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脣槍舌戰(下)

費宏本是個性寬厚之人,石珤如果說徐晉欠缺學識就算了,畢竟學無止境,就連萬世師表的孔聖都說了,三人行必有我師,所以學識不夠並不是件可恥的事。但是,石珤貶損徐晉的人品,無疑是連費宏這個老師的臉都一起打了,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才歪,石珤指斥徐晉的人品,那便相當於指斥費宏的人品。

正因如此,爲人寬厚的老費也怒了,站起來便向禮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石珤開懟。

石珤自然舉不出徐晉不忠不考的例子,再加上費宏的身份擺在那,而當着老師的面指責門生品行,在禮節上石珤也是理虧了,所以被質問得啞口無言。

禮部尚書毛澄見狀連忙救場道:“費閣老稍安勿躁,徐子謙確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禮不信之舉,石侍郎只是覺得徐子謙爲人過於圓滑奉迎,難以擔起輔助勸導君王的責任而已。”

費宏沉聲道:“那老夫倒要問毛尚書一句,子謙可曾諂媚天子,誘導天子做出有害大明江山社稷之事?”

毛澄也頓時啞口無言,話說徐晉確實沒盅惑過天子做出有害江山社稷的事,就連出格的事也沒有。事實上楊黨之所以打壓徐晉,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議禮”這件事上,徐晉站在了小皇帝朱厚熜這一邊。

“議禮”這件事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無所謂對錯。嘉靖帝不願入嗣孝宗一脈,不肯斷掉與生父母的關係,這是孝道的表現,你可以指責他不識大體,但不能完全說他錯,既然嘉靖帝沒錯,那徐晉作爲臣子支持皇帝自然也沒錯,反而是忠君的表現。

“議禮”這件事歸根究底,其實也是新帝的君權和楊廷和的相權之爭,當然,估計連楊廷和自己也不肯承認這是君相權力之爭,他只會覺得自己是在堅持真理,所有楊黨都覺得自己是在堅持真理。

費宏問住了毛澄,繼續振振有詞地道:“子謙在上饒信江書院就學時,還是一介貧寒書生,面對在江西隻手遮天的寧王也絲毫不退縮。他協助孫巡撫剿滅了鉛山羣匪,寧王起兵造反時,子謙率軍奮力抗擊,在鉛山城頭親冒矢石,與來犯賊兵血戰七天七夜,最後戰而勝之。他威武不屈,寧折不彎!

如今子謙又在山東賑災搶險,救黎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查案懲貪,將山東一省的貪官污吏繩之以法;鎮壓反賊,收復數縣失地,平滅反賊數萬,挽社稷於危難之間。他清正廉明,果敢勇毅,智慧謀略可圈可點!

如果這就是毛尚書所謂的“圓滑奉迎”之輩,那老夫倒希望本朝再多幾個這樣的人才,那隻會是我大明之福。”

以費宏的身份講這番話,無疑有給門生吹噓之嫌,但其所講的都是事實,所以擲地有聲,整個內閣都爲之寂然。

此時此刻,一衆官場大佬才猛然發覺,徐晉雖然年未及弱冠,卻已經做了這麼多大事,讓在座不少人都爲之汗顏。所以說,徐晉不僅沒做過危害大明江山的事,而且還做了幾件挽救大明社稷的事,譬如參與抗擊寧王,鎮壓山東反賊等。

此時毛澄和石珤兩人已經有點面紅耳赤了,只聽費宏繼續道:“石侍郎如果指出子謙學識不足也便罷了,但污衊貶損他的人品,老夫絕對不答應!”

如果徐晉此時在場聽到,估計會感動得稀哩哇啦了,有個護犢子的老師就是幸福!

石珤面色一陣紅一陣白,拱了拱手便灰溜溜地退回座位上。楊廷和皺了皺眉道:“子充兄請安坐,石侍郎只是一時失言罷了。”

費宏跟楊廷和的關係本來不錯,但自從上次廷推欽差人選時便出現了裂痕,如今估計裂痕更大了,不過還沒到撕破臉對着幹的地步,所以並沒繼續步步緊逼,退回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維之、敬之,你們二人有何建議?”楊廷和和聲問道。

維之即毛紀,敬之即蔣冕,楊廷和這是在徵求剩下兩名閣老的意見。

毛紀也將近六十歲了,跟楊廷和合作多年了,自然不會跟楊廷和對着幹,但費宏的面子也不能不顧及,更何況徐晉確是個人才,下放到地方任知州太可惜了,輕咳一聲道:“徐晉確實欠缺些閱歷經驗,不宜擔任侍讀學士之職,不如暫且升爲翰林侍讀吧,在任上磨礪幾年積慮些經驗,再考慮侍讀學士一職。”

