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義利之說

“按你所說,確實有些道理,工商二業,確實不容忽視。”一番沉思,張國紀也終是找不到理由反駁黃汴,只能暫時表示認同道。

“確是如此,在我看來,無工商,便無經濟,無經濟便難以富國強兵。”黃汴繼續加深着張國紀對於工商的認同感道。

“大概這也是如今人心不古,那些落第士子,不再研究孔孟之道,轉而去學那范蠡一樣,行那謀私利的商賈之事的原因了。”張國紀有些咬牙切齒道。

黃汴聽了,心裡頓時有些不舒服,張國紀這話說的,明顯依舊對商賈經商謀利看低,如何能讓身爲商人的黃汴好受。

當然了,對於黃汴而言,這些歧視,他早已經習慣了這些言語,故而臉色並未變化。

早在先秦春秋時期,孔子“罕言利”,很少說“利”,還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也就是說,講究公義的人是君子,而講究私利的人是小人,從一開始便定性了逐利的商人。

而孟子比孔子更進一步,堅持一切行動以“義”爲準繩。

梁惠王向他請教怎麼才能對樑國有利,孟子回答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又說“苟爲後義而先利,不奪不厭”。

這就是說,如果把仁義放後面,利益放前面,那問題就大了。

所以,在孔子、孟子那個時代,儒家就已認爲商人就是求私利而不顧公義,到了之後,儒家更進一步說:“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

荀子更是有言,“爲事利,爭貨財,唯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明確把商人說成是唯利是圖的人。

也正是這樣,造成了後來的儒家子弟,終日讀孔孟之書的他們,對於逐利商人,一直認爲是小人,而他們這些讀孔孟之書的君子,是根本不應該和商人一樣的。

張國紀就是屬於死讀書,不知變通的那種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使得他即使和黃汴關係很好,而且現在商人的社會地位上升,但內心裡,還是對於商人十分歧視,所以剛纔纔會說那些話。

而張國紀也是沒有察覺他已經失言,衆所周知,范蠡是個經商天才,曾三次成爲鉅富,三次散家財,張國紀很明顯和大多數儒學弟子一樣,只是單純的羨慕商人比他們士大夫有錢,從而歧視經商的人,卻對范蠡這樣的義富之舉,毫不在意,似乎就好像這是范蠡應該做的一樣。

雖然如今不少儒學弟子,放棄讀書,轉而經商,甚至不少商人因爲賺得鉅額利潤,生活得比一般人好,讓子弟讀書科舉,比一般寒門子弟更加容易崛起,可商人的地位依舊爲不少儒學子弟歧視。

“國丈爺,商賈之道,利國利民,如今朝廷官吏,多有家中經商者,已不能與古時同語。”黃汴道。

“哼!”張國紀古板的冷哼一聲,但卻沒有反駁。

張國紀知道,黃汴說得是事實,就連他一直敬重的那些苦讀聖賢書,最終“衆正盈朝”的東林諸賢士們,多數人家裡都是有田產有商產的官商合留一體的大戶。

就是他們張家,在民間也是有些商業基礎的,只不過不是他們自己主要經手的而已,不然張國紀和張璟哪有錢去買監生,他如果反駁,豈不是說他和他一直敬重的東林諸賢士,都是逐利的小人嗎?

這是不對的,他們這些賢達之士,只不過是不想那些商賈小人賺更多私利,而不造福百姓,所以才和他們爭利的。

張國紀心裡,和大多數自己經商,都又瞧不起那些全職商人的僞君子一樣,爲他們在搶小人之利辯駁着。

只不過,這些辯駁明顯有些自欺欺人了,但卻完全符合那些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僞君子性情。

“說到工商,我想到一事,不知國丈爺可知道,最近江南不穩?工商有凋零之險。”黃汴並沒有理會張國紀的冷哼,繼續自顧自的說到他準備已久的話題道,整個過程彷彿都是二人隨意說得一樣。

“江南不穩?工商凋零?”張國紀呢喃了一句,而後被勾起好奇心,疑惑的問道:“怎麼了?江南出了什麼事情了?”

雖然張國紀心裡是瞧不起商人這些逐利小人,但被黃汴剛纔這麼一帶,內心裡對於工商業,張國紀也不再那麼歧視,畢竟就是他自己的財富,也涉及到一些商賈之事。

這還是現在張國紀剛剛坐上國丈之位,按照慣例,恐怕日後,張國紀若想加大產業,增加財富,肯定也得更多的參與商賈之事,所以聽到江南工商業不穩,張國紀明顯有些關心。

“近日,自陛下即位以來,江南市場上流通了越來越多的劣幣,這些劣幣讓得小民無錢,商戶虧損,使得江南市場凋零,大有商戶百姓罷市之危。”黃汴故意有些誇大道。

“劣幣?”張國紀面色一驚道,歷朝歷代,劣幣流通的禍亂,早有不少事例,張國紀聽後,自然清楚劣幣肆無忌憚流通的後果。

“正是!”黃汴又點頭道。

“江南官吏怎麼說得?可查到劣幣源頭?一定是有人私鑄劣幣,企圖謀取暴利,這種人,一定要嚴懲。”張國紀有些慍怒道。

“他們查了,但沒查到有人私鑄劣幣。”黃汴回道。

“怎麼可能?”張國紀聞言,又一次驚訝問道:“既然沒人私鑄劣幣,那市場上那些流通的劣幣聰何而來,總不能從天上飛下來的吧?”

