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仁德的第一次科舉

趙大山奉丁毅的命令專門爲了沐氏財富而來,第一時間攻破武定城。

進城之後,他從抓到一個叛軍口中得知,沙定洲還準備將所有財富先埋到地底山下的,不過還沒來的及動手,趙大山的兵馬就殺進來了。

“來我去看看。”趙大山也奇怪,到底多少財富,運了四十多天。

路上他問這叛軍俘虜:“你們點驗沒有,一共多少財物?”

“只有萬氏知道。”對方哭道。

他們運出昆明時,萬氏點驗過一次,但中間有很多民夫甚至衛兵都偷走一點,到武定肯定要少,但也只是少九牛一毛。

等趙大山到其中一片地方,也是看的震驚。

他們用篋來裝盛,是當地一種用藤治的藤框,當地人叫篋,每篋裝滿後是一百斤。

黃金、赤金、琥珀、佛頂石等,各種珍寶都是滿篋滿篋的堆在一起。

僅這些珍寶,屬於沐氏的一共裝了15000篋,另有昆明掠奪到的,裝了0000篋。

趙大山都不知道如何統計這價格。

僅黃金有一千多篋,共十幾萬斤。

除了這些外,另有白銀三千多萬兩,堆積成數十堆銀山,趙大山要沒攻進來,他們打算先埋起來埋到地下。

其他珍寶,綢棉等各不計其數。

這還是城破之間,很多亂兵私拿,四下逃竄後留下的。

事後趙大山清點統計,毛估估算,按當時雲南的價值,這些所有財富加起來,價值一億白銀是有的。

難怪歷史上李定國有錢有糧和滿清幹,當時大西軍進來打破李定洲後,應該大部份落到大西軍手上了。

當然了,大部分珍寶短時間內是變不了現的,像沐氏儲藏了大量的琥珀、佛頂石、各種珍寶珍玩等很難一下子賣出去變成現銀。

這麼多財富要運走可不容易,好在他們有水路可以走,留下一部分在當地用於重建,先運到貴州,再從貴州鎮遠水驛道往京城運。

前花費後大半年才運到京城,財政部阮文龍嘴巴都笑歪了。

他們的大幹,大概是各朝開國以來最富的一個皇朝,阮文龍都感覺錢越花越多。

趙大山原本還想平定雲南後再走,但朝廷於四月中旬來了詔令。

聖旨說,如果己打下雲南,留楊畏知爲楚雄總兵,率兩萬兵馬駐守楚雄,守雲南中部,艾能奇爲昆明總兵,率兩萬兵馬守雲南東南部。

吳朝忠爲大理總兵,率兩萬兵馬守大理,北控鶴慶府等地。

各部都只留原一萬幹軍,然後在當地募兵和這次的降兵中挑選,重訓。

如果還沒有打下,再調廣西兵進來。

這種聖旨很少見,趙大山知道皇帝怕他有失,心裡很感動。

四月,趙大山帶沐天波和其家人回京。

六月中旬他們來到京城,沐天波連丁毅的面都沒見到,直接被全家發配到濟州島。

同樣的六月,仁德元年第一次科舉在全國開始,引起全天下的關注和震動。

科舉什麼時候開始,後世各有說法,

但總體來說,大夥一致認爲漢朝以前,基本都是“世卿世祿”世襲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即使有某種舉薦選拔,也基本上不超出宗法家族的範圍。舉薦選拔超越世襲血緣關係的羅網而登上高位的只能是極其偶然的例外。

所以說,漢以前,當官無非是貴族、血源、宗親等幾種世襲方式。

後世關於科舉的開創有各種說法,有說漢朝的,因爲漢朝有秀才(茂才)、明經、明法、賢良方正、孝廉多個科目,漢朝的對策、試經是考試,因此部分學者認爲科舉制是開始於漢朝。

也有說是隋代設立進士科作爲科舉制度的開端,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定十科舉人,其中有“文才秀美”一科,當即進士科----這是科舉(主要是進士科)制度的開始,將進士科出現作爲科舉制度起源的標誌。

但科舉制度的最重要的特點在於:一、投牒自應,讀書人都可自行報名參加考試,不必非要先由官吏推薦;二、考試定期舉行;三、嚴格考試。而隋代選官制度則不具備上述三個特點。隋文帝、隋煬帝的詔書都表明,參加選官的士人仍然必須先得到高官的舉薦,制度上並沒有給予他們投牒自應的權利。

隋代分科選舉共三次,都是由皇帝臨時下詔舉行,沒有定期舉行的制度規定。至於開皇七年(587年)關於諸州歲貢三人的詔令,也跟兩漢時州郡每年向朝廷舉貢士一樣,人數既少,考試也不重要,不同於唐宋定期舉行的全國大考。如果不以上述三點爲科舉制度標誌,那麼兩漢察舉也是科舉制度了。所以,有人認爲大規模正式科舉制度的產生是在唐朝,而不是在隋朝。

所以從唐以來,科舉三要點已經深入人心。

讀書人可以自行報名,考試定期舉行,嚴格考試。

但是,大幹皇帝一登基,就改掉了科舉三要點。

大幹百姓可以自行報名(不是讀書人也可以?)

