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脣槍舌戰(上)

天氣越來越冷,京城的年味也越來越濃了,今天是臘月二十日,再過六天朝廷便會罷朝放年假,大部份官府機構要到年後元宵節纔會上班。

此刻,位於午門左手則的內閣中,以楊廷和爲首的內閣四老、六部尚書、六部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翰林院學士、還有大理寺卿等官場大佬都全部到齊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原吏部尚書王瓊已經被格職充軍了,接任吏部尚書一職之人名叫喬宇,原爲南京禮部尚書,與楊廷和關係密切。這再正常不過了,楊廷和煞費苦心廢掉王瓊,吏部尚書這個重要職位自然要留給自己人坐的。

此外,原兵部尚書王憲也被罷免了,他跟王瓊是一黨,老楊又豈會留下他,乾脆一併罷掉,換上了彭澤爲兵部尚書,而彭澤與王瓊有怨。

所以說,楊閣老現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了,當然,有費宏這個次輔在,楊廷和還是受到一定的制衡,內閣再非他的一言堂。

今天一衆官場大佬齊聚內閣,主要是討論兩件事,第一是商議給徐晉封賞之事,第二是討論清田莊的可行性。

對於第一件事,嘉靖帝已經下了指示,必須在今天之內定下來,而且還定了調子,至少官升兩級,並且加封爲伯爵。

事實上徐晉的奏本在臘月十八就送到了京城,正如預料的那般,瞬時掀起了軒然大波。那些皇親國戚和勳貴子弟無不痛罵徐晉居心叵測,完全一邊倒地反對清田莊,而朝官則呈兩極分化,有人反對,但也有人極力支持。譬如兵科給事中夏言便連上數疏,痛陳土地兼併造成的危害,堅決支持清理田莊,將豪強吞併的土地發還給百姓,好讓耕者有其田。

另外,還有不少新科進士也紛紛上書支持徐晉,包括新科狀元楊維聰,甚至連浙江狂生陸鈛也表態支持。正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這些初入官場的年輕書生胸懷一腔報國熱忱,自然要比那些圓滑的官場老鳥更有衝勁和膽識。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老官吏都是利益既得者,而新科進士們才步入官場,特別是那些出身寒門的,並沒有從兼併土地中獲益,所以堅決支持清田莊,歸還民田。這就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

所以,這幾天時間裡,朝官們分成了兩派爭論不休,奏本就好像雪片般遞上去,小皇帝被搞得是一個頭兩個大。

朱厚璁自然是支持徐晉的,畢竟這也是在維護明朝統治的基石,但是清田莊損害了太多皇親勳貴的利益,其中便包括了興王一系,這些天已經有人跑到朱厚熜生母蔣氏那告狀了,跑到太后張氏那告狀的勳貴也有不少,譬如壽寧侯張鶴齡、建昌侯張延齡、還有武定侯郭勳等。

另外,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土地兼併者,遍佈全國各地的皇莊就是皇帝名下的產業,那些太監以進貢皇宮的名義圈佔了大量的田地作爲皇莊,這些皇莊每年都給皇帝的內庫帶來不少的收益。

朱厚熜自當上皇帝后,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就指望着多弄點收入充實內庫,所以這小子對清田莊也頗有點拿不定主意,最後乾脆便丟給內閣去討論,成不成就看內閣討論的結果了。

這時,新任吏部尚書喬宇率先發話了,吏部是主管官員考覈和任命的部門,所以徐晉該升什麼官,吏部尚書無疑最有發言權,只聽喬宇輕咳一聲道:“徐子謙奉旨賑災搶修河堤,由暑至寒,兢兢業業,又查明糧倉虧空案,懲惡除貪,爲我朝挽回大量損失,官升兩品也是應該的。正好如今山東地方多有空缺,本官覺得徐子謙出任濮州知州挺合適的!”

喬宇此言一出,不由全場側目,費宏更是面色微沉,眼中閃過一絲怒色。

知州是從五品官,相對於徐晉目前的從六品翰林修撰來講,確實是提升了兩品,但是外放的官員又豈能與京官相比,更何況徐晉還是清貴的翰林修撰,天子近臣。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任你再有才華,遠離了京城這座權力中心,要想更進一步只能靠三年一小考,六年一大考,甚至是九年滿考才能提拔上去。

所以說,喬宇這提議無疑誅心得很,明面上確是升了徐晉兩品官階,實際卻是一種變相打壓。

禮部尚書毛澄率先附和道:“本官附議,徐子謙的纔能有目共睹,若放到地方歷練幾年,日後定能成爲我朝的棟樑之材。”

費宏眉頭皺得更深了,但是徐晉是他的門生,在給徐晉加官這件事上是應該避嫌的,免得別人說他徇私,所以儘管心中不滿,但也只能憋着。

“咳咳,毛尚書此言差矣!”一把蒼老的聲音響起了,說話者乃戶部左侍郎孫交。

這個孫交今年已經六十九歲了,字志同,湖北安陸州人氏,換而言之,孫交跟小皇帝朱厚熜是同鄉。孫交在成化十七年中進士,歷經了成化、弘治、正德,再到如現在的嘉靖,乃不折不扣的四朝元老。