“依我看,一定是這些地方官吏,根本沒細心查,應付了事而已,待我有空,便向東林諸學士說明這事,讓他們一定要好好斥責江南那些不幹實事的官吏。”說話時候,張國紀走不由自主的在黃汴面前顯擺了一下,似乎提起掌權的東林黨人和他關係很多,讓他很有面子一樣。

只是,黃汴接下來的話。,立刻讓張國紀感覺臉被狠狠打了幾下一樣。

“恐怕,國丈爺就是去找他們,也是無用。”黃汴潑了冷水道。

“怎麼會沒用?”張國紀反問,而後笑道:“想來是你不清楚那些東林賢士的爲人……”

“我怎麼可能不清楚?因爲那樣劣幣的源頭,就來於金陵的寶源局。”

391、建奴應對70、處理國舅爺的善後264、京營兵差強人意48、好好幹!你很有前途!54、張璟怎麼會有證據呢?145、乾等不如誘導277、高進認罪220、把水攪混310、藏信高府295、大明沒“大人”381、片銅都運不出宮裡128、拜服247、太監的綠帽子221、茅元儀獻書394、洪太主334、讓朱由校把話說出來135、要不國舅爺也來聽一出?74、長壽真可怕257、去宮裡做事323、畢懋康獻自生火銃234、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204、廷弼必盡力相助208、帝王無音信338、初陽,你怎麼看?233、唯你是問274、死無對證368、笑到最後350、秦、馬忠心大明22、你們說陛下會怎麼看我們國子監?234、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359、白桿兵要成大爺了387、朱徽媞鞏永固126、三論341、秦良玉要報仇386、西李受辱94、匠人低下338、初陽,你怎麼看?129、門敬104、不是賭神的高進309、給胡維霖加擔子153、不識廬山真面目148、行人154、身份沒跑了379、遠小人329、善意的謊言221、茅元儀獻書87、方從哲薦人155、熊蠻子真他奶奶個熊的不是人172、言官也是雙刃劍1、族妹是皇后38、諸位相公可動不了那張璟109、執政勤勉的朱由校277、高進認罪10、袁應泰有三敗64、宮闈內爭90、張輔之253、這馬會不會出事?35、國舅爺的事情有古怪193、管鮑之交,除膜慰道89、鄰家有女240、好一個南海子!349、代替出面39、讓熊廷弼起復不了的陽謀141、錢息211、給朕查!378、遼西無底洞258、五軍都督府403、明軍百萬騎兵215、逃籍背景大350、秦、馬忠心大明325、發火成功率286、騙得這麼深6、皇帝我不認識,但我認識皇后!21、你還有臉進國子監176、忠心老卒李易92、真是“老”工匠!54、張璟怎麼會有證據呢?373、會僞裝的王化貞28、你竟然叫張嫣!129、門敬18、霸王嫖76、餓死朕了!391、建奴應對66、國丈是東林舔狗349、代替出面213、兇手應該上過戰場240、好一個南海子!240、好一個南海子!206、不得不爲312、搜查魏朝347、與秦、馬兩家和好96、軍器局剝離224、張可大369、楊鎬有救322、絕不叫“養性”96、軍器局剝離310、藏信高府129、門敬29、給朕盯着張璟86、師夷長技難可成
391、建奴應對70、處理國舅爺的善後264、京營兵差強人意48、好好幹!你很有前途!54、張璟怎麼會有證據呢?145、乾等不如誘導277、高進認罪220、把水攪混310、藏信高府295、大明沒“大人”381、片銅都運不出宮裡128、拜服247、太監的綠帽子221、茅元儀獻書394、洪太主334、讓朱由校把話說出來135、要不國舅爺也來聽一出?74、長壽真可怕257、去宮裡做事323、畢懋康獻自生火銃234、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204、廷弼必盡力相助208、帝王無音信338、初陽,你怎麼看?233、唯你是問274、死無對證368、笑到最後350、秦、馬忠心大明22、你們說陛下會怎麼看我們國子監?234、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359、白桿兵要成大爺了387、朱徽媞鞏永固126、三論341、秦良玉要報仇386、西李受辱94、匠人低下338、初陽,你怎麼看?129、門敬104、不是賭神的高進309、給胡維霖加擔子153、不識廬山真面目148、行人154、身份沒跑了379、遠小人329、善意的謊言221、茅元儀獻書87、方從哲薦人155、熊蠻子真他奶奶個熊的不是人172、言官也是雙刃劍1、族妹是皇后38、諸位相公可動不了那張璟109、執政勤勉的朱由校277、高進認罪10、袁應泰有三敗64、宮闈內爭90、張輔之253、這馬會不會出事?35、國舅爺的事情有古怪193、管鮑之交,除膜慰道89、鄰家有女240、好一個南海子!349、代替出面39、讓熊廷弼起復不了的陽謀141、錢息211、給朕查!378、遼西無底洞258、五軍都督府403、明軍百萬騎兵215、逃籍背景大350、秦、馬忠心大明325、發火成功率286、騙得這麼深6、皇帝我不認識,但我認識皇后!21、你還有臉進國子監176、忠心老卒李易92、真是“老”工匠!54、張璟怎麼會有證據呢?373、會僞裝的王化貞28、你竟然叫張嫣!129、門敬18、霸王嫖76、餓死朕了!391、建奴應對66、國丈是東林舔狗349、代替出面213、兇手應該上過戰場240、好一個南海子!240、好一個南海子!206、不得不爲312、搜查魏朝347、與秦、馬兩家和好96、軍器局剝離224、張可大369、楊鎬有救322、絕不叫“養性”96、軍器局剝離310、藏信高府129、門敬29、給朕盯着張璟86、師夷長技難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