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平板玻璃

蔡懷水的浮法玻璃工廠中,大量木柴燃燒形成的火焰聲呼呼作響。工廠中溫度很高,哪怕是在這秋風漸起的農曆九月中旬,李植也被玻璃窖中的熱浪烘得滿頭細汗。

李植這才站了幾分鐘就出了這麼多汗,這常年在工廠裡幹活得多辛苦?李植暗道要給未來玻璃工廠的工人加工資。目前定的月錢是三兩七錢一個月,李植覺得起碼可以加到四兩五錢一個月。

當然,爲李植做事最關鍵的不是那點月錢。這次遼東田莊的分配讓百姓們明白了國公爺的封賞纔是大手筆!那些跟隨李植多年的老工人哪個不是在遼東有良田幾百畝?這些田莊一年下來少說都能收穫一百多兩的地租,遠超做工的工錢。

現在天津上下都在期待津國公李植能再次開疆拓土,如果再拿下一個遼東這樣的地方,那免不了又是一次論功行賞。

當然,月錢雖然比不上封賞的田莊收入,但月錢的多少卻是一個重要指標,說明工人和士兵們對津國公事業的貢獻值。月錢越高,貢獻值越高,到時候分下來的田莊就越大。所以雖然很多工人主要收入不是月錢,卻還是在工廠裡埋頭苦幹發揮十二分的熱情,橫豎想漲一點月錢。

這次打下遼東後的論功行賞制度,讓李植麾下的員工和士兵們幹勁十足。按天津日報的話說,就是“人人奮發,個個爭先,都想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自己的成績”。

李植給未來的玻璃工廠的工人四兩五錢一個月,相信工人會擠破頭進來忍受高溫。

當然,李植今天來玻璃工廠不是來給工人們定工資的,李植是來看蔡懷水使用浮法制作平板玻璃的。

以前李植一直沒有發展平板玻璃,是因爲純鹼原材料不足。

純鹼是燒製玻璃的主要材料。現在大明最大的純鹼礦在襄陽。這個礦大不是說襄陽的儲量大,而是開採量大。襄陽一帶人口繁密,純鹼礦開採歷史悠久,所以開採量在大明首屈一指,是李植以前原材料純鹼的主要來源。

但是襄陽的礦儲量有限,隨着李植肥皂工廠和玻璃工廠的不斷擴大,襄陽的純鹼已經供不應求了。

而且定賊李定國在湖廣鬧得很厲害,襄陽的礦運到天津來越來越困難,運費節節上升。

不過隨着李植勢力的擴大,李植已經可以主動挖掘各地的礦產,於是新的原材料來源出現了。

去年初抄斬山西晉商後,八大晉商就只剩下大同王家。王樸有心投奔李植,時常跑到天津來和李植套近乎,所以大同王家隨時聽候李植的調遣。滿清滅亡後蒙古部落都十分敬畏大明,借大同王家的手,從山西到蒙古的商路都變得十分通暢。

山西的商路通暢後,李植多了一個從蒙古獲得純鹼的途經。

在蒙古有一個叫作查幹諾爾的鹼湖,擁有巨大的純鹼儲量。這個鹼湖的純鹼易於開採,幾乎是露天的。但是蒙古人並沒有使用純鹼的需求,一直以來開採量很小。偶爾出口一些到張家口,被山西人稱爲“口鹼”。

李興在山西查抄晉商的時候,很巧合地得知了這個巨大純鹼礦的存在。李植得到了消息,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原材料來源。他年初通過大同王家,半威逼半利誘,讓佔領這個鹼湖的蒙古部落大規模擴大了口鹼的採掘量,從張家口入關大量運往範家莊。

如此一來,李植就有了發展玻璃工業所需要的純鹼。

李植因此就開展了平板玻璃的生產。

玻璃工廠總管蔡懷水指着退火窯,說道:“國公爺所說的,將玻璃液倒在熔融錫液麪上這種辦法十分精妙,生產出來的平板玻璃又薄又平,完全透明。早在三月份,我們就用這個辦法生產出了平板玻璃。”

