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吾獨往矣

楊嗣昌哈哈大笑,極爲親切地說道:“太保一心爲國,果然是國家的中流砥柱。”指了指路邊的鄉親父老,楊嗣昌說道:“太保名震天下,這些父老們都是來迎接太保的,太保隨我到前面十里亭歇息,我爲太保接風。”

李植見楊嗣昌一點上官架子不擺,笑道:“那就賴督師安排了。”

楊嗣昌笑道:“鄉親們備了豬羊犒賞太保的兵馬,太保讓軍士們紮營埋竈吧。”

李植點頭說道:“如此甚好!”

楊嗣昌帶着李植和衆軍官往前走了幾分鐘,到了一個叫作十里亭的小鎮上。那裡更有迎接李植的鑼鼓隊,敲鑼打鼓聲震天。

楊嗣昌帶着李植進了一戶大院子,院子正堂上已經擺出了酒宴。

楊嗣昌這邊的諸巡撫、總兵和地方上的兩名鄉老列席左邊,李植這邊的團長、營帳們列席右邊,坐在了酒席上。楊嗣昌讓李植麾下的團長、營長和巡撫、總兵們分庭抗議,是對李植十二分的禮遇。

很快,楊嗣昌的親衛們就端上了各色酒菜上來。

此時算是在軍旅中,本該一切從簡。但楊嗣昌招待李植的酒席依然十分豐盛。什麼驢肉火燒、紅燒鱉肉,大多是山上的野味,該有的都有。

楊嗣昌打開五壇金華美酒,時不時朝李植舉杯。他本來是進士出身,智商本來就是極高的,加上又極會說話,每每冒出珠玉妙語,讓宴會的氣氛十分熱烈。李植喝了不少的酒,臉上漸漸紅了。

楊嗣昌看酒宴的氣氛不錯,拱手朝李植說道:“太保,如今天氣越來越涼,實在不適宜用兵。太保不如在襄陽駐紮幾個月,待來年春天再戰獻賊!”

聽到楊嗣昌這句話,李植一下子酒就醒了。

這句話,纔是這場酒宴的關鍵。楊嗣昌對李植這麼熱情親切,爲的就是讓李植暫緩用兵。如果李植一上來就大殺八方,功勞就全是李植的,之前的敗仗就顯得是因爲楊嗣昌等人太庸碌。如果李植在襄陽呆上半年一年,戰局再逐漸改變,楊嗣昌等人就不顯得太無能,功勞就是楊嗣昌運籌帷幄的了。

不管張獻忠這半年如何展壯大,不管李植半年後還能不能打敗張獻忠,楊嗣昌先要保證的,是讓自己顯得稱職。所以,他要李植暫緩用兵。

如果李植像過去那樣只是一個參將、遊擊,在平寇督師楊嗣昌的壓力下,只能屈服聽從命令,隨大軍進退。即便是要被督師活活拖到幾個月或者半年之後纔開始打仗,即便是要把功勞全套在楊嗣昌身上,李植也只能從了。

但如今的李植,已經不是楊嗣昌可以搓揉的小角色。李植是太子太保,正一品左都督,官位並不比楊嗣昌低。而且現在天子下旨調李植入川作戰,相信的是李植能夠平賊,天子早已經不相信楊嗣昌了。

現在的李植,當然不會爲了楊嗣昌的私利在襄陽貽誤戰機。

李植把酒杯放下,緩緩說道:“督師明鑑。本官在天津只留四千兵馬守城,防禦薄弱。若是東奴兵馬今冬破關而入,本官的範家莊有被攻破的危險。討伐獻賊的戰鬥,不能久拖,要戰決。”

楊嗣昌哈哈大笑,說到:“左都督說笑了,東奴不善攻城,衆所皆知。那時多爾袞六萬人圍攻千人把守的濟南城幾個月,都攻不下。左都督的兵馬是天下強兵,四千人守衛範家莊便如金湯鐵桶一般,給東奴一年東奴也打不下來。若北方真有警報,左都督可以從容回援,何有戰決之說?”