此言一出,在場衆官員均露出意味深長之色,毛閣老這是在和稀泥的節奏啊,不過以毛閣老與楊閣老多年的交情,他能和稀泥已經相當不錯了,由此可見他對徐晉也是蠻欣賞的。

“翰林侍讀”和“翰林侍讀學士”的名稱看着十分相近,但是少了“學士”兩個字,地位立即便差了一大截。譬如某人的姓氏後多加了“老師”兩個字,自然便顯得更受人尊敬了。

“翰林侍讀”是正六品官,而“翰林侍讀學士”是從五品官,官階雖然只差了一品,但翰林侍讀學士可以給皇帝講學授課,而翰林侍讀只能陪皇帝上課(相當於書童),不過,如果皇帝有了兒子,翰林侍讀倒是有資格給皇子講課。

當然了,無論是翰林侍讀,還是翰林侍讀學士,均是天子近臣,跟皇帝接觸的機會都很多,所以說毛紀這提議是在和稀泥。

楊廷和微不可察了皺了皺眉,問道:“敬之以爲如何?”

蔣冕微笑道:“老夫附議維之,不過翰林侍讀乃正六品,相比於從六品的翰林修撰只提升了一品,恐不合皇上之意,不如讓徐子謙兼任兵部員外郎,主武庫清吏司吧。”

兵部員外郎乃從五品官職,無定員,主武庫清吏司,就是主管全國軍械方面的雜事。

楊廷和沉默了片刻,最終點頭表示認可。楊廷和雖然不喜徐晉,但徐晉這次在山東的表現讓他認識到此子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再加上徐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清田莊”這種犯衆怒的倡議,可見其對朝廷確是“赤膽忠心”,所以楊廷和也不想過份地打壓徐晉。

就這樣,徐晉加官爲翰林侍讀,併兼職兵部員外郎的事便通過了。兵部員外郎雖然是從五品,但只是個沒多大權力的閒官,含金量還沒有正六品的翰林侍讀高,所以大家都對徐晉兼職兵部員外郎沒意見。

既然徐晉的官職定下了,接下來便是討論爵位了。根據大明朝的規定,非軍功不能封爵,徐晉在山東剿滅了數萬反賊,收復數縣之地,封爵自然是沒問題了,平定寧王之亂的王守仁,前不久就被加封爲新建伯。

話說明朝的爵位只有伯、侯、公、王,而伯爵是最低一級的爵位。

一衆官員討論了兩盞茶功夫不到便得出結果了,晉封徐晉爲靖安伯,歲祿八百石,賜誥,但只允許世襲一代。

至此,關於徐晉封賞的事便定下來了,屆時首輔楊廷和將會把結果寫成奏本呈給皇上過目,皇上同意後便正式擬定聖旨頒佈。

接下來討論的事纔是重頭戲,那就是討論“清田莊”的可行性,不過,這種關乎國計民生的政策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討論出結果的,所以一衆官場大佬脣槍舌戰地吵了一個早上,下午又繼續吵,直到天黑也沒能定下來,最後各自下班打道回府,等明天再繼續互噴!