李植點了點頭。

蔡懷水繼續說道:“難辦的是退火的控制。正如國公爺你所說的,如果不在退火窖中緩慢退火,玻璃內部的引力,哦不,應力就無法消除。”

蔡懷水顯然沒明白李植所說的“應力”是什麼東西。不過理論的缺乏並沒有阻礙這個技術人員在實踐中消除應力。

“我們開始時候使用和玻璃酒器一樣的退火程序,成功得到了第一批平板玻璃。但是這樣得到的玻璃消耗了大量的木柴,並且長期佔用退火窯,成本極高。一塊一米長寬的玻璃算下來光柴火錢就要一錢二分。”

“對於玻璃酒器來說一錢二分不算什麼,但國公爺你說過要生產老百姓用得起的平板玻璃,那這一錢二分就不合時宜了。”

“所以我們這半年反覆試驗的,就是摸索退火工序。做了無數嘗試,後來成功把退火需要的時間縮短了一半。”

“後來國公爺你提示下屬可以在玻璃中加入鋁土礦,這又提高了玻璃的強度。最後退火時間減少到原先的四分之一。這樣算下來,一平方米的玻璃只需要三分銀子退火成本,加上口鹼成本,燒製成本,雜七雜八的其他成本,總成本不過七分。”

蔡懷水領着李植走到倉庫裡,舉起了一面一平方米的玻璃展示給李植看,說道:“國公爺,這就是我們的成品。”

李植隨着蔡懷水走到倉庫裡才感覺涼爽了些,擦了擦頭上的細汗。他接過蔡懷水的玻璃仔細看了看,覺得這玻璃基本上合格。整面玻璃十分平整,在倉庫的昏暗光線下也十分透明。李植仔細看了看,覺得似乎略略有一點點泛黃。

大概是加入了不純的鋁土礦導致玻璃泛黃,不過這一點黃光不易察覺,不影響玻璃的日常使用。

李植用力敲了敲玻璃表面,玻璃發出砰砰的悶響,卻沒有崩裂。

李植點頭說道:“好,蔡懷水你做的很好。我宣佈你的月錢提高到四十兩一個月!參與平板玻璃試製的十三名工人,全部增加一級工資。”

蔡懷水聽到李植的話,喜上眉梢。想當初蔡懷水剛追隨李植時候月錢不過四兩,如今已經漲到原先的十倍。

蔡懷水這次在遼東分得了兩千多畝旱田,他把田地包給了服務隊,一年的地租收入就是八百多兩。再漲月錢,那以後論功行賞時候得到的利益就會更大。

蔡懷水這些年和翠兒相依爲命,養了四個兒女,一個月六口人胡吃海喝亂買東西,也花不了十兩銀子。如今收入再漲,他已經不知道怎麼花自己的鉅額收入了。

蔡懷水跪伏在地上,大聲說道:“多謝國公爺!”

旁邊的幾個工人更是激動得滿臉通紅,撲通撲通地全跪在了地上。

李植不太喜歡工人們有事沒事給自己下跪,不過這些工人們卻習慣用下跪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李植笑了笑,揮手說道:“都起來吧。”