嚴格考試更說不上,因爲居然不是以儒家經典爲正宗?

之前丁毅廢棄奴隸制,讓各地縉紳分田於奴隸,已經引起天下士紳的的強烈不滿,很多士族幾十上百年的積累田產,被分割大半。

接着丁毅又分級設稅,攤丁入畝,田越多,稅越重,可以說,現在天下的士紳,都站到了丁毅的對立面。

大夥誰不知道,打天下靠武夫,治天下還是得靠士大夫,你丁毅倒好,現在根本不把天下讀書人放眼裡,把咱們的和那些農夫,商人,工匠等低賤人放在一個位置,你這皇帝,還想不想幹了?

天下讀書人憤概,而天下讀書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江南一帶。

江南是這個時代唯一沒受滿清兵鋒肆虐的地方,所以存活的讀書人最多,明末時,丁毅還沒有打出山東,京師都有很多讀書人跑到江南,賊兵橫行天下時,天下各地的讀書人又都往江南跑。

所以現在南京等地的讀書人特別多。

當丁毅的科舉新政張貼以南京各地後,江南的讀書人直接炸鍋了。

大幹的科舉和以前歷古歷朝都不同,全部事先張貼了空缺的職位。

你想考什麼職位,就報考什麼,但首先要看看自己的條件。

比如工部南京司匠作局局長一人(從四品),十年工匠,能打造燧發槍,火炮,副局長兩人(正五品)五年工匠,能打造魯密銃銃,或火炮。

工部南京司司船車局局長一人(從四品),十年船匠熟練三級戰列艦和其他船、車的製造。

教育安全部南京司司長(正四品),十年教學經驗,熟悉數學,化學、物理、地理、農學、機械等各科。

教育安全部南京司理學局局長(從四品),十年教學,精通儒家經典。

能源部南京司礦產局局長(從四品),精通各種礦產的識別和尋找,有組織開採中大型礦產經驗。

能源部南京司鹽業局局長(從四品),精通製造,販賣、運輸精鹽,粗鹽,有五年以上相關經驗。

衛生部南京司瘟疫傳染局局長(從四品)有豐富的應對瘟疫傳染病的實踐經驗,善於痢疾、腹瀉等病症的診斷和治療。

六月一日南京從府到鎮到村,同時開始大規模張貼科舉職位,六月二十日前是報名時間,二十五日統一在南京考試。

第一批南京(一府加八縣)的官位合計有二百六十五個,最高是正三品左右布政使。

丁毅把巡撫當一省之長用,不再是明朝巡撫地方,而是固定在一省,當後世的高官用,官職從二品。

地方三司的左右布政使,丁毅就當兩個高官用,正三品。

然後就是各部下屬的各司司長,爲正四品。

基本各省的配置就和後世一模一樣了。

一正兩副,下面一大堆廳長(司長),司內再設各局。

府州也是如此,一個知府或知州爲正職,同知、通判、巡察、教學四個爲副職。

縣裡是知縣正職,縣丞、主薄、巡檢和教諭四個副職。

府州和縣對應中\央各部,都設分局。

因爲中\央有十七個部,導致地方主官員大幅增加,加上各局副手等,此次全國新增官吏估計有四萬人以上。

但其實大部分人都是爲丁毅原先的吏員準備的職位。

包括他在旅順培養的工匠、教書先生,醫生等,將大量的充斥到天下的官員行例。

這些人從旅順開始跟着他,任勞任怨幹了十幾年,現在也是該他們享受成果的時候。

丁毅得讓天下人知道,跟着我丁毅乾的,都會得到實質的好處。

你們不是說要考試嗎?我就讓你們考,讀書人沒資格,考不上,總不能管朕吧。

因爲要考試,很多大明的百姓,不一定識字,但丁毅那邊的人,基本都識字。

這樣等於是蘿蔔招考,全部都有丁毅自己人來報名。

六月二日之後,南京的讀書人就吵翻天了。

除了少許的主官職位,還有一些教育職位,大部分職位,他們連報名的資格都沒有。

此時在南京某處的一張告示前,近上百人圍在前面,人羣密密麻麻,後面的都擠不上去。

好在那告示很大,字也很大,前面還有人在讀,後面的人這才知道上面寫的什麼。(未完待續)