李植轉口說道:“本官麾下全是北人,四川的冬天對麾下將士來說不算寒冷,正是克敵良機。若是拖到春夏,恐怕會沾染南方瘴氣生病。”

楊嗣昌想了想,放下酒杯,很直接地說道:“左都督可知軍中衆將的情緒?若是左都督此時率軍破敵,在川東楚西苦戰一年的諸將就會被世人當作酒囊飯袋。左都督初來乍到,可以說,軍中無一人願意左都督此時立功。”

“左都督一心立功,卻不知道此時立功,是得罪人的事情!”

聽到李植的話,坐在左邊的一衆巡撫、總兵都看向了李植。這些將領雖然是敗軍之將,但依舊是很大的一個集團。楊嗣昌如今代表這些將士的利益,話已經說得很直接了——他們十分不願新來乍到的李植用功勞來衝擊他們。

李植笑了笑,淡淡說道:“本官一路走來,從一個百戶升爲左都督,得罪的人沒有一萬也有一千了,也不在乎再開罪幾十人。”

聽到李植的話,勳陽巡撫袁繼鹹爲的將帥們都臉上一黑。保定總兵張應元當場就作了。

“天津總兵好大的口氣,若是沒有我們協助,爾能獨力對陣張獻忠?”

李植看了看張應元,默然不語。

楊嗣昌皺了皺眉,順着張應元的話說道:

“左都督可知?張獻忠善於籠絡奸民。獻賊所到之處,奸民都自願充爲獻賊耳目。我大軍一動,雖千里之外,獻賊朝夕可知。”

“如果左都督一意孤行,恐怕諸軍都不會配合左都督。到時候將軍在川東楚西的大山之中追逐張獻忠,張獻忠知道左都督的一舉一動,而左都督耳目不通仿如盲人,如何能克敵制勝?”

聽到楊嗣昌的話,李植吸了一口氣。

楊嗣昌這話說得婉轉,說的是情報方面的事情。實際上,他是在暗示李植。就如張應元所說的一樣,如果李植此時一意孤行要立即上戰場立功,其他的明軍沒有一支會和他協同作戰。

明軍的將領們苦戰了一年沒有成果,此時如果幫助天子欽點的李植,功勞就會全部歸於李植。李植天下強軍的名頭太響,其他明軍即便此時出了力,也依舊會被視爲敗軍之將,會被認爲全靠李植才能建功。

如果楊嗣昌號召諸將精誠團結,在督師的威壓下,恐怕還會有一些明軍將領願意和李植一起作戰。但楊嗣昌此時鐵了心拖李植的後腿,諸將親耳聽到楊嗣昌勸李植的話,自然再不會有一個人站出來幫助李植立功。

李植如果一定要戰決打敗張獻忠,就要面臨獨自一軍迎戰張獻忠的局面了。

此時崇禎十三年的張獻忠,已經不是崇禎十年的張獻忠。如今羅汝纔等流賊都依附於張獻忠,張獻忠一軍動輒數萬人。李植雖然有一萬六千人,但單獨面對張獻忠,仍然會有很大的壓力。

而且情報方面,也確實有問題。張獻忠耳目衆多,而李植的斥候騎兵有限。如果李植以單獨一軍對陣張獻忠,在情報上是十分吃虧的。

聽到楊嗣昌話裡有話的暗示,李植麾下將領都臉上變色,有些擔心起來。

不過李植卻不願意就此退縮。

將酒杯放在案上,李植淡淡說道:“雖千萬人,吾獨往矣!”(未完待續。)

