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白馬小哥,其實就是小木匠。
他這小半年的時間,去了好幾個地方,首先是漢口,然後便是譚州,另外還在那附近的幾個地方轉悠過,很是辛苦。
而之所以去那兒,卻是找尋張啓明的兩個徒弟。
據吳半仙的說法,那兩人深得張啓明真傳,特別是二徒弟馮方偉,是張啓明的得力助手,知曉他的許多秘事,從那姓馮的傢伙口中,或許能夠知曉他想要的事情。
結果小木匠千里迢迢趕過去,找到漢口的時候,才得知張啓明的大徒弟一個月前得了惡疾,已經故去了;至於那馮方偉,則是不知所蹤,小木匠怕打草驚蛇,在那傢伙的老家蹲守了兩個月,最終還是沒有瞧見人,只有放棄。
其間又發生了一些事情,以及認識了一些人,不過都無關緊要。
此番前來西北,小木匠其實也是猶豫了許久,不過最終他還是決定來一趟,畢竟有的事情,一直拖着不管。
它就跟心頭紮了根刺一樣,時間久了,就變成了膿包。
只有擠掉,纔會覺得好過。
但他又不想直接找到甘家堡去尋親,畢竟這裡面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他也不是很確定,而自己在外流浪多年,貿然上門,場面也未必會好看。
所以他想要迂迴一下,從側面瞭解。
正是抱着這樣的心態,這纔有了此番行程——至於那匹白馬,則是他幫着一家牧民打退了馬賊,別人送給他的報酬。
小木匠一開始並不打算接受的,不過此番前往甘家堡,路程頗遠,又不通車,有這麼一匹代步工具的話,也不會那麼疲憊。
所以他收下了,但暗地裡,又偷偷地塞了相應的財物。
至於盤纏,他這小半年的時間裡,已經將那一本《魯班機關秘術大全》消化了,陸陸續續做了一些東西出來,賣給識貨的人,倒也不算窘迫。
不過說起《魯班機關秘術大全》,裡面的許多東西,需要陰魂或者邪祟精元催動,簡單的符文雖然也有效果,但很有限。
小木匠狠不下心來去收集那些玩意兒,故而做出來的東西,總是缺點兒靈性。
就算是憑藉着手藝來彌補,但也只能算是一般。
說回當下,小木匠是苦出身,別說拼桌,就算是沒桌子,蹲在地上也一樣吃過,所以並沒有拒絕那人的請求。
他將桌面上的碗碟整理了一下,讓出了半邊桌子來。
那人挺感激的,道了聲謝,然後與過來的小二聊了兩句,要了幾個菜,又點了一壺酒。
小木匠認真地吃着海碗裡面的燉羊肉,沒想到那人的菜上來了,卻推了一鍋羊蠍子到小木匠的跟前來。
小木匠驚訝地擡起頭來,那人則笑着說道:“小兄弟,多謝拼桌,這羊蠍子算我請你。”
那人表情溫和,笑容裡帶着幾分真誠,讓小木匠說不出拒絕的話語來,當下也是點頭,然後將酒杯倒上,舉起來,說好,謝謝,我敬你一杯。
那人與小木匠碰了一杯,隨後一口飲盡。
小木匠喝了,那人又倒滿一杯,隨後自來熟地說道:“來而不往非禮也,小兄弟,這一杯我敬你——我來西北,走過了那麼多路,瞧見了那麼多人,就你我看着最是順眼,親切,哈哈……”
那人笑容很是爽朗,不知道爲什麼,小木匠感覺他跟洛富貴洛老大很像,有股爽朗不羈的勁兒。
想到這個,當下他也是笑了,說如此,還真有緣。
兩人又碰了一杯,吃了兩口菜,卻是不約而同地又舉起了杯子來。
這杯子一舉起來,還未言語,兩人就爲彼此的默契笑了起來,隨後那人問:“小兄弟貴姓?看着不像是西北這一帶的人啊?”
小木匠回答:“免貴姓甘,我是過來走親戚的,老哥你怎麼稱呼?”
那人說道:“我姓沈,家中排行老大,所以別人都叫我沈大,或者沈老大,你也這麼叫我就行。”
小木匠說:“原來如此,沈大哥,看你也不是本地人啊,來西北做啥呢?”
那沈老大說道:“敦煌莫高窟,你聽說過沒?”
小木匠搖頭,說不知。
沈老大耐着性子跟他解釋道:“莫高窟又叫做千佛洞,始鑿於十六國的前秦建元二年。那個時候呢,羣雄逐鹿中原,戰火四起,百姓流離失所,而河西成爲相對穩定的地區。中原大批碩學宿儒和百姓紛紛背井離鄉,逃往河西避難,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尤其漢魏傳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興盛,前秦建元二年,一個叫做樂尊的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開石窟供佛,莫高窟從此誕生;後來又經歷了隋唐、吐蕃和西夏,最輝煌的時候有一千餘窟,壁畫和塑像異常發達,並且還有壁畫藝術和吐蕃文經卷等……“
他跟小木匠講起了莫高窟的千年興衰史,聽得小木匠無限神往,忍不住感慨道:“想不到這塞外之地,竟然還有這等寶地,說得我都想去瞧一瞧了。”
沈老大卻搖頭嘆氣,說道:“你現在去,基本上什麼都瞧不見了。”
小木匠有些驚訝,說爲什麼?是因爲時間久遠,裡面的東西都沒有了麼?
沈老大說的確有一部分洞窟是因爲戰亂或者地理變動的關係沒了,但還有存世於今的大部分,卻是人禍的緣故。
小木匠問怎麼回事,而沈老大則跟他簡單地聊了起來。
原來莫高窟傳至今日,許多洞窟已空,但也有一些被封存下來,大約二十多年前的時候,一個叫做王圓籙的道士發現了莫高窟藏經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