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

從重興皇帝朱慈烺的葬禮結束,到朱慈炤新皇登基籌備這段時間,李嘯十分忙碌,大小事宜都要由他經手過目。但如此忙碌的他,卻總想着,要抽空去看看那位可憐的長平公主朱媺娖。

朱慈烺的葬禮上,長平公主朱媺娖那怨恨的眼神,諷刺的話語,猶是令李嘯喟嘆不已。

也許在她看來,她應該把自已視爲謀殺朱慈烺的最有可能的殺手了。而對於這一點,李嘯發現,自已其實想要爲自已完全洗白,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只不過這件事情,雖然難以啓齒,雖然要反覆塗抹摭掩,但還是要向朱媺娖好好解釋清楚。

畢竟,她是朱慈烺的親妹妹,又是自已法律意義上的妻子,李嘯不可能對她視若不見,不可能假裝無事一般地把此事完全地繞了過去。

只不過,令李嘯萬萬沒想到的是,長平公主朱媺娖,一直以各種理由拒絕見他。

她那間單獨的居室,那道窄窄的門檻,成了李嘯無法跨越的存在。

李嘯心下煩惱,卻也不好強自進入,只能等待朱媺娖來日心思迴轉後,再與她見面解釋。

令李嘯沒想到的是,就在六天後的晚上,長平公主朱媺娖竟然主動求見自已。

正在客廳議事的李嘯,立即將一衆臣屬打發走,然後出門迎接公主前來。

他遠遠看到,長平公主朱媺娖,不着髮飾,穿着一身素潔的白衣,一臉平靜地從門口緩緩而來。

月光下的她,皎白清新,有種不可言說的明麗質感,更似不食人間煙火般的出塵仙子,一時間,李嘯不覺看得有些發怔。

待朱媺娖稍稍走近,李嘯迎上前去,柔聲問道;“公主,你深夜前來,卻是所來何事?”

長平公主面無表情,彷彿完全未聽到李嘯的話語一般,從他身旁緩緩行過,直入客廳之中。

李嘯見她這般模樣,不由得暗想,她應該還是在爲朱慈烺之事而怨恨自已吧,心裡頭不由得又是嗟嘆連連。他沉默地跟在她身後,與她一齊步入客廳。

夫妻二人,在客廳之中,一前一後地站立,彼此呼吸可聞,卻皆是默默無言。

李嘯注視着她白衣飄飄的衣袂,看到這背對着自已的長平公主朱媺娖,那從頸後披垂下來的如瀑青絲,心中滿是微妙而複雜的滋味。

最終,還是朱媺娖率先開口。

她緩緩地轉過身來,素潔如玉的臉龐有如一泓秋水,沒有半點波瀾泛起,聲音更是一片冰冷:“唐王,本宮前來,實是有一事相求。”

“哦?公主有何話語,但請吩咐爲夫便是,何必如此客氣。”李嘯心頭感覺有異,卻又不能明說,只能臉上擠出尷尬笑容。

朱媺娖直視着他躲閃的眼神,又沉默了一下,才終於櫻脣輕啓,說出了一句,讓李嘯幾乎懷疑自已耳朵是不是聽錯了的話語。

“唐王,皇兄年少薨逝,本宮心下萬分傷悲,實在是無心再侍奉夫君,更不想再置身於這紅塵之中虛度光陰。只希望夫君准許,讓我出家爲尼。讓本宮爲先帝,爲皇兄的在天之靈,祈福懺罪,了此殘生。”

朱媺娖說完,又躬下身去,向李嘯深深地行了個萬福。

李嘯呆站在原地,一臉震驚至極的表情,他木然望着面容平靜的朱媺娖,彷彿站在面前的女子,竟是個從不認識完全陌生的人兒。

朱媺娖擡起頭,平靜地與李嘯對視。

“公主,這出家之事,何其重大,可是萬萬開不得玩笑啊。”李嘯回過神來,連忙躲開她逼視的眼神,話語頗有些語無倫次:“爲夫知道,你對先帝被佞臣蠱惑最終殞命膠州外海一事,心下怨憤難平,更對爲夫行措不力,不能及時救下先帝,而耿耿於懷多有怨恨。這些事情,爲夫都十分理解。更何況這些年來,爲夫一直在外忙碌,也未對公主多加關照,甚是辜負崇禎先皇對臣的期望,於今想來,甚多以愧。只不過,公主無論有何怨言與怒氣,都可盡對爲夫發泄出來,要打要罵,爲夫絕不責怪……”