話說孫交跟朱厚熜的父王朱祐杬私交很好,當初還差點結成了親家,朱祐杬生前看中了孫交的一名孫女,有意說給自己的兒子朱厚熜爲世子妃,不過孫交婉拒了,他不想跟皇族結親。儘管如此,但這件事並沒有影響孫交和興王朱祐杬的交情。

本來孫交在正德朝已經辭官歸隱了,但今年朱厚熜登基之後又起復了他,孫交是緊跟在費宏之後回京任職的,現在是戶部左侍郎,位居戶部尚書楊潭之下。

此時,毛澄目視孫交,淡道:“孫侍郎有異議?”

孫交點了點頭道:“老夫以爲把徐子謙外放爲知州,實在是大材小用了。而且徐子謙在山東賑災搶修河堤,又迅速撲滅了瘟疫,避免了可怕的瘟疫擴散,再加上查明瞭糧倉虧空案和謀害欽差案,若只是官升兩級,實在不足以表彰其功。所以老夫認爲,徐子謙可晉升爲翰林侍讀學士。”

此言一出,再次全場側目,翰林侍讀學士雖然也是從五品官,比翰林修撰高出兩品,但這職位卻是妥妥的天子近臣,主要職責就是教授勸道君王讀書,還有資格參與廷議,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帝師啊,將來入閣輔政的可能極高。

所以不要說在場的楊廷和一黨,就連其他官員也不肯,翰林學士石珤立即跳出來反對道:“不可,徐晉不能爲侍讀學士!”

翰林學士掌管翰林院,侍讀學士正是翰林學士的下屬官員,所以石珤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了。

孫交老眼一翻道:“有何不可?徐子謙連中五元探花及第,詩詞造詣在我朝更是無出其右者,更何況徐子謙允文允武,乃出將入相之才,擔任侍讀學士輔助天子再合適不過了。”

石珤立即反駁道:“侍讀學士乃天子近臣,肩負勸導輔助君王的重任,必須品行高潔,克己奉公,正直敢言之人才可擔任。徐子謙才情能力確是有了,但是品行上卻差了些,此子過於圓滑奉迎,所以不適合擔任侍讀學士一職。”

戶部尚書楊潭立即點頭附和道:“石大人所言極是,而且,徐子謙年未及二十,縱觀我朝,幾時有過如此年輕的侍讀學士?徐子謙資歷經驗太淺,不宜擔任侍讀學士一職。”

楊潭話音剛下,吏部右侍郞袁宗皋便站起來反駁道:“楊尚書這話有失偏額了,正所謂有志不在年高,甘羅八歲也能拜相,徐子謙爲何就不能擔任侍讀學士?老夫講句公道話吧,以徐子謙在山東的表現來看,若換成在座各位,恐怕也鮮有人能做得比他妥善。所以,以年齡爲由反對徐子謙擔任待讀學士實在不該!”

袁宗皋原是興王府長史,跟着朱厚熜入朝後,如今擔任吏部右侍郎,所以說朱厚熜這傢伙其實挺機靈的,已經開始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勢力了。

楊廷和雖然對此心知肚明,但作爲臣子,他如果連這點讓步都不能作出,非要把滿朝文武都弄成自己人,那他跟曹操王莽之流便沒什麼區別了,就連青史也容不下他。

石珤冷哼一聲道:“姑且不論年紀資歷,光從品行這一點,徐子謙就不適合擔任侍讀學士一職。”

費宏站了起來緩緩地道:“徐子謙乃老夫的門生,老夫本來是應該避嫌的,但石侍郎接二連三地攻忤子謙的人品,老夫實在是如鯁在喉,不得不爲子謙鳴不平。”

費宏說着面現怒色,續道:“敢問石侍郎,子謙可曾做過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禮、不信之事?”

費宏此言一出,瞬時全場寂然,火藥味瘋狂飆升。

費閣老親自上陣爲弟子打抱不平了,這場戲更加熱鬧了,最後會不會演變成首輔和次輔打擂臺的局面?實在讓人期待呀!

