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

一夜過去,晨曦初現,昏黑壓抑的夜晚,終於被熹微清爽的黎明所代替。

在一片廢墟的濟南城中,還有殘火的斷壁紙殘垣中燃燒,一縷縷黑煙,從四處的廢墟中鑽出,四處飄搖散去。滿是血垢的的街面上,雖然經過了一夜的的清理,卻還是血腥味刺鼻,不時可見未及時清除的人體殘肢與內臟。這座剛經過血火浩劫的古城,充滿了蕭瑟與悲苦的氣氛。

此時的濟南街面上,人口寥寥,空曠無人.原來,現在濟南城中,全體的軍民百姓,正齊聚廣場上,看唐軍處決清軍的揚武大將軍嶽託。

唐軍將領額弼綸,在一塊青石上,專注而細心地磨着一柄鬼頭鋼刀,在經過反覆的水洗漂磨之前,他拔了兩根頭髮,橫擱在刀面上,噗地一吹,頭髮應聲而斷。

額弼綸磨好刀後,一身血汙,發須蓬亂的嶽託,手腳皆戴着重鐐,脖子上繫着一條鐵鏈,被一衆軍兵喝罵着,象牽狗一樣,帶到了廣場中央。

隨即,後面一名軍兵踢了他一腳,嶽託撲通一聲,跪倒於地。

被解開脖上鐵鏈的嶽託,在廣場的中央,跪得有如一具木偶。

全體圍觀的軍民百姓,則呈一個不規劃的圓環狀,包圍着整個廣場,默默地注視着嶽託這個圓心。

而在廣場外的一處高臺上,甲冑俱全的李嘯,端坐在一把虎頭椅上,靜靜地看着被大批濟南軍民環圍在中間的嶽託,臉色十分凝重。

額弼綸手持磨得鋒利的鋼刀,緩步向嶽託走來,他臉上的表情,卻是十分掙扎而痛苦。

他起到嶽託身邊,緩緩轉身,望向端坐在高臺之上的李嘯。

李嘯朝他輕輕地點了點頭。

額弼綸轉過身來,聲音哽咽地向嶽託說道:“表哥,你有什麼話,要對我說麼?”

嶽託緩緩擡起頭,望着面前的額弼綸,滿是凝固血垢的臉上,擠出一絲慘笑。

“額弼綸,我沒什麼可說的了。該說的,我都對李嘯說過了。我只希望,你額弼綸,能在唐軍中做出一番事業來。也許,將來振興我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只能是你了。”

額弼綸低聲飲泣,臉上的表情十分複雜。

嶽託說完這段話,便輕嘆一聲,復將頭緩緩低下:“動手吧,額弼綸,我能夠不被活剮,還能死在你的刀下,嶽託已是知足了。”

額弼綸嘴角哆嗦,臉上肌肉顫動,雙目之中,竟有淚光閃爍,他喃喃回道:“表哥,放心吧,我的刀很快,不會很痛的,一下子就過去了。等會上了路,不管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千萬不要回頭,安安心心地走吧。”

聽到額弼綸這帶着哭腔的話語,嶽託的回話亦是哽咽:“好兄弟,你這番心意,表哥知道了,你就動手罷。”

額弼綸噙着淚,將嶽託的辮子,從脖後拔開,又輕輕地壓低了一下嶽託的頭顱,以便清楚露出他脖子上那道斷頭紋。

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有一道環繞着整個脖子的斷頭紋。據說,從斷頭紋處砍下,可確保斬下的頭顱平滑無粘連。砍頭切斷頭紋,是每個劊子手必備的基本功。

“呀!”

額弼綸一聲暴喝,手中的鬼頭大刀高高舉起,隨即猛地下劈。

“喀嚓!”

一聲砍斷頸骨的脆響,嶽託的頭顱,從斷頭紋處準確地分離,帶着一股噴涌的血箭,在空中劃過一道短短的弧線,便骨碌碌地滾落於地。

隨後,他那脖頸斷面平滑如鏡的無頭屍體,也軟軟地側倒下去。

見到這血腥而慘酷的一幕,旁邊圍觀的不少百姓,嚇得臉色大變,更有多人下意識地將臉捂住,不敢多看。

虎頭椅的李嘯,一眼不眨地,看完了嶽託被砍頭處死的整個過程,面上沒有任何表情。

“表哥啊!”