第八百三十三章 喪膽第三十九章 紗廠第五百三十章 不可一世第一百一十章 磨玉工匠第六百七十六章 業務第六百二十二章 如是感冒沒好,再請假一天,7號恢復更新第八百三十三章 喪膽第三百四十六章 佐貳第六百二十二章 如是第六百二十八章 滅亡第九百六十五章 忠臣第七百零九章 攻陝第五百八十二章 銀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禁止精布?第一千三十五章 練兵第十三章 銀子第一千七十四章 內燃機第六百六十三章 凱旋第六百八十九章 湖州第九百四十五章 嚴寒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雪第六百五十章 狙擊第一千一十九章 本分第七百六十五章 迎駕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賊第二百三十章 尚方寶劍第六白零四章 反擊第三百零二章 賞銀第九百四十章 剛烈第五百五十章 口糧第二百九十六章 水手第九百九十二章 答對第四百四十三章 國中之國第六十八章 遭遇山賊第九百零八章 獵物第一千九十九章 天下第八百五十三章 棉蘭老島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憂慮第九百零四章 李定國更新延後兩個小時第一百四十二章 誇功遊街第四百八十五章 京營第一千九十一章 恐慌第六百七十五章 黑土地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崩潰第六百八十一章 道路第八百二十章 吞併第四百八十二章 一個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萬勝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筆山第五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九百七十七章 城樓第六百八十章 淮安第七十六章 召見下屬第一千一十一章 仗義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子升賞第五十章 千戶尤化超第一百九十八章 誥命夫人第九百零七章 里斯本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尼拉第二百五十一章 蒼天不公第五百七十三章 江戶後面兩章延遲兩小時更新第四百六十五章 典禮第九百四十五章 嚴寒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家好兒郎第六百七十六章 業務第一百八十八章 擊斃張可望第二百七十四章 使詐第六百五十四章 愛新覺羅第六十四章 水泥的價格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化第六十八章 遭遇山賊第三百一十八章 班房第三百八十五章 利益第五百零六章 念報第一千四十八章 和平第一百六十七章 尋覓水銀第一千四十三章 雨灣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術第一百八十四章 擊潰流賊騎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災再起第四百三十四章 吳三桂第八百三十八章 救濟第一百零一章 捷報抵京第五百四十六章 紅薯第六百八十一章 道路第七百四十四章 血水第一百一十五章 望遠鏡第八百三十四章 日本農民第七章 生意第七百一十四章 李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升爲參將第四十四章 陸化榮上門第四百九十二章 京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千零七章 出名第六百七十三章 總兵
第八百三十三章 喪膽第三十九章 紗廠第五百三十章 不可一世第一百一十章 磨玉工匠第六百七十六章 業務第六百二十二章 如是感冒沒好,再請假一天,7號恢復更新第八百三十三章 喪膽第三百四十六章 佐貳第六百二十二章 如是第六百二十八章 滅亡第九百六十五章 忠臣第七百零九章 攻陝第五百八十二章 銀子第五百五十七章 禁止精布?第一千三十五章 練兵第十三章 銀子第一千七十四章 內燃機第六百六十三章 凱旋第六百八十九章 湖州第九百四十五章 嚴寒第七百一十二章 大雪第六百五十章 狙擊第一千一十九章 本分第七百六十五章 迎駕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賊第二百三十章 尚方寶劍第六白零四章 反擊第三百零二章 賞銀第九百四十章 剛烈第五百五十章 口糧第二百九十六章 水手第九百九十二章 答對第四百四十三章 國中之國第六十八章 遭遇山賊第九百零八章 獵物第一千九十九章 天下第八百五十三章 棉蘭老島第六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的憂慮第九百零四章 李定國更新延後兩個小時第一百四十二章 誇功遊街第四百八十五章 京營第一千九十一章 恐慌第六百七十五章 黑土地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崩潰第六百八十一章 道路第八百二十章 吞併第四百八十二章 一個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萬勝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筆山第五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九百七十七章 城樓第六百八十章 淮安第七十六章 召見下屬第一千一十一章 仗義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子升賞第五十章 千戶尤化超第一百九十八章 誥命夫人第九百零七章 里斯本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尼拉第二百五十一章 蒼天不公第五百七十三章 江戶後面兩章延遲兩小時更新第四百六十五章 典禮第九百四十五章 嚴寒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家好兒郎第六百七十六章 業務第一百八十八章 擊斃張可望第二百七十四章 使詐第六百五十四章 愛新覺羅第六十四章 水泥的價格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化第六十八章 遭遇山賊第三百一十八章 班房第三百八十五章 利益第五百零六章 念報第一千四十八章 和平第一百六十七章 尋覓水銀第一千四十三章 雨灣第八百二十七章 戰術第一百八十四章 擊潰流賊騎兵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災再起第四百三十四章 吳三桂第八百三十八章 救濟第一百零一章 捷報抵京第五百四十六章 紅薯第六百八十一章 道路第七百四十四章 血水第一百一十五章 望遠鏡第八百三十四章 日本農民第七章 生意第七百一十四章 李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升爲參將第四十四章 陸化榮上門第四百九十二章 京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張獻忠第一千零七章 出名第六百七十三章 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