“唐王,不必多說了。”朱媺娖臉上擠出苦笑,眼角卻有晶瑩淚珠盈盈滴落:“過去諸事,如夢似幻,皆是過眼雲煙罷了,本宮早已不放在心上,唐王又何必多提。這段時間以來,我常讀佛經,對於人世間種種生死相逐爭權奪利之事,已是十分厭倦,只願一避了之。現在的我,對世間諸物皆無留戀,一心只願長坐於青燈古佛前,誦讀經書,懺悔罪業,消卻因果。本宮此心,其意堅決,萬望唐王成全。”

“不!公主你聽我說!”李嘯見朱媺娖話語輕微卻堅定,便急急言道:“公主你決意要出家,本王自是不敢阻攔。只不過,先帝雖龍馭上賓,但現在你還有親人皇弟永王,還有那年紀更幼的昭仁公主啊!他們也是你的親人,年紀尚幼,你又如何能忍心舍他們而去呢?更何況永王即將登基爲帝,統御天下,你又如何要在這般榮耀時節,捨棄紅塵,避世修行呢?”

聽到這裡,朱媺娖卻是一聲慘笑,眼圈頓是開始泛紅,兩行珠淚滾滾而落:“唐王,本宮說過,世間諸相,皆是虛妄,縱有弟妹,也怕是難於長相伴守。與其將來還要再來面對,那又一次的生離死別,還不如現在就斬斷塵緣,自去尋個清靜之所修行,以圖消災彌業,祈求來世之福報,方是更好之結局。”

說到這裡,朱媺娖的聲音開始顫抖,嗚咽抽泣,幾不成聲,她凝視着對面那個有名無實的丈夫,忽然撲通一聲,跪倒在他面前。

“唐王!我深知唐王對妾身一直關照有加,只恨自已無以爲報。若能出家爲尼,妾身也定會日日爲唐王祈福,祈求佛祖和菩薩皆保佑唐王身康體健,萬事勝意。我弟永王與我妹昭仁公主,就皆託付給唐王了,希望唐王能好生善待他們,縱他們有所不是,也能手下留情,讓他們得以善終,安度此生。妾身在此,再次向唐王謝過了。”

朱媺娖說到這裡,已是涕泣連連,哭得有如梨花帶雨,整個人都在不停地顫慄,似乎隨時都會昏厥於地。

聽到這位向來高傲的公主,用妾身這個卑微的用詞稱呼自已,又見她在自已面前動了真情,這般傷心飲泣幾至昏厥,李嘯心如刀割。

他急急上前,將她一把扶起。

“公主,快快起身,你行此大禮,可要折煞爲夫了。”李嘯眼中泛起淚花,臉上擠出笑容道:“公主,你既心意堅決,本王又如何能不從你之意。那公主決意何時出家,前去何處,本王皆可爲你作出安排。”

“本宮想明天就出家,不想拖延太久。”朱媺娖止住哭泣,又恢復了那種冰冷沉靜的語氣:“出家之地,便在濟南城外圓靜庵就好,本宮已遣過人去和寺中住持老尼說過此事,她已同意了。”

聽完公主的話語,李嘯心頭又是一凜。他雙眼噙淚,沉默了許久,方對朱媺娖低聲道:“公主,你也儘可放心,永王與昭仁公主,本王會竭盡全力護他們一切周全,決不會讓他們有任何閃失。本王更想告訴你,包括這大明王朝,本王也會盡已所能,護其國祀綿延,不至斷絕。”