第681章 戰利品第558章 沒有用的後手第65章 出版(爲榜首賀)第300章 考前爭論第1022章 分封四王第553章 暗流涌起(兩張合一)第200章 追兵殺至第1233章 傳旨欽差(下)第605章 一隻王八第662章 文璧獻計第136章 被忽悠了第160章 禍福難料(求票)第909章 庶女作妾第393章 刺殺第181章 衆人拾柴第454章 請君入府第1236章 機會來了第1091章 左右翼決戰第242章 物是人非,南昌(大章)第873章 相遇陵水畔第117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511章 白忙活一場第486章 附馬不值錢第1350章 出大事了第652章 街上偶遇第605章 一隻王八第638章 圍剿雙嶼港(上)第632章 京中爭鬥第1004章 你爭我奪第447章 欽差回京第688章 俞大猷募兵第1083章 嘉靖的手腕第816章 張太后薨第898章 血屠通州第119章 素描畫像(求票求訂閱)第612章 今晚吃白菜(兩章合一)第324章 探花郎第320章 殿試(中)第382章 強硬的探花郎第948章 難言之隱?第780章 掌控九州第1133章 山寨危機(上)第1134章 山寨危機(中)第310章 迎接新君第652章 街上偶遇第1156章 汗庭決戰(下)第1016章 兵分三路(上)第627章 逃離揚州,後患(第一更)第1267章 遊園(完)第838章 薛護衛……第519章 倭寇第1078章 吳皇后的變化第186章 報名參戰第1199章 徐砍頭來了?第472章 爭貢之役第1337章 再施奇兵(中)第553章 暗流涌起(兩張合一)第1204章 燙傷第95章 孫巡撫要來了第751章 香港島之戰(中)第707章 望門三寡第207章 急中生智第1322章 嚴厲警告第449章 大朝會(上)第1279章 襲殺明使(上)第08章 郭夫子第623章 細思恐極第1236章 機會來了第811章 西洋人來了第968章 講武堂第763章 千里捎給你一隻火藥桶第736章 無敵艦隊第596章 不容反駁第1228章 敦煌血戰(下)第347章 寒酸主薄第1121章 突圍求援第142章 脫身而去第659章 全城大反殺(兩章合一)第765章 新貴三人組第1283章 訪佳人第422章 火焰第47章 上元節(二)第565章 和尚畫像第881章 老狐狸第1040章 本官徐晉第841章 姐夫的私生子?第1197章 嘉峪關失陷第276章 風雪破廟(中)第689章 爭礦第341章 危機突起(求票)第1230章 破城(下)第925章 大軍雲集第677章 血淚第179章 小子想得美第398章 敲詐第1226章 敦煌血戰(上)第414章 大膽想法第1002章 嚴嵩選婚(下)第1098章 迎接第466章 兵仗局
第681章 戰利品第558章 沒有用的後手第65章 出版(爲榜首賀)第300章 考前爭論第1022章 分封四王第553章 暗流涌起(兩張合一)第200章 追兵殺至第1233章 傳旨欽差(下)第605章 一隻王八第662章 文璧獻計第136章 被忽悠了第160章 禍福難料(求票)第909章 庶女作妾第393章 刺殺第181章 衆人拾柴第454章 請君入府第1236章 機會來了第1091章 左右翼決戰第242章 物是人非,南昌(大章)第873章 相遇陵水畔第117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511章 白忙活一場第486章 附馬不值錢第1350章 出大事了第652章 街上偶遇第605章 一隻王八第638章 圍剿雙嶼港(上)第632章 京中爭鬥第1004章 你爭我奪第447章 欽差回京第688章 俞大猷募兵第1083章 嘉靖的手腕第816章 張太后薨第898章 血屠通州第119章 素描畫像(求票求訂閱)第612章 今晚吃白菜(兩章合一)第324章 探花郎第320章 殿試(中)第382章 強硬的探花郎第948章 難言之隱?第780章 掌控九州第1133章 山寨危機(上)第1134章 山寨危機(中)第310章 迎接新君第652章 街上偶遇第1156章 汗庭決戰(下)第1016章 兵分三路(上)第627章 逃離揚州,後患(第一更)第1267章 遊園(完)第838章 薛護衛……第519章 倭寇第1078章 吳皇后的變化第186章 報名參戰第1199章 徐砍頭來了?第472章 爭貢之役第1337章 再施奇兵(中)第553章 暗流涌起(兩張合一)第1204章 燙傷第95章 孫巡撫要來了第751章 香港島之戰(中)第707章 望門三寡第207章 急中生智第1322章 嚴厲警告第449章 大朝會(上)第1279章 襲殺明使(上)第08章 郭夫子第623章 細思恐極第1236章 機會來了第811章 西洋人來了第968章 講武堂第763章 千里捎給你一隻火藥桶第736章 無敵艦隊第596章 不容反駁第1228章 敦煌血戰(下)第347章 寒酸主薄第1121章 突圍求援第142章 脫身而去第659章 全城大反殺(兩章合一)第765章 新貴三人組第1283章 訪佳人第422章 火焰第47章 上元節(二)第565章 和尚畫像第881章 老狐狸第1040章 本官徐晉第841章 姐夫的私生子?第1197章 嘉峪關失陷第276章 風雪破廟(中)第689章 爭礦第341章 危機突起(求票)第1230章 破城(下)第925章 大軍雲集第677章 血淚第179章 小子想得美第398章 敲詐第1226章 敦煌血戰(上)第414章 大膽想法第1002章 嚴嵩選婚(下)第1098章 迎接第466章 兵仗局