第250章 誤解第513章 拙劣伎倆VS簡單粗暴第526章 人情往事第1316章 郡王掛帥第450章 大朝會(下)第810章 衣錦還鄉第503章 洞房第424章 告假第303章 我是會元第633章 不歡而散第1117章 牛刀小試(上)第466章 兵仗局第375章 紙上談兵第1002章 嚴嵩選婚(下)第463章 打折扣的清田莊第1030章 中風?第1346章 殺俘第862章 一拍即合第994章 伏罪第310章 迎接新君第856章 暗探第231章 二月二,好兆頭?第129章 搶先自薦第1360章 哈密點兵第885章 准奏,擇日問斬第1309章 肅州之危(上)第965章 大明第一鬼才第970章 四時分祭第67章 府試放榜第913章 大膽的想法第761章 天賦還在第475章 嘉靖巡營(下)第246章 畫虎屠龍終成空第1301章 齷齪主僕第245章 寧王末路第1171章 靖國公火燒元上都(下)第727章 還要浪一下第1121章 突圍求援第1161章 手串第757章 南洋都護府第1070章 幕後主使第898章 血屠通州第1355章 大反攻(上)第852章 徐子謙特來拜訪第544章 一文兩武第780章 掌控九州第747章 出兵吧,我出錢!(兩章合一)第643章 馬車接回門第710章 從前有個光武帝第831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633章 不歡而散第28章 消寒文會(二)第1180章 張璁獻計第515章 初見成效第745章 隨行府城第133章 被打擊了的老男人第854章 清水出芙蓉第786章 織田秀吉第157章 寧王令旨第900章 拒而不見第454章 請君入府第1317章 連夜入宮第44章 進步第450章 大朝會(下)第462章 如意吉祥第1229章 破城(上)第1124章 進退維谷第05章 笨鳥先飛第135章 任務第513章 拙劣伎倆VS簡單粗暴第672章 夜襲,大帥駕到(上)第1041章 張經的悼文第21章 利劍懸頂第294章 賞春文會(七):乘人之危第897章 國祚危矣第1102章 十年第238章 密鑼緊鼓,殺機!第321章 殿試(下)第650章 懷才不遇第62章 形勢(求票)第384章 第一支燧發槍第418章 新泰會戰(四)第1257章 賈閣老雄起(完)第1233章 傳旨欽差(下)第740章 賀芝兒第816章 張太后薨第1301章 齷齪主僕第1336章 再施奇兵(上)第830章 小舅老爺的怒火第665章 摔了一跤第304章 囂張衙內第42章 小乞丐(2更)第801章 嚴嵩的野望第338章 萬物芻狗第1348章 噩耗頻傳第24章 竹石第939章 請君入甕(中)第710章 從前有個光武帝第119章 素描畫像(求票求訂閱)第1350章 出大事了
第250章 誤解第513章 拙劣伎倆VS簡單粗暴第526章 人情往事第1316章 郡王掛帥第450章 大朝會(下)第810章 衣錦還鄉第503章 洞房第424章 告假第303章 我是會元第633章 不歡而散第1117章 牛刀小試(上)第466章 兵仗局第375章 紙上談兵第1002章 嚴嵩選婚(下)第463章 打折扣的清田莊第1030章 中風?第1346章 殺俘第862章 一拍即合第994章 伏罪第310章 迎接新君第856章 暗探第231章 二月二,好兆頭?第129章 搶先自薦第1360章 哈密點兵第885章 准奏,擇日問斬第1309章 肅州之危(上)第965章 大明第一鬼才第970章 四時分祭第67章 府試放榜第913章 大膽的想法第761章 天賦還在第475章 嘉靖巡營(下)第246章 畫虎屠龍終成空第1301章 齷齪主僕第245章 寧王末路第1171章 靖國公火燒元上都(下)第727章 還要浪一下第1121章 突圍求援第1161章 手串第757章 南洋都護府第1070章 幕後主使第898章 血屠通州第1355章 大反攻(上)第852章 徐子謙特來拜訪第544章 一文兩武第780章 掌控九州第747章 出兵吧,我出錢!(兩章合一)第643章 馬車接回門第710章 從前有個光武帝第831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633章 不歡而散第28章 消寒文會(二)第1180章 張璁獻計第515章 初見成效第745章 隨行府城第133章 被打擊了的老男人第854章 清水出芙蓉第786章 織田秀吉第157章 寧王令旨第900章 拒而不見第454章 請君入府第1317章 連夜入宮第44章 進步第450章 大朝會(下)第462章 如意吉祥第1229章 破城(上)第1124章 進退維谷第05章 笨鳥先飛第135章 任務第513章 拙劣伎倆VS簡單粗暴第672章 夜襲,大帥駕到(上)第1041章 張經的悼文第21章 利劍懸頂第294章 賞春文會(七):乘人之危第897章 國祚危矣第1102章 十年第238章 密鑼緊鼓,殺機!第321章 殿試(下)第650章 懷才不遇第62章 形勢(求票)第384章 第一支燧發槍第418章 新泰會戰(四)第1257章 賈閣老雄起(完)第1233章 傳旨欽差(下)第740章 賀芝兒第816章 張太后薨第1301章 齷齪主僕第1336章 再施奇兵(上)第830章 小舅老爺的怒火第665章 摔了一跤第304章 囂張衙內第42章 小乞丐(2更)第801章 嚴嵩的野望第338章 萬物芻狗第1348章 噩耗頻傳第24章 竹石第939章 請君入甕(中)第710章 從前有個光武帝第119章 素描畫像(求票求訂閱)第1350章 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