聽到李嘯這堅定的承諾,朱媺娖眼中,那晶瑩的淚水,又如斷線珍珠一般滾落。

她再不說話,復向李嘯福了一福,便匆匆離去。

只有李嘯一人,呆站於客廳之中,怔然若失。

第二天,李嘯親自送公主朱媺娖前往城外圓靜庵,剃度出家。

圓靜庵外,皇弟永王朱慈炤與皇妹昭仁公主,各抱着朱媺娖的一隻手臂,皆是哭成淚人,怎麼都不肯放手。

朱媺娖亦是傷心難抑,與二人摟抱着哭成一團。而目睹這一幕的李嘯,亦是心酸難抑,他偷偷地轉過身去,拭去了眼角滲出的淚水。

最終,朱媺娖與永王以及昭仁公主互相辭別,在說了一大堆安慰與鼓勵的話語之後,她頭也不回地走入庵中。

李嘯注意到,朱媺娖在進入庵門前,自始自終都沒有看自已一眼,彷彿自已只是一個透明的存在一般。

李嘯心下,頓時又是忍不住一聲輕嘆。

他悄然下令,調拔府中錢財,大肆增築這圓靜庵,要讓這座尼姑廟,成爲濟南最大最豪華的廟宇。而公主在庵中的任何開銷用度,一應按最好的供應給於支持。

忙完公主出家之事,接下來,李嘯又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新皇的登基大典了。

唐王李嘯,首先按儀制,向朱慈炤上了勸進儀注,表上寫道,希望永王以家國社稷以天下蒼生爲重,早日即位,隨後濟南城中的一衆官員,也分別上了登基儀注。

這樣的儀式,稱爲勸進。

而年僅九歲的永王朱慈炤,在接到了衆臣的《勸進表》後,也按禮儀作了諭答。當然,這諭答也不必由尚是孩童的他親筆撰寫,而是早已由陳子龍代爲寫好,大概內容爲:“……覽所進箋,具見卿等憂國至意,顧於哀痛之切,維統之事,豈忍遽聞,所請不準。……”

這邊推脫,那邊再勸,故這樣的勸進,在三勸三辭後,朱慈炤才故作爲難地加以勉強答應,至此,勸進最終宣告成功。

這種勸進程式,雖空洞無物,又虛僞至極,卻必須得一絲不苟地進行,以合禮法。這場早已指定了節目內容的表演,所有人都要故作投入地表演到位。

“卿等合詞陳情至再至三,已悉忠懇。天位至重,萬民久盼,誠難久虛,況遺命在躬,不敢固遜,勉從所請。”

按明朝禮制,在朱慈炤三勸三辭才答應後,便要由欽天監便開始選登基吉日。只不過,在現在這特殊時節,根本不可能再去找到欽天監官員,一切都由李嘯指定安排。

事情進行得十分順利,這樣到了這李嘯指定的登基之日,在濟南城門外的臨時建好的登基大壇上,朱慈炤端坐在臨時做好的純金龍椅上,接受了以李嘯爲首的,濟南當地各名官員的叩拜行禮。

首先朱慈炤在大壇上的崇禎與重興兩位皇帝靈位前,祭告受命,再換上袞冕祗告天地以及列祖列宗。

然後,再由禮官誦讀登位的讚頌,向整個大明帝國宣告新皇正式登基,並當衆宣佈新皇的年號,以及重要官員的任命。

對於尚是孩童的朱慈炤來說,所謂的登基大典,其實十分的枯燥而乏味,卻又不得不硬着頭皮堅持下去,畢竟這時大明典章中規定的禮儀制度,不能輕易違背更改。

於是,此時的他,在禮官的指示下,忽而臉色凝重,忽而臉露笑容,就如同一個受人操控的木偶一樣,完全地身不由已。

最終,在登基大典儀式快要結束的時候,朱慈炤在陳子龍的引導下,親自宣佈,踐位登極,成爲大明新任君主,年號安平。

因今年已近年末,李嘯決定,這個新的年號,從明年開始實施,今年這僅剩的兩個月時間,依然爲重興二年。

這個年號,當然也是由李嘯一手擬定,其意則爲,安貞靜平,取其和柔聽話之意。

李嘯這般用意,自是希望這個新即位的朱慈炤,不要再走朱慈烺的老路,最終自取滅亡。這個尚爲懵懂的孩童,李嘯是真心實意希望能保他一生周全平安。

接下來,安平皇帝朱慈炤又宣佈,賜唐王九錫,以示榮寵,並準李嘯自稱爲孤,以示位高權重,其子李成可世襲唐王親爵,萬世不移,以示皇恩浩蕩,榮耀無匹。

受九錫,準稱孤,哪怕是再呆笨的一個官員,也明白李嘯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了。

李嘯鄭重跪拜,三推三讓,才接受了新皇帝的正式任命。在他接過皇帝的任命詔書之後,一衆官員與圍觀百姓,皆是歡聲雷動,場面一片熱烈欣悅。

重興皇帝朱慈炤,親手摻扶起李嘯,然後輕聲地說了一句:“唐王,朕的天下,就託付給你了。”

李嘯鄭重再拜,朗聲回道:“請陛下放心,臣李嘯,定當竭誠盡心,斷不負陛下重託!”

1645年農曆11月,永王朱慈炤,在濟南城郊祭告天地,廣諭天下,正式登基即位。

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
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不殺李嘯,誓不爲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九十八章 屠敵於岸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一百一十七章 長線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六百六十九章 立體絞殺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三百二十章 意外的收穫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七百六十七章 明悼宗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二百二十三章 克房山,撤京師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九百二十章 全殲俄軍,追亡逐北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一百六十六章 赤鳳總兵第四百三十二章 唐軍急援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