第827章 富可敵國的財富第784章 西南決策第718章 關門打狗第76章 權力大大的第512章 猛將鰲拜第214章 長生天不長生第618章 請調皮島兵馬來援第339章 決戰櫻花之國(13)第573章 曠世奇書第985章 賺錢小能手第778章 兵圍成都第352章 征服的快感第25章 戰前準備第262章 吳橋兵變第168章 養敵自重第898章 假仁假義大幹太祖第263章 皇太極氣瘋了第76章 權力大大的第944章 嘴挺兇第999章 賺錢第256章 樑尚書的職業道德第884章 阿祖,收手吧第748章 君臨天下的話語權第103章 我丁毅豈能做出這種有辱斯文的事第887章 如何賺錢?第20章 代防守官?第920章 配不上我女兒第360章 朝廷的手段第93章 若說無恥,大明上下丁毅第一第386章 各安天命第79章 丁毅挑兵第470章 避免崩潰第396章 全部沒收第574章 吾兒快請起第642章 失地之罪第973章 中獎了?第231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第399章 都想回故土第228章 一萬年第566章 暴利的鐵鍋第403章 災民四起第147章 有進無退第174章 朝庭無德第600章 誰是主子?第479章 說到賺錢,六親不認第543章 不要命的打法第246章 丁老鼠第230章 配量第106章 相請不如偶遇第73章 針鋒相對第386章 各安天命第641章 他欠老子一個人情第217章 堆積如山第948章 相互有把柄第942章 錦衣衛武試第512章 猛將鰲拜第143章 良將李率泰第57章 阮姑娘很可愛第300章 一萬二不貴第502章 近堵遠攻第967章 會客之道第210章 皇太極的謀劃第596章 增兵八千第687章 瘋狂的囤糧第188章 咱們可以死,家鄉不能丟第493章 我要產量翻倍第621章 斷糧七天第329章 決戰櫻花之國(3)第836章 這樣真的很爽第435章 我丁毅,問心無愧第630章 用丁毅的法子攻城第448章 要學習明人第301章 丁毅的妙計第496章 收放自如第138章 蛋盾第70章 都是跟大人學的第449章 衝過去了第630章 用丁毅的法子攻城第477章 定是這無恥之徒想出來的第483章 無窮的嫉妒第797章 一觸即發第1012章 又見意外第194章 丁毅不過如此第309章 分炮第367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640章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第930章 這叫狗仗人勢第608章 科學家第435章 我丁毅,問心無愧第30章 恩怨與過節第216 章 很難開口第143章 良將李率泰第418章 年樹人第481章 我願捐一百萬石第770章 臨時班子第696章 血戰鬆錦第383章 不能打太痛第680章 義憤填膺第891章 丁毅演丁毅第722章 八大皇商
第827章 富可敵國的財富第784章 西南決策第718章 關門打狗第76章 權力大大的第512章 猛將鰲拜第214章 長生天不長生第618章 請調皮島兵馬來援第339章 決戰櫻花之國(13)第573章 曠世奇書第985章 賺錢小能手第778章 兵圍成都第352章 征服的快感第25章 戰前準備第262章 吳橋兵變第168章 養敵自重第898章 假仁假義大幹太祖第263章 皇太極氣瘋了第76章 權力大大的第944章 嘴挺兇第999章 賺錢第256章 樑尚書的職業道德第884章 阿祖,收手吧第748章 君臨天下的話語權第103章 我丁毅豈能做出這種有辱斯文的事第887章 如何賺錢?第20章 代防守官?第920章 配不上我女兒第360章 朝廷的手段第93章 若說無恥,大明上下丁毅第一第386章 各安天命第79章 丁毅挑兵第470章 避免崩潰第396章 全部沒收第574章 吾兒快請起第642章 失地之罪第973章 中獎了?第231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第399章 都想回故土第228章 一萬年第566章 暴利的鐵鍋第403章 災民四起第147章 有進無退第174章 朝庭無德第600章 誰是主子?第479章 說到賺錢,六親不認第543章 不要命的打法第246章 丁老鼠第230章 配量第106章 相請不如偶遇第73章 針鋒相對第386章 各安天命第641章 他欠老子一個人情第217章 堆積如山第948章 相互有把柄第942章 錦衣衛武試第512章 猛將鰲拜第143章 良將李率泰第57章 阮姑娘很可愛第300章 一萬二不貴第502章 近堵遠攻第967章 會客之道第210章 皇太極的謀劃第596章 增兵八千第687章 瘋狂的囤糧第188章 咱們可以死,家鄉不能丟第493章 我要產量翻倍第621章 斷糧七天第329章 決戰櫻花之國(3)第836章 這樣真的很爽第435章 我丁毅,問心無愧第630章 用丁毅的法子攻城第448章 要學習明人第301章 丁毅的妙計第496章 收放自如第138章 蛋盾第70章 都是跟大人學的第449章 衝過去了第630章 用丁毅的法子攻城第477章 定是這無恥之徒想出來的第483章 無窮的嫉妒第797章 一觸即發第1012章 又見意外第194章 丁毅不過如此第309章 分炮第367章 劃時代的產品第640章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第930章 這叫狗仗人勢第608章 科學家第435章 我丁毅,問心無愧第30章 恩怨與過節第216 章 很難開口第143章 良將李率泰第418章 年樹人第481章 我願捐一百萬石第770章 臨時班子第696章 血戰鬆錦第383章 不能打太痛第680章 義憤填膺第891章 丁毅演丁毅第722章 八大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