額弼綸擲刀於地,踉蹌地跑到嶽託的頭顱旁,將頭顱一把抱入懷中,放聲大哭。

“傳本公之令,給嶽託一副棺木收殮,就在城外亂葬崗上埋了吧。”李嘯沉默許久,終於輕嘆一聲開口:“好歹此人也算是本公的姐夫,也是曾救過額弼綸性命的恩人,就不必與那些死掉的清軍一樣,懸首城牆了。”

“是,在下遵令。”

處死了清軍主將嶽託,李嘯立刻下令,如昨天所定計劃,進行分頭行動。

其中,濟南城的十五六萬無家可歸的百姓,由監撫司帶隊,並由唐軍分出一拔兵馬,全部押往登州。在登州統一登記並抽籤後,再分別送去臺灣、蝦夷、庫頁島等地。

而濟南城,則只留唐軍興中鎮甲營丙總人馬駐守,另由山東巡按宋學朱,濟南知府苟好善等人,率領民兵協防。

而李嘯自已,則是親統其餘的唐軍兵馬,與吳三桂部遼東兵馬一起,浩浩蕩蕩地兵出南門,直攻正在兗州境內擄掠燒殺的清軍阿巴泰部。

之所以先打阿巴泰部,是李嘯與陳子龍姜曰廣等人,經仔細謀劃後,才制定的計劃。

因爲,在中路清軍已然潰滅的情況下,位於兗州境內的阿巴泰部,與其他清軍相隔最遠,加上兗州城中,有唐軍興中鎮丙營兵馬,以及入援的祖大弼部,與從濟南城南下的李嘯吳三桂聯軍,正好對阿巴泰部進行南北合擊,從而一舉擊潰阿巴泰部。

燦爛晨光照耀下,鐵流滾滾的唐軍,一路南行而去。

只是,李嘯不知道,在他率領全軍從濟南城浩蕩南下之時,已有昨天從濟南城中逃出的一部分清軍潰兵,在一夜狂奔後,緊急趕到了阿巴泰的清軍大營中。

一頂火炎金頂牛皮大帳中,阿巴泰緊急接見了這部潰逃而來的清軍代表。

“貝勒爺,我軍完了啊!那濟南守將劉澤清獻城投降後,我軍4萬兵馬立刻入城,據佔了濟南城。本以爲,這濟南城,已成了我軍嘴中的肥肉,只等我軍一口吞入肚中,再不可能有任何波折了。卻沒想到,竟有那該死的李嘯,率領其部唐軍,連夜急援趕來濟南,在我軍猝不及防之時,三面突擊入城。而我軍因爲沒有防備,只得倉促應戰,各自應對,最終寡不敵衆,被唐軍分割包圍,貝子爺尼堪和大將軍嶽託,俱死於唐軍之手,我4萬大軍,終至潰滅!只有我等僥倖,趁唐軍尚未攻佔南門之時,才急急逃走。經過這一夜奔行,才終於到了貝勒爺處,還望貝勒爺,爲我等報仇啊!”

潰兵代表急急講完,便伏首於地,放聲痛哭。

“你,你說什麼?!”

聽完跪地稟奏的潰兵代表,那哀聲哭訴的話語,阿巴泰從官帽椅上驚跳而起,臉上的震驚之色,簡直無法形容。

好傢伙,4萬大軍啊,竟在一夜之間,就被李嘯那廝的唐軍,給全部消滅,連尼堪與嶽託,都已命喪唐軍之手,這簡直是一個惡夢般可怕的消息!

阿巴泰臉色慘白,他在營中來回踱了幾步,又頹然坐下。

他厭惡地揮了揮手,潰兵們便急急退出帳去。

在這個夏天的清晨,阿巴泰卻感覺到,有一絲沁骨的寒意,牢牢地籠罩了自已的心靈。

現在中路這4萬清軍主力已滅,那麼,自已這隻一萬人的兵馬,作爲南翼的拱衛力量,還能在這兗州再呆下去麼?

久經戰陣的阿巴泰,已然迅速想到,唐軍在掃滅了濟南的清軍主力後,必然會向南翼的自已,以及北翼的杜度下手,從而將自已與杜度分別消滅。

而且更可怕的是,由於自已離在武定州的多爾袞部最遠,最是孤軍無依,那唐軍極可能首先拿自已開刀,在解決掉自已後,再去攻打北面的杜度。這麼說來,自已倒是成爲首當其衝,唐軍頭一個要消滅的對象了。

想到這裡,阿巴泰的心靈都在顫抖。

他立刻下意識地想到,當年在朝鮮時,自已在被李嘯俘虜後,這個人面獸心的傢伙,以怎樣屈辱而殘酷的方式對自已加以可怕而變態地折磨。現在想來,猶讓阿巴泰悚懼不已。

怎麼辦?

難道,還要在這兗州之地坐以待斃麼?

阿巴泰略一思量,心下便迅速作了決斷。

“傳本將之令,全軍速速集結,立刻西返德州,再從德州退回樂陵,以免在兗州之地,被唐軍兩面截殺。”阿巴泰冷冷下令道。

“嗻!……貝勒爺,那,那我擄獲的大批財物與百姓,卻該如何處理?”

