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王安留中

軍器局關於新式火器的製造研發方向,就此便有了定論。

張璟也和畢懋康他們說了無論他們有什麼要求,只要張璟能滿足的就一定會盡力滿足,這得到了畢懋康等人的充分感謝。

他們感覺到了張璟對火器的認真,以及對他們的重視,而衆所周知,這軍器局是皇帝幫張璟從工部抽離的,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皇帝也在一直關注着軍器局,衆人之中,除了畢懋康這種官當累了,年紀也大了,無心於仕途,一心一意只想做科技研發的科研工作者以外,其他的如茅元儀、陳明遇、馮厚敦等人,跟着張璟可不是爲了一輩子縮在軍器局這衙門裡終老的。

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當初聽從方從哲的介紹,投靠恩主張璟,可不是爲了混日子的,而是希望藉助於張璟,能幫他們在仕途上有所助益。

現在,如果軍器局真的能仿造出張璟所畫的那種火銃,甚至於退一萬步來講,張璟畫的火銃他們造不出來,但如果他們能把畢懋康的自生火銃改良成威力和大明軍中的其他鳥銃不相上下的話,那到時候一旦張璟把新的火銃獻到皇帝面前,他們這些製造火銃的相關人物,還怕不會被皇帝記住,說不得能因此功,混個小官做做也不一定。

於他們這些科舉不算太得志者而言,哪怕是直接讓他們年紀輕輕的去一府一縣爲低品小吏,他們也都不會有怨言,並且一定會鞠躬盡瘁,公正廉潔的把他們的官職做好,絕不會和那些暗地裡男盜女娼的僞君子一樣,失了自己的氣節的。

眼看着軍器局上下一副幹勁十足的樣子,張璟索性就做了甩手掌櫃,讓畢懋康、茅元儀那幫人自己去折騰,而他自己,也樂得不用去管軍器局科技研發這種費腦子的事情,可以把注意放眼於朝廷了。

別說,沒過兩日,朝廷裡,還真出了一件令內外關注的事情。

這事情,發生在內廷,原因便是皇帝朱由校把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的告老推辭的奏疏留中了,這消息傳出,可是讓內廷和外朝的不少人,都在懷疑皇帝的意思。

中國從古至今,禮儀文化源遠流長,並且規矩嚴謹,大明自立國以來,也是吸納繼承了漢族不然不少的優秀禮儀,就比如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謙讓之禮。

按照慣例,大明朝廷的實權重臣如內閣首輔、司禮監掌印太監這些職位,皇帝一旦冊封某人擔任那些官職,被冊封的人就要連上三次推辭不受的奏疏,而皇帝也要連下三次拒絕的旨意,最後再讓臣子就封官職,從而表現出中華文化裡的君臣謙讓之禮。

然而,這一次,朱由校在冊封王安爲司禮監掌印太監後,收到王安的推辭奏疏,卻沒有按照慣例,下旨拒絕,反而留中了王安的奏疏,這實在是讓朝野內外不放心,擔心皇帝又要鬧出什麼幺蛾子出來。

先前軍器局被皇帝從工部抽離,熊廷弼順利復職等事情,可都讓朝野內外看出來這小皇帝不簡單,要是不注意點,說不得王安當司禮監掌印的事情,又要出什麼波瀾。

因此,不少和王安交好的東林黨人,不想夜長夢多,希望趕緊把王安登位的朝廷程序走完,所以紛紛上疏朱由校,說禮法不可廢,王安既然當上司禮監掌印太監,從而上了推辭奏疏,那朱由校就該按照禮法,趕快把這事情解決。

禮法,一直是東林黨人把持言論,彈劾他人的利器,當年萬曆帝就因爲禮法,在國本之爭裡被東林黨人搞了個灰頭土臉,而這一次勸皇帝趕緊同意王安上位的奏疏,對比國本之爭而言,完全就是小菜一碟。

本來,衆人以爲皇帝是因爲對王安有其他地方不滿而反悔,所以才留中王安的推辭奏疏的,他們已經準備只要朱由校拒絕,或者也留中他們奏疏,從而明白朱由校是反悔聖旨的話,他們就會再次上疏,必要時候在朝堂示威,以死相逼,也要讓朱由校把王安上位的禮儀程序走完。

只有走完禮儀程度,王安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位置,纔是名正言順的,要是這程序沒走完,王安就徹底掌司禮監、提督東廠,那未免就有些不合利法了。

就在東林黨人手中奏疏準備再上書皇帝時,宮裡卻是傳來消息,說朱由校看了衆人奏疏,竟然說了一句“王安的推辭奏疏原來是禮法的原因,朕還以爲是他老了,不想做那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了”。

這話一傳,當下就讓那些憋了一口氣的東林黨,立刻泄氣了,皇帝不知道禮法,他們又能說什麼?

