兩截第100章 值得第558章 反響第555章 擋路者死!第730章 傾瀉第246章 滿江紅第639章 淚水第536章 永寧侯(下)第250章 填壕第464章 勇氣第24章 建堡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603章 大軍出塞(下)第555章 擋路者死!第484章 放肆!第590章 希望(下)第757章 準備第415章 譁然第520章 長嶺山絞肉機(下)第111章 佈陣第583章 議和之謀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下)第732章 血溝第92章 定點排尿第228章 勝利會師第513章 射死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777章 刑具第553章 血河(下)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下)第485章 遇敵第639章 淚水第428章 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