“還能怎麼處理!把百姓都放掉,挑些貴重金銀帶上,其餘都扔了,他孃的,命都沒了,還要這些身外之物作甚!”

見手下一臉不忍之色,阿巴泰忍不住罵了一句粗話。

“嗻!奴才明白了!”

手下急急退出帳外後,阿巴泰暴跳而起,一把將桌上的茶杯,砰的一聲,摔成粉末。

命令既下,清軍立刻開始行動。

大批俘獲的百姓,被推搡怒罵着趕出了清軍營地。驚恐不已的百姓,見清軍竟然放自已逃走,一時都還反應不過來。

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這羊都入了虎口,還有被放掉的道理?

不過,當他們看到,清軍正在急急整理行裝,裝載財貨之時,便也想明白了,必定是清軍要緊急撤走,所以才把自已趕急放掉了事。

這般機遇,簡直千載難逢啊。

百姓們如遇大赦,不知誰發了一聲喊,立刻紛紛遁去。

此時,遙遙見到清軍營地裡,那些百姓被全部放走,佇立的兗州城頭的唐軍興中鎮丙營營長呂煥,遼東前鋒營副總兵祖大弼,以及兗州知府尼澄三人,皆不覺一臉驚愕。

呂煥原是唐軍平南營丙總總長,因在臺灣彰化城保衛戰,以及在攻克臺南赤嵌城的戰鬥中立了大功,被李嘯擢拔爲興中鎮丙營營長,從而從臺灣調回到了山東。

前段時間,爲防備清軍進攻,據李嘯安排,將他的興中鎮丙營兵馬,從登州轉到單縣鐵龍城駐防,以接替徵西營的兵馬守衛這座唐軍最重要的鋼鐵之城。

而在祖大弼部入援兗州後,呂煥接李嘯的飛鴿傳信,在留下丙營丙總兵馬駐守鐵龍城後,自率丙營的其餘兵馬,北援兗州。

因爲清軍勢大,爲防有失,呂煥與祖大弼等人,沒有外出與清軍進行野戰,而是合力守衛魯南重鎮兗州,以靜制動。

當然,這樣做的後果,便是兗州鄉野各地,慘遭清軍擄掠,大批的人畜財貨,落於清軍之手。

呂煥祖大弼等人,見到清軍在兗州之地四下擄掠,雖下心下極其惱恨,卻也無可奈何。

畢竟清軍勢大,自已光憑手下兵力,想與清軍野戰的話,實在難有勝算。只有守住兗州,靜待援兵到來,纔是唯一正確的做法。

”入他娘!這些韃子搞什麼名堂,怎麼竟突然把百姓給放了?難道,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不成?”祖大弼舉着千里鏡仔細看了一陣後,臉上滿是不可思議的疑惑之情。

“清軍既放百姓,莫不是要緊急撤兵?”兗州知府尼澄,低低地在旁邊加了一句。

唐軍興中鎮丙營營長呂煥,擰着眉頭,望着城外四下逃散的百姓,沉吟許久,才喃喃道:“莫非,是他處的清軍打了敗仗,這城外的清軍,纔要這般急急撤走麼?”

三人正商量間,城外的清軍已然收拾整齊,隨着斷續的天鵝號聲傳來,全體清軍,分成隊列,急急西撤而去。

“呂營長,敵兵已退,我等可要出城追擊?”祖大弼急急大喊了起來。

聽了祖大弼這話,呂煥亦是心動,不過他略一轉念,卻還是立即說道:“祖總兵,清軍雖然急撤,難保沒有後手。我等且先去其丟下的營帳處,去仔細查看一番,把清軍遺留的財物錢糧,運回城中,再作打算。”

祖大弼略一沉吟,也點頭同意:“好嘞,就如呂營長之建議,先去探查清軍營地,畢竟我軍人數有限,萬一中了清軍埋伏,失了這兗州重地,上頭責怪下來,可不是鬧着玩的。”

兩人話語既定,又見得清軍已然撤遠,便立刻選了一衆騎兵,從兗州東門而去,急急馳向清軍大營之中。

兩人率部來到清軍營地之中,只見營中空空如也,全體清軍,已撤得一個不剩。

再經一番仔細探查,兩人驚訝的發現,清軍把大批的財物錢糧,皆棄於營中,散得一地都是。

“操!這幫韃子,果是有急事撤走,竟連放火燒營之事都來不及幹了。倒是我等過於小心,放了這幫傢伙一條生路啊!”祖大弼一臉痛惜悔恨之色,氣得直跺腳。

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一百章 到達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一百章 到達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
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嘯 必先誅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五百五十三章 迷茫的鄭親王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九百五十章 北門失守,退守內城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八百四十五章 僥倖回國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八百二十一章 誘殲郝搖旗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一百章 到達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三百九十五章 北撤,北撤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三十八章 追敵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一百章 到達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