不得不說,這話傳下來有奇效,一下子很多原本想借此機會繼續上疏朱由校的人,竟然爲此主動爲朱由校找起不知禮法的理由出來。

他們都說是皇帝年紀小,很多禮儀方式並沒有學到,因此在見到原本打算重用的王安上書推辭後,不明白王安的意思,所以選擇留中不發。

當然,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想得,但也有少部分人認爲這是皇帝是裝的,其實他是另有目的云云。

不過,少部分人雖然這麼想着,但卻掀不起什麼大的風浪,因爲他們的聲勢,實在是太小了。

就在大部分人等待了幾日,以爲王安很快就會走完三讓的程序時,朱由校又讓他們不明白了,因爲朱由校竟然依舊留中王安的推辭奏疏,根本沒有下旨拒絕。

如此,那可真是讓不少東林黨人怒火中燒,又一次奏摺雪花般的上書朱由校,要求朱由校幫王安完成禮法程序。

可以說,滿朝都被朱由校這不着調的舉動弄懵了,完全不知道這皇帝到底在想着什麼,不過大部分人,都是想着和朱由校鬥,讓他幫王安徹底正名。

只是,也有少數人看出了其中微妙,張璟就是其一,因爲他根本不信朱由校會不知道君臣謙讓之禮,只能說這裡面有其他的事情。

138、無憑無據183、薛侯爺很守信用195、額度高了?161、有辦法讓他出來176、忠心老卒李易191、少年皇帝很機智16、王安萬萬留不得328、銃託很重要230、借不會破案的人破案395、後手與刺探374、怎麼去朝鮮了?73、真是你大爺!360、訓練浙兵最重要的248、虛驚一場306、酒菜有毒295、大明沒“大人”136、她還真能反了天不成?373、會僞裝的王化貞37、竟不如一少年監生看得透徹85、合作謀劃126、三論351、忠誠孰表?365、監軍朝鮮35、國舅爺的事情有古怪246、後半輩子靠張璟191、少年皇帝很機智78、老狐狸挖坑176、忠心老卒李易199、遼東,熊廷弼!376、練兵方式87、方從哲薦人17、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217、真兇是東林黨3、且慢!365、監軍朝鮮68、就你還想封爵?32、我是吳庭禮,你說我是誰?306、酒菜有毒42、賭坊謀財351、忠誠孰表?177、貴人背後,貴不可言!83、方府之宴167、不可復職188、用賬本做交易146、都聽張國舅的1、族妹是皇后312、搜查魏朝86、師夷長技難可成96、軍器局剝離275、高郎中可真會演戲62、需要一支得力的中央軍46、再陪我抄一遍那醉花樓去!200、還是葉相公是明白人152、沒有賭博,就沒有九千歲!323、畢懋康獻自生火銃126、三論317、錦衣衛千戶掌軍器局340、重點在火銃59、做了個夢,就敢切鳥!204、廷弼必盡力相助148、行人44、把賭坊給我抄了356、軍隊名號392、代善160、高進行蹤81、東林夜議406、御極二十六年,未見忠直如此人者。102、奸商萬煒87、方從哲薦人289、伯父當心240、好一個南海子!300、酒醋面局韓彪173、良知被羣體泯滅224、章節名錯了268、先跑二十圈87、方從哲薦人64、宮闈內爭372、普門醫品183、薛侯爺很守信用299、六必居368、笑到最後127、其心惡毒,無可加焉!101、不單單是爲送禮吧?27、選後選德193、管鮑之交,除膜慰道73、真是你大爺!361、殺人瘋子戚繼光164、留之不得209、行刺客巴巴307、走後門67、下了血本結交的東林黨234、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249、耿直人總闖禍343、漢族女英雄95、要有切實證據174、該出小了79、高興的搶着吃剩菜397、錦衣衛詔獄193、管鮑之交,除膜慰道
138、無憑無據183、薛侯爺很守信用195、額度高了?161、有辦法讓他出來176、忠心老卒李易191、少年皇帝很機智16、王安萬萬留不得328、銃託很重要230、借不會破案的人破案395、後手與刺探374、怎麼去朝鮮了?73、真是你大爺!360、訓練浙兵最重要的248、虛驚一場306、酒菜有毒295、大明沒“大人”136、她還真能反了天不成?373、會僞裝的王化貞37、竟不如一少年監生看得透徹85、合作謀劃126、三論351、忠誠孰表?365、監軍朝鮮35、國舅爺的事情有古怪246、後半輩子靠張璟191、少年皇帝很機智78、老狐狸挖坑176、忠心老卒李易199、遼東,熊廷弼!376、練兵方式87、方從哲薦人17、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217、真兇是東林黨3、且慢!365、監軍朝鮮68、就你還想封爵?32、我是吳庭禮,你說我是誰?306、酒菜有毒42、賭坊謀財351、忠誠孰表?177、貴人背後,貴不可言!83、方府之宴167、不可復職188、用賬本做交易146、都聽張國舅的1、族妹是皇后312、搜查魏朝86、師夷長技難可成96、軍器局剝離275、高郎中可真會演戲62、需要一支得力的中央軍46、再陪我抄一遍那醉花樓去!200、還是葉相公是明白人152、沒有賭博,就沒有九千歲!323、畢懋康獻自生火銃126、三論317、錦衣衛千戶掌軍器局340、重點在火銃59、做了個夢,就敢切鳥!204、廷弼必盡力相助148、行人44、把賭坊給我抄了356、軍隊名號392、代善160、高進行蹤81、東林夜議406、御極二十六年,未見忠直如此人者。102、奸商萬煒87、方從哲薦人289、伯父當心240、好一個南海子!300、酒醋面局韓彪173、良知被羣體泯滅224、章節名錯了268、先跑二十圈87、方從哲薦人64、宮闈內爭372、普門醫品183、薛侯爺很守信用299、六必居368、笑到最後127、其心惡毒,無可加焉!101、不單單是爲送禮吧?27、選後選德193、管鮑之交,除膜慰道73、真是你大爺!361、殺人瘋子戚繼光164、留之不得209、行刺客巴巴307、走後門67、下了血本結交的東林黨234、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249、耿直人總闖禍343、漢族女英雄95、要有切實證據174、該出小了79、高興的搶着吃剩菜397、錦衣衛詔獄193、管鮑之交,除膜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