第一千六十三章 野牛第六百八十五章 平價第四百二十七章 塔山第五百零二章 擴軍第一千八十一章 決斷第四百九十章 底線第四十九章 買個百戶第九百六十四章 把柄第六百六十八章 覺醒第七百五十六章 糧食第五百二十一章 法庭經費第七百七十一章 田地第五百二十四章 螺旋槳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第五百一十三章 欺世盜名第八十四章 京城營銷第六白一十八章 死搏第一百零六章 玻璃窖擴產第六百四十一章 徵遼第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四百八十四章 入夥第一千六十二章 北加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尷尬第一百七十三章 徵調李植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第三十七章 楊氏第二百五十一章 蒼天不公第六十七章 縣令的輕視第一千章 商會第七百零五章 冷靜第九百九十三章 江南第九百七十七章 城樓第一千零八章 材料錢第七十二章 施二的新生活第三百八十七章 舊恨第五百二十二章 鐵甲艦第五百五十章 口糧第七百一十一章 秘密第八百零七章 線膛炮第七百一十七章 碘第三百零七章 商稅第二百六十七章 木橋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撒旦第一百五十三章 天子之怒第七百章 對策第七百六十五章 迎駕第一百九十章 衙門議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劇本第四百零三章 安居樂業第五百三十九章 洗手間第六百九十三章 豆粕第一千一十九章 本分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賬房的老花眼第五百七十九章 千萬第二百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十八章 飛梭織布機第三百六十章 救命第八百零六章 大阪第三百二十章 要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訓練新兵第八百三十八章 救濟今天請假一天第九百四十四章 蒸汽坦克第七百二十五章 福爾摩沙步槍第八百三十一章 甲信越第一千九十九章 天下第一千三十九章 計劃第十七章 殺價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八磅炮第一百六十四章 東奴細作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阪第六百六十九章 搶官第八百五十七章 李定國第五百一十一章 法庭第七百四十九章 獻俘第287章 字據第七百五十二章 北方六鎮第六百六十四章 京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任兵備宋道明第四百六十二章 多鐸第三百五十章 冬衣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第八百五十八章 自行車第二百六十三章 秦軍之苦第四十章 曾作澤的新圓領第八百四十七章 尖叫第一千七十六章 金屬彈殼第四百二十五章 豪紳第三百四十八章 性命第二百三十一章 激以忠義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頭牛第五百七十四章 集兵第九百六十三章 書信第八百三十四章 日本農民第九百五十二章 決戰第九百九十五章 壓力第六百八十八章 鳳陽府第六百八十四章 園林第六百零一章 赤字第四百五十五章 防線
第一千六十三章 野牛第六百八十五章 平價第四百二十七章 塔山第五百零二章 擴軍第一千八十一章 決斷第四百九十章 底線第四十九章 買個百戶第九百六十四章 把柄第六百六十八章 覺醒第七百五十六章 糧食第五百二十一章 法庭經費第七百七十一章 田地第五百二十四章 螺旋槳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第五百一十三章 欺世盜名第八十四章 京城營銷第六白一十八章 死搏第一百零六章 玻璃窖擴產第六百四十一章 徵遼第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四百八十四章 入夥第一千六十二章 北加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尷尬第一百七十三章 徵調李植第二百七十八章 孔有德第三十七章 楊氏第二百五十一章 蒼天不公第六十七章 縣令的輕視第一千章 商會第七百零五章 冷靜第九百九十三章 江南第九百七十七章 城樓第一千零八章 材料錢第七十二章 施二的新生活第三百八十七章 舊恨第五百二十二章 鐵甲艦第五百五十章 口糧第七百一十一章 秘密第八百零七章 線膛炮第七百一十七章 碘第三百零七章 商稅第二百六十七章 木橋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撒旦第一百五十三章 天子之怒第七百章 對策第七百六十五章 迎駕第一百九十章 衙門議功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劇本第四百零三章 安居樂業第五百三十九章 洗手間第六百九十三章 豆粕第一千一十九章 本分第一百一十三章 張賬房的老花眼第五百七十九章 千萬第二百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十八章 飛梭織布機第三百六十章 救命第八百零六章 大阪第三百二十章 要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訓練新兵第八百三十八章 救濟今天請假一天第九百四十四章 蒸汽坦克第七百二十五章 福爾摩沙步槍第八百三十一章 甲信越第一千九十九章 天下第一千三十九章 計劃第十七章 殺價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八磅炮第一百六十四章 東奴細作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阪第六百六十九章 搶官第八百五十七章 李定國第五百一十一章 法庭第七百四十九章 獻俘第287章 字據第七百五十二章 北方六鎮第六百六十四章 京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新任兵備宋道明第四百六十二章 多鐸第三百五十章 冬衣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第八百五十八章 自行車第二百六十三章 秦軍之苦第四十章 曾作澤的新圓領第八百四十七章 尖叫第一千七十六章 金屬彈殼第四百二十五章 豪紳第三百四十八章 性命第二百三十一章 激以忠義第二百九十一章 五頭牛第五百七十四章 集兵第九百六十三章 書信第八百三十四章 日本農民第九百五十二章 決戰第九百九十五章 壓力第六百八十八章 鳳陽府第六百八十四章 園林第六百零一章 赤字第